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亚鹏 《学术研究》2012,(12):50-54,159,160
房地产调控是中央政府解决我国当前各种住房问题的重要手段。为了保证各项措施有效执行,取得预期效果,中央政府引入了问责机制。然而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实施的效果并不明显,而中央政府也面临着对地方政府无法问责的困境。论文论述了影响房地产调控问责的主要因素和导致问责困境的制度根源,并指出破解问责困境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房价一路高涨的背景下,我国政府频繁出台政策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但并未扭转房价过快上涨的趋势,反而陷入"越调越涨"的怪圈。本文通过分析房地产调控政策和房价的走势,从政府的公信力角度出发,运用时间不一致性和理性预期的理论,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建立模型,从理论上阐述了房地产调控政策低效率的原因。提出了诸如建立政府公信体系、推广房产税和建设保障性住房等政策建议,以通过提高政府公信力来影响房地产调控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通过回顾2003以来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认为,我国房价高企的主要原因是低效的房开商开发经营体制攫取超额利润以及缺乏基本住房需求管理、供给管理、开发成本控制不当.局部区域垄断、地区性垄断和资源垄断是我国房开商获取垄断房价的根源.以房价收入比作为核心目标,建立统一的城市房屋价格调控机制,推行合作建房,实现城市房屋供给主体多元化等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建议,以实现房地产市场的有效调控,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  相似文献   

4.
财政政策应如何在遵守规则与相机抉择之间进行选择,是财政政策能否取得预期政策效果的重要决定因素。本文基于时间一致性理论对我国财政政策与宏观经济波动之间的影响关系展开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相机抉择财政政策的政府支出变动是导致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财政政策应该充分发挥自动稳定器的基础性调节作用,从而避免相机抉择的政策带来的经济不稳定。  相似文献   

5.
科学高效的房地产政策对促进房地产健康稳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元化居住需求具有重要意义。1998年以来,我国开始对房地产进行密集的宏观调控,但房价整体呈现"越调越涨"的态势,调控效果和预期存在较大差距。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政策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动态博弈过程,忽视任何一方的反应都有可能使政策效果偏离政策目标,因此,在制定房地产调控政策时应充分听取地方政府、房地产商、银行和购房者等博弈主体的意见,使各方的利益能够得到兼顾。同时,应尽快筹划开展全国住房状况普查工作,并形成规范化的动态更新制度。  相似文献   

6.
十一五期间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频繁出台,但调控效果不彰。究其原因,有调控政策本身和执行力不足等外在问题,但根本在于当前中国经济结构和经济制度的内在矛盾以及社会各阶层利益诉求的分裂。要实现房价调控目标和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必须抓住内在矛盾,制定有前瞻性、综合性、连续性的调控政策,在兼顾各个市场主体利益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加以调控,调控要综合应用行政、法律、市场、科技、公众监督等手段。  相似文献   

7.
叶茂然  陈良华 《江淮论坛》2022,(1):64-72+193
文章以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2010—2020年数据为样本,在分析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行为特性的基础上,引入微观企业特征和中观行业特性的变量,构建具有行业识别度的目标资本结构模型,实证检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其资本结构动态调整速度和偏离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程度的上升,显著抑制了房地产企业投资需求和提高了融资成本,导致其资本结构动态调整速度趋慢、偏离程度加剧;上述影响具有非对称效应,即在非国有、小规模和过度负债企业中更为明显。因此,针对我国房地产行业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应注意加强稳定性、增强靶向性和提高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市房价近年来过快上涨,给金融系统安全带来潜在威胁.从分析我国房改历程入手,解析财政金融类标志性事件对于房价的刺激作用,分析认为我国房地产市场上存在多种虚假按揭,应着重从维护金融安全的角度改革住房调控措施,包括大幅提高首付比例及禁止一户多房按揭、清理各种虚假按揭、精准打击投机性购房行为、切实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等.  相似文献   

9.
2006年是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出台最多和调控力度最大的一年。文章就调控后的房地产业的政策环境、市场情况、价格走势和消费心态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对我国2007房地产走势进行了相关分析,可供房地产管理和市场人士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江奔东 《文史哲》2003,(3):128-132
优化资源配置 ,不仅需要完备的市场体系和自由企业制度 ,还需要一套完备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区分与确认这个政策体系中的长期政策与短期政策至为重要 ,人们不能指望在短期内实现长期政策的目标 ,也不能指望短期政策发挥无限期的效力。稳定长期政策 ,适时调整短期政策 ,宏观调控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英国的房地产市场与住房政策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义 《学术研究》2003,(6):37-39
1993年以来英国房地产业的持续发展,有赖于英国政府的房地产业的政策。本文通过对英国房地产市场、政府政策和制度的分析,对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房价预期是影响我国房价大幅波动的主要动因,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本质是预期管理。调控政策的取向、成效,政策波动的影响以及“房住不炒”的调控新基调,都证明了预期管理的重要性。与一般宏观调控的预期管理不同,房地产市场调控中的预期管理具有一些自身的特点。提出房地产市场预期管理的概念,有利于创新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政策理念,拓展预期管理理论的研究空间。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建立一个包含房地产要素的DSGE模型对预期管理与房地产价格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预期管理对房价具有重要调控作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在房地产市场调整和分化的背景下,必须继续坚持“房住不炒”的政策理念和调控基调,依靠加强和完善预期管理政策来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支持政策体系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初具雏形到逐渐完善的变迁过程。政府、中小企业及相关利益团体作为制度变迁的主体,其根本利益的一致性推动了中小企业支持政策体系的构建并取得今天的成果,而其短期利益的不一致性则使该政策体系尚存缺失。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支持政策体系,必须注重理顺各主体间的利益关系,探索刺激各主体协同行动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4.
央行货币政策的多目标约束、产权约束及市场内在缺陷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使社会公众对未来的预期出现非一致性,难以形成有利于货币政策实施的统一的社会预期。在非一致性预期指导下采取的措施效果相互抵触,从而弱化了货币政策的效果。解决的办法是:提高央行独立性、产权制度改革、利率市场化及经济结构调整等,努力疏通货币政策的预期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15.
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城市土地资源的市场配置与政策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新型工业化对土地资源配置的要求为出发点 ,指出了城市土地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 ,从土地资源配置的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经济学分析入手 ,探讨了土地资源配置出现扭曲的根源 ,并结合土地市场实际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按系统理论,社会的每一个体都必然且必须追求自身利益和多样需求。从人的社会存在性考察,人的每一利益或需求都是在相互制约的关系下实现的。这种制约关系使社会成员都互为目的和手段。这种社会关系的逐渐展开和人们对此种关系的认知及自觉践行,使得人之经济人本性与共产主义价值追求趋向一致。明确这一点并力促其达成,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和深刻理解我国选择市场经济的合理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不是一次性而应当是连续性的,政府的经济职能的合理性、有效性存在于政府以提供公共服务为使命,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动态调适过程当中.本文从外部和内部两个层面分析了地方政府经济职能的动态调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府经济职能的动态调适机制,以此来确保经济职能的合理性、有效性,并将其作为地方政府变革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8.
政策网络是政策工具选择的"核心环境".要对政策工具进行正确选择,须充分考虑政策网络这一重要的现实因素,因而探索政策网络下政策工具选择的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在借鉴已有模型的基础上,建构了一个综合理论模型;该模型的合理性为近年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工具选择所证明.  相似文献   

19.
祝天智 《兰州学刊》2014,(10):178-185
土地调控的市场失灵表现为工业用地的低价与低效利用,商住用地价格的扭曲及房地产盲目扩张对土地的隐性浪费,以及政绩工程泛滥对土地的显性浪费。土地调控的政府失灵表现为地方政府违法违规征地普遍存在造成的中央政策失效,小产权房等违法违规用地的治理难题,以及不当限制造成的上亿亩村庄用地被闲置。计划型征地制度与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要求之间的矛盾是双重失灵的核心原因。因此,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市场型征地制度,是转变各类用地主体的行为逻辑和解决土地调控双重失灵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从管理学角度来说,刑事案件的侦查工作与管理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侦查效能管理机制的核心问题是对侦查资源的有效管理和配置,这就需要借助管理学的相关理论来分析.从现实角度讲.需要对目前的多重领导、各自为政的刑侦组织结构体制进行改革,以实现刑事案件侦查由无序化向专业化、集团化的转变,从而提高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