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南阳与山东汉画像石的艺术风格宋广伟汉画像石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时至今日仍散发出璀璨夺目的光彩。目前所发现的众多画像石,主要集中在四个地区,山东徐海区(包括山东南部和苏北的徐州、海连地区)、河南、四川和陕北晋西地区。四)11的大多为画像石阙和砖...  相似文献   

2.
袁延胜 《南都学坛》2007,27(1):15-18
根据有关记载推算,东汉和帝永元年间,南北匈奴的人口总数约有140万,这是我们所能推知的东汉时期匈奴人口的最高数。东汉前期北匈奴居住在漠北,南匈奴主要分布在并州、凉州、幽州的缘边诸郡。东汉中后期,匈奴人口逐渐内徙到今天的山西中部一带。东汉末年,一部分匈奴人被迁居到魏的邺城。  相似文献   

3.
南阳是汉画像石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与山东、苏北、陕北、晋西北、四川等地区的画像石相比,南阳的汉画像石表现内容在共有的生活场景、宗教诉求之外,更多地把当时在天文科学上取得的成就,结合神话传说,以画像石独特的叙述语言呈现出来,这是其楚文化与古代天文学关系的一种外显。南阳汉画像石中的星宿图对研究汉代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陕北东汉画像石作为一种体现丧葬礼仪的祭祀性艺术,通过对由神仙和祥瑞对象构成的"神异世界"的大量描绘,反映出汉代陕北地区人们的思想观和精神世界."神并世界"表达的文化内涵,主要表现为朴素的原始崇拜、长生成仙的执着追求和美好的祥瑞期盼三方面.  相似文献   

5.
公元四○年(即东汉光武帝文刘秀建武十六年),在东汉交趾郡麊泠县(按:现今越南境内安浪县、永富县一带)境内,发生了一次麊泠部落女贵族征侧起兵事件。据说,征侧攻城略地,自立为王,声势浩大。公元四二年(即建武十八年),  相似文献   

6.
<正> 一南阳汉代画像石,产生于西汉中期,兴盛于西汉末至东汉初,到东汉末年已彻底衰落下来。我们从南阳汉代画像石墓的分期中可以发现:从西汉中期到西汉末期,南阳汉代画像石墓的建筑规模较小,墓形为方形和“回”字形,画像内容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为  相似文献   

7.
陕北是汉画像石墓集中分布的地区之一,汉代陕北地处边郡,民族构成复杂,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融合,使陕北地区的汉画像石墓表现出以华风为基础同时习染胡风的独特风格,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这体现了内附少数民族和汉族的融合过程,最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格局,并一直影响到我们现在。  相似文献   

8.
论诸葛亮     
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东汉末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水县)人,父母早亡,由叔父诸葛玄抚养长大.袁术征玄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太守,把他带到南方,不久,东汉王朝以朱皓取代诸葛玄,他又跟随叔父到荆州投靠刘表.玄死,诸葛亮就寄居在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属南阳郡邓县),与颖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相友善,常自比于管仲、  相似文献   

9.
东汉在大部分时间内推行的是郡(国)县二级制。对东汉郡国的探讨,可谓理清东汉政区演变的关键所在。本文利用现存的文献资料,以东汉初年荆州刺史部作为具体的考证区域,将其时该刺史部所辖的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桂阳、武陵、长沙等郡的沿革做了通代的详尽考察,使其变迁的分辨率精确到年,为进一步从事东汉政区地理的全面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诸葛亮是东汉法家中的一个代表人物。他不仅承袭了先秦法家的基本思想,而且在当时的儒法斗争中,也反映出他的法家思想特点和实践精神。诸葛亮(公元一八一——二三四年),字孔明,东汉徐州琅讶郡阳都(今山东沂水县)人。他出生于小官僚地主家庭。他父亲诸葛珪做过东汉太山郡丞。父母早死,由他叔父诸葛玄把他养大。以后诸葛玄做豫章(江西南昌)太守,把他带到南方去。诸葛玄死后,诸葛亮  相似文献   

11.
两汉的"式"制取"样"的意思,一种制度的标准模式,与"品"制结合,谓之"品式",构成"汉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魏晋"品式"普遍化,一般事务均有"品式"的规定.<户调式>是西晋赋税"品式"中"样"方面的规定,用作划分户等时比照和折算的基样.北魏<丘井式>是户籍编造的样式.<输籍样>仿自<户调式>,也用来"定户上下".<通典>不懂"品式"制,把<户调式>中修饰"样"的形式方面的规定,即"占田"、"课田"从"式"中抽出,当作土地制度归入<田制>;把<丘井之式>中的"均田"幌子当真,视其为由国家分配土地的"均田制";把<输籍样>解释为"轻税"之法,目的在于挖"浮客".<通志>、<文献通考>继承了这些错误,并一直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12.
日本汉诗是中国古诗流播海外衍生出来的一大支脉.日本汉诗诞生于天智天皇时代,其后一千多年的日本汉诗史被分为王朝、五山及战国、江户、明治后四个时期.天智天皇时代起,及整个奈良时代、平安时代,这五百余年被称为日本汉诗的王朝时期.<怀风藻>是日本现存最早的一部汉诗总集,多临摹之作.平安之初,相继出现了三部汉诗总集,即<凌云集>...  相似文献   

13.
汉代的《诗经》学与政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诗经》学从汉初的压抑中奋起 ,文、景时期 ,积极进取 ,逼黄老思想退位 ;武、昭、宣时期 ,屈居于《春秋公羊》学之下 ,仅作为治国指导思想之一 ;元、成、哀、平时期 ,成为治国主导思想 ;进入东汉以后 ,又让位于《孝经》 ,渐渐远离政治中心。就《诗经》学内部来说 ,文、景、武、昭、宣时期 ,《鲁诗》学盛行 ;元、成、哀、平时期 ,《齐诗》学超乎其上 ;东汉《毛诗》学兴盛 ,《韩诗》学亦稍有起色。《诗经》学作为上层建筑 ,与政治关系的远近 ,决定于它满足社会需要和统治需要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在两汉边疆思想中对西南夷地区存在着"无用"和"国本"两种相互对立而又紧密联系的思想观念,这一观念之争几乎贯穿了两汉的始终。由于交通和地理环境的影响,西南夷地区一直被汉王朝视其为"无用之地",而在汉武帝时期西南夷地区却得到了进一步的开拓,并由此奠定了我国疆域基础。通过对汉武帝时期西南夷的基本概况及当时的边疆观的介绍,以及对该时期许多史实的论述,分析了汉武帝当时开拓西南夷地区的根本原因,即西南夷地区的开拓是为征讨南越寻找便捷通道,以及寻找通往大夏的交通线,而不是为了开发西南夷地区的经济资源。  相似文献   

15.
民族地区地名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民族文化信息,是民族地区宝贵的文化遗产。部分地名具有深厚的民族平等团结的历史文化内涵,对树立民族团结的心理基础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维护民族地区的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位于武陵山区的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得名于北宋时期记载民族盟誓所建造的“天圣石柱”和“成平石柱”,是民族平等团结的活化石,其所承载的民族平等、共同发展的目标以及和谐处理民族关系的准则,奠定了民族团结的基石,维护了石柱自治县民族关系长期的稳定,对促进武陵山区土家族地区的稳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是民族地区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6.
自汉代《毛诗》及郑玄起至现当代多数学者 ,均确认《王风》为王城洛阳一带东周时期的诗歌。本文则肯定《王风》为王畿之诗 ,创作时期为西周宣王至东周平王时期  相似文献   

17.
居延汉简有关“六艺略”的文献资料,都是典籍零星句子的摘抄,多为习字简或习字简的范本;但涉及典籍广,为同时文献,保留了字词的面貌,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班固《尚书》学承师渊源颇为纷杂,但其家学当远承之班伯.班固集西汉《尚书》学以“洪范五行”察变之大成,对后世《书》教传统影响巨大.其撰《汉书·叙传》及其论纪、表、志、传之所以作,体式仿《书序》.班固推尊《尚书》为信史,曾作《典引》一篇以续《尧典》.班固所撰《汉书》称引《尚书》今古文兼采,较好地体现了东汉《书》教传统兼通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唐明皇李隆基与杨玉环的故事自问世以来,一直广为流传,形成了独特而完整的传承典范,尤其在唐中晚期及五代,掀起了李、杨故事材料收集及创作的高潮。从现存笔记作品来看,此类题材在唐传奇的影响下,呈现出典型的"信""奇"特征及一定程度的"高力士素材中心源"现象。  相似文献   

20.
渤海高氏家族是渤海国右姓高氏的后裔,渤海国灭亡后,该家族便进入辽统治区,以高模翰家族为代表的渤海高氏家族就此兴起,及至金代,高氏家族分为辽阳高氏、辰州高氏与澄州高氏三大地区。在每一地区中出现了不同的家族和杰出代表,随着金朝的灭亡,渤海高氏家族后裔又进入元朝统治区,为元朝的统治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