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的心情能不能画出来?大学生何巧凤的回答是:能!而且,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情,不同的状态下,画出来的心情还会不一样.这不,她就开了一个"异人画廊",专门教人画"心情"--其实就是体现心情的脸谱.开心、悲伤、怪诞……想画哈就画哈.信不信由你,这样的创意现在每个月可以给她带来可观的利润.  相似文献   

2.
陈威 《女性大世界》2005,(10):161-161
兰艳是个知足的女子。品着她的画.让人很容易陷进恬静美满的幸福里,颠倒众生,吹灰不费。齐白石说作画最难的是“没有画匠习气”,而兰艳很早就从画匠习气中脱离出来.从此再也没回去。  相似文献   

3.
南京市民吕桂香退休后,喜欢上了画油画。但她都是一个人偷偷画,并且藏在自己的卧室里,从不拿出来示人。后来,儿媳妇丁莉过门了,无意中发现了她的秘密,这让丁莉兴奋不已。婆婆在丁莉的眼里一下变得生动起来,丁莉试着走进婆婆的生活。和儿媳妇相处,婆婆也从油画中悟出了“为婆之道”:这就像调色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偏好的色彩,直接放在一起肯定冲突,而互相调一点儿后,在一起就显得和谐了:  相似文献   

4.
苦难的童年,读书是她的奢望1937年,7岁的孔英和大人们一起挣扎在饥饿与贫困之中。她每天拾柴、捡粪、打猪草,起早贪黑地干着活。这时候,孔英最羡慕的人,莫过于村头小破庙里读书上学的那些孩子。别人能读书,孔英却不能,每当她躲在枣树底下远远地看着那群孩子读书认字时,她的心里就直想哭,她对着高天飘飞的白云说:“啥时我也能成为一名小学生?”奶奶疼爱孔英这个小孙女,可一提到读书时,奶奶就直摇头:“你大伯、二伯的几个男娃将就着能识几个字就不错了,女娃家,读书识字有啥用?”能给孔英以希望的,只有那位身材瘦高的老师了…  相似文献   

5.
天使心     
7月的一天,我去长沙的金线街找朋友。金线街是条老街,全部用凿得整整齐齐的大麻石铺就。街旁的房子大致一样,门牌号码也有一家没一家的,我来来回回走了几个回合,总无法找到朋友的家。长沙有火炉之称,偏偏街上没一个人来往,我热得心烦意乱。有个小女孩一直翘着屁股趴在地上,我不知她在干啥,也懒得去打扰她。又走了个回合后,我终于停在她面前:“小朋友,你干啥呢?”        小女孩抬起头来:“我跟花花说话。”我笑了,那哪是花呀,一棵杂草长在两块大麻石中间的缝隙里。我问她:“你跟花花说啥?”“我跟花花说,你好好…  相似文献   

6.
老妈是个人见人赞的奇迹--今年85岁了,耳聪目明腿脚利索,整天挥舞着IPad,见啥照啥。在我们家院中透过果树和鲜花拍成的日出日落照已成为她老人家摄影作品的经典。我经常调侃她:“冲您这样照一百岁去了,跟宋美龄较较劲。”  相似文献   

7.
悦悦 《老年世界》2010,(18):21-21
今年春节的时候,先生和我送了一部手机给六旬的婆婆。婆婆拿着手机嘟囔着说:“买这玩意儿干啥啊?我要给你们打电话,拿家里的电话直接打不就得了!”自打我们送她手机那日起,手机就俨然成为了她手里的摆设。每个月我们往她手机里充的话费,还是没少几块。先生苦笑着说:“我这妈,可不是玩高科技的人哪!”  相似文献   

8.
悦悦 《当代老年》2010,(4):38-39
年初,先生和我送了一部手机给六旬的婆婆。婆婆拿着手机嘟嚷着说:“这玩意儿干啥啊?我要给你们打电话的时候,拿家里的电话直接打不就得了!年轻轻的,乱花冤枉钱!”婆婆是个会过日子的节俭人,自打我们送她手机那日起,手机就俨然成为了她手里的摆设。每个月我们往她手机里充的话费,还是没少几块。先生苦笑着说:“我这妈,可不是玩高科技的人哪!”  相似文献   

9.
奶奶的秋园     
奶奶7岁丧母,12岁就学会家务,操持一家人衣食。17岁出嫁,她身材不矮,人也漂亮,出嫁时虽然没坐上花轿,她也不生气。爷爷娶她时只有一片三亩大小荒废的果园和里面的一问草庵。爷爷是后娘带来的,没分得什么家业。奶奶说:“不怕,咱有力气,以后不愁挣不来。”爷爷问:“你最中意的是啥?”奶奶答:“这片园子。”  相似文献   

10.
《上海科学生活》2002,(9):22-23
“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焦虑已成为现代人的心理疾病,有人甚至说现在就是一个‘焦虑的年代’,竞争、忙碌都可与焦虑画上等号。我们正向忙碌迈进,‘明天比今天会更忙’,这便是焦虑症的温床。”许多人反映,不知不觉中,焦虑就来临了。这种潜滋暗长的焦虑,正在成为掠夺人们愉悦心情的“强盗”。俗语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相似文献   

11.
难释的内疚     
胡青 《老人世界》2014,(10):32-33
人到老年,往往就容易沉浸在对往日的回忆里,盘点着自己,一段段一件件,反反复复想来想去,特别是那些使自己愧疚的事情。我对已去的母亲和爱人就是这样,一想就觉着对不起她们,心里就难过,要掉泪..也许把它倾诉出来。心情会好些。先说我母亲。解放前,她25岁就守寡,拉扯着我姐弟俩艰难度日,她做饭擀面条时还身上背着我,我姐姐依在她身旁,三人相依为命。  相似文献   

12.
读书人懂得“处处留心皆学问”,创业者相信“处处留心皆财富”。当然,财富绝不会是摆在路边的金元宝或美元英磅,让人一眼就能发现,一哈腰就能捡起来。财富像个喜欢捉弄人的妙龄少女,千呼万唤难出来,总抱琵琶半遮面。只有那些真正爱她,舍得花力气下功夫而又独具慧眼的追求者,才能不失时机地抓住她的玉手,征服她的芳心。  相似文献   

13.
有位女士经常愁眉苦脸,一点小事就会引起不安、紧张。孩子的成绩不好,她一整天忧心;先生几句无心的话,会让她黯然神伤。有一天,她有个重要会议,但是沮丧之情却挥之不去。她打电话问心理医生:“我该怎么做?这种精神状况怎么参加重要会议?”心理医生告诉她:“把令你沮丧的事放下,洗把脸,把无精打采的愁容洗掉,修饰一下仪容以增强自信,想着自己就是得意快乐的人。注意,装成充满自信的样子,你的心情会好起来。”她照着去做,当天晚上打电话告诉医生:“我成功地开完了这个会议,并争取到了新的计划和工作。我没想到强装信心,信心真的会来;假装好心情,坏心情自然消失。”  相似文献   

14.
幽默与漫画     
《老年世界》2013,(8):32-32
怕 酒桌上一个汉子频频给媳妇打电话。“亲爱的,我一会儿就回家。”大家鸡皮疙瘩掉了一地,笑话他怕媳妇儿。汉子一脸悲愤地回答:“都说啥呢,我是怕她在家淘宝呢!”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导刊》2012,(11):52-52
“既然捡了她,她就是我孩子,不管她啥样儿,我都不会再扔下她不管。”说起12年前在河北省隆化县城捡来的残疾女婴“丑儿”,72岁的张桂芝显得有些激动。  相似文献   

16.
针线情结     
针线情结虽然1994年夏天,外婆的心情好极了。她眯着眼坐在阳光里穿针引线,满头的银丝闪闪发亮。每逢有熟识的人来家里做客,外婆就会抢着说:“来喝喜酒啊!我外孙女要结婚啦!”如果是她的那些老姐妹,她们便会很诧异地追问外婆:“就是那个不会做针线的女孩吗?”...  相似文献   

17.
提起孟凡贵,您能想起啥?著名相声演员?高英培先生的得意弟子?还是《教子》、《买驴》等一些相声段子?不过,孟凡贵还有一个外号叫“馋人老孟”,这您可能就不知道了……  相似文献   

18.
进城那天,六婶穿了件小碎花的洋布褂子.笑得合不拢嘴,趴在车窗上拼命地伸头往外看,六叔得意地仰靠在坐椅上说:“瞧你那傻样。”六婶进了城,叫个啥“农转非”,农,她懂,咱原来就是个农民嘛。“非”是个啥,她不大明白,丈夫也没给她细说,只是费了好大的劲给她弄到一个集体小厂洗酒瓶子。她不懂,但很满足,反正就是进城了呗,她是个工人了,不要再在毒日头底下下地吃苦、受累了,而且,终于和丈夫、孩子住在一起,这才叫个家嘛。这个家和乡下的家可不一样,自己在乡下一个人倒守着个大院子,院子里总跑着鸡呀、鹅呀,鸡屎总也扫不尽…  相似文献   

19.
干净的幸福     
他们说,好女孩不应该常去酒吧那样的地方──当然,我不是标准模范的好女孩,所以不必用这一句“妈妈经”来约束自己。下了班后,穿过短短一条人行街,再转个弯,就到了。金棕色的门面、雕梁画栋。笑语差参,里面是昏暖的夜,相识的不相识的人聚在一起,喝一杯酒,聊几句天。下次再见的时候,差不多就可以说一句:“嘿,原来是你!”──“缘来是你”,我喜欢这奇巧的店名。我要一杯“蚱蜢”。吧台小姐冲我眨眨眼,她一定在想:荷,你能有这么好的酒量?我回敬她一个鬼脸,她笑起来。是一个白净纯洁的女孩子,像马奈画中的苏珊,出泥不染。…  相似文献   

20.
韩素音的“中国骨头”文、图/旁木,于海生就国籍而言,她是英国人;从外貌上看,她是“老外”;但她自己说:“我是中国骨头!”特殊的身世和经历,使韩素音比纯粹的中国人更能刻骨铭心地体会出做一个中国人的痛苦。韩素音一出生,不,她甚至还没出生,就开始忍受作为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