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周易》的主旨为交易,乃古今易学家、哲学家的共识。本文意在立足前贤讨论这一问题的基础之上,力求有所深入与前进。 一、八卦、六十四卦之变易 孔颖达说:“夫易者变化之总名,改换之殊称。”(《周易正义·序》)孔氏之说明确地揭示了《周易》的核心思想。变易也称“变化”,大致相当现今哲学中说的“运动”“变化”两范畴。《周易》的卦形体现了变易思想,是天道、人道和地道交易的摹拟和复现。 先从卦爻的产生说起。《系辞上》有一节论述,值得我们在讨论这一问题时重视。即: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相似文献   

2.
姜相志 《学术交流》2004,(12):172-174
《学记》是我国教育史上最早的一篇教育专论,是古代教育理论的精华,也是世界教育思想的瑰宝。对于它的学习与研究,理论界更多的是关注其传授知识的层面,而对其给以受教育者思想道德影响的层面却少有探究。其实,《学记》系统地阐述了教育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制度体系、方式方法、基本规律及教师的职责与素质,它对于我们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开展今天的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田照军  吴明 《社科纵横》2010,25(3):90-91
《管子》的兵学思想十分丰富,它在战争观、治军思想、战术思想等方面均有精辟深入的论述,成为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张锦池 《求是学刊》2001,28(1):76-86
本文认为 ,《金瓶梅》写故事的由来和结局 ,是以“悌”起、以“孝”结 ,反映了作者用以“讽世”的主要思想武器是“仁”和“天理” ,属小说的哲理层面 ;其写西门氏的兴衰过程 ,是以“金”兴、以“瓶”盛、以“梅”衰 ,从而“著此一家 ,即骂尽诸色” ,属小说的社会层面 ;其用以结构情节的主要线索 ,是以西门氏的盛衰为明线、以权奸们的荣辱为暗线 ,旨在说明“富贵必因奸巧得 ,功名全仗邓通成”的结果 ,是于国则破 ,于家则亡 ,于个人则难以逃脱自我毁灭的命运 ,属小说的政治层面。因此 ,《金瓶梅》是以写财色交易之罪恶为表、钱权交易之罪恶为里的社会文学 ,乃举世鲜匹的“人间喜剧”。西门庆和蔡京实乃作者笔端一对为非作歹的孽生子 ,一明一暗的两个中心主人公 ,一个是钱的符号 ,一个是权的符号 ,他们之间的钱权交易构成了罪恶的符号 ,是以“宇给事劾倒杨提督”一案实乃一部大书深层意蕴的总纲  相似文献   

5.
《晏子春秋》中的政治辩证法的主要内容是 ,对君民、君臣矛盾统一关系的认识 ,对“道在为人 ,而失在为己”的辩证规律的揭示 ,对政治矛盾的尖锐化及政治变革的认识 ,以斗争求合作的思想 ,对“和而不同”思想的发展 ,对内政与外战和外事相互关联的认识。其政治辩证法思想与其反对迷信的主张和哲学辩证法理论有密切的关系 ,还吸取、运用或发展了墨子、孟子、《老子》和法家的有关思想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国语》中的政治辩证法思想,源于《尚书》、《诗经》、古代的制度和已佚名的前人思想;此外,哲学辩证法思想和自然知识,也对它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其思想的最重要来源,是对政治统治的经验教训的总结。作者从多方面论证了《国语》中的政治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7.
黄晓非 《社科纵横》2006,21(12):148-149
《周礼》中提到的备荒救灾措施和思想是先秦时期防灾、救灾经验和思想的总结,成为后世备荒救灾的理论依据,许多思想至今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新近推出辽宁省委党校孟继群教授主编的《毛泽东领导思想论纲》,是适应广大干部、特别是中青年领导干部改进领导方法、提高领导水平的一本理想读物,是在毛泽东思想研究的新领域中作出新的探索的一部力作。《毛泽东领导思想论纲》的新,主要表现在视角新、结构新。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就在于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活动,形成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本书作者紧密联系中国革命和建设、特  相似文献   

9.
徐源 《社科纵横》2012,(5):155-159
在《论语》中孔子及其弟子在教育实践中践行着这样的理念———将"仁"、"义"、"礼"、"信"、"孝"、"悌"等为核心的德育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以有教无类,注重教育公平作为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以丰富的教育内容为手段,通过师生间情感的交流,以因材施教的差异性教学方法,培养"仁"和"智"统一,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论语》中的和谐教育思想对于当代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艺文末品 政事先务——关于《文心雕龙·书记》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心雕龙》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理论巨著,刘勰通过对齐、梁以前众多作家与作品的分析,全面而深入地讨论了文学理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其中关于文体方面的论述,占了将近一半篇幅。从《明诗》第六到《书记》第廿五,二十篇中研究了几十种文体,无论从品目的数量,分类的详尽,涉及的范围都远远超过了《昭明文选》所列入的体裁以及他们以前所有讨论文体的论著,历来研究《龙学》的学者对此都作了积极的评价。刘勰研究文学作品的体裁,时间的跨度大,内容相当多样。他在批评一些人未能“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的同时,提出了自己研究文体时遵循的原则,这就是《序志》篇所说  相似文献   

11.
冯红 《学习与探索》2005,(4):115-117
中国长期是农业社会,“靠天吃饭”,因此是否风调雨顺,直接关系到耕者的温饱和国力的强弱,这就促使人们在农事劳动中留心观察四时交替、风云变幻,逐渐形成了与宇宙自然生命相依存的一种文化心态,即“天人合一”观。《诗经》中大多数诗篇都体现了这一思想。  相似文献   

12.
李金山 《唐都学刊》2006,22(1):136-140
作为战国“显学”的墨学在秦汉时代已经衰落下去,但这并不意味着墨家思想和墨家精神的断流。《太平经》就对墨家的“天志”、“明鬼”学说,“节用”、“节葬”主张,“力作”精神以及“兼爱”思想进行了吸收、借鉴并改造、发挥,用于自己学说的经典主张。考察比较《太平经》和《墨子》,不仅对于全面梳理这部早期道教经典的庞杂思想体系有重大价值,而且对于理解秦汉以来墨家思想的演变脉络也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朱连华  王永环 《社科纵横》2005,20(2):166-167
“协律”、“典重”、“高雅”、“浑成”、“铺叙”、“故实”等历来被认为是李清照对于词的要求,对这六者的性质及所指也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仍有可辩之处。“铺叙”与其它几者的不同之处在于“铺叙”属于写作方法。其意义不仅仅是针对晏几道词进行批评,还在于为当时慢词的进一步发展进行理论鼓吹,这在词的发展史上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4.
谭嗣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他的代表作《仁学》是戊戌时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仁学》是一部在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下诞生的作品,其激进的反封建思想,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理想,对日后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范蠡思想与帛书《黄帝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吴越文化和百越民族史研究学术讨论会将于1990年8月下旬在杭州、绍兴召开,为迎接这一国际性的学术盛会,本刊特发表李学勤、蒋炳钊等先生的大作。这些文章分别就吴越文化的学术思想、民间风俗、图腾、百越民族的族源以及《吴越文化新探》一书中的有关问题,展开了认真、深人的研究探讨,视野开阔,立论新颖,令人耳目一新,有助于吴越文化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6.
赵晓岚 《唐都学刊》2003,19(3):46-50
姜夔的《续书谱》从道德批评转为美学批评,薄唐人法度而尚魏晋之风,并形成一系列与之相辅的切实简明、深契事理而又灵动辩证的理论,在宋代书论史上承上启下,真正树立起"宋人尚意"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7.
黄遵宪的《日本国志》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专门研究日本的著作。在《日本国志》中,黄遵宪较系统地阐发了“以法治国”的思想,第一次将西方的“法治”概念引入中国,从而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主张实行近代法治的思想家。本文通过对黄遵宪在《日本国志》中法治思想的梳理和研究,探讨黄遵宪法治思想在中国法律近代化中特殊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部人类文明史 ,就是人类奋斗、进取 ,改天换地的历史。人类在创造灿烂的物质文明的同时 ,也创造着光耀的精神文明。纵观人类千古长河 ,那些伟大的科学家 ,有如猛浪兀立于大海 ,真似巨星闪烁于苍穹。他们所释放的能量 ,有如核子反应 ,不仅充溢于人们的精神境宇 ,而且迅速改变着人们和社会的各种生活方式。所以 ,要构筑人类精神文明大厦 ,就必须铺陈述及这些人物的精神风貌、人格风范。因这些既普通平常、又超凡脱俗的天之骄子集人类精神之精华、现人类本质之纯真 ,最能体现人的存在与发展的价值。由赵天成、李娟芬共同主编的《中外著名科学…  相似文献   

19.
张晶  王成功 《求是学刊》2016,(1):120-126
《庄子》汪洋恣肆的世界里,大美是其最为重要的美学思想。庄子极其喜用大字,故以大字作为进入这位先哲的引线探索他的美学思想,是契合实际的。在大到大美的逻辑推演过程中,显现出大美思想的重要性及其分析的必要性。《庄子》大美的具体内涵是以阳刚雄伟与自然逍遥作为大美的逻辑起点,以阳刚雄伟为直接外观,以自然逍遥为追求理想,最终回归到圣洁高尚的道德之大美。  相似文献   

20.
《论语》和《萨迦格言》是汉藏两个民族各自经典的教育著作,通过研究这两部著作教育思想中之间存在的一些异同可以了解到我国文化宝库的丰富性和民族文化间长期的磨合和交流,逐渐形成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特点。从而也可见证两个民族间文化交流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