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大众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提升核心竞争力是每一所高校追求的目标。地方高校就目前的现状来说,是竞争中的弱势群体。要提高核心竞争力,必须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突出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强化特色意识,强化自身服务区域的大学功能,把特色培育与大学功能的发挥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转型期党和政府已经形成了一套改善农村干群关系的协调机制。由于社会剧烈转型 ,协调机制存在着失灵现象 ,其成因在于协调载体减少 ;功能弱化 ;协调成本增大 ;干部和协调机制自身等因素。因此 ,协调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有赖于大力加强协调机制的载体建设 ,强化其服务功能 ;积极探索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新途径 ,增进协调实效 ;进一步完善协调机制自身建设 ,真正发挥协调作用 ;强力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 ,提高协调效率。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而且相互促进,高校在服务地方创新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根据南京市江宁区驻区高校的调查分析,高校服务地方创新发展目前存在人才服务水平有待提升,科技服务能力有待加强,平台建设方面有待拓展等问题.必须转变认知,完善机制,制定政策,强化保障,加强考核以提高高校服务地方政府创新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4.
加强高校图书馆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符合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大部署。高校图书馆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活动,就是要通过健全队伍建设机制、完善活动管理机制、落实服务保障机制,从而强化馆员服务意识、丰富图书馆的文化建设、促进学习型图书馆的形成。对于弘扬党建文化、明确党的任务宗旨、发挥党员的先锋堡垒作用、打造馆员服务团队、发挥图书馆服务功能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的一项基本功能。用什么样的理论指导高校科研服务经济建设,是当下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备受关注的问题。以发展经济学、科技经济学、教育经济学、区域均衡发展和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为指导,运用查阅文献、走访座谈、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高校科研功能的发挥,借鉴国内外高校科研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的实践经验,在分析地方高校科研优劣势的基础上,提出提高地方高校科研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产学研合作已成为实现民族地区高校超常规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对我国民族地区高校如何通过产学研合作方式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高等学校要转变观念,不断完善自身的服务水平、构建服务平台,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政府要为产学研合作提供良好的环境等对策,以期强化民族地区高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7.
地方高校是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新农村建设中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英语教育在农村的教育体系中处于薄弱环节,利用地方高校英语教育资源为农村英语教育服务是提高农村英语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探索地方高校为农村英语教育服务的途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地方高校的最大特点是地方性,其价值定位在于立足地方,依托地方,全方位地为地方服务。地方高校服务社会的价值体系在于:增强科技创新力,服务地方物质文明建设;提高政治亲和力,服务地方政治文明建设;提升文化竞争力,服务地方精神文明建设。地方高校服务社会的价值取向有三,其一是以教学强校为主体,突出科研兴校,奠定地方高校自身生存的基石;其二是以人才培养为支撑,突出特色兴校,打开地方高校自身发展的瓶颈;其三是以服务地方为立足点,逐步面向全国,发挥地区高校向外辐射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地市高校农村社会服务职能摭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农村社会服务,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是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体现,是地市高校获得不竭发展动力的必然.从构成农村社会复杂巨系统的主要成分出发,地市高校农村社会服务可分为政治建设服务、经济建设服务、文化建设服务、教育发展服务等类型;依此为依据,又可把服务的形式划分为若干种.  相似文献   

10.
集体主义是我们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但农村经历税费改革后,基层组织服务功能弱化,通过分析后税改时代农村集体主义实践的困境,认为宗族势力能对新时期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发挥特有的功能,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基层组织服务功能弱化的不足,加强新时期农村集体主义的实践。  相似文献   

11.
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但教育在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从自身来看,还存在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不强的共通性问题;从新农村建设对教育的需求来看,则服务内容有待拓展,服务模式有待完善.因而,我们要充分发挥基础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作用,职业技术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实效作用,高等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提升作用,以推动各级各类教育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等科学研究方法,阐述了培养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意义和大学生村官体育文化素养的作用,从指导思想与目标、内容、课程功能与评价、实现途径和创新之处等五个方面,探究了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三一”培养模式,旨在落实校园阳光体育活动,提高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和服务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正经历着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化社会两大历史性转变。农村人口城市化作为城市化的核心内容 ,其推进速度和效果取决于与之相关的制度支持系统的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已经为加速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宏观层面上的制度支持。微观层面上的产业政策、户籍、就业、社会保障等制度支持系统的建构 ,尚需进一步完善和创新  相似文献   

14.
关于改善和解决农村人居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善农村人居生态环境是新时期、新阶段关乎民生发展的重大问题。新农村建设以来,我国农村人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从总体上看依然非常落后,存在着垃圾污染严重、乡村绿化综合效果不佳以及人居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建议从关注民生发展的角度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绿色宜居村庄建设、农村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建设以及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提高农民生态环保意识等方面加以完善和增强,从而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生态环境落后的状况。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随着宏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出现了一些阻碍其充分发挥服务农村经济职能的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揭示问题根源 ,对各金融主体重新进行功能定位 ,提出农发行进行双轨制改革 ,创建新型一体化农信社 ,成立专业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 ,并试图引入农业补贴等 ,以助于打破金融压制 ,促进金融深化 ,重建农村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6.
作为农村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能够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力的支持,而现代农业的发展又对农村金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洞庭湖区的金融服务需求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流转等对贷款资金的需求、湖区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弱质性农业对农业保险产生的需求、湖区农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对多元化金融服务提出的需求.洞庭湖区农村金融存在金融机构农业贷款供给不足、无法满足农户资金需求,农业保险覆盖范围窄,农村金融机构种类单一、支农服务能力低下等问题.建议从构建多元化农村金融体系、发展农业保险、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和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角度,完善洞庭湖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7.
由于农业的弱质特征及农村金融机构的商业化改革,我国金融支农的力度明显不足,导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完善的金融支农机制,有利于疏通储蓄向农村投资的通道,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我国应借鉴国际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的特点,构建起央行和财政的政策与资金作扶持、银行机构的金融服务为主导、保险与担保等机构充当后盾、资本市场提供补充服务的多元化金融支农机制。  相似文献   

18.
红色旅游开发与区域旅游业新增长点的培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培育区域旅游业新增长点是旅游业发展、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需要。将红色旅游作 为区域旅游业新增长点来培育,具有资源比较优势、市场需求优势、政策扶持优势。发展红色旅游要发挥政府主导 作用、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与革命老区和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紧密结合、注意资源保护、促 进区城经济共同增长。  相似文献   

19.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力量,然而没有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经济的发展,建设新农村将是一句空话.作为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的农村职业教育必须根据当前农民增收的需要,调整优化农村职教资源,增加财政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立足当地实际办特色职业教育,开展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并着手构建农村职教服务平台,为农民增收服务.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60年代,绵阳成为四川三线建设的重镇。进驻绵阳的三线企业和科研院所带动了当地农业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农业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农村集体经济和卫生文化事业的发展,给农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新变化。与此同时,广大农民掀起了支援三线建设的热潮,在参加基本建设、生产地方性建材、保障蔬菜供应等方面出力颇多。三线建设中的工农关系尽管存在矛盾,但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问题得到解决,偏差得以纠正。工农互惠关系的构建为推进西部地区工业化及战略大后方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给处理新时期的工农、城乡关系提供了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