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穆天子传》的史料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蓉 《文史哲》2003,(5):14-19
因为对《穆天子传》成书年代及真伪的不同看法 ,该书的史料价值从明清以来便颇有争议。近代学者中 ,顾实以历法立论 ,认为《穆天子传》用周正 ,自当为周书 ;顾颉刚以战国形势和中西交通立论 ,认为该书成于战国。以北方气候的实际情况而言 ,顾实持论极为坚实。顾颉刚对战国中西交通的推论则与事实不符。借助传统文献与金文研究成果 ,可知战国说者对《穆天子传》为西周文献的几处主要质疑均不能成立。历法之外 ,《穆天子传》中“毛班”见于铭文 ;“穆满”为美称亦有金文可确证 ;《穆天子传》中称穆王为“天子”,更与《诗经》《逸周书》及众多彝器铭文相合。因此 ,《穆天子传》为西周文献 ,具有极高史料价值 ,是无可怀疑的。  相似文献   

2.
《穆天子传》首次引起世人的关注 ,是在西晋出土的一座战国古墓中。至今 ,它的作者、创作年代等问题仍是学术界的一个谜。从作品取材、理想君主形象塑造、对自然的关注等方面考察该文独特的审美视角 ,可见出《穆天子传》在题材方面所具有的特殊意义 ,如对君主爱情描写 ,关注山川美景的文字 ,都为后世文学开拓了新视野。  相似文献   

3.
明嘉靖至万历时期,以"舆论领袖"王世贞为代表的阅读公众初步形成,他们以荐读、研究、创作实践等方式迅速推动着《穆天子传》的传播与接受,从而掀起了知识分子阅读、讨论的风潮。考察其背后的社会原因,主要源于皇帝对道教的推崇、西王母信仰的兴盛及明中后期发达的印刷业。在《穆天子传》传播过程中,形成了两个传播偏向,一是以复古派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偏重于"白云谣"诸篇章并将其应用于诗歌革新,二是经知识分子再创作的穆天子故事杂糅西王母仙迹而普及民间。两个偏向又重合于周穆王见西王母事件,使受众产生《穆天子传》的主题就是写穆王与西王母相会的错觉,从而影响了文学史的撰写和当代人对此书的认知。  相似文献   

4.
文献的断代定性是历史研究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提,《穆天子传》在近百年研究中,虽留下数量可观的参考文献,有一个根本的问题并未解决,那就是它的成书时代和文献性质。本文从《穆天子传》的本文记载出发,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和最新考古成果,提出了18个比较有力的证据,从各个方面论证了《穆天子传》成书于战国时期,是方术家的作品。  相似文献   

5.
周书灿 《学术界》2024,(2):192-199
1938年,杨宽先生提出了著名的“古史传说出于神话演变分化之说”,对于《穆天子传》周穆王西征和西王母故事演变的分析,颇有重要的理论启发和参考价值。1996年,杨宽先生写作《〈穆天子传〉真实来历的探讨》一文时,并没有放弃“古史传说出于神话演变分化之说”,但他的学术思想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并在学理上呈现出诸多矛盾。杨氏关于《穆天子传》的“真实来历”,“周穆王西征史迹的真实性”,“《穆天子传》所述及周初历史的正确性”的信古倾向,反映出其学术思想呈现一定的倒退之势。  相似文献   

6.
以《山海经》及《穆天子传》的具体描述与当代交通史、地质学、考古学的成果相印证,确认了"舂山"、"钟山"、"珠泽"等古地名的当代位置,并再次验证了《定位"古昆仑山"》一文对"洋水"、"黑水"做出的判断。  相似文献   

7.
《穆天子传》与所记古代地名和部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穆天子传》的发見编校和成书时代(一)西晋汲冢出书的年代今本《穆天子传》六卷,是西晋司馬炎太康年間在汲郡古冢里发見的。关于发見的时間,在唐修《晋書》里?媪巳植煌恼f法: 《律曆志》(上)說的太康元年(公元二八○年);《束皙传》說的太康二年(公元二八一年);《武帝紀》又說的是咸宁五年(公元二七  相似文献   

8.
秦简《归藏》与汲冢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韦弦 《齐鲁学刊》2003,(6):121-123
历史上确曾存在殷易《归藏》,汲冢书面世之前汉晋学者已见到过《归藏》。亲身参加整理汲冢书的荀勖于《中经新簿》中另著录《归藏》13卷,可见当时确已另有与汲冢书之《易繇阴阳卦》不是一种书的《归藏》存在。时人郭璞注《穆天子传》诸书所称引的《归藏》,当即晋中经所藏之《归藏》。以为王家台秦简《归藏》即《易繇阴阳卦》或以为秦简《归藏》内容本事多出《穆天子传》的看法都是不符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9.
《穆天子传》与古代新疆历史地理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穆天子传》(以下简称《穆传》)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重要地理著作。关于《穆传》的研究,已有不少论著,但对于该书所涉及的地名和地域范围的阐释,存在着极大的悬殊。对于《穆传》涉及的地域范围,或过于夸大,或过于偏小。前一种情况如丁谦和顾实等,认为《穆传》中的“奏(chong)山”为帕米尔高原,认为“穆天子”所到达的最西面的“西王母之邦”在帕米尔高原以西很远。丁谦认为“西王母之邦”在亚述帝国①;而顾实则认为“西王母之邦”为伊朗德黑兰西北面高加索山脉的厄尔布鲁斯峰,认为《穆传》中的“瑶池”在德黑兰之南,认为“穆…  相似文献   

10.
西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汲县人不准盗发了战国时魏襄王的坟墓,发现了大量的竹简书.这批竹书被官府收藏,后经荀勖等人整理编校,得到面世.在唐修《晋书.束皙传》中记载了这批竹书的详细目录,但唯一流传至今的,只有《穆天子传》这部书.  相似文献   

11.
先秦多种文献反复提到昆山之玉,《穆天子传》记载的玉的产地,均在昆仑之丘北部,而以黑水流域居多。书中出现的玉的名称,玗琪指玉之首,即档次最高、成色最好的玉;琅玕指质地坚实、硬度大的玉;璿瑰指质地坚固而又有纹理的玉,古人把它视为智的象征;枝斯指分杈生枝、旁出别逸形态的玉,体现古人对怪异之美的欣赏。《穆天子传》所涉的西北边远地区,已经形成玉石采集、加工、流通的产业链。重■氏部落除了从事玉石的采集、加工,还生产玻璃装饰品。  相似文献   

12.
公元2007年是周穆王西游三千年的重要纪年.笔者就西周年代及《穆天子传》记录的穆王西征时日干支进行考证,认定穆王西征发生在三千年前的公元前994年-前993年,即周穆王十三年至十四年.《穆天子传》乃穆王的"史记",史料价值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3.
<正> 战国秦汉时期,曾把遥远的北方看作是“飞鸟之所解其羽”、“群鸟之所解羽”的地方,见于《竹书纪年》、《穆天子传》、《山海经》等书,《淮南子》也有类似的记载。为什么鸟类要到这种苦寒的荒野来“解羽”,以至“积羽千里”,使得某些旷原、流沙、大泽、高山以此命名?这既找不到自然科学方面的根据,也找不到文献记载、神话传说方面的说明,应该说是一个待解之谜。关于这个地点,文献记载也说得很恍惚。《竹书纪年》说周“穆王北征,行流沙千里,积羽千里”(《穆天子传》郭璞注引),指的是沙漠地带;(《穆天子传》中,确有这个地点,说在“西王母之邦”的北面,“千有九百里”是片“旷(郭璞注引作广)原之野,飞鸟之所解其羽,乃于此  相似文献   

14.
<正> 古本《竹书纪年》等竹书,于西晋初年出土于汲县古墓。除《穆天子传》外,其他古籍皆已散佚。《竹书纪年》一书,对先秦历史,尤其是战国史,提供了重要史料。原书虽佚,但宋代以前的古注类书中引用的还较多,雷学淇《考订竹书纪年》、朱右曾《汲冢纪年存真》、王国维《古本竹书纪年辑校》,以及今人钱穆《王氏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补正》(见《先秦诸子系年》)、范祥雍《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订补》,皆有所辑录。近年来,为《古本  相似文献   

15.
《山海经》和夏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海经》历来被看作是我国古典时代的一部奇书 ,多数学者把它作为神话来研究 ,而本文则先对《山海经》的作者、成书年代及其书的性质有一个比较确切的判断 ,并将《山海经》与《禹贡》、《天问》、《穆天子传》等著作进行比较研究 ,然后从《山海经》中寻觅有关夏史资料 ,对其中叙述的关于夏族始祖、鲧禹父子关系、鲧禹治水、鲧的下落、禹后裔的又一支系、启的传说以及夏桀之亡等资料一一加以辨析 ,从而证实 ,以神话传说形式表现所提供的历史信息同样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文本对照的方法,对《牛天赐传》和《远大前程》之间的关系作了分析、探讨。文章指出《远大前程》在形式结构(如人物设置、人物关系、主要情节)和艺术风格(如幽默、比喻、夸张、对照等艺术手法的运用)等方面对《牛天赐传》有一定影响,同时老舍还有意识地以《远大前程》为隐性参照物,在《牛天赐传》中对中西两种文化作了多方位的跨文本比较  相似文献   

17.
元稹的《莺莺传》是崔张故事的首创。在此之后,文人、民间艺人不断据此进行了各种文体的改编。从社会角度而言,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符合了民众的审美情趣,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以致于人们往往忘记了元稹的唐传奇《莺莺传》。本文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评述《莺莺传》的审美价值并力图分析其形成与“王西厢”不同审美感受的原因。《莺莺传》是个凄丽的爱情悲剧,“王西厢”是个大团圆的喜剧故事。它们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具有不相上下的审美价值,从而,也能看出文学审美因时代变迁而衍生的变异。  相似文献   

18.
神话是古代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语言艺术,是我国文学发展的土壤。它对后代文学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本文着重对中国神话的概况、神话的产生、神话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等问题作简略的论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作了许多优美动人的神话,可惜在流传过程中已大量失散了,现在从一些古籍著作中仍记述了不少神话材料。我国的古籍中保存神话材料最多的有《山海经》、《淮南子》、《楚辞》、《庄子》、《列子》、《穆天子传》、《国语》、《左传》、《论衡》、《述异记》、《三五历记》、《风俗通义》等著作。《山  相似文献   

19.
《山海经》在中国知识体系的构架中几经迁移,由数术略形法家移植到史部地理类,转而又与“小说”这个类目建构了亲缘关系。《山海经》与“小说”完成对接的内在动力主要来自于,它叙述“遗事”的体例特征,怪、异的美学风格,以及诞、幻、虚的成书性质。《山海经》还与《穆天子传》《搜神记》等聚合成为知识统一体,这成为《山海经》与“小说”形成亲缘关系的外缘推助力。《山海经》演化成为中国“小说”的源头,这实是承续、顺应了它在中国本土知识体系建构中的归类逻辑,以及运动轨迹。  相似文献   

20.
周穆天子作为神话历史的典范人物在后世成为一个传奇。从《穆天子传》中他的形象和行为来看,穆天子确实具有近神似巫的特性。一方面,其以灵鼓为佩、八骏为骑的形象不仅是古老的法术思维的产物,也是其作为王者神圣权力象征的必要符号。并将无滞无碍的绝对自由作为人的心灵达到极乐境界的普遍渴望投射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神话意象,成为华夏民族一种集体性精神愿望的隐喻的表述。另一方面,穆天子饮血青白和留骨黑水的行为,以神话中国特有的颜色对应编码,表明人们怎样以一种变化的精神来诠释对于生命与死亡的理解,体现了原始宗教信仰的内涵。其中既可以发现不同文化之间的消息相通之处,更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