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实施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选择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人到产权制度的相对高级阶段时形成的一个全新的概念。所谓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是指通过国有资产的流动和重组,在适当收缩国有经济战略的前提下,优化国有经济的布局与结构,集中力量加强国家必保的行业的企业,以便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和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素质。确立国有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主导优势地位,使国有经济更好地发挥作用。笔者认为中共十五大提出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问题不是偶然的。其客观依据主要是在市场经济条件…  相似文献   

2.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已经成为制约经济体制改革的“瓶颈”。十五大报告中对此指出:“国有企业改革要同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大放小,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重组。”但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困难重重,究其原因仍为国有经济体制的惯性作用造...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多年来,我们在理论上进行了大量...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 ,国企改革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 ,但是一直没有取得整体的突破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指导思想上囿于力图搞好每一个国有企业的思想束缚。国企改革思路必须有重大转变 ,按照“有进有退 ,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 ,对国有经济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 ,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 ,通过多种形式 ,从整体上搞好国有经济  相似文献   

5.
论资产重组     
所谓资产重组,是指一个企业的资产如何根据企业的发展和需求,进行组织和重新安排。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随着人们需求结构的变化,必然引起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从而对国有企业的资产提出重组的要求。一、资产不重组就没有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马克思主义的再生产理论告诉我们,资本的生命在于运动。面对当前许多国有企业的资本运动实际上处于某种停滞状态,促使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  相似文献   

6.
经济学界对国有企业改革有两种思路 :外部环境论和产权制度论。目前要解决的主要是产权制度的创新。从单个企业层面的产权改革和整个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上考察 ,国有企业改革要取得突破 ,有赖于两方面 :资本市场和政府机构改革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经过近廿年的历程,已进入了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阶段。在党的十五大上,江泽民主席报告中明确提出,根据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所占的优势地位,要进一步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把国有企业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结合起来,着眼于整个国有经济的“抓大放小”,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这是我国企业改革的战略方针。 产权制度的改革和产权关系的明晰,使企业产生了开展资产经营的内在需求,为企业从事资产经营创造了动力机制。国有企业要摆脱目前困境,朝着大企业集团的方向发展,必须走资产经营之路,实行战略性改组和改造,通过多种方式的存量资产的流动和重组,重塑企业微观基础,从而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本文在说明资产经营对我国企业改革的重要意义的同时,着重对资产经营的主要方式之一——企业兼并进行论述和探讨,试图证明企业兼并是我国企业改革乃至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指出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继而阐述了国有企业改组的内涵与总体思路,并进行对策性研究,提出了调整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实行资产重组;组建和发展企业集团,实现国有企业组织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放小”的基本思路;妥善处理国有企业债务负担;建立经营者集团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精心实施再就业工程等操作建议  相似文献   

9.
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调整,按照“抓大放小”的指导思想,先要明确现有国有企业的大小界定;其次,在调整中应遵循有进有退,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盘活存量资产,以及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等原则,并在市场、法律、行政等手段作用下实现调整目的。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要进行战略性改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国有企业转制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冲突,存在着新旧企业文化的整合。在国有企业转制过程中,企业文化作为一种高层次的管理手段,对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会起到巨大的作用。因此,坚定“人性化”的国有企业管理理念;形成个性化的国有企业文化,树立个性鲜明的企业形象;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让企业家成为企业文化的倡导者和培育者。对国有企业构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企业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加坡国有企业改革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加坡是世界上国有企业效益最好的国家,在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基于对新加坡国有企业的实地考察,得出几点启示:国有企业并非天然低效率的制度安排,在体制和机制完善的前提下,也能获得经营成功;国有控股股份制应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一种主要形式,而且能够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种有效的公有制实现形式;降低国有资本股权比例、实现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是国有企业发展的一般趋势;我国国有企业与新加坡国有企业有不同的初始状态和约束条件,我国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着更为复杂的一系列本土化的问题,改革任务极为艰巨。  相似文献   

12.
国有经济制度创新的几个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吸收现有各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国有经济制度创新的几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并不是简单地照搬英美的公司制度,而是要结合中国国情,经过制度创新,建立具有社会主义内涵的现代企业制度。(2)"产权明晰"并不等于私有化,"私有产权效率论"不仅在理论上有致命的逻辑缺陷,而且与世界范围内的改革实践不相符。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具有很强的理论合理性和与市场经济兼容的实践可行性。(3)我国国有企业并非一种天然低效率的制度安排,其大量存在不仅有社会政治基础,而且有很好的经济效率基础,新古典的效率标准难以真正把握国有企业的效率本质。(4)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并不意味着国有经济应当全面退出竞争性领域,国有经济在中小企业中也有存在的合理基础,国有经济的产业定位在本质上是企业自主决策和市场选择的产物,政府不宜人为地设定标准。(5)导致对现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进行错误解读的根本原因在于,很多人在理论上没有真正把握国有资本作为资本的本性,在法权上错误地理解了国有资本的最终归属。因此,国有经济需要制度与理论的同时创新。  相似文献   

13.
国有资本运营主体是介于国资委和企业之间的中间层,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最关键的环节。国有资本运营主体的良性运作和主要职能的实现事关国有经济壮大和国企改革的进展。国有资本运营的经营者薪酬问题是运营主体问题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何确保国有资本运营主体有动力、有积极性去运营国有资本,实现其职能,就必须解决好运营主体的经营者薪酬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国有资产转让过程中,公司国有股价低于每股净资产不一定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管理层收购不应该承担流失国有资产的责任;赋予国资委国资出资人身份依然不能根除国资产权主体天然缺失的弊端。实践中确实存在国有资产市场性流失的不良现象,但这不能成为无期限延迟国企改制的借口。国企通过重组壮大国有经济,对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必须加快包括管理层收购在内的国企产权改革。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企业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资本市场明显存在"股市强、债市弱"国债强、企业债弱"的特征。这一特征是由政府对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及大力发展国债市场的政策导向决定的。收益率曲线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之一。与资本市场其他组成部分相比,中国企业债券市场长期以来发展缓慢,监管管制行政化、企业债券利率非市场化等是其主要影响因素。经济增长、企业改革、QFII(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等,将对中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产生实质性影响。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分配制度改革是整个国有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理顺国有企业分配关系是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本的作用是企业发展中的最根本要素。重构国有企业分配制度的理论依据在于重视人力资本的贡献,深化国有企业分配制度改革重在实行理论创新,强调从企业本位论向劳动者主体论的转变,是本文进行理论创新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的理论梳理,以及国有企业对全国及区域经济的影响分析,可以明晰国有企业“供给侧改革”的背景和发展现状。以甘肃省省属国有企业L集团为例的分析,将得出以下结论:国有企业供给侧改革不光要在“生产端”追求技术上的新方法、新概念,更要在“要素端”突破制度上的老问题、旧症结;要在土地、资本、劳动等最基础、最根本的要素市场上,把那些真正束缚国有企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进行地毯式的摸排和破解;只有把工作往深里推、往实处做,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才能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18.
加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风险管控是实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保障之一。选取2000—2015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对不同分类特征下的混合和非混合所有制企业风险水平进行非平衡面板实证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系统性风险(Beta系数)和财务风险(Z指数)确实低于非混合所有制企业,但资本市场的回归结果显示,其中混合所有制国有控股企业的风险水平表现相对较低,而混合所有制民营控股企业的风险水平则要高,这说明当企业从非混合向混合国有控股转变,或是在国有企业中引入非国有资本时能够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而当企业从非混合向混合民营控股转变,或是在民营企业中引入国有资本时反而会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但无论是从非混合向混合国有控股转变,还是向混合民营控股转变,企业的收益波动风险都会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9.
中国应当发展企业集团。发现企业集团是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也是实现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条件。发展企业集团应解决以下问题:首先,要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培养独立的市场主体。其次,必须进一步发展资本市场。再次,建立资本为纽带、以股权控制为主体的企业集团。应加强企业集团的组织与管理。应更加地采用M公司结构,作为我国现代企业集团的组织管理模式。要处理好集  相似文献   

20.
国有银行改革的中心环节是解决国家作为社会管理者和国有资本所有者的双重身份问题。要建立现代化金融企业制度 ,就必须剥离国有银行的双重身份 :少部分改造为政策性银行 ,大部分改造为股份制银行。国有银行量大集中本身是大量国有企业存续的需要 ,也是政府经营管理国有企业的资金依托。因此 ,国有银行改革应与国有企业和政府机构改革协同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