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准确把握未来30年上海城市发展面临的环境,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正确判断,最近,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召开“未来30年上海城市发展环境专题研讨会”.研讨会围绕“未来30年上海发展的国际环境与上海全球城市功能建设”“未来30年世界城市体系及全球城市发展趋势与上海的地位和作用”等议题开展讨论,从理论高度分析了未来30年上海发展可能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深刻剖析了未来上海打造“全球城市”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瓶颈、功能承载和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
肖林 《科学发展》2016,(1):41-55
未来30年上海发展的总体方向,是要建设一个具有强大辐射力、创新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彰显中华文明的全球城市.其主要内涵,就是建设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和商务中心、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具有中华文明特质的世界文化大都会、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治理的良好典范.上海建设全球城市的能级:能跻身全球城市的首位方阵,具有较强的综合竞争力;在国际规则的制定上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在经济、文化、科技和城市治理等领域形成较强的全球影响力;在长三角全球城市区域中发挥核心引领作用,带动长三角城市群建设成为世界最大的巨型城市区域;形成与纽约、伦敦等一线全球城市并肩的综合环境.  相似文献   

3.
科学制定城市发展战略是引领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路标。在新的历史阶段,上海期待通过战略研究来探索方向、统一思想、明晰思路。未来上海城市功能的转型要顺应内外环境变化的潮流,要追寻城市功能演变的客观规律,要依据上海城市禀赋的独特因素,树立系统的观点、智慧的观点、可持续的观点和开放引领的观点,依托长三角区域建设经济、文化、生态、环境共生的世界性全球城市,用系统的观点来看上海未来全球城市的发展转型。  相似文献   

4.
目前,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但与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相比,上海的差距和劣势仍十分明显.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上海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加快产业关键技术研发,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加快建立企业主导的协同创新体系,构建鼓励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服务环境,面向全球提升创新资源配置能力,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  相似文献   

5.
上海通过全球城市建设,应逐渐将吸引国外跨国公司转变为培育本土跨国公司.上海发展跨国公司应站在全球城市的高度,以总部经济为抓手,以国家战略和制度创新为契机,以服务和满足于跨国公司内生性需求为重点,逐步提升跨国公司总部在上海的能级,注重构建跨国公司发展的软环境,不断优化跨国公司总部结构,充分发挥上海跨国公司总部的辐射效应,最终实现跨国公司可持续发展与上海全球城市建设之间的互助互动.  相似文献   

6.
未来全球城市之间的竞争,不是经济总量上的竞争,而是科技创新上的竞争。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关系到上海建设全球城市及城市未来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为此,一是要对"全球影响力"有全面深入的理解,要充分认识到其对全球创新资源配置和整合能力内涵和意义;二是要发挥特点,突出主题,形成品牌,提出自己的发展目标,形成差别化竞争态势。  相似文献   

7.
上海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建设要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为契机,构建体制创新载体、政策实践载体、成效检验载体;沿着政策引领、创新转型、环境优化的发展路径,注重服务经济与服务贸易协调进步,增强体制创新的辐射引领能力,集聚全球高端人才,提高创新能力、集聚能力、辐射能力;以体制优势、创新优势、环境优势、服务优势、人才优势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经济核心城市、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  相似文献   

8.
全球城市除拥有超强的经济实力外,无一不具有非凡的创新力.上海要在未来30年成为全球城市,激活世界级的创新能力是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上海城市创新力的现状并不乐观,面临创新转化效率低、创新氛围和企业家精神缺乏、创新基础环境较差等瓶颈约束.上海要找到创新优势,需要深刻理解不同的创新原型,找准上海的定位,利用工商之都“工商并举”的传统优势,在工程技术型创新和客户中心型创新上做文章.  相似文献   

9.
2050年,中国经济能否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与中国内陆未来30年能否崛起一座世界级的全球城市相关.为此,建议深化关键领域改革,促进上海全球城市建设和率先崛起:一是服务于人民币国际化,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二是促进国内外资本流动,巩固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中心地位.三是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助力上海全球城市建设.四是着力于信息产业发展,构建上海科创中心地位.五是依托城市群协同发展,实现“大上海”和全球城市区域建设.  相似文献   

10.
王茜  阮妹 《科学发展》2023,(3):24-30
上海正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国家实验室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也在蓬勃发展。引进全球一流国立科研机构,既是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补充,也是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构建区域创新体系、集聚全球科创人才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