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网络资本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文宏 《社会》2008,28(3):73-80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对社会网络资本的结构、功能和运作方式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这种影响进而改变了中国人的经济和社会生活方式.本文试图分析由宏观社会结构变迁所引起的社会网络资本结构、功能及其运作机制的变化,以期对转型时期社会网络资本投资中面临的挑战和抉择作出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刘少杰 《社会》2008,28(3):46-5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利益关系发生了复杂的分化,这个不容忽视的社会事实引起了社会学界的高度重视,人们从贫富差别、阶层分化、社会矛盾和发展不平衡等多种视角对利益关系分化所引起的社会结构变迁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然而,与社会利益关系直接相关的意识形态变迁问题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这正是研究利益关系变化引起社会结构变迁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转型时期个人收入分配问题探讨鲁锐15年改革开放的结果,使我国社会结构和运行机制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今天整、·中国已进人社会转型期,即实现了从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传统社会向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现K社会的根本性转变。毫无疑问,社会的这种转型意味着社会利益格...  相似文献   

4.
杨师帆 《探求》2008,(6):16-19
改革开放30年,促使中国社会结构出现转型,思想文化发生变迁。社会的大变革给人们的思想、心理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不断调适自己的人生态度已成为多数社会成员共同的思想心理倾向。在这个社会结构的转型与思想文化的发展都处于激荡的时期,探索两者的变化历程、互动因素、影响以及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进入了一个改革开放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史转折时期。改革开放,给中国的经济生活和社究生活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使中华大地发生了历史性的重大变化。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巨大变化也使中国人的社会心理经受了锻练与考验,一些旧观念受到了冲击,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新观念正在产生。经过15年改革开放的薰陶,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显示了什么样的特征?了解当前中国民众的价值倾向,对于正确把握改革的时机与力度,制订正确的政策和改革措施,对于正确引导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促进改革的深入发…  相似文献   

6.
《社会》2008,28(3):1-1
编者按: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总结过去三十年我国社会变迁的经验和教训,展望我国未来社会建设的蓝图和方向,是身处当今这个时代中的中国社会学义不容辞的学术使命和社会责任。有鉴于此,《社会》杂志会同上海大学“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组织研究中心”、“上海高校社会学E 研究院”,约请一批中年学者,组织了这一期“新一轮改革与社会建设”笔谈。笔谈的作者们在社会学学科视野下,分别从各自所擅长的中国社会变迁的总体特征、利益关系、转型社会学、社会分层、单位制、产权保护、意识形态、社会政策、民生改善、社会网络资本等角度出发,对近三十年来中国社会变迁的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并就我国未来社会建设的方向和对策开展了深入探讨。如何解读三十年的中国改革,如何发现和研究中国改革过程中的“中国经验”,无疑是包括社会学在内的中国社会科学的历史使命,也是形成具有解释力的中国社会学理论的历史机遇。我们需要研究,在三十年的中国改革中,哪些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哪些领域的变化相对缓慢,哪些领域或许还没有发生本质上的变化,却可能正是中国现代化的动力源。人们也许可以从2000年以来发生的重大事件中发现,中国的社会结构如同中国的社会发展阶段一样,不是单一的社会发展阶段和社会结构形态所能概括的。当今中国的社会发展阶段几乎跨越了从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到后工业社会的全部过程,并且是在同一时空条件下,多种社会发展阶段并存。中国社会结构也就表现得更为复杂,它也许是传统家国结构、再分配经济权力结构以及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社会结构的多种面向的集合。我们期望这组研究成果能有助于促进我国社会学更加深入理解改革开放的实践,发现真问题,寻求新视角,创造新理论,进一步推动自身的本土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社会福利》2008,(8):1-1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也是民政部恢复建部三十周年。三十年来,中国政治、经济、社会都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民政事业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伴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社会文明的脚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社会福利、社会事务和救助管理工作作为民政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绩显著,硕果累累。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变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认为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变化之一是社会分层结构的变化。作者从五个方面阐明了这一变化,即从以身份社会指标转化为以非身份指标来区分社会地位,经济分层取代政治分层,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中心群体与边缘群体关系的变化,新社会阶层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论社会转型期人的思想、行为特征祝福恩李天珠吕艳辉杨绍文十四届六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精神文明建设做了战略性的部署。要贯彻六中全会的精神,就必须研究社会转型期的人及思想、行为特征。一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结构进入了转型期。人类社会是由经济系统、政...  相似文献   

10.
熊金星 《社科纵横》2010,25(1):102-103,123
语言是最重要的文化信息载体,是社会生活图景的思维重现。征婚启事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兴起的一种广告语言,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承载了不同时期社会文化信息,反映了时代社会思想变迁。本文对征婚启事语言二十年来的发展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和分析,研究了其语言形式的嬗变过程,从征婚启事语言的外在变化中探索社会生活的图景。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社会分层发生重大变化,均质同构的社会结构从根本上被打破。通过对江苏省农村居民社会分层状况的调查研究,可看出中国农村居民无论是职业还是收入分层的趋势已初步显现,从总体结构上看,呈现出底盘和中间阶层都较大的"烛台"结构。未来中国农村现代化的基本目标就是农村居民的职业转换和城市化,而通过教育或培训以提高"下下层"(种田农民及无业人员)的人力资本,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2.
顾辉 《浙江学刊》2023,(6):81-92
橄榄型社会阶层结构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当前中国社会结构正处于向橄榄型过渡状态,以统一的分层标准来看,中国社会结构形态是城市为类橄榄型、农村为金字塔型,两者有重叠的菱形三角型结构。但是特殊国情使得城乡之间存在两类不同的分层体系,呈现出有重叠部分的双菱型结构,这种矛盾的社会结构形态既为社会稳定提供了基础,又对橄榄型社会结构的形成提出了挑战。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增长且以上升流动为主导的社会流动为社会形成橄榄型结构提供了动力,自致性因素主导的社会流动机制保证了社会流动的公平性,但是社会分层与流动存在的城乡、区域、体制等分割限制了社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这就需要以共享发展理念为指引,推进资源、权利、机会等在各阶层的合理分配,构筑公正合理、开放畅通的社会流动通道。  相似文献   

13.
市场转型与“单位”变迁再论“单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路路  苗大雷  王修晓 《社会》2009,29(4):1-25
改革开放三十年后,中国基本实现了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城市社会的基层组织制度和社会秩序,尤其是“单位”和“单位体制”,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改变。本文对在市场转型的制度背景下的“单位”变迁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文章从概念辨析入手,分为“单位”体制及其变迁、单位内部的权力结构与行为方式、单位与社会分层三个方面展开具体论述。作者认为,采用细致的个案调查方法来研究不同类型“单位”的内部权力结构和行为方式,挖掘“单位”社会分层效应的具体微观机制,进而探讨“单位”和“单位体制”的变迁,并且,以此为参照来理解中国社会组织的新特点、新功能,将是“单位”研究的方向所在。  相似文献   

14.
30年来,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都取得了世所瞩目的成就。历史学是一门与现实有着密切联系的学问。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的人文哲学社会科学步入了繁荣昌盛的新阶段,作为历史学分支学科的中国古代史也同样经历着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唯物史观研究范式的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唯物史观的研究范式随着社会结构变化而转换.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政治哲学的兴起,知识分子、性别等问题研究的展开,挑战了原有的唯物史观的研究范式.当前,中国学术界开展新一轮的唯物史观研究,就是对中国社会结构变化和学术挑战的一种回应.就中国当代社会结构的变化和学术发展的路向而言,唯物史观研究范式转换的主要方向是:变革已有的技术理性的研究范式,建立文化理性的研究范式.要建立文化理性的研究范式,哲学必须开展文化哲学的认识论研究,以文化活动为中心的认识模型来改造原有的唯物史观的研究范式,实现唯物史观研究范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16.
中国解放以后的50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使中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从信息研究的角度出发,聚焦西方报道和学者评论的热点,集中介绍了有关中美双边关系和中国改革开放方面的一些国外反映。在引用和比较这些素材的过程中,对原文或作者的不同观点,也适当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社会转型加速,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步伐加快;打开国门融入世界,从一个封闭半封闭的社会转变为一个开放的社会;社会流动加剧,从一个壁垒森严的社会转变为一个流动的社会;"单位制"被打破,社会成员从"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社会结构从简单的板块式结构转变为复杂的层化结构;解决社会矛盾的思路从"斗"字当头转变为构建和谐社会;民生问题受到广泛重视。中国社会之巨变,根本的动力在于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结构变动和社会性调节机制的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以年均9%的惊异速度增长.在经济成功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结构所发生的变化以及当下存在的结构上的问题值得进行深入研究.近年,中国社会结构的根本变化是单位体制解体而"社会"开始成长,但是社会领域里中间组织的缺失是现阶段的问题所在,这成了当下社会阶层间差距加大、环境恶化的原因之一.今后,中间组织的发展动向和公共化的进展,或将决定中国社会的走向.  相似文献   

19.
试论当代中国的改革进程与社会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宏观社会学关于社会转变的理论,从中国社会的多样化发展,如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进程、经济与社会之间的发展关系、城乡基本结构的转变,从中国工业化进程和社会结构的改革,包括工业化趋向、劳动力市场的诞生、教育体系的扩充,从改革不平衡的社会状况与社会个性化的发展,如不平衡的级差和不平衡的社会状况、社会差异的表现形式、个性化发展,以及从社会转变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各个方向,阐述了中国社会现阶段正在实现积极的、分步骤推进的转变进程。作者提出了未来中国社会需要进一步增加新的、互相联结的多样化结构和劳动分工一体化的新形式,以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速中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从结构论争到行动分析:海外中国NGO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紧跟 《社会》2012,32(3):198-123
当代中国NGO的发展一直是海外学者高度关注的话题,由于其复杂性与多样性,海外中国研究学者对改革开放后中国NGO的发展及其日益扩展的影响有着不同的理解,也引发了激烈的学术争论。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方法,将海外学者的研究归纳为依托公民社会与统合主义理论的结构研究与关注NGO行为的行动研究,力图展现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学者研究中国NGO的整体图式。 本文认为,“结构研究”基于 “国家-社会”的二元分离,在一国的政治与权力配置层面上思考问题,侧重于国家与社会之间的权力分配状态;“行动研究”则试图在中观和微观层面来洞察与把握国家与社会之间相互交融的机制、策略与路径,倡导关注NGO的行动。这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