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胡绪明 《北方论丛》2008,(5):120-124
《启蒙辩证法》指认了现代性意识与启蒙理性之内在关联:有意义的主体对无意义的客体的统治;抽象同一性的量对多样性的质的统治。《否定辩证法》通过戳穿现代性与形而上学纠缠的秘密,借重“概念的星丛”重建非同一性形而上学,瓦解现代性统治之形而上学根基。阿多诺虽对现代性之形而上学根基予以激烈批判,但终因未触及现代性之资本逻辑的真正根基而止步于对现代性“副本”的批判。  相似文献   

2.
在《启蒙辩证法》中,阿多诺与霍克海默围绕启蒙与神话之间的内在纠缠,阐述了启蒙理性囿于自身的抽象同一性原则而最终堕落为工具理性的统治,他们对“启蒙辩证法”的这种独特见解则体现了他们始终在形而上学范围内对现代性的批判路径;在《否定辩证法》中,阿多诺进而致力于阐发其“否定辩证法”所要表达的主客体之间的非同一性,旨在作为对传统形而上学同一性原则的“瓦解的逻辑”,同时他还假借“星丛”这个非同一性的“他者”概念,隐喻其对人类的“和解”、“共生”理想存在状况的渴望。在这个意义上,《否定辩证法》就体现了阿多诺在《启蒙辩证法》中对现代性的形而上学批判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表达了他对现代性的重建,但这种重建就其本质而论仍在形而上学的范围之内开展的。阿多诺对现代性的形而上学批判和重建体现了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的理论特质。  相似文献   

3.
《否定的辩证法》是阿多诺最主要的哲学著作.他认为,黑格尔辩证法的基础是同一性,同一性通过扬弃非同一性而达到新的同一,因而其“否定之否定”的实质是肯定;同一性构成了黑格尔辩证法的本体论基础,这种同一性哲学在当代构成了资本统治世界的哲学基础.在阿多诺看来,事物的否定是彻底的否定,这种否定的力量在于非同一性;由于非同一性对同一性的否定是彻底的,因而辩证运动法则不是“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而是“否定,否定,再否定”.由此,他对一切形而上学采取了批判态度.由于阿多诺彻底地否定了同一性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因而他也是一位最极端的哲学家.辩证地分析阿多诺思想,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辩证方法具有重大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阿多诺意识到以往的一些美学研究为了强求完备的体系,不得不面临诸多难以避免的牵强与抵牾,他试图通过对自然美的张扬,标举自己义无反顾的反体系主张。自然作为合适的载体,倾注了阿多诺改造社会的理想。阿多诺代表的现代艺术与传统美学差异巨大,他对于非同一性思想的不懈坚守,却显然得益于马克思倡导的全面发展观。  相似文献   

5.
卢卡奇努力恢复总体性范畴在马克思辩证法中的核心地位,而阿多诺则倡导否定的辩证法,不遗余力地对总体性辩证法进行了批判,二者处于直接的理论对立之中,而这种对立的背后却是共同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即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无情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变化要求发展变化了的批判理论,因此,阿多诺对卢卡奇总体性辩证法的批判实质上是对传统革命路线的理论反思.  相似文献   

6.
阿多诺认为,西方传统理性哲学在现代的危机并不是理性的危机,而是理性的同一化——概念逻辑体系形态的危机。现代哲学应该就是对同一性的“合乎理性”所进行的非同一的“合乎人”的批判和反思。基于多元、平等的非同一的批判和反思是现代哲学的合理形态。阿多诺的非同一哲学形态展示了西方哲学现代转型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7.
李云刚 《齐鲁学刊》2007,(2):115-117
阿多诺眼中的现代艺术不仅仅是非同一性的表达和体现,而且还和非同一性共同抵抗工业文明下的资本主义社会,共同实施对管理化的资本主义世界的否定。现代艺术所具有的断片性、谜语性、动态性、幻象性等诸多特征暗合了阿多诺的非同一性思想,因此,现代艺术作为理想化的艺术形态而倍受阿多诺的推崇。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阿多诺对同一性的批判入手,致力于梳理同一性、摹仿和艺术之间的逻辑关系。作者分析了这些概念所具有的复杂内涵,并试图指出在何种层面上,摹仿可以构成对同一性的辩证超越,以及,艺术何以构成摹仿的客体化。最后,本文认为,摹仿作为非同一性的同一性,必然包含着自身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而在庄禅美学那里,实际上却存在着另一种可能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9.
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的理论实质,不仅是发现和瓦解了传统形而上学的同一性逻辑,更深层的是揭示和批判了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统治体制的交换原则与形而上学同一性逻辑的“同构性”,因此,对形而上学同一性思维的批判,也就是对资本主义社会“资本逻辑”强制性的批判。阿多诺在马克思之后实现了对同一性逻辑的理论与现实的双重瓦解。在这个意义上,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就是马克思“批判的辩证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时代回响。  相似文献   

10.
阿多诺音乐美学思想以"非同一性哲学"为基础,以"否定的辩证法"为主要思维方式,对20世纪西方音乐中的相关类型进行了独到的评论。这种独特的哲学思维在突破传统思维定势和理论范式,以及确立新的美学范式中具有巨大的阐释力量。非同一性是阿多诺音乐美学思想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的内在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形势下对发展问题的认识深化.科学发展观有其重要的内在维度.揭示和把握人民与公民维度、GDP与绿色GDP维度、和平发展与和平崛起维度、科学与形上维度,是思想理论的一个任务.本文对此作了学术上的探索,以期深化对发展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哲学具有丰富的批判思想,其批判思想有三重密切关联的基本向度:社会现实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和主体自我批判。诠解和彰显马克思哲学的批判向度,对于我们切实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特质,反思当代人类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和困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肖雁 《学术探索》2005,(1):20-24
要树立领导干部理性的政绩观,内生约束与外生机制是共同的作用力,心智模式的引导是理性政绩的内生约束,外生机制的建立是非理性政绩有效的遏制。  相似文献   

14.
不同哲学家分别从理性的不同层次对理性进行解读。这种单向度的理论,虽不能反映出理性的整体性,但表明人类理性具有一定层次性。不同层次理性对材料进行加工和创造依赖于主体各自的价值标准和选择意向;不同层次的价值标准和选择意向的冲突表明不同理性层次之间具有复杂性;理性的复杂性产生于理性系统跨越层次的相干关系。揭示理性系统层次结构和复杂性,对于理清技术(工具)理性与交往理性等价值理性的关系脉络,把握整体性的理性思想和学科之间的关系,挖掘新的认识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韦伯官僚制合理性设计的悖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韦伯关于现代官僚制的理论是一个理想型设计 ,这项设计的基础是他的合理性概念。其实 ,韦伯所追求的合理性是客观的形式合理性 ,因而也是抽象的片面的合理性。所以 ,在韦伯的合理性概念中 ,由于回避了对价值合理性的承认而走向了自己的反面 ,即不合理性。因此 ,韦伯的官僚制在本质上并不具有能够在现实中实现自己的科学性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 ,导致了 2 0世纪在韦伯理论指导下的官僚制的失灵。走出韦伯官僚制的最佳选择是扬弃其官僚制设计的形式合理性 ,肯定公共行政体系中的价值因素 ,加强行政人员的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6.
关于行政复议调节制度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行政复议调解制度经历了一个从否定到肯定的转变。复议调解作为对社会实践的需求与发展的回应,不仅在法律上得以确立,而且已成为趋势。然而,我们应理性对待复议调解制度,既不能基于传统理论怀疑其正当合理性,亦不能过分夸大其作用和功能,而必须将其严格控制在法律框架之内。  相似文献   

17.
本文立足于现代西方名称所指确定观的三大流派,从总体上提出了现代西方名称所指确定观五个方面的发展特征:在指称域方面实现了由现实世界向可能世界的转化;在指称语境方面实现了由言内语境到言外语境的重心转移;在所指确定的依据方面实现了涵义确定论到实践活动确定论的变化;在所指确定的目标方面实现了绝对确定论到相对确定论的转变;在所指确定的中介方面实现了排斥心理主义到心理意向性复归的变迁。这些发展特征在某种意义上可归结为语境观念的转化过程,语境是现代西方名称所指确定观变迁的轴心。  相似文献   

18.
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行政协商制度作为"和谐行政法律秩序"建构的基础模式之一,是对传统行政法理论的变革,在体现协商民主理念的同时,符合我国法治建设的需要,吸纳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和为贵"的价值取向。本文通过论证规范路径的可行性分析,旨在证成将行政协商制度引入行政立法与行政执法等行政程序中的合理性,由此建立起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理性交往的桥梁,实现对传统行政法理论的创新与突破。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演变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农民私有、集体所有和集体所有家庭承包三个阶段.当前,由于受城乡二元土地制度的约束,使得我国农村土地生产要素的流动,还不可能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行.广大农民群众还无法充分享受土地市场化所带来的经济增长成果,这就必然制约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也不利于城乡差别的缩小.这就存在着如何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