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经济周期是经济运行中一种十分复杂的现象,对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研究和探讨经济发展周期,了解经济运行中周期性波动的特点、成因和发展趋势,可以为我们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为科学地制定相应经济政策提供依据,达到适时有效地调节经济周期的波动性,使周期波动中“涨”和“落”的坡度较为平缓,“峰”和“谷”的落差较为小些。尽可能抑制经济周期波动的“负效应”,实现经济在波动中的快速增长。杭州经济周期波动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的十八年中,杭州市经济发展大致上经历了四个周期,各经济周期被动的基本态势与特征如下:一…  相似文献   

2.
文章利用Markov机制转换状态空间模型的平滑概率对中国经济周期的波动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扩张的平滑概率较好地刻画了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特征。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发现:改革开放前后,经济周期的波动存在明显差异,非对称性特征比较明显;1952—2008年中国共经历了10轮经济周期的波动,平滑概率为我国经济周期的划分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2000年以后,中国经济已步入了第10轮经济周期,经济扩张概率始终处于高位运行,到2008年为止,新一轮经济周期波动的低谷尚未出现。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萨缪尔森的“乘数-加速数”模型对我国经济周期波动进行了理论分析,并运用Matlab软件对之进行模拟.分析了加速数、边际消费倾向与政府宏观调控时间、力度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周期的波动呈平稳且收敛的阶梯波动.  相似文献   

4.
 运用恒常条件相关(CCC)和动态条件相关估计方法(DCC),本文考察了中国金融经济周期与真实经济周期的动态关系。研究发现,从1999年开始,随着中国金融深化程度和金融市场开放度的提高,金融经济周期与真实经济周期的动态关联程度持续上升。金融因素对经济周期的影响越来越显著,货币政策对真实经济的引导效果进一步强化,金融经济周期在中国表现愈加明显。政府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平抑经济波动时,不能仅以真实经济指标作为参考,还应参考金融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5.
经济周期波动的货币解释在现代经济周期理论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文章在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框架下研究货币政策的冲击效应,其结果表明:实际货币指标周期表现较为一致,而名义货币指标周期变化较大,从波动性来看,货币冲击波动强于实体经济,货币指标标准差大约是实际GDP的1.2-1.5倍,Granger因果检验显示,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对实际GDP的波动具有显著影响;我国货币政策具有反周期操作的特征;M1的正向冲击和反向冲击的作用力度存在一定程度的非对称性,表明收缩性货币政策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6.
经济周期波动特征研究既是现实经济运行状况的真实反应,也是经济危机监测与预警机制的前提与基础。利用CF滤波法对1978—2010年间中国经济中主要宏观经济变量进行去势处理,考察了产出的周期波动特征,并以此参照系对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运行展开分析。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特征明显,前后共经历了五轮经济波动。根据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时间和经济周期波动特点,可以将1978—2010年划分为改革探索时期和改革深化时期。就前者而言,经济周期波动的核心特征是高增长与通货膨胀,政府调节经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调控的重点是如何抑制需求的过度扩张;就后者论,经济波动的核心特征是流动性过剩、有效需求不足与通货紧缩,政府对经济的调节以间接宏观经济政策为主,调控的重点转变为启动内需。经济周期波动特征、政府调控方式和调控重点的演变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经济结构、宏观经济环境和经济运行机制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对于经济周期波动的现象,各个经济学流派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释。以增长率波动为考察对象,描述了建国以来江苏经济波动,对经济周期进行了划分,在此基础上,对江苏经济波动原因进行阐释,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建立不对称动态菲利普斯曲线理论研究经济周期中产出波动与通货膨胀不对称动态关系。该理论蕴含了经济扩张与收缩期中通胀持续性、产出波动对通胀的长短期影响差异特征及相关检验方法。运用该理论对中国相关季度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产出波动对通货膨胀短期中具有"顺周期"的正相关性,充当了"晴雨器"作用;长期中具有"逆周期"的负相关性,充当了"稳定器"作用。统计检验表明,经济周期中通货膨胀持续性及产出波动对通货膨胀的长短期影响具有显著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性是中国经济转型期经济运行质量的历史检验,对现阶段追求经济增长质量具有深刻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
龙文 《统计与决策》2022,(23):95-100
文章运用Markov区制转移状态空间模型,实证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周期波动的时变特征及其原因。研究发现:模型能够较好地识别沿线国家经济周期的扩张与收缩状态,与各国实际经济增长过程基本吻合;经济周期整体上呈现区制转换较弱、经济收缩与扩张呈非对称性、具有较强的“自维持性”等群体性特征。转型国家和发达国家具有中长期的区制持久性,而发展中国家持续时间较短;转型国家经济周期以短扩张长收缩为主,发达国家以长扩张短收缩为主,发展中国家则具有上述两种非对称性周期特征。金融贸易、地缘政治、战争冲突、国内局势和自然灾害等是导致沿线国家经济周期波动差异化的重要原因,而海外市场是共同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空间差异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我国改革以来东西部经济周期波动的特征比较为例,得知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空间差异是:1995年是改革之后东西部经济波动的一个转折点,在1978~1995年期间东部的波幅大于西部的波幅,而1990~2004年期间则刚好相反.造成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空间差异的主要是宏观经济政策、经济体制改革、出口、产业结构等.  相似文献   

11.
李雄英  雷钦礼 《统计研究》2018,35(7):91-101
本文通过数理经济模型的理论分析和计量经济模型的实证分析发现,决定社会产品初次分配中劳动收入份额高低的因素,除了政府的生产税税率之外,主要是劳动者的实际工资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且二者的作用方向完全相反,都取决于要素替代弹性的大小。当资本和劳动的替代弹性小于1时,劳动者的实际工资水平越高,劳动收入份额就越高,劳动者的生产技术水平越高,劳动收入份额就越低;而当资本和劳动的替代弹性大于1时,则劳动者的实际工资水平越高,劳动收入份额就越低;劳动者的生产技术水平越高,劳动收入份额就越高。理论和实证的分析还表明,劳动者货币工资水平和实际工资水平的增长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而波动,实际工资水平增长率的波动与经济周期的波动方向相反,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也随经济周期反向波动。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中国与世界经济周期及其协同性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相关性分析得知,对外开放以来,我国与世界经济周期之间的相关性大大增强,二者的相关系数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不断上升;其次通过因果测算得知,上世纪80年代期间是中国随着世界经济周期的波动而波动,而进入90年代之后,我国与世界经济周期的因果关系已经转变成了互相作用;最后通过共同周期测算,得知我国与世界经济周期不仅在长期内存在协整关系,而且在短期内还存在共同周期,从而证明了我国与世界经济周期之间具有显著的协同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VAR模型研究政府投资与经济周期波动的动态关联性,克服了传统静态回归的缺陷.在经济周期波动指数构造上,对经济增长,就业和消费三个领域波动状况进行综合提取因子,在政府投资衡量上,即包含物质资产投资部分,又融于无形资产投资部分,衡量更加严密.研究结果证实政府投资对经济周期波动短期内产生巨大的冲击作用,冲击力随着周期不断缩减,我国经济周期波动更多是源于自身的冲击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建立经济周期评价体系,对西藏自治区经济周期与全国经济周期进行了比较分析,笔者发现西藏经济与全国经济既有着相同的发展轨迹,也有其独特的波动特性。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自从Burns和Mitchell(1946)提出了经济周期阶段的具体描述和度量以后,关于经济周期波动机制的研究得到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经典的经济周期分析模式主要根据经济增长速度的高低、不同周期阶段的持续时间、经济周期扩张和收缩的转变点等来刻画古典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特征。但随着近年来古典经济周期(正增长和负增长交替出现)波动的逐渐消失,增长型经济周期(持续保持正的增长率水平,但是增长率水平的高低出现了周期变化)逐渐成为了现代经济周期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核心(Evans,HonkapohiaandRomer,1998)。增长型经济周期的出现带来了经济…  相似文献   

16.
基于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和马尔科夫状态转移模型,文章构建了经济周期识别模型及其参数估计方法;通过经济运行的实际数据,对中国经济周期进行了识别、分析和预测.实证结果显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历经三次显著收缩和两次下滑冲击;2009年第1季度是次贷危机后中国经济运行的拐点,中国经济复苏扩张会一直持续到2013年:消费、投资、出口运行的扩张和收缩周期存在较大差异,提升扩大消费政策的有效性,使得消费扩张持续时间加长是当前中国政策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7.
区别于传统的经济周期研究,应用马尔科夫区制转换动态双因子(MS-DBF)模型,实现了对中国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的测度、波动状态识别以及关联关系的分析。这对于同时监测中国宏观经济与金融部门的周期波动态势以及通过周期视角探究宏观金融关联关系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研究发现:第一,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波动具有非对称特征,并且金融周期的波动程度小于经济周期;第二,无论是扩张还是收缩阶段,金融周期对经济周期都具有一定的先行性,但每轮循环的先行期长短不一;第三,两个周期的联合波动具有区制依赖特征,并且不同状态之间的转移概率存在非对称性;第四,由于新冠疫情冲击导致宏观经济数据异常波动,使得传统MS-AR和MS-VAR模型都无法准确地识别经济周期阶段,而MS-DBF模型依托联合转移概率矩阵能够准确地捕捉到经济周期的每一轮波动。2021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面临“三重压力”,经济周期与金融周期正处于“前者收缩、后者扩张”的联合区制状态,经济周期走势深度探底;金融周期虽然处在扩张阶段,但仍位于较低水平。这预示着,现阶段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总体可控,宏观调控仍然具有一定的政策调控空间,政府部门可以适度...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周期的划分与波动趋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确而合理地划分出我国历次经济周期的起止时点,是极为重要的基础性研究。文章采用我国GDP增长率作为基准时间序列,并以GDP增长率的三年移动平均为辅助序列,将我国经济周期进行划分为九轮的短周期,进而根据短周期的波长变动趋势,将我国经济周期划分为两个阶段。对我国经济周期的波动特征进行详细地分析,并发现我国经济周期的波型出现了新的变动趋势。根据划分的结果作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HP滤波方法对我国保险周期与经济周期进行测度,发现保险周期在总体上呈现顺周期特征,但保险业市场波动有其自身特点,波动频率和波动幅度与经济周期波动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我国保险市场波动既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也与保险业自身产业政策有关.此外,寿险与财险两大市场的波动性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并不相同,保险监管部门应始终监测并充分考虑分险种市场的不同波动特征,以提高逆周期监管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利用MS-VAR模型,研究经济周期与金融资产投资之间的协动性关系,同时分析货币政策工具(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对经济周期和金融资产投资变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经济周期波动,股票成交额波动可看作先行指标,储蓄存款余额为同步指标,而国债成交额变化量为滞后指标;不同经济形势下,货币政策工具的效果也有所不同,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利率的影响效果更好,而经济低速增长时期则更适合选择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工具;货币政策对金融资产投资的影响效果比对经济周期的影响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