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背景 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明确指出;人口问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之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将转向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中国计划生育和控制人口增长的卓绝努力下,中国人口过快增长得到了有效控制,作为我们几十年为之奋斗的低生育率目标已如期实现,90年代中国的生育水平开始持续地低于更替水平,目前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与多数欧洲…  相似文献   

2.
<正>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社会生产方式、群众生活水平和人们的社会观念都将发生巨大变化;也将产生一系列影响人们生育行为的社会机制,促进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相似文献   

3.
人口再生产是指新一代出生、成长和老一代衰老、死亡不断进行的过程。人口再生产和物质资料再生产一样,都具有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方面。人口再生产的自然方面,表现为人口出生、成长、衰老和死亡这一不断反复进行的生理过程;其社会属性方面,表现在人口再生产的自然过程要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才能实现,由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从本质上说:人口再生产过程是社会过程。因此,本文将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生产方式出发,探讨我国当前计划生育管理的特点和要求。  相似文献   

4.
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经过广大计生工作者和人民群众的艰辛努力,探索出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工作思路:由以往的就计划生育抓计划生育向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采取综合措施解决人口问题转变;由以往的社会制约为主向逐步建立利益导向与社会制约相结合。宣传教育、综合服务、科学管理相统一的机制转变,即“两个转变”。“两个转变”是我国计生工作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物质资料再生产和人类再生产必须相互适应的理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重要实践,它标志…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人口计生委主任杨云彦——为科学发展创造良好人口环境: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成果,不仅是少生了4亿人,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为我国改革开放创造了良好人口环境。这一方面是通过人口红利得以体现的,对外开放的战略实施,使得我国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得到发挥和体现,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持续推动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另一方面,有效的人口控制,极大减缓了社会压力,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6.
人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统一。人口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互相联系、互相依靠、互相渗。透、互相制约。经济是人口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口是经济行为的主体。只有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婴。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70%以上的人口在农村,这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问题。因此,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提高人。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就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实行计划生育,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一、计划生育事业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7.
<正> 马克思主义的两种生产的学说指明,社会生产是物质资料生产和人口生产的统一。实行物质资料再生产的现代化,必须有人口再生产的现代化与之相适应。今后,我们为之奋斗的四个现代化,只是实现和保证物质资料再生产的现代化。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光有物质资料再生产的现代化是不够的,还必须实现人口再生产的现代化。人口再生产的现代化,是物质资料再生产现代化的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物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人所创造的。可是,长期以来,人口再生产的现代化问题,在我国没有很好地解决。正因为如此,所以,我国四个现代化所遇到的困难,就是我国当前所面临  相似文献   

8.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它意味着我国的经济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并将引发我国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变革和发展。对于我国的人口控制来说,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所带来的挑战是双重的:一方面,我国人口控制尚未取得完全的成功,多胎生育在许多地区还严重地存在着,需要完善人口控制运行机制,以消弭多胎生育的基础,从而保证人口控制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所引发的社会经济变革,将影响到人口控制的进一步施行,也将影响到多胎生育基础的消弭。因此,有必要对市场经济条…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进一步加快计划体制的改革,使计划作为一种手段,而不是作为一种根本体制,更不是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参与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的管理。人口计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体制改革不能不涉及人口计划。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将使编制、下达、实施人口计划的基础条件和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因此,不失时机地进行人口计划体制的改革,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我国的计划生育方针政策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定效率的运行机制和特有的工作方式。人口情报工作产生于这一时期,适应国情需要并主要为计划生育工作服务,已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而今在我国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时,人口情报工作也相应改变其工作机制以适应新体制的要求,建立一个更加完备协调的系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国家宏观调节下,通过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人口情报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应该得到充分利用和共享。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人口情报虽然一般不能直接创造财富,但科研部门、生产部门对情报的吸收利用却能促进物质财富更快地增长。 1 搞好人口情报工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首先应该对情报市场和情报用户进行研究,使人口情报工作更具有目的性,从而提高人口情报的利用率和社会经济价值。从人口情报工作服务的对象来看,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察: 1.1 作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之一,人口情报必须为解决宏观的人口问题服务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和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了2000—2010年10年间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增长与空间分布的变化.研究发现,2000年以来,少数民族人口增长较之1990—2000年有大幅度下降,但不同民族间差异明显,由此导致各民族人口规模变化较大,与2000年比较,人口在1000万以上规模的少数民族由2个增加到4个,人口在10万人以下的人口较少民族由20个下降为19个;人口增长率不仅在民族间差异大,而且不同性别间、不同年龄间和不同地区间都有显著差异,特别是各民族的老年人口增长率都很高.虽然少数民族人口在省级行政区间的分布格局变化不大,但人口城镇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少数民族人口城镇化率由2000年的23.36%提高到2010年的32.84%,但目前少数民族人口城镇化总体水平还很低,且各民族、各地区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2.
人口安全是非传统安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人口素质、人口迁移等均是影响人口安全的重要因素,而在这些因素内部也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就影响人口安全的人口文化素质因素对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因素的作用分别进行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并且在横向的实证研究中利用SPSS软件包将全国各省份的人口安全程度作聚类分析,以期更好地确定人口文化素质对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关于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和2005年1%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详细阐述了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的现状特征,并且研究外来常住人口在上海的分布状况,从而更好地全面认识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口的结构特征、地理分布、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本研究能够为上海市完善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进一步做好工作、构建融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未来城镇人口规模及人口结构变动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路锦非  王桂新 《西北人口》2010,31(4):1-6,11
对城镇人口规模和结构变动给予合理预测,有助于政府预估社会的劳动力供给和养老压力,进而制定合理高效的社会保障政策和进行相应政策调整。本文从规范的人口学角度,采用队列要素法通过年龄移算,在考虑城镇人口基数、出生率、死亡率、性别比以及城市化背景下乡城人口的净迁移率等多个参数的情况下,通过编制我国城镇人口生命表.对从现在起至未来2030年的时间内我国城镇人口的规模和结构进行动态预测,从而为我国制定合理而有针对性的城镇人口政策和经济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西部民族人口的演进与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 2 0 0 0年人口普查快速汇总的有限资料 ,对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增长及有关省、市、区的人口文化素质和城镇化演进等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日本、韩国人口与发展国际学术会议”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人口变动与发展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重要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本次中国、日本、韩国人口与发展国际学术会议,就各国的生育水平、生育文化、人口政策、老龄化等问题交流学术观点,这对于加强各国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已有的关于中国制度变迁的研究忽视了人口因素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必须从人口学的角度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制度变迁过程。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是一个工业化目标与人口双重约束下的制度变迁过程 ,人口增长是推动中国制度变迁的基本动力  相似文献   

18.
论人口的聚焦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人口聚集有五大主要效益———分工深化效应、学习激励效应、低成本效应、高生活质量效应和文明发展效应;这些效应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当我们就如何实现人口的聚集,提出几点措施;此外本文还就人口聚集有关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建国以来新疆人口的省际迁移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人口总数中。省际迁移人口占有重要的地位。文章分析了建国以来新疆人口迁移特点,结果表明:新疆人口迁移活动主要表征为国家有计划的迁移和人口自发迁移。迁移过程具明显的时间阶段性;迁入人口以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村男性青壮年为主:人口迁入地区主要为开发程度高、经济发展快、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迁入主因是国家政策及大量土地资源的吸引.人口迁出主因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调整,祖籍亲缘关系、户籍管制的放松;省际人口迁移促进了新疆的经济发展以及新疆与其他省区的交流,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刺影响。  相似文献   

20.
长三角都市区人口集疏过程及其空间格局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4次人口普查数据。利用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和人口密度等人口分布研究指标,分析了长三角都市区人口分布态势和地域格局;利用人口增减变化和人口商度等指标探讨了近30年来长三角都市区的人口增减变化和空间集疏情况。研究表明:(1)长三角都市区在保持较为均衡的人口分布态势下人口总量继续增加。上海市及主要大城市核心主导作用日益突出;(2)人口显著增加地区日益增多,人口减少地区逐步减少;(3)以人口强流入为主的人口空间集聚过程日趋激烈;(4)区域发展梯度和经济发展差异已成为人口空间集疏变化的主要诱因和拉力.城市化则是人口流动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