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 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派执政时期执行的恐怖政策,史学界历来众说纷纭,毁誉不一。有的人把恐怖政策说成法国革命史上最黑暗的一页,认为是“最无意义和最不适当的”,“愚蠢到极点”;①也有的人对恐怖政策百般颂赞,甚至把它誉为一直是革命的“红色恐怖”,②群众对此“拍手称快”。③上述看法,颇有值得商榷之处。雅各宾派的恐怖政策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实行的?其矛头都指向了哪里并有些什么变化?恐怖政策是不是导致雅各宾派失败的主要原因?我们认为这些问题都应作深入的探讨,从而得到实事求是的认识和公允的评价。(一) 1793年5月31日至6月2日雅各实派领导人民起义推翻了吉伦特派政权,从此开始了以罗伯斯比尔为首的雅各宾派的统治。雅各宾派掌权后,面临内忧外患的严重形势。就外患来说,由英国和欧洲封建君主国组织的武装于涉军从四面八方攻入法国领土。法兰西共和国当时仅有三十  相似文献   

2.
《九三年》是雨果晚年的一部重要作品。小说描写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史上最高峰的一年,即资产阶级中最坚决的革命派——雅各宾派开始执政的1793年,其中主要又是描写革命军镇压汪岱地区反革命叛乱的事件。作家在对法国革命史上的这个所谓“恐怖时代”的描写中充分肯定了这场伟大的革  相似文献   

3.
浅析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国家恐怖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宪章 《兰州学刊》2009,(7):222-226
以“9·11”事件为标志,恐怖主义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何谓国家恐怖主义,顾名思义就是国家成为恐怖主义的实施主体,国家政权与恐怖主义活动的结合。提到国家恐怖主义,我们可以追溯到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实行的“红色恐怖”。文章不囿于对国家恐怖主义概念的深入分析,而是从历史的角度来探究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国家恐怖主义的产生、措施、特点、失败原因及评价。  相似文献   

4.
新黑格尔派马克思主义者诺曼·莱文揭示了马克思与黑格尔在市民社会理论上的关系。首先,莱文揭示了马克思与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之间的连续性与差异性,指出了马克思与黑格尔在批判资产阶级社会时的不同视角。其次,莱文强调了法国大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和市民社会理论之间的关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与左派雅各宾主义的理论传统之间的密切联系,说明了法国大革命对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形成的影响。最后,莱文论述了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理论。  相似文献   

5.
1789年法国大革命,是世界史上规模最大、最彻底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在这次革命中,1792年8月8日成立的巴黎公社,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即雅各宾派的领导下,由巴黎四十八个区的代表联合成立的革命的市政府。它在组织、领导人民群众推翻反动腐朽的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革命进程、抵抗外敌侵略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1871年3月28日成立的巴黎公社,是在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起来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基础上,建立的新型国家。两个巴黎公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带着不同的革命任务,把革命推向了新的高峰,不仅为法国近代史,而且为整个世界史,开辟了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6.
黑格尔历史感的基本原则是历史和逻辑统一。黑格尔历史感的重大成就是:他为这个原则提供了历史研究的具体案例,这就是《精神现象学》第六章对以贵族衰落、启蒙运动和法国革命为核心事件的现代性发生史的深刻反思。在哲学史上,除了黑格尔,没有谁提供过这种历史过程和哲学逻辑臻于完美统一的历史研究案例。  相似文献   

7.
如何理解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颠倒”,关系到如何估价马克思哲学的当代价值。马克思绝不仅仅是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移植到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也不仅仅是为辩证法乃至整个哲学找到了坚实可靠的本体论基础——作为人的始源性生命活动的实践。马克思所要“颠倒”的是黑格尔辩证法“使现存的事物显得光彩”的“最保守的哲学”的本质;是它作为“法国革命的德国理论”对世界的“解释”而不是对世界的“改变”,从而要把“抓住了劳动的本质”的否定的辩证法改造为一种彻底的、不妥协的否定、批判、革命的力量。这才是马克思“颠倒”黑格尔辩证法的实质。  相似文献   

8.
黑格尔与现代自由——黑格尔自由概念的三个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格尔认为现代自由是主观自由,其极端形式是抽象自由,其典型形式是任性自由。通过对法国大革命、市民社会和国家的考察,围绕着自由概念的三个环节,他批判了现代主观自由,阐释了具体客观自由,确立了自身在现代性反思中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内哲学史工作者在有关欧洲哲学史等论著中,评述黑格尔历史哲学的不少;但是,似乎没有一家说明其基本体系,并按其固有体系阐明其政治倾向。本文打算在这方面做一番尝试,以引起讨论。黑格尔著《历史哲学讲演录》一书,创作、讲解于19世纪20年代,由其学生编辑出版于30年代。这正是18世纪末的法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作为世界史上的革命”,“向外传播”,“它的原则……几乎灌输到了一切现代国家”的时期,而这时,德意志的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尚未  相似文献   

10.
陈清茹 《兰州学刊》2008,(6):132-135,138
蔡和森很早就提出了中国要学习苏俄十月革命的经验问题,但他认为十月革命是种“组织的革命”而不是流血的革命,而他组织共产党的初衷也不是将其作为暴力革命的基础和预备,相反地却是为了减轻或是能避免掉将来的流血恐怖。他的这种主张源自自身对苏俄革命的解读,并深受法国工人运动的模式的影响。蔡和森的思想在1922年6月后发生了根本转变,应该说此后他才转向暴力革命。  相似文献   

11.
黑格尔在近现代世界哲学史上是一位有深远影响的哲学家。但是,自从恩格斯揭示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包含着不可救药的内在矛盾”以来,论者多认为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法是革命的,其哲学体系是保守的。然而,人们却忽视了在这里存在着一个尖锐的矛盾:内容和形式只有对立,没有统一。存在的内容和形式不是对立的统一,是违反事物存在的逻辑的。本文一反百年成说,揭示出这个矛盾。它指出:黑格尔的哲学体系是由辩证法构成的,其辩证法势必扩展为哲学体系,二者有机地结合为统一整体,是一致的;其辩证法和哲学体系都具体有二重性,都有革命方面和保守方面,这正是黑格尔辩证法和体系一致性的表现。文章进而指出,过去人们之所以认为黑格尔的辩证法有革命而无保守性,其哲学体系有保守性而无革命性,是因人们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革命地改造过的辩证法看作黑格尔的辩证法。因此,我们要:认识黑格尔的辩证法及其体系的一致性,必须区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和黑格尔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2.
《社会科学战线》2007,148(4):297-299
一、卢卡奇的黑格尔主义倾向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的序言中明确指出:“对于任何期望返回到马克思主义的革命传统的人来说,恢复黑格尔的传统都是势在必行的。《历史和阶级意识》表达的也许是这方面最激进的尝试,它试图通过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方法论的革新和扩展来恢复马克  相似文献   

13.
1886年,恩格斯在他的名著《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说:"黑格尔的体系,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被推崇为普鲁士王国的国家哲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ZIo页)表示了黑格尔哲学在当时德国的作用和影响。一、黑格尔哲学何以被提升为普鲁士王国的国家哲学为什么黑格尔哲学会在当时的普鲁士产生如此大的影响?为什么会受到当时普鲁士政府如此重视呢?能够成为当时普鲁士国家哲学?大家知道,法国在拿破仑统治时期<17991815)连年对外发动战争,对法国和欧洲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当第6次反法联盟取得反拿破仑帝…  相似文献   

14.
对黑格尔哲学的评价,流行的说法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是革命的,哲学体系是保守的。宋祖良撰写的《论黑格尔辩证法与哲学体系的一致性》 (载《社会科学辑刊》1982年第4期),一反多年成说,认为黑格尔哲学体系是辩证法构成的。恩格斯  相似文献   

15.
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完整、成熟地概述了他的劳动概念。马克思在1844年发动并完成的哲学革命,从原则高度上彻底颠覆了近代形而上学的基本建制,但这场哲学革命所达到的原则高度早在1843年对《法哲学原理》进行批判时就已提出,即必须推翻私有制。重视研究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对劳动概念的论述,有助于更好地把握1844年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以及由此带给当前社会现实改革与建设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让·瓦勒、科耶夫以及伊波利特代表了法国黑格尔主义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作为一种思潮,法国黑格尔主义具有理论上的共性:以青年黑格尔为研究对象,并着重于以人的现实生存为研究起点.这一思潮在经过科耶夫的"有意"误读后发展成为了一种哲学人类学,从而推进了当代法国哲学从"精神"问题向"存在"问题的转变,并在科耶夫欲望理论的激发之下,最终诱发了法国哲学从"存在"向"结构"的转变.伊波利特早期与晚期的思想断裂正是这一转变的体现.从这一意义上,法国黑格尔主义思潮的演进成为了当代法国哲学发展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17.
差异与重复是德勒兹的哲学方法,其观念源出于20世纪初期法国哲学中主流思想的柏格森主义和巴舍拉尔的科学认识方法论。德勒兹通过尼采哲学批判黑格尔主义否定辩证法的观念,在柏格森的时间观念基础上提出了有限性与永恒轮回的关系,开创了文本革命的方法,突出了哲学就是创造概念的观念;并把差异的永恒轮回作为逃离现代资本主义控制的线路。  相似文献   

18.
青年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这部著作中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为历史辩证法。卢卡奇试图把黑格尔的头足倒置的辩证法颠倒过来。为此,卢卡奇选择了历史领域来实现他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彻底革命。但是由于黑格尔主义的影响,青年卢卡奇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所做的历史辩证法的解读,没有使他最终彻底回到马克思。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中后叶,西方学者对黑格尔承认哲学的重新发现和全新诠释,不仅颠覆了黑格尔作为主体性哲学集大成者的传统形象,而且发掘出黑格尔内蕴的一种后现代主义的激进色彩.一般来说,黑格尔承认哲学的提出主要缘于对启蒙所倡导的主体性立场的反思,黑格尔主张从个体的“我”走向交互承认的“我们”,这是他对启蒙现代性规划开出的一剂“主体间性”药方.黑格尔推崇在思想深处爆发革命,而不是引向现实的实践,因而无论语调如何激进,他的理论基点就决定了其承认哲学本质上的保守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对马克思哲学与黑格尔的关系,通常认为费尔巴哈是黑格尔和马克思之间的桥梁,甚至说没有费尔巴哈的感性唯物主义,就没有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应该说费尔巴哈以人本主义批判基督教,以感性唯物论改造黑格尔哲学对马克思是有启发。青年黑格尔学派许多成员都试图改造黑格尔哲学,惟有马克思将黑格尔哲学的理论与实践、思维与存在倒立的关系纠正过来。马克思以普罗米修斯的自白为哲学宣言,将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外化世界提升为自然本质力量的实现——劳动创造世界;并以实践连接思维和存在,实现了超越黑格尔的哲学革命。与此同时,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感性唯物论以及青年黑格尔学派各种歪曲黑格尔哲学的思想展开批判,在论战中开辟实践哲学道路。问题在于达到形而上学巅峰的黑格尔哲学是否包含马克思创立实践唯物主义所需的思想元素?马克思是否与黑格尔决裂转向费尔巴哈?没有费尔巴哈是否就没有马克思哲学?通过比较青年马克思与费尔巴哈的文本,实践唯物主义的黑格尔哲学基础及路径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