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词是“一种律化的、长短句的、固定字数的诗”(引自王力《汉语诗律学》)。 词虽是诗的一种,但又不同于“旧体诗”。旧体诗特别是其中的“近体诗”格式只有那么几种,而词则不然,每一首词都有一个词调,每个词调都有自己相对固定的格式。每一个词调都有自己的名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词牌”,例如《如梦令》《水调歌头》《沁园春风》《西江月》《蝶恋花》等。随着词、曲分离,人们所作的词都同词牌没有任何意义上的联系,换句话说就是不用词牌的本义,如用《忆江南》词牌,其内容不一定就是对江南的回忆。因此,人们一般在词牌之外,另加一个词的题目。  相似文献   

2.
在所有的文学样式中,词是体式变化最为丰富的文体之一。这种体式变化上的丰富,实际上也示现了词在体式上的不断演进。从唐五代词的情形来看,这种体式演进之迹是十分明显的。据张璋、黄畲所编之《全唐五代词》来统计,除去创作年代模糊的“敦煌词”与难可凭信的“仙鬼词”不计,共出现近二百个词调。这些词调,由于出现时间的迟早不同,在篇制与句式上都表现了一些不同的特点。如果我们依照出现时间的顺序对它们加以考察,便可以十分明白的观察到唐五代词的体式演进。下面就从这两个方面分别言之。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文学有一个“诗言志”、“文载道”的传统,常常喜欢用政治和道德的尺寸来衡量文学作品。但是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有一种文学体式从兴起时就突破了这个规范,它在中国文学的发展中完全是一个例外。这种文学体式就是唐五代的令词。 词,就是歌词。它本来流行于市井里巷之间。文士们觉得它的曲调很美但文词不美,于是就自己下手来填词。后来有人把他们的词编选了一个集子,这就是我国最早的词集——《花间集》。西方把这本词集的名字译为“在花丛里唱的歌”。这名字很美,而且名副其  相似文献   

4.
词是一种合乐文学,它的音乐性和文学性紧密结合在一起,原本披之管弦可以歌唱,为抒发人的情意感受,陶情冶性而作。故词又称“曲子词”,“曲”指音乐性部分,“词”捐文学性部分。词惟其合乐可歌唱,它的文学部分的语辞必须与音乐部分乐谱的富调节奏旋律相切合,这便形成了有固定格式的词调。每首词属于一个固定的词调,每个词调有一定的声情,也有一定的文情,二者和谐结合在一起。遗憾的是自元代以后,词的乐谱逐渐散佚,留传至今只能见到它的文学部分的语辞,无法歌唱,直接领  相似文献   

5.
作为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在奠定词体特色与促成词体意识上发挥着关键作用。参照作为词源的诗体、盛中唐文人词调与宋代流行词调,对“花间”词调作综合统计与对比分析,可知有两大类词调数量最多,影响最大。一是基本律句主导类小令,包括纯奇字句式,从中唐起已占据文人词主流;奇偶句混合式,由《花间集》兴起,在南唐词中发扬光大。二是混合类小令,由《花间集》兴起,尤能彰显词体特色。“花间”词调特色由温庭筠奠基,主要表现为篇句短、韵密、偶字句增加,押换韵频率、句式长短、结构、声律更灵变。因此,“花间”词调以繁促著称,更擅写细美柔婉意境,能别于诗源,奠定词体本色,促成词体演进。  相似文献   

6.
文人词从兴起到词体的成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词与唐诗、元曲,是我国古典文学中并峙的三峰。宋词是有宋一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宋代是词最灿烂辉煌的时代,这是众所周知的。然而,词这种文学样式并非到宋代才出现的,文人词早在隋代便已兴起,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变化路程,到晚唐才达到成熟,至宋代则大放异彩。本大试图探讨一下文人词的起源和词从兴起到成熟过程中内部特征的演变问题。一般认为,词兴起于隋代,最初称曲子词,是为配合当时新兴的音乐——燕乐的演唱而作的歌词。歌词的作者起初主要是下层士子、民间艺人和歌妓,后来,文人逐渐依照词调模仿民间词来作新词,于是…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以来,词体的研究不断向专业细分和精深演进。文章分别从词体的起源、词调、词乐和词律等四个方面对近十余年词体的研究现状予以梳理。近十余年来,学界对词的起源问题不但没有达成共识,反而连前期被广泛认同的“燕乐说”“民间起源说”也遭到了质疑。单纯的词调源流考证论文寥若晨星,多数的词调研究则进一步向宏观视角迈进,并与词体研究的其他分支问题相互交叉结合。词体的格律体式研究渐趋繁荣,论文数量大增。  相似文献   

8.
"引"既是一个词调类型,也是一个重要的词体名称。历来对"引"的解释主要有:以"引"为曲,认为"本是古代琴曲的名称";以"引"为唐宋大曲之乐段,"犹如大曲之散序";以"引"为仪式活动中的"导引"或组曲调首曲,如戏曲之引子;以"引"为一种歌唱方式,或是"引唱""歌引",或是引申曼衍。"引"体含义丰富,并随着词体历史形态的变化而演变,不宜单从某一个方面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9.
随着对词体发生问题研究的深入,民间词在文人词兴起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学者的普遍认可。然观今日词学界对文人词体兴起原因的探讨,一方面,虽承认民间词对文人歌词创作的影响,另一方面,民间词是如何影响文人层,以及文人如何吸收民间新的歌辞样式进行歌词创作的,有关论述却显得苍白。本文通过对词调本事及运用情况的考察,说明民间词向文人层扩散,从而促进文人词体兴起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0.
词调是华夏民族文学的重要语码,凝聚着华夏民族文学的审美心理,大多数词调能引起优美的联想。词人作词时,他们对词调的审美联想会影响到对词调的选择。词调在声、色两方面如表现出美听和直观的特色,会乐于为受众接受,并有可能成为词作量较多的词调。词调中经常出现的改名现象,并非无意义的行为,而是审美心理的诉求与表达,有些词调改名后,会导致该调创作的兴盛。词调的审美观念在历史的长河中是流动不居的。词调审美是词学研究的重大任务,因为词调是词体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11.
论词素系统     
语言现象中有两种不同的活动表现。一种是造词活动,一种是造句活动,造词就是指创造一个新词而言,它反映的是词的形成过程,体现了人们的认识与思维。由于词是最小的造句单位.句子是言语交际的单位.因此,就词本身的构成而言.它不参与到言语交际中去。造词活动是为词汇系统提供新成员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实现往往要经过一个由词的临时状态到稳定状态的发展,也即要经历一个由言语词到语言词的过程,最终存在于语言系统中,造句活动不同于造词活动、它通过组词成句、以句子的形式直接参与到交际中去,并且这个过程自始至终几乎都是临时性的言语状态,不能进入语言系统中去。(俗语、谚语等词汇中的成员除外.由此可见.这两种活动有着明显的差异。不但如此,造词和造句的材料也不同,也  相似文献   

12.
词中有不少句中韵,它源于诗的句中韵而比其更加复杂,一些还成为词调中的一种定格。本在前人论述的基础上将词的句中韵分为句内叠韵、一句多韵、二字独韵和句中藏韵等几种类型,并探讨其与音乐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历来关于蒋捷词派归属问题争论不断,根据《竹山词》文本归纳出的"贺新郎"、"霜天晓角"、"瑞鹤仙"、"高阳台"、"秋夜雨"5种词调为蒋捷的常用词调。虽然"贺新郎"为豪放派的常用调,但不能因此断定蒋捷属于豪放词派。通过对《竹山词》常用词调的进一步考察可以发现,蒋捷转益多师,广泛学习,对于艺术风格的追求趋于多样化,这与南宋末年词风的多样化是一致的。当然,因才力所限,蒋捷未能熔铸众长进而形成自己的主导风格,最终仅是一位百炼未能成钢的"杂家"。  相似文献   

14.
作为“花间词人”之一,欧阳炯曾为《花间集》作序,序中对花间词风的侧艳倾向、词与音乐的关系、词体发展的文人化趋势都有所阐明,并且确立了与诗评迥然相异的词评标准。在此种词论思想的影响下,欧阳炯词的创作既散发着浓艳绮丽的花间情调,又在词调体式的运用上推陈出新,内容题材的表现上有所拓展,从而确立了他在词史上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古代一种后起的文学体裁,作为“一代文学”的典范形式,“词”和“宋词”的概念已在宋代以来尤其是近现代以来的“词学”和“词史”研究中被广泛运用。但是任何一种文学形式都有它发生、发展、繁盛、衰落的演变历程。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它的体裁名称是变动不居的,它的内涵性质也是确定的。尤其是象“词”这种文学体裁,不仅是在中国古代诗歌长河中流淌了干余年后新分溢出的一个支流,而且更经历了一个由综合艺术中独立出来而回归诗歌长河的漫长而曲折的演变历程。与其它文学形式相比,“词”的名称尤其  相似文献   

16.
唐宋词声情相谐的美学特征是诗乐结合中的一个互依形式。它展示了词体感人的艺术魅力。它具体体现在词作的词调、押韵、句法和去声字的运用上。声情相谐特征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周邦彦是唐宋词中声情相谐的典范,由于乐谱的失传,声情是否相协已不重要。感情真挚、文字优美的作品也同样受到欢迎  相似文献   

17.
至正癸未庐陵泰宇书堂刊本《妙选群英草堂诗余》后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为了配合主要是从西域传入的音乐,由与诗略有不同的长短句组合而成的歌词传唱四方。即使是这种长短句,因为要配合音乐的旋律,也不能随意创作,而是要遵从曲子的长短和音调。这种配合一定曲调创作的歌词,原先称为曲子词,后世略称为词。因为从诗派生而来,也可以称为诗余。象题目一样记录下来的名称,由于表示一定的词调,叫做词牌,而显示词的内容的题目,有时却以注释的形式添加在后。当然,有这种词题的词并不多。唐代,曲调的数目较少,那时尝试作合乐的歌词的诗人也微乎其微。五代、宋以后渐渐兴盛,宋代则与诗并行,蔚为大国,成为与唐诗并称的宋代文学的代表样式——宋词。  相似文献   

18.
拙作《唐宋词体式初探》从横的方面探讨了唐宋词词牌的组合特点,本文拟从纵的方面理清唐宋词体式发展的脉络,以阐明词的体式如何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唐五代文人词主要收集在《尊前集》、《花间集》、《全奁集》及《全唐诗》中,计有160多个词牌(失调名除外),敦煌曲子词发现以后,王重民编了《敦煌曲子词集》,任二北编了《敦煌曲校录》,合两书,共辑录了60多个词牌(失调名除外),去掉与唐五代文人词重复者(敦煌曲子词中也  相似文献   

19.
“桂香”是指生长在印度的一种植物tagara的香气。“桂”是tagara的意译,它的学名叫做tabernaemontana coranaria,是一种属于夹竹桃科山辣椒属的植物,它的叶、皮、根均可入药,也可以制成香料。tagara逐字音译为“多伽罗”,也音译加(兼)意译为梵汉合璧词“多伽罗香”。“多伽罗香”也叫做“零凌(陵)香”。“多伽罗”又写作“多伽留”“多揭罗”“多伽楼”“多伽娄”。  相似文献   

20.
“香”和“臭”的词义演变及气味词的词义系统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语言是有系统的,它的组成部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语言的组成部分彼此处于一定的关系之中。这种系统性表现于语音、词汇、语法诸方面。词义的系统性也可说是词汇系统性的一种表现。一个词的词义发生了变化,就可能影响到另一些词或一大群词的词义的发展变化,从而调整了词义与词义之间的关系,促进了词义系统的发展。因此研究一个词的词义演变,不仅要研究它自身的发展历史,还要注意它在词义系统中的地位的演变,这样才能更全面地理解词义发展的历史。这对编写大型词典,处理词与词的关系,也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