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校内部审计成果的转化就是审计结果的运用.是指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审查和评价高校经济活动而出具的审计报告和意见得以贯彻执行取得效益的过程.文章以经济责任审计为例分析了高校内部审计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同时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高校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绩效审计是提高高校使用高等教育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和管理水平的有力工具.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高校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是当前高校审计的重点.根据高校绩效审计的目标,结合我国高校的事业特点和资金运行状况,高校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指标经费指标、资源利用效率指标、效果性指标、管理指标等.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深入,审计风险日益增大。影响高校内部审计的主要风险因素是内部控制风险、质量控制风险和评价标准风险,分析了高校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特点并提出了有效控制高校内部审计风险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积极探索和实践效益审计,是高校健康发展和内部审计转型的需要。确立评价和提高教育投资的利用与管理的有效性为高校效益审计的目标,将资源配置方向确定为效益审计内容,可以迅速抓住关键,打开效益之门;采用专项审计调查的方式,综合运用审计技术方法,有助于走向与管理的联动,借助专家智慧,达到审计的预期效果;科学的制定评价标准,充分做好准备,效益审计在高校的开展会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高校内部审计工作风险也日益增大。文章根据高校自身特点,从分析高校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入手,提出高校审计人员应树立审计风险意识,采用先进的审计理论与审计技术、合理评价审计风险等一系列措施来防范与控制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6.
立足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实际,阐述新时代赋予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新内涵以及实现审计全覆盖面临的主要问题,从合理制定审计计划、明确审计重点及范围、统筹整合审计资源、加强审计结果运用、创新审计评价体系及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等六方面提出了新时代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高校基建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一些高校开始在基建中引入绩效审计,但是迄今为止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绩效审计理论体系和评价体系。通过引入新公共管理理论和工程造价中的工程寿命周期成本、功能评价值和投资进度等指标,试图确立高校基建绩效审计的理论依据并构建其评价体系,以促进高校基建的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8.
高校资金效益审计是对高校资金取得与运用的全过程所开展的效率性、经济性、效果性审计.其目的、重点、内容、依据、评价、作用与常规财务审计均有所不同.开展高校效益审计是高校资金运作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有助于促进高校在资金运作中提高科学决策水平、经营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9.
在高校开展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高校审计部门面临的新课题.在当前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存在着许多难点,如对经济责任人实施先审计后离任难;对经济责任人的评价难;审计队伍力量严重不足,审计信息手段十分有限,规避审计风险难;审计结果运用不透明和缺乏标准,审计成果利用难.应采取积极的对策攻克这些难点.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高校腐败现象时有发生,腐败案件呈现多发态势,高校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作为新时期干部监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强高校的党风廉政建设,改善经济管理,提高办学效益,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对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现状与存在主要问题的剖析,从完善法律法规、规范评价标准、审计关口前移、加强队伍建设、组织协调配合、建立审计成果共享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的建议和对策,在高校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经济责任审计长效机制,进一步推进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
作为公司扩大经营的方式,转投资行为在目前公司运营中极为普遍,而学界往往忽视转投资概念背后的立法模式选择,就站在各自角度对之进行概念界定。实际上我国公司转投资立法模式经历了一个从国家强制到公司自治的发展历程,新公司法中的公司转投资立法模式适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实现了公司本质的回归,促进了公司的发展,但是依旧存在适用转投资信息披露制度的公司范围过窄、公司高层转投资法律责任空缺、越权转投资行为效力不明等制度上的缺陷,从学理上而言,其对社会经济和公司自身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改变完全放弃管理的做法,在公司转投资问题上采用公司自治与有限规制相结合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和改革不断深化,各高校已经充分认识到学科建设是大学发展的核心。加强高校学科建设是实现创新教育的基础,是进行高水平科学研究、产生创新成果和造就学术大师的前提,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一体化的中心环节。为此,各高校在学科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对学科建设投入的经济效率高低却关注不多。本文引入学科建设经济效率的概念,探讨了学科建设经济效率的评估方法、评估内容、评估的指标体系,以提高学科建设经济效率。  相似文献   

13.
学年学分制产生于学年制向学分制的过渡阶段,既具有学年制和学分制的特征,又不同于学年制和学分制的管理.通过实践探索,提出优化培养方案、完善选课制、完善辅导员制、探索导师制是学年学分制下教学管理的有效途径.同时提出推行这一制度,还需要转变观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投入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外商在华投资呈现独资化趋势,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和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对独资化的动因解释也是众说纷纭,本文从交易成本的角度分析了外商选择独资化的原因,即技术或者资产的专用性、中外合资企业的冲突、东道国制度.  相似文献   

15.
由于学生、教师、教学和学校的投入不足,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出现下滑的趋势,表现为选题质量不高、研究深度不够、语言质量不佳、结构格式不规范以及抄袭剽窃现象严重等。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包括:加强学生英语语言基本功训练,提高专业理论水平;改革课程设置,加强学术论文写作指导;适当延长论文指导时间;加强对指导教师的管理;加强过程管理,严格论文评审和答辩制度;加大经费投入,创造良好学术环境。  相似文献   

16.
基于高层阶梯理论,以2009—2014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了CEO学术经历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企业创新投入在两者之间发挥作用的机理。实证结果发现:CEO学术经历能促进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企业创新投入在CEO学术经历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研究结论对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台商投资大陆一直是两岸经济学术界关注的对象,台湾地区关于台商投资大陆的研究文献不在少数,但目前大陆学术界并未有针对台湾地区的相关文献进行的系统的梳理和归纳。台湾地区学者多集中于对台商赴大陆的投资动机、投资区域的影响因素和台商投资对台湾地区经济的总体影响三个问题进行研究,文章将2005年以来有关上述内容的台湾地区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性整理,以更好地展示台湾地区学术界目前对相关问题研究的现状及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外商在华投资呈现"独资化"趋势,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和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对独资化动因的解释也是众说纷纭.本文从交易成本的角度分析了外商选择独资化的原因,即技术或者资产的专用性、中外合资企业的冲突、东道国制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应对"独资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十二五”时期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与科教兴国战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实施教育体制改革与科教兴国战略,应消除教育发展中的制度性障碍影响:国家宏观教育规划缺位,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脱节;教育管理体制行政化,行政权力高于教育权、学术权,违背了自身发展的科学规律;教育投入体制失衡,教育事权与财权不匹配;政府垄断教育供给,缺乏有效竞争机制;一考定终身的高等教育招生考试体制,制约了素质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为此,十二五时期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应着手于以下方面:科学规划国家教育发展,形成与国家经济社会阶段相适应的教育体系;教育权、学术权与行政权力分离,建立教育间接管理体制;教育投入较大幅度提高,教育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破除公办教育单一垄断格局,建立教育供给有效竞争机制;初步实行一年多考的高考制度,建立学分制的学位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转轨国家,中国大学的改革具有独特的演进逻辑。大学应提供国家创新体系中的知识内核,发展出相应的大学文化和大学追求,并发挥人才培养、知识创造和研究开发基地的职能。消费需求、国际竞争压力、相关支持产业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驱动力,而投资严重不足、产出结构欠佳和高级要素缺乏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