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尚书·无逸》是一篇反映西周初年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文字,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说,周公“恐成王壮,治有所淫佚,乃作《多士》,作《毋逸》。”《鲁周公世家》中还明确地指出了《无逸》的主题思想;“为人父母,为业至久长,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为人子可不慎乎!”《无逸》篇中,周公反复告诫成王说,治政之道  相似文献   

2.
校勘略说     
一校雠与校勘校雠一词,最早见于刘向《别录》。唐卷子本《玉篇》言部引《别录》,也有“雠校中经”之文。应劭《风俗通义》解释说:“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  相似文献   

3.
古籍整理中,校勘是一个重要环节。校读《管子》,觉得有两个问题,特别需要注意。第一:由于对古字古义的训解有所不察而发生误校。略举数例,加以说明。如《轻重戊》:桓公问管子日:“民饥而无食,寒而无衣,应声之正,无以给上,室屋漏而不居,墙垣坏而不筑,为之奈何?”王念孙的校勘是:“‘居’当为‘治’,字之误也。《齐民要术》一,《太平御览·木部一》引此,并作‘治’。下文‘室屋漏者得居’,二书‘居’亦作‘治’。”(见《读书杂志》)大概王氏以为“居”是居住、居处的意思,在这里讲不通。而《齐民要术》、《太平御览》引此正作“治”  相似文献   

4.
<正> 一《聊斋志异》(下称《聊斋》)四百余短篇写的多是鬼狐仙怪,畸人异行。但作者却能做到“一篇一境界,一花一精神”,以咫尺之幅,使龙腾虎跃,海倒江翻,不给人浅直雷同之感。对此,清人评点《聊斋》多有精采之论。本文拟结合清人评点,对《聊斋》的情节结构作一初步探索。《聊斋》展示矛盾冲突的方法多种多样,其情节结构具有千变万化的特点。冯镇峦说:《聊斋》“每篇各具局面,排场不一,意境翻新,令读者每至一篇,另长一番精神。如福地洞天,别开世界;如太池未央,万户千门;如武陵桃源,自辟村落。不似他手,黄茅白苇,  相似文献   

5.
专家学者们历来认为唐代 “ 变文”是中国说唱文学之祖,然而本文论证荀况 《成相篇》才是中国说唱文学之祖。《 成相篇》 之主要形式以六句为一章。《 成相篇》 采用当时民间歌谣形式。《 成相篇》 中普遍运用“ 四字对偶句” ,开文人诗歌运用对偶之先河。《 成相篇》 运用长短句形式、运用对偶手法,其影响波及后代汉乐府诗歌、宋词、元曲以及民间说唱文学。《 成相篇》 分为三段。第一段以 乱 为核心,先叙致乱之因,后论拨乱之法。第二段由今日之乱 而怀念往时之治 。第三段乃《 成相篇》 之核心,提出君主治理国家、拨乱反正之方略,对大治社会进行描绘。  相似文献   

6.
《诗经》《魏风》中有一篇《汾沮洳》,全文如下: 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其之子,美无度;美无度,殊异乎公路。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尽乎公行。彼汾一曲,言采其(艹卖)。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珠异乎公族。《唐风》中有一篇《采苓》,全文如下: 采苓采苓,首阳之巅。人之为言,苟亦元信。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相似文献   

7.
<正> 凡读过《三百篇》的,大都能体会到《豳风》一组诗很有分量。其中,篇幅长的《七月》和《东山》,很多选本和教科书都收入了,几乎人人都熟悉。一组七篇,除开上举两篇外,还有五篇较短或很短的,这些其实也非常值得注意。如《破斧》一篇,洪煨莲先生就写过三万多字的考证。再如《狼跋》一篇,闻一多先生在他的匡斋诸杂文中就不断地阐发它,阐发的很高妙。现在,我想来说说《鸱鴞》。《鸱鴞》诗四章,章五句。全文引出如下: 鸱鴞鸱鴞,既取我子,无毁我室,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迨天之未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女下民,或敢侮予?  相似文献   

8.
《庄子》一书宏大博精,立论多奇异浩荡,傲睨万物而不随流俗。可是,其书的有些篇章常被视为“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甚至被蔑视为“杂纂”而不可观。但若细致考察其思想端绪,则往往可以发现其精蕴之义。其“杂篇”的《徐无鬼》可为其中之一典型。是篇实为庄子学派较早的作品,如发挥庄子关于“道通为一”,“以心复心”,“无意则止于分”以及赤子之德和彼此是非等思想,皆颇有精义。《齐物论》历来被认为是庄子自的典型篇章,其“道枢”的理论,在《徐无鬼》篇中有很重要的发挥。  相似文献   

9.
最近读书,觉得有三篇序言很值得关注,写下来与大家共享。这三篇序言有一个共同点:诚邀学术批评。梁启超著有《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该书的"绪言"(1924)中  相似文献   

10.
《文史哲》2010,(6)
清华竹书本《金縢》篇有简14枚,约410余字,与今本首尾一致,中间行文有详略之异,有的异文很重要,如孔传以今本《金縢》之"周公居东"为周公东征,马融、郑玄以为是周公待罪于东,而竹书本《金縢》有"周公宅东三年",证明了孔传的正确。《尹至》篇有简5枚,共154字,主要写伊尹谋夏之事,为伊尹与汤的对话,属今本《尚书》中的《商书》,情节与《吕氏春秋·慎大》篇近似。《尹诰》有简4枚,共112字,孔颖达疏据"晚书"《咸有一德》而以为"是伊尹诰大甲,故称‘尹诰’",由清华简本《尹诰》看,该篇中伊尹与之对话的是汤而非大甲,这也说明"晚书"《咸有一德》确属伪书,清华简本才是真正的《尹诰》或《咸有一德》。清华简《说命》分3篇,从简背的次序编号看,当有简30多枚,简背篇题作"尃敓之命",即"《傅说之命》",《书序》所谓"《说命》"当是"《傅说之命》"的缩写,其内容与《国语·楚语上》所记载的傅说事迹相近,而与"晚书"的《说命》三篇不同,说明"晚书"《说命》三篇并非《尚书》原本,清华简《傅说之命》三篇才是真正的《尚书》原本。  相似文献   

11.
《诗·周南》历来有“正风”之称,《周南》的十一篇小序也是全诗各篇小序的纲领。然而,我们对它加以考察,则不难看出,《周南》的序之所以被奉为纲领,则因为它始终贯串着一条完整的儒家政治思想的主线,这条主线便是出自《礼记·大学》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义。《礼记·大学》是这样主张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入,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为汉儒所辑,  相似文献   

12.
由本刊和上海市振兴中华读书活动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解放日报》(读书版)、《书林》、《书讯报》联合主办的1985年度上海市业余书评征文活动,共收到1,200多篇应征作品,经层层评选结果,有10篇被评为一等奖,本刊这期刊登的即是其中的4篇。这些获奖作品的作者,大多是基层书评组的成员和读书活动的积极分子,尽管作品中的某些观点尚可商讨,但是他们利用业余时间认真读书、评书的精神十分可嘉。本刊作为上海市振兴中华读书活动指导委员会向广大的读书活动参加者指定的推荐刊物,愿进一步面向社会,面向实际,热诚为读书活动服务,以促进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颜浊趋进谏曰 :“君乐治海上 ,不乐治国 ,而六月不归 ,彼傥有治国者 ,君且安得乐此海也 ?”(正谏篇 P2 0 7)按 :下“治“字盖涉上文而误 ,作“治”非其指矣。《韩非子·十过篇》作“奈臣有图国者何 ?君虽乐之将安得 ?”可据校改下“治”为“图”。虎豹为猛 ,人尚食其肉、席其皮。 (敬慎篇 P2 64 )按 :《意林》引作“虎豹虽猛 ,人食其肉。”为犹虽也 ,推拓之词 ,《意林》以意改之耳。王叔岷《古书虚字新义》“为犹虽也。《庄子·知北游篇》‘六合为巨 ,未离其内 ;秋毫为小 ,待之成体。’两为字并与虽同义。《楚辞·七谏》洪兴祖补注引下…  相似文献   

14.
《诗·十月之交》作于平王时代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每一文学作品,如想正确地理解,首先要正确地判定它的时代背景。《诗》三百篇,总的写作时代较易断定。如就每一篇来说则比较难。如《十月之交》,从汉代到今天就有作于厉王与幽王二说的长期争论。本篇想对比诗的写作时代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同志们商榷。汉初毛公作传,主幽王说;汉末郑玄作笺,主厉王说。陆氏《经典释文》有这样的话:“从此(按指《节南山》)至《何草不黄》凡十四篇,前儒申毛,皆以为幽王之变小雅;郑以《十月之交》以下四篇是厉王之变小雅,汉兴之初,师移其篇次,毛为诂训,因改其第焉。”郑说此诗为厉王时诗,汉初经师认为幽王时诗,因改移其篇第。这样就发生以下问  相似文献   

15.
祭公谋父及其德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礼记》中的《缁衣》一篇,据《隋书·音乐志》载沈约语,系取自《子思子》。《子思子》,《汉书·艺文志》云二十二篇,其书七卷,至北宋尚存,沈约当然能见。《意林》所引《子思子》,即有见于《缁衣》者,足证沈说不误。篇中记孔子语,多引《诗》、《书》为证,是曾子、子思一派著作的常例。引《诗》,或仅称《诗》,或称《小雅》、《大雅》,也有举篇名的,如《葛覃》。引《书》均有篇名,如《太甲》、《尹吉(告)》、《兑(说)命》、《康诰》、《君奭》、《君陈》、《甫刑》。此外,篇中还引了《尚书》以外的一篇书,名为《叶公之顾命》。有关的一章是这样的:“子曰:大臣不亲,百姓不宁,则忠敬不足,而富贵已过也。大臣不治,而迩臣比矣。故大臣不可不敬也,是民之表  相似文献   

16.
魏晋风度的探究──简评《〈世说新语〉整体研究》法子《世说新语》是一本极有意思的书,后代的文人无不喜而读之,至有模仿之者,如《唐语林》、《大唐新语》等;它是治史学者、治古典文学者、治中国哲学者乃至研究魏晋语言者不可或缺的典籍,其流风余韵,至今未消。同时...  相似文献   

17.
文章起始于应用,是重实用的。我国目前见到的最早的文章形式是甲骨刻辞,刻辞就是王室的占卜档案,青铜器的铭文,如《虢季子白盘》是记功文书,《散氏盘》是疆界的契约,《毛公鼎》是一篇诰命。同《尚书》相对照,《尚书》中也多应用文书,如《微子之命》、《康诰》、《梓材》等等。《周礼·大祝》篇说:“作六辞以通上下亲疏远近:一曰祠,二曰命,三曰诰,四曰会,五曰祷,六曰诔。”这里的“辞”就具有应用文书的意思,把文书分为六类。《论语·宪问》上记载了“为命”的写作过程:“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从这种认真起草的过程,可以看出应用文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史记·殷本纪》谓纣“重刑辟,有炮格之法”;怒而杀九侯之女,“醢九侯”、“脯鄂侯”,“剖比干,观其心”。自是之后,历代史家言暴君必数夏桀、殷纣;近现代出版的中国通史教科书和先秦史专著,亦承袭前人之史观,将殷纣描写成“焚炙忠良,刳剔孕妇”的暴君而曲为之说。如此,在人们的心目中,殷纣竟成了暴君的代称。 笔者在治古文字学的同时,颇留心于殷周史迹。近年,研读《尚书》中《商书》与《周书》诸篇,讽籀所及,小有陈怀,爱记札专,殊觉“纣为暴君”之说,多有可疑之处.兹捃摭管见乃成斯篇以辨之,尚希士林学者幸以教之,匡其不逮。  相似文献   

19.
关于《韩非子》的人性观问题,学界主要有"性恶"论与"自然人性"论两种观点。而《解老》篇对于仁、智等积极因素的强调,尚未获得关注。《解老》篇强调人类在伦理层面具有"仁"这一"不能已"的天性,在官能层面有"聪明睿智"的天性;将人类后天对"仁"的运用,称为"慈",对"聪明睿智"的运用,称为"动静思虑"。这一观点在《解老》篇的思想结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仁智之性将作为世界客观规矩制度的"道理"与人类为人处世的主观选择,架构为一个密切相关的思想体系:人类因仁慈而试图护佑其他人、他物,此类动机促使其认知各类"道理",并提出应对措施;人类因动静思虑的能力而能够体认各类"道理",依据"道理"设计出各类治术。《解老》篇人性观的"道理—治术"之思想结构,相对于《韩非子》其他篇目而言,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20.
《全元文》所收赵孟頫文辨误四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元文》所收赵孟頫文有四百余篇,为迄今所收赵文数量之最,但笔者通过考证发现,至大三年《书道德经跋》、至治元年《题王摩诘高本辋川图》、至大四年《题仲穆茅山西墅图》、元贞四年《跋宋徽宗摹唐人明皇训子图》等四篇系为伪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