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明 《学术论坛》2007,(10):170-172
古壮字是古代壮族人民借用或仿照汉字而创造的一种民族文字.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古壮字来源于汉字的几种情况,同时根据文献、考古及文字学理论探讨了古壮字系统中存在自源文字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汉字型文字的综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字原来是书写汉语的文字,传播到邻国和国内少数民族,成为书写许多种非汉语的文字,形成一个汉字大家庭。他们学习汉字、借用汉字、仿造汉字,又进一步创造汉字型的字母。本文用宏观的比较方法,对汉语和非汉语的各种汉字型文字(包括19种语言的30种文字),进行综合的观察,研究它们的一般特点和相互差别  相似文献   

3.
中日间的文化交流渊源流长,其中汉字对日本文字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出发,探讨和研究中日汉字中的同形词可以发现:"同义同形词"的出现是日语对汉字的直接借用的必然结果,"异义同形词"则是文字形态与具体文化语境的结合和变迁,亦是在日语言的学习中应当重视区别的一点;"和制汉字"的出现,是对汉字符号的利用的结果,可成为日语文字文化溯源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战国文字“地域特点”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将战国文字按国别分为若干“系”并认为各系之间具有各自不同的“地域特点”是难以成立的,因为文字材料范围不等于文字符号系统,文字集合中所具有的现象不等于该集合体的特点,个体字符或局部风格的差别不足以反映整个字系的变化,汉字发展史的研究应该通过全面描写和系统比较来进行。实际上,战国文字国别之间的差异属于局部书写风格或个体字符字样的不同,从本质特征和总体上来说,战国文字仍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系统。秦始皇的“书同文”只是在战国文字系统内部作了异写异构字的规范,并非从整个系统上用一种文字取代另几种文字。经过整理的小篆系统应该是对整个战国文字系统的继承和发展,并非单线条地源于秦国文字。汉字是表意文字系统,是超方言的,具有统一的民族性。暂时的政治分裂,不可能促使原本统一的汉字分化为不同的体系  相似文献   

5.
刘庆委 《学术论坛》2006,(10):159-162
汉字从传入日本到现在,受到日本语言、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融会为日本文化的重要部分。文章通过对中日简体字的字形比较,揭示了日本为了使汉字能够很好地表现日本文化,在汉字字形整理中不仅兼顾“初形本义”,即所谓“传统字理”,而且更是以民族文化为本位的思想意识,反映了既吸收和借用了中国的汉字文化,又脱离中国文化束缚的、与中国汉字文化相呼应的日本汉字文化的特点和民族心理。  相似文献   

6.
刘庆委 《南方论刊》2007,(Z1):70-72
汉字从传入日本到现在,受到日本语言、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融合为日本文化的重要部分,而日本为了使汉字能够更好地表现日本文化,在借用、仿造、创造汉字当中不仅兼顾造字和用字的理据,而且更是以民族文化为本位,体现其特有的民族心理。  相似文献   

7.
六书有普遍适用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六书原理创始于中国,它不仅可以说明汉字的造字和用字方法,还可以说明人类其他文字的造字和用字方法。“六书有普遍适用性”,这是比较文字学的重要发现。本文分析五种有代表性的古今文字中的六书,并把它们跟汉字中的六书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8.
早在汉唐强盛时期,华文——汉字就与中原文化一道,向周边的民族国家传播,使华文充当着国际文字的角色。所以,从那以后,即出现了华语汉字、日语汉字、朝鲜语汉字、越南语汉字、女真语汉字、契丹语汉字等。历史进入到近代,西方的坚船利炮震醒了东方,东方人竟怀疑起自己使用的文字来了。日本幕府未期和明治维新时期,发动过两次废除汉字运动;越南则在本世纪初,以斩钉截铁的行动,废除汉字实行拼音文字;南北朝鲜则于二战后,为了肃清日本的影响,而兴起了废汉字推行拼音谚文运动。在汉字的故乡中国,以厦门人卢扬章为先导,于此对年发…  相似文献   

9.
文字是思想的化石,这在汉文字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汉民族的美学思想同样积淀、凝固在汉字这种活化石中.通过汉字训诂,可以窥见中国古代具有民族个性的关于美本质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中日友好的象征。中日两种语言的汉字词互借是历史悠久且情况复杂的。早期汉字的传入开启了日语书写历史的新时代。日语不仅在汉字词汇上进行了大胆的借用,甚至根据汉字的造词法创造了国字。从日语起源到国字创立,从和制汉语的出现到汉语的逆输入,从国字的借用到和语的借用,从日语的汉字限制到使用上的滥用,梳理清这些汉语词汇的形成和具体借用关系,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中日语言发展史的研究及中日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1.
<正>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人们交流思想所不可缺少的交际工具。在现代社会中,文字不仅对本民族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国际社会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年左右的历史。汉字使用地区很广,曾传到日本、朝鲜和越南等国,现在朝鲜和越南都已进行了文字改革。汉字传到日本后,就成了上层社会的文字。到了平安朝时代(约公元八○○至一二○○年)创造了日本字母(平假名)。以后,汉字和假名混合使用。由于汉字学习困难,应用不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字的笔画与结构是象化的,汉字的五种基本笔画就是从大自然和人本身的形象中象化而来。汉字字义的象化表现为:静则为象,动则为词。这是汉字有别于其他文字的显著特点。中国文字始终未能跟世界上绝大多数民族那样发展成为拼音文字,主要在于中国人的象化思维与象化的文字相互适应,相互作用,并融为一体,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13.
汉字、彝文、东巴文都具有悠久的历史,都属于自源文字,它们之间既有共性,又有着各自鲜明的民族特征。通过对这3种文字起源神话的共性和个性的研究,不仅可以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揭示不同民族的先民在原始思维上的某些共同特点,更为客观而科学地认识这3种文字各自的起源问题,而且还可以为普通文字学意义上的自源文字的发生学理论提供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信息时代汉字研究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时代,汉字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和民众关心的对象.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作为整个国家和民族使用的文字在信息时代需要标准化和规范化,二是海峡两岸以及汉字文化圈的交流需要对汉字问题进行沟通和研究;三是从汉语国际推广和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看,也必须先进行内部的规范以及标准化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汉字问题已经引起人们广泛注意,这有助于汉字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5.
李立绪 《东岳论丛》2000,21(4):137-141
汉字为韩国所长期借用,但随着历史进程的演变,汉字在韩国的命运有所不同。概而言之,汉字先是备受推崇,之后又被弃而不用。伴随着这一过程,韩国在文字政策上也先后经历了汉字时代和“韩文专用”时代。在即将进入21世纪之际,韩国开始对自己的文字政策进行反思,汉字问题再度受到瞩目。  相似文献   

16.
中日两国在文字方面的交流源远流长,不断以古代汉语词、现代汉语词、日语词为基础形式构造新词,使汉 字词数量不断扩大。笔者将从双方造词范围、相互借用的角度。分析两国在语言文字方面的交流。及其共 同为汉字词的发展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纵观人类学的学术发展史,对不同民族心理现象的个案考察和比较研究始终是其中的核心议题。史禄国在与前代和同时代学者民族心理研究学说对话的基础上,提出了“心智丛结”概念,主张把民族心理现象理解为包括观念和态度文化丛,认为应该在民族的整体环境适应中理解“心智丛结”的构造和作用,“心智丛结”是动态现象,包括民族自身创造和借用的文化要素。在考察“心智丛结”的过程中,民族志研究者应有充分的理论准备和调查技术才干。  相似文献   

18.
早期文字作为文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阶段,在文字制度与符号体态方面都有其自己的特色。我国早期文字的代表仰韶文化出土符号、大汶口文化出土符号和河北藁城台西出土符号在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文字符号与语言单位对应关系、文字符号体态等方面都蕴含着表词一意音文字的萌芽。早期汉字中的表词一意音文字萌芽,为汉字发展史和汉字发展规律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材料。  相似文献   

19.
张再兴 《兰州学刊》2009,(10):161-163
中国民族古文字同义比较资料库的建立可以为民族古文字、比较文字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穷尽、系统、便捷的数字化研究平台。这一平台的建立需要充分考虑各民族文字系统在形音义及其对应关系方面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以词的意义为中心,建立起各民族文字之间多层次、多维度的对应系统。  相似文献   

20.
汉语和汉字的互动与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和汉字的关系是一种独特的类型:文字与音节、语素对应,形音义一体,结构立体化。汉字适应并参与了汉语的演变:不断调整字音和字形以适应意义的扩展,形成单音的核心词和开放的多音词的巧妙配合,字义虚化生成语法模式。在汉语发展历史上,汉字为贯通古今南北、保持汉语的统一,传承民族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汉语和汉字缔造的"单音节""非形态"的特征值得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