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肖邦谐谑曲作品在音乐理解、技术研究和演奏处理及相关方面的探讨和分析,并以降b小调谐谑曲为例,以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内心所具有的爱国主义情感的层面为切入点,论述演奏该曲目时应该掌握的一些特点,并且简要探究了谐谑曲的美学意义及其悲情内涵。其谐谑曲内容深刻而丰富,音乐旋律扣人心弦。谐谑曲这一体裁在肖邦的手中发展到了最高峰,并且是肖邦音乐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引言 肖邦是19世纪波兰最杰出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他一生中写下了大量不同体裁的钢琴作品,如协奏曲、奏鸣曲、叙事曲、谐谑曲、夜曲、前奏曲、练习曲等等,它们体现了19世纪钢琴音乐发展的风格和成就.其中,肖邦创作的四首独立的钢琴谐谑曲对谐谑曲体裁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谐谑曲这一体裁最早产生于17世纪的意大利,它首先应用于世俗声乐作品,后来被广泛应用到器乐曲中。维也纳古典乐派音乐家贝多芬发展了这一体裁,浪漫派音乐家舒伯特第一个把谐谑曲从奏鸣曲某一乐章中独立出来,波兰音乐家肖邦把谐谑曲发展到前所未有的规模。  相似文献   

4.
肖邦大多数作品,特别是小型作品采用三部曲式结构,而他的大型作品,如叙事曲、谐谑曲、幻想曲、幻想波洛涅兹舞曲等则采用较复杂的曲式结构。  相似文献   

5.
肖邦的《b小调谐谑曲》是他很有代表性的一个作品。也是演奏起来很有难度的一个曲目。从当时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内心所具有的爱国情感的这一层面为切入点,进而论述演奏该曲目时所应该掌握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6.
中外学者对肖邦钢琴叙事曲结构的分析并不一致。在肖邦以较复杂的曲式结构运用于如叙事曲、谐谑曲、幻想曲、幻想波洛涅兹舞曲等的大型作品上,众多理论家因分析的角度、方法、观念的不同,他们即使对同一首曲子的分析也有差异。肖邦在音乐中运用混合曲式结构,这与他生活在浪漫主义时代追求音乐上的创新、追求强烈对比的感情表现、追求音乐与其他艺术的综合运用等相联系。  相似文献   

7.
肖邦的《第一叙事曲》是肖邦四首事曲中较为动听、难度最大的一首,要想诠释好这首作品不仅仅要训练好精湛的技术,更要对肖邦音乐和风格作很深的体会和了解。对于此曲的思想内容只能从对作品艺术形象的实际感受出发,结合肖邦的创作特点、时代背景以及相关的研究资料等,并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性进行综合研究才能获得比较正确的理解。此外,还要将乐曲中很多高难度的技术分化练习,同时也可掌握将高难的技术简单化的方法。最后,要想把肖邦最诗意的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必须要学会如何弹奏“rubato”(弹性节奏)。本文对如果理解和弹奏肖邦的弹性节奏及练习方法等方面都作出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肖邦《g小调夜曲》为研究对象,以其中的悲情性因素为主要论点,详细分析了作品中大量存在的悲情性因素,解释了肖邦如何以夜曲这一小型体裁表现出极富艺术深度的悲剧。最后阐述了演奏这部作品的具体方法,以及如何恰当地表现出作品内在的悲情性因素。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肖邦钢琴作品的旋律、复调、和声思维、踏板技巧及音乐形式等多方面独特表现手法的剖析,论述了肖邦钢琴作品独特的风格特征,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充满诗人气质的、具有独特风格的肖邦及其作品.  相似文献   

10.
肖邦,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乐派杰出代表人物之一,首创钢琴叙事曲这一体裁。《g小调叙事曲》,又名《第一叙事曲》是他所创四首叙事曲中最著名的一首。作品结构庞大、内容深刻,在创作和音乐风格上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创新之处,从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技法和音乐风格几方面对这首作品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1.
肖邦的钢琴前奏曲是肖邦钢琴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体裁。研究其创作特点和创作风格的基本特征,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肖邦及其它钢琴作品有着现实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肖邦一生写有24首《前奏曲》,其中Op28之17是在这24首前奏曲中唯一的一首运用回旋曲式进行写作的作品。从和声、曲式、旋律特点等方面对该作品作音乐分析,可以进一步认识肖邦的创作思想及其作曲技法。  相似文献   

13.
在肖邦所创作的具有古典音乐特征的钢琴奏鸣曲《c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作品第4号)中,他已经有突破传统奏鸣曲式结构公式的趋向。这首织体清晰、技巧流利的奏鸣曲,为肖邦后来奏鸣曲体裁创作上的突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钢琴奏鸣曲的创作上,肖邦是一位大胆的改革者。  相似文献   

14.
肖邦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钢琴曲,圆舞曲是其作品中重要的体裁之一。他的创作与波兰的生活、民间艺术和个人感情生活息息相关,栩栩如生地描绘出了其"浪漫主义者"的形象。本文简单介绍了肖邦圆舞曲的四个创作特征:节奏特征、旋律特征、和声特征、民族特征,其创作大胆革新、极具个性,对整个欧洲浪漫派音乐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肖邦的作品以独特的魅力受到作曲家、演奏家及音乐学家的喜爱与重视。在他众多的音乐创作中,四首钢琴叙事曲无疑占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特别是第一首叙事曲---《g 小调叙事曲》,更是以深刻的爱国情感和完美的音乐形式受到普遍欢迎。肖邦的《g 小调叙事曲》,在音乐材料的组织上继承与发展了贝多芬《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成功创作经验,沿用了传统的主题-动机贯穿发展法;在主题材料的贯穿、曲式结构的连贯发展、作品调性布局及和声安排方面继承了舒伯特音乐体裁特性和创作技法。肖邦在继承贝多芬和舒伯特的同时,又为其理论注入了新鲜血液,使主题-动机在结构力、音乐形象塑造方面都具有独特性。  相似文献   

16.
肖邦钢琴音乐的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邦是波兰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他的作品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魅力。从创作的方法上和对生活的感悟上都具有鲜明的特点。同时他也是一位爱国作曲家,在他的作品中,还带有强烈的民族情感,是唯一一位创作来源于生活的作曲家、钢琴家。这也是肖邦钢琴音乐的魅力根源。  相似文献   

17.
肖邦的练习曲不同于其他的练习曲,肖邦练习曲有着艰深的演奏技巧和丰富的思想内容,以作品第25号第11首作为中心,解析其作品内涵及弹奏技术,提出了一些练习方法、注意事项以及要求,并对乐谱作了一些分析。通过对作品的这些分析与研究,了解其音乐特点、创作风格,探索作品中独特的音乐魅力。  相似文献   

18.
“钢琴诗人”肖邦一生的创作都与波兰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玛祖卡舞曲’’是肖邦创作中最富有民族性格的作品。这种体裁源自民间的舞曲,充满着浓厚的波兰民族乡土气息。笔者以“民族性”为角度,从旋律、节奏、和声、调式、曲式结构等方面对肖邦的玛祖卡进行分析与研究,以此呈现肖邦玛祖卡作品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9.
人们常以“钢琴诗人”来赞誉肖邦的才华。肖邦创作的作品第38号《F大调第二叙事曲》是他所创作四首叙事曲中最短的一首叙事曲,也是它描写性和标题性最鲜明的一首。曲中的两个主题极端对比,给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肖邦的演奏艺术随着他的离开而不复存在。所以我们在谈这位伟大的波兰钢琴家的演奏的时候,不得不主要依靠流传至今的当时听他演奏过人的评论。这些评论涉及肖邦演奏技巧的各个方面,使我们能够对他的演奏有一个相当清楚的概念。  相似文献   

20.
从肖邦夜曲内在的矛盾性特征入手,论述了《F大调夜曲》的矛盾性因素,探究了作品矛盾性的渊源,依次对乐曲备部分进行了音乐分析.得出此曲以其独一无二的形式表现了作曲家内心无比矛盾的情结——肖邦秉持的创作原则是内容决定形式,他的这一悲剧性内容的表达要求与夜曲的传统形式产生了激烈碰撞,最终形成了极具矛盾性的作品特征。作品因其完美的结构力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对立统一。同时也阐明了其内在的矛盾性因素,详细论述了演奏这部作品的具体方法,以及如何恰当地表现出作品的矛盾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