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6,(1):68-71
资源型城市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载体。资源型城市存在着产业低级单一、二元结构突出以及严重的路径依赖问题,城市战略定位是资源型城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核心动力,不同阶段发展动力的有序更替是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发展的永恒动力,聚集与扩散的交替驱动是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发展的空间动力,城镇功能的完善与发展是资源型城市城镇化的强化动力;要实现资源型城市由单一专业化向经济多元化、资源型向综合性转变,必须实行工业化拉动、农业推动、科技创新驱动和政策促动。  相似文献   

2.
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大庆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型城市转型不仅是单个城市个体的发展,而且还是资源型城市与区域的协调发展,处理好资源型城市与周围区域的利害关系,对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区域经济整体协调发展的战略角度出发,以资源型城市及其周围城市为区域单元,分析资源型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探讨资源型城市作为城市个体进行经济结构转型的同时,提出资源型城市必须加大与周围城市的合作分工,在经济发展上促进合作交流,区域间放宽企业项目投资政策,区域发展与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互动前进。  相似文献   

3.
大庆在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调整离不开金融支持,如何有效解除金融约束,推动资源型城市金融业转型,以实现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是资源型城市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研究商业银行支持经济结构调整的信贷策略问题,积极引导贷款投向、优化信贷结构,将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保持大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境内的新欧亚大陆桥沿线地区布局了许多资源型城市,这些资源型城市在我国的经济建设过程中曾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目前在区域经济中占据的地位依然非常突出。随着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资源型城市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转型既要依托城市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国家的大力扶持,同时更离不开欧亚大陆桥交通纽带的支撑。本文通过分析新欧亚大陆桥沿线主要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现状和障碍,依据资源型城市的生命周期理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藉以促进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5.
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资源型城市。所谓资源型城市是由于开发本区域某种优势资源而兴起的,并以资源开采为主导产业的城市。不可否认,资源型城市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资源型城市因其产业结构单一、资源趋于枯竭、城市建设落后、缺乏发展后劲,难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资源型城市数量众多,且大部分面临如何实现经济转型、保持城市发展的问题,而经济转型往往又需要较长时间(一般为20-30年),因而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资源型城市的兴衰与资源型产业的发展态势息息相关,它受资源的刚性约束,城市的发展以资源为支撑,资源的枯竭必然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甚至使城市衰蝎.因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资源型城市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应该立足于资源优势,提高产业的转换力和应变力,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积极发展循环型产业和生态经济产业.  相似文献   

7.
我国资源型城市普遍存在着矿业、矿城、矿山、矿工"四矿"问题,并已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表明在我国城际层面"资源诅咒"效应也是成立的.将演化经济学作为分析资源型城市从"无序"到"有序"的方法论,可以发现,资源型城市摆脱"资源诅咒"需要具备投资规模、对外开放、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等方面的条件.对包头、攀枝花两座典型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差距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矿产资源会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福音"还是"诅咒",关键取决于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的选择,因而,必须为我国的资源型经济提供科学的转型政策设计.  相似文献   

8.
大力发展旅游业是资源型城市经济振兴与可持续发展的首选途径。资源型城市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政府在健康向上旅游观的形成、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整体形象宣传、有序发展环境的营造、区域旅游资源保护开发规划的制订、旅游市场信息平台的建立等方面起主导作用,不仅符合旅游业自身特性的要求,也是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9.
人力资本积累在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来源,也是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最关键的要素之一。人力资本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城市创新能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经济增长的实现等方面。因此,为了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的转型,必须加大对人力资本投资,并采取相应政策,以增强人力资本的积累。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出台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支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一系列政策,把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放在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位置。资源型城市单纯或高度依赖不可再生又必然枯竭的矿产资源而产生的先天不足和致命缺陷,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暴露,资源型城市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特别是矿产资源日益枯竭带来的发展依托缺位,价格剪刀差导致的双重利益损失,过剩经济、买方市场产生的内在约束,全球化、知识化、生态化浪潮的接踵而至,都使资源型城市原有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经济转型,寻求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摆在资源型城市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大庆是因油而生、因油而建的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随着原油产量的逐年递减,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压力日益凸现,经济转型已经成为全市上下极为关注的课题。经济转型的关键问题是发展接替产业,就大庆市来说,如何选择重点产业是一项关乎大庆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自然资源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界提供给人类社会以及每个民族和国家的自然资源总是既定的和有限的,因而任何民族和国家对自然资源都不能无限制地肆意获取,必须充分考虑保持自然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利用自然资源,从而加剧了自然资源开采过程的无序化,结果导致了自然资源的急剧锐减和生态环境的积累性恶化.把握马克思自然资源理论的科学内涵,结合我国近年来自然资源过度利用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积极探索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对策,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资源约束的中国制造业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自始至终以资源约束为主线,阐述了国内外学者关于制造业发展的理论观点,着重从自然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源和生态资源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源约束,并针对资源约束问题,提出我国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3.
判定一个地区自然资源比较优势的标准不是资源的绝对或相对拥有量,而是资源经济价值的大小。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是通过开采、使用自然资源所付出的成本和所带来的收益来衡量的。受种种因素的制约,西藏自然资源的开发成本居高不下,而收益则难以提高。开发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因此文化产业应是西藏产业规划中给予高度重视的产业。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安徽经济虽然快速发展,但没有改变以资源大量消耗为主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产业链短,层次较低,结构体系不完善,资源环境压力大.发展循环经济不仅可以有效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生态化,而且能够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是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有效途径.产业结构理论表明,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有赖于产业结构的合理以及经济增长模式的科学、高效.安徽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调整和改善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5.
循环经济不仅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它遵循减量化原则、再使用原则、资源化原则等基本指导原则,在实践中包含了企业、产业园区、城市和区域等层次。当前,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亟需法律的支持和保障。循环经济立法需要注意四个法理原则:重估自然资源的价值、关注不同生态伦理的整合与提升、深化对生态阈值的研究以及深层生态学的研究与追问。在这些立法原则指导下,有关部门已经就循环经济法的立法目标、指导思想、试用范围、基本框架及主要法律制度和措施做了规定,形成了循环经济法草案的初步框架设想稿。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长期实行的粗放型、资源依赖型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产生了社会需要与资源短缺之间巨大的矛盾。破解这种难题,必须从自然资源的产权制度改革入手。自然资源产权既具有一般产权的共同特点,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如在产权安排、所有权界定、使用权界定等方面,就必须考虑到自然资源的复杂性。如果不能有效地对自然资源产权进行制度性安排,必然会产生“公地悲剧”。我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改革,应该实现国家政策目标与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目标的激励相容,同时实现国家生态效益得到激励并减少“政府失灵”与私人经济效益得到激励并减少“市场失灵”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东北地区相对资源承载力动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全国为参照区,通过对东北地区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动态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的相对资源综合承载力一直呈富余状态,其中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率不断上升,经济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率则不断下降。这说明支撑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自然资源禀赋相当好,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很大。东北地区可以通过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提高自然资源的相对承载力,为本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同时,要增强东北地区的经济实力,提高经济资源对综合资源承载力的贡献率,最终实现整个东北地区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许进杰 《北方论丛》2007,(6):127-131
现代社会过度追求消费的行为通过消费和生产的互动作用,引领高投入、低产出、高污染的经济运行模式的发展,导致当今全球资源短缺、生态危机。与绿色消费、可持续消费等消费模式相比较,建立在人、自然和社会和谐统一基础上的生态消费模式有着更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也更符合人性。深入理解生态消费的内涵与界定,不断调整制度安排,有利于生态消费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由于多年来对煤炭资源的高强度、粗放式开采,山西的自然资源状况和生态环境日益严峻,山西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遭到资源瓶颈的制约。作为我国典型的资源型地区,实现山西资源转型有着特殊的意义。需要加快观念创新、科技创新、资源创新,使山西逐步迈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实现山西经济社会的发展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相似文献   

20.
我国相对资源承载力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对资源承载力是将理想状态区域作为参考标准,将研究区与参照区进行对比,得到相对意义上的资源在某区域内可承载的适度人口数量。以全国为参照区,依此计算我国东、中、西部相对资源承载力,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富余较多,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经济资源承载力均处于超载;东部地区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严重超载,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均处于富余状态。通过对资源承载力现状及相对资源承载力计算比较的综合分析,反映出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