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的此在是一个在-世界-之中-存在。”这是格哈特·胡塞尔献给他父亲埃德蒙德的论文“法律与世界”中的第一句话。文章发表在1929年埃德蒙德·胡塞尔70周岁生日的《纪念文集》上。这篇文章的主要论点是,法律是超越的——这意味着,对世界“幼稚的”、自然的体验的超越,如格哈特·胡塞尔所说。  相似文献   

2.
吴志菲 《山西老年》2012,(11):28-29
博学、魅力、恬淡、低调……这几个词汇都可用来描述杨绛和钱钟书伉俪的公众印象。钱钟书在世的时候,报刊和电视等媒体上几乎不见他的踪影,甚至一些学术活动他都不参加。钱钟书去世后,杨绛也如出一辙,只忙她份内的事,坚守她和钱钟书的文字世界。杨绛的作品曾被邓小平作为国礼送给西班牙国王,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老人百岁华诞即将到来之时称她为“国家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3.
在西方批评界 ,T·S·艾略特被称之为“古典现代主义”诗人 ,其“古典性”在于他一直着力追寻和审视西方文化传统中一脉相承的宗教精神资源 ,其“现代性”在于他深刻地洞见到 :西方现代文化和精神世界之所以日益走向“荒芜” ,恰恰是因为人文主义和基督精神的双重缺失。因此 ,他的诗学试图通过激活犹太 -基督精神这一传统文化资源 ,来打通古典和现代之间的历史壁障。他的诗歌创作和理论文献表明 :他实际上已经建构了一种独具个性的现代主义宗教诗学。  相似文献   

4.
“喂,社科院办公厅秘书处吗?我是《中国文化报》记者焦国标,我想提请社科院向国务院打报告,为钱钟书先生降国旗致哀!” “什么,……他的家属没有谁提出来……” “他会有提出这样要求的家属?再说这也不是家属的事,这是国家的事!” “不用了,昨天已经火化完了。”  相似文献   

5.
余秋雨是“学者型作家” ,其散文为“文化散文” ,这已成评论界的共识。也就是说 ,他在倾吐一种深沉的文化感受的同时 ,赋予其散文以浓烈的学术品格。当然 ,这两者如水乳交融 ,妙合无痕地化成于行云流水般的文笔之间。若将其纳入一种理论的框架中作整体观照 ,我认为用桐城派大家姚鼐所论“考据·义理·辞章”之观点比较合适。这不免有流于寻扯名词以硬性套入之嫌 ,但无庸置疑 ,二者确有暗合之处。且余秋雨国学根基深厚 ,“桐城派”又为中国古代散文的殿军 ,名噪一时。受其或潜或显的影响是很自然的事  相似文献   

6.
早期浪漫派是德意志浪漫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盛期和晚期浪漫派理论只是其变奏和展开。作为浪漫主义思潮的奠基者,弗·施莱格尔的《论希腊文学研究》《〈雅典娜神殿〉断片集》等早期著述集中体现了其美学思想。“Poesie”在他那里是一个大概念,或曰关键概念,也是理解早期浪漫派的重要路径。然而,历史文本中的“Poesie”(英:Poetry)一向被中国学界汉译为令人困惑的“诗”,“Romantische Poesie”也因此被对译为“浪漫诗”。但在施莱格尔那个时代,“Poesie”并非中国学人望文生义的“诗”,而是“文学”,也引申为“诗意”和“诗性”。在早期浪漫派那里与彼时德意志历史语境中,对于“Poesie”的这种理解包含重新追问世界本源的诉求。以施莱格尔为代表的浪漫派作家,力图通过演进的综合文学、浪漫反讽、新神话等理念,探索将世界浪漫化的激进方案。这种认识努力无疑赋予“Poesie”以新的内涵,这也应当是我们译介和使用这一概念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7.
田纳西·威廉斯的戏剧是真正来自美国生活的戏剧,同时又是对19世纪末以来的现代主义艺术的继承和探索,这样他就将传统与创新、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只不过是现实主义浓于现代主义而已.他的现实主义手法明显带有被子拓宽的味道,他完全是“以他自己的生活为基础写出自己的书”.因此,他成就了“逃避者”这一独特类型.  相似文献   

8.
善联想、重联系是钱钟书治学的特点。钱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他在学术上的辉煌成就是与他深谙和擅长辩证法分不开的。务实、求同、思变是钱的作风,也是“中国辩证法”的精髓。  相似文献   

9.
在“人头马”“拿破仑”等世界名酒的商标上都有“V·O”或“X·O”等字校,这是什么意思呢?  相似文献   

10.
<正> 作为一个学者,钱钟书先生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知名的。但是,作为一个作家的钱钟书先生,在建国以来的几十年中却是很少有人提及的。钱先生早在解放以前,就曾出版过小说集《人兽鬼》、散文集《写在人生的边上》。一九四七年他出版了长篇名著《围城》从而确立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被誉为现代的《儒林外史》的《围城》,是描写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上层知识分子的空虚、虚伪、灰暗的精神生活的。它不象“五四”以后的革命文学那样,具有鲜明而强烈的为着革命和理想召唤风雷的战斗色彩和内容;它所描写的只是“那一部分社会”和“人类”的生活,但人们却可以借一斑而窥全豹,从知识分子们  相似文献   

11.
1998年12月19日,中国文学天空上的云彩被享有“学界泰斗、文化昆仑”之誉的作家、学者钱钟书先生驾鹤仙去带走了一大片。一年过去了,这一年里到底有多少人写了多少怀念他的文章,恐怕一下子难以统计。然而,这种热闹非他所愿,先生在生前要比他死后寂寞的多。 钱钟书先生1910年11月21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城内一书香世家。父亲钱基博先生曾任清华大学、圣约翰大学、光华大学、国立蓝田师范学院等校教授,是一位学富五车、桃李满天下的著名国学大师。钱钟书从小受到家学的  相似文献   

12.
本雅明,曾被苏珊·桑塔格赞美为“现代文化的具有土星气质的英雄”。他的一生充满传奇和坎坷,虽然屡受磨难但依旧保持着对这个世界的虔诚。他的思想理论深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在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启发下他发现了在机械复制时代技术、艺术与大众之间相互影响的紧密关系,并提出“艺术政治化”的设想。而技术这个话题也成为了本雅明理论体系中极富争议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我们全都知道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是谁。他是具有独到见解的管理权威,无疑也是当代最有先见之明的工商业趋势观察家。1950年代初,他是首先认识到计算机技术将彻底改造工商业的人之一。也正是他在1961年首先呼吁,关注日本作为一个经济强国近在眼前的兴起。除了别的东西,我们还能感谢他发明了“私有化”、“知识工人”和“目标管理”等概念。 此外,他理所当然地以首先认识到管理本身是一门学科的人著称。这门学科值得深入和正规的研  相似文献   

14.
钱钟书好支离事业,他的《文选》学研究,主要散见于《管锥编》论《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对这些零碎的真知灼见进行梳理和细读,不难发现,钱钟书的《文选》学研究表现出两个明显的特点:一、在研究内容上,仍然是传统“选学”中的一些公案,集中在《文选》“体例”和“选文”两个方面。二、在研究方法上,立足于对文本的细致解读,并运用诗学之维度,从而为“选学”研究注入更多的理论品格,而后者实与钱钟书坚持“具体的鉴赏和批判”的研究取向相一致,同时也是我们今天的“新选学”研究正致力于探求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鲁迅曾经说过:“幽默既非国产,中国人也不是长于幽默的人民,而现在又实在是难以幽默的时候,于是虽幽默也就免不了改样子,非倾于对社会的讽刺,即堕入传统的说笑话和讨便宜。”而且还认为,“目前在中国,笑是失掉了的”,“幽默在中国是不会有的。”这不过是鲁迅的愤激之词。实际上,中国并不是缺乏幽默的国度,鲁迅本人就是闻名世界的幽默大师,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幽默作家,而且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特点和风格。其中钱钟书可谓是集中西幽默精华之大成者,把  相似文献   

16.
学术之昆仑 ,高山而仰止。“钱钟书与中国现代学术”研讨会 ,于 2 0 0 4年 3月 2 7日至 3月 2 8日在江苏无锡江南大学举行。钱钟书先生生前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也是文学研究所少数的几位一级研究员之一 ,在那里钱先生工作了将近半个世纪 ;而江南无锡 ,则是钱钟书出生和度过中小学时代的故乡。因而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和钱钟书故乡的江南大学联合主办的这次学术研讨会 ,既是主办双方缅怀、纪念钱钟书这位学术大师的一种方式 ,也是“钱学”研究界的第一次学术聚会。来自全国部分高校、科研院所、出版社、杂志社等单位的“钱学…  相似文献   

17.
鲁迅的群众观也有一个从革命民主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的认识过程。然而,“世界却正由愚人造成,聪明人决不能支持世界。”(《坟·写在“坟”的后面》),确是他群众观的警句。他在《门外文谈》里的论述,闪烁着这一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思想光辉。这是他随着时代的前进步伐、工农革命运动高涨,实现了世界观伟大转变的证明,也是他用科学态度研究历史的必然结论。  相似文献   

18.
一、全球化是什么所谓全球化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关于全球化能够在怎样的水平上、从哪些要素开始思考呢?在这里,我打算边参考最近成为话题的M·哈德和A·纳格利的一本书一帝国》①,边提出问题。因为这本书是着重于探明在全球化中世界的新的统治结构。不过,我对这本书的主张也并不是完全支持与赞同,并且,在这里,也并不是说想要探讨它的全部议论。拙论尝试的是以从这本书中获得的智性刺激作为一条线索,试图再一次恢复早已被称为“现代文豪”②的鲁迅的文学性事业。  相似文献   

19.
В·А·麦谢耶夫是俄罗斯中亚国际关系史与东方学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文章对他的学术生涯,尤其是在俄罗斯中亚国际关系史与东方学研究领域中的成就,作了简要的介绍。同时,对他在中亚国际关系史方面的代表性著作《俄罗斯与中国在中亚》的内容、观点、特点与价值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与分析。在指出其不足的同时,肯定了它对我们在研究这一问题中的重要史料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企业将面临一场来自跨国公司的全方位的竞争。”随着’99《财富》全球论坛帷幕的徐徐落下,随着“入世”的日益临近,中国的企业家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生存和发展、机遇和挑战、竞争和双嬴……都一一摆在了他们的面前。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可阻挡,中国经济也必将更多地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按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运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是很平常的事儿,但尚未经过完善市场经济洗礼的中国企业,在连国内竞争都还不能完全适应的同时,又要面对实力强大的跨国集团的竞争,前景的确不那么乐观。难怪有不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