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普查作为了解和掌握国情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充分发挥普查在统计调查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地为各级党政领导实施科学决策提供基础依据,是摆在统计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我国普查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确立普查的基础地位、建立普查常机构、设置普查项目普查内容、完善普查方式方法和加强普查立法五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统计工作者 对制定《普查法》的呼声很高。那么,为什么要制定《普查法》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理由:一、普查在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普查是专门组织的若干年进行一次的周期性的全面统计调查,是国家搜集重大国情国力信息的基本方式,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统计调查。根据国务院1994年7月20日批转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国家普查制度,改革统计调查体系的请示》精神,我国于1994年正式建立了周期性的普查制度。随后,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相继开展了全国工业普…  相似文献   

3.
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对国情国力的深度了解、深入分析和深刻把握。政府统计工作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宏观决策和科学管理的基础工作。要发挥统计工作在了解国情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必须科学、规范、有效地组织好统计工作,实现依法治统。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统的纲领性文件,也为全面推进依法治统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4.
面对普查……浙江宁波市东区统计局虞优鸿普查,在近几年来增加了不少。当然作为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和开展统计调查方法改革的重要措施而言,普查是各级统计机构义不容辞的责任。不过对于县、区统计机构而言,普查次数频繁,任务过重而经费、人员不足,也造成了不少困难。...  相似文献   

5.
严文杰 《四川统计》2013,(12):37-38
五年开展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是国家为全面详细了解我国二、三产业发展状况而统一组织的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是国家为摸清“家底”、掌握国情国力而采取的有效方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各单位是如何看待经济普查呢?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四川省工商局、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管局、彭州市丽春镇人民政府、成都市硅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主要负责人。  相似文献   

6.
推行普查制度必须建立普查保障体系孙浩一定期进行国情国力普查,是被现代国际社会普遍采用,作为国家管理和决策重要基础的科学方法。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幅员广、人口多、情况复杂、财力薄弱的情况下进行多次重大国情国力的统计普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  相似文献   

7.
《统计与咨询》2001,(4):13-13
本刊讯 经报请黑龙江省编委批复,黑龙江省统计普查中心日前已正式成立并开展工作。   我省普查中心的职能配置与国家统计局普查中心的职能配置相一致,即负责研究和提出我省重大国情国力普查计划,研究解决普查专业技术方面的各类问题,具体地组织实施我省的基本单位普查和第三产业普查,以及与此相关的经常性统计调查和统计登记工作。   我省普查中心的成立,是在总结以往普查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着眼于统计普查事业的发展需要而建立的一个专门负责普查工作的常设职能机构,它的建立有利于今后各项普查方案的统一设计,各类统计标准与代…  相似文献   

8.
普查是国家组织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我国现在实行每十年进行三项普查的制度,即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农业普查.三项普查涵盖了经济与社会的各个方面,对于了解国情、认识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普查是一项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调查,动员的是全社会资源.对于普查,人们希望它是有用的,希望普查结果是客观公正的.从我国历次普查实践看,普查设计是科学严密的,国家动员是强力有效的,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也是有目共睹的.怎样使普查的结果更符合实际,怎样使普查达到设计方案要求,最重要的是普查的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9.
各地区行政公署,各市、县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的通知》(国发[1996]5号)文件精神,为切实组织好我省的基本单位普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普查的目的第一次基本单位普查同人口普查、工业普查、农业普查一样,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通过普查可以为全面掌握基本单位的底数、行业分布、经济类型、规模结构、地区分布等情况,为制定产业政策、调查生产力布局和规划城币建设提供重要的经济信息和社会信息,并为改革统计调查体系,有效地提高宏观数据质量奠定坚实的…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全国第三产业普查工作是我国步入新世纪并继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之后的又一项重大的综合性的国情国力调查。通过这次普查,将能够全面掌握1993年第一次全国第三产业普查以来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规模、结构和效益等基本状况;对于各级政府研究制定服务业发展规划,优化服务结构,提高宏观调控能力,开拓新的就业渠道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进一步规范和统一我国服务业的财务核算制度和统计调查制度,逐步完善服务业发展的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制度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国发(2012)60号)要求,我国将于2013年底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经济普查是准确掌握经济总量、全面反映经济结构优化、体现转型发展成果、完善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手段。经济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省情省力调查,有助于我们掌握更详实、全面的统计数据、摸清家底、把握省情,客观反映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推动统计工作发展,  相似文献   

12.
普查是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为普查立法是维护普查工作秩序、顺利完成普查任务的重要保障.我国普查立法是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统计工作法治化基本同步的,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我国已经建立了周期性的普查制度,目的是周期性地对我国的国情国力进行全面了解,为各级政府进行重大决策提供依据。但是,由于普查面广、工作量大,在组织、普查方法、宣传、人员素质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致使每次普查的结果都存在误差。为提高普查的成功率,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14.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是我国进入21世纪后进行的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正确认识国情、准确把握国力、科学制定国策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编制"十一五"计划的重要依据。当前,就我省而言,正处于加快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实现"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切实做好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可以较为全面系统地掌握全省第二、第三产业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等信息,有  相似文献   

15.
一、经济普查是统计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第一,开展经济普查是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是党的十七大召开以后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搞好这次普查,对于全面、准确、科学地掌握基本国情国力、区情区力,为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研究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施科学管理和决策.  相似文献   

16.
普查小知识     
《四川省情》2004,(6):28-28
什么叫普查? 普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详细了解某项重要的国情国力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大规模的全面调查,主要用来收集某些不能够或不适宜用定期的全面调查报表收集的信息资料,以搞清重要的国情国力。  相似文献   

17.
即将开展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是一次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融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以及基本单位等项内容于一体的一项综合性普查,是进入新世纪以后统计部门迎来的一场大战役,是今年统计工作的重中之重。为配合这项工作的展开,让更多的人了解经济普查,现将我国的普查制度以及经济普查的有关知识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8.
《青海统计》2008,(12):6-6
2008年12月31日,是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标准时点,普查登记工作于2009年1月1日起全面展开。 今年开展的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是一次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党和政府了解现状、把握未来、调控经济、管理社会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普查的结果将为宏观调控和编制“十二五”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特别是在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带来严重冲击的形势下,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统计法》释义(六)国家统计局政策法规司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济法室第十条统计调查应当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以必要的统计报表、重点调查、综合分析等为补充,搜集、整理基本统计资料。重大的国情国力普查,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进行的,由国...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市统计部门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结合国家、自治区统计局组织实施的重大国情国力普查、经常性调查和专项调查,开展统计分析研究,为各级领导机关和宏观管理部门提供了大量统计信息和咨询建议,在各级领导机关决策和管理中发挥了“晴雨表、温度计”的重要作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