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二届全国民族学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二年九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七日在西宁举行。这次会议以“民族学与现代化建设”为中心议题,突出中国少数民族的社会形态研究和中国少数民族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的研究两个重点。来自全国二十一个省、市、自治区包括十九个民族成份的一百七十一名民族学工作者与有关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一百五十六篇。 相似文献
2.
3.
4.
铜鼓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历史文物。铜鼓主要分布于我国华南和东南亚地区。其中犹以我国的云南、贵州、广东、广西、四川南部和湖南西部以及越南北部等地分布最为密集。 关于铜鼓的起源和使用铜鼓的民族等一系列问题,虽然还有待于作进一步的探讨,但秦汉或者更早时期居住在两广的西瓯、骆越人已大量使用铜鼓却是历史事实。在秦汉及其以后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铜鼓是我国南方地区越、僚人及其后裔富有特色的主要乐器和重器。 相似文献
5.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值校庆六十周年之际于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十一日至十六日在该校召开人类学学术讨论会。参加这次会议的中、外学者近八十人,提交学术论文七十余篇。 与会者分成民族学、考古学、体质人类学和语言学等专业小组,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就我国南方民族文化的特点及研究方法等重大课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7.
中国世界民族研究学会第三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10月5日至9日在成都召开。来自十五个省、市、自治区的近百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这次讨论会的中心议题是:有关国家解决少数民族问题的政策和有关国家的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文化教育、语言保留与双语制问题及民族形成理论问题。目的是为我国有关部门提供国外不同类型的多民族国家解决民 相似文献
8.
原始社会史分期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12月5日至9日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16个省、市、自治区的学者43人。会议收到学术论文37篇。 与会者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就原始社会史分期法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广西悬棺葬的类型、葬具、葬制、下葬的方式和棺木的不同形制及具体分布地区,并通过对随葬品的分析,结合崖画、碑文,得出了广西悬棺葬大约是晋至清末年间在若干地区流行的一种葬俗的结论.同时通过对广西和周边地区悬棺葬及其相关文化特征的比较,指出广西的悬棺葬的族属是壮族和瑶族,最后探讨悬棺葬研究的民族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青海藏学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七年十二月上旬在西宁召开。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民族与民族关系,着重讨论藏族与其它兄弟民族关系的问题。出席讨论会的主要是青海藏学界的专家学者和西藏民族学院、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的代表共三十多人。讨论会共收到论文二十三篇,会间还参观了青海博物馆举办的藏汉关系文物展览。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族史学会于1988年10月6日至11日在云南大学举行了第二次学术讨论会。分属汉、满、蒙、回、藏、纳西、白、苗、朝鲜、畲、柯尔克孜等11个民族的122位民族史学工作者和有关方面代表出席了会议,收到论文、资料等共70余篇,主要就当代中国民族史学的任务、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对历代中央王朝民族政策的评价,加强对近现代和当代民族史 相似文献
12.
第二届全国民族理论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二年九月二日至八日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十五个省、市、自治区包括十五个民族的代表九十人,其中少数民族理论工作者三十六人。会议收到论文七十四篇。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如何改善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民族关系,对与之有关的其它问题也进行了探讨。会议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和“百家争鸣”的方针,开得生动活泼,代表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现将会议讨论的部分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值全国首届卫拉特史学术讨论会召开三周年之际,1989年8月10日至14日,在卫拉特蒙古的又一故乡——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首府巴彦浩特召开了全国第二届卫拉特史学术讨论会。此次会议由阿拉善盟行政公署、内蒙古师范大学和新疆师范大学联合主持。 参加会议的有国内研究卫拉特史的专家、学者;有编写有关地方志和从事古籍整理的人员;有负责地方志、文史工作的领导同志和来自新闻、出版单位的编辑和记者等近百人。代 相似文献
14.
中国第一部系统深入研究悬棺葬的专著──《中国悬棺葬》评介陈启新(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悬棺葬是我国古代岭南方少数民族诸种葬俗中最为奇特的一种。它不但葬地选点和葬具形制独特,而且葬式和礼仪也别具一格;加之其时空跨度大及民族之间的关系复杂,年代不易判断,族属... 相似文献
15.
中国辽金史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6月2日至6日在沈阳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北京、上海、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等省市自治区从事辽金史研究、教学、考古的专业人员和报刊、出版等部门的代表共五十余人。会议收到一批学术论文,许多同志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遵照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大家就辽、金两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辽金史研究中涉及到的民族关系、爱国主义与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16.
全国第二届世界民族研究学术讨论会于五月三日至九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二十个省、市、自治区有关单位的科研、教学人员和新闻出版等单位的代表共一百多人参加了这次会议。大会收到学术论文一百零四篇,比第一届讨论会增加了近一倍。 相似文献
17.
悬棺葬是古代百越民族的一种特殊葬俗。武夷山脉东西两侧的悬棺葬,以其分布密集、内涵丰富、风格独特令学术界刮目。根据福建崇安、江西贵溪悬棺葬的形制,出土文物的品种、造型、质地和同位素测定数据看,它们属于同类葬制中年代最早、历史最悠久这一点在学术界似无疑义,对武夷山山两侧的悬棺族属同属于百越系统的认识也比较一致,可在涉及两省悬棺的具体支属,分歧颇大。目前的看法就有夏代越族祖先无余后裔说,彭祖说,闽越“安家”族说,干越说,于越说,武夷族说乃至苗蛮、畲族说等等。在第一届悬棺葬学术讨论会上,我们曾以《武夷山悬棺葬年代与族属试探》为题,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民族理论学会召开的第五次全国民族理论学术讨论会暨学会第四次顾问座谈会于1992年11月14日至19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和北海市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来自新疆、内蒙、宁夏、西藏、广西五大自治区以及19个省市的、130余名代表。会议收到论文50余篇。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理事长、国家民委副主任伍精华同志致开幕词,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江流同志、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赵富林同志和学会首席顾问、中共中央统战部顾问江平同志先后讲了话,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雷宇同志作了关于广西改革开放形势的报告。参加会议的还有从事民族工作的老同志和有关方面负责人陈雷、王铎、张向明、王 相似文献
19.
第二届全国民族学学术讨论会,将于今年10月在青海省西宁市举行。会议讨论主题是“民族学与现代化建设”,包括两个重点: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形态的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中国民族学研究会于去年7月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了筹备工作。目前,已收到全国各地上报的论文和论文题目共160件。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族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四年十月二十六日至三十一日在南宁市举行。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纪念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发表一百周年和探讨民族学对现实问题的研究。来自全国二十一个省市自治区包括十九个民族的一百三十七人参加了讨论会,会议收到学术论文一百四十余篇。与会代表坚持百家争鸣的方针,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发表了许多有益的见解;互相学习,切磋琢磨,提高了认识,增强了推动我国民族学大发展的信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