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跳月,是湘西苗族地区古代盛行的一种自主婚恋习俗,是苗族未婚青年男女择配的盛会,也是苗族人民繁衍生息、文化娱乐与人际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体现了苗族人民崇尚自由生活、向往和谐与发展的民族心理模式。尽管这种婚恋习俗在今天的湘西苗族地区已经十分罕见,或者说甚至绝迹,但这种婚恋习俗的遗韵仍然渗透进民族的心灵之中,它像一首余音袅袅的民歌,将永远响彻在苗族历史的晴空之中。  相似文献   

2.
显圣物是神圣空间神圣性的自我表征和核心来源,湘西苗族祭“滚年”仪式中的三个神圣空间,其神圣属性源自不同的显圣物.仪式中神圣空间的生成及其神圣属性的强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万物有灵”观念、禁忌观念、巫术观念、祖灵观念等原始宗教观念的投射,其中,以祖灵观念的影响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祭“滚年”是湘西苗族自然崇拜的典型形态,也是湘西苗族祖先崇拜的隐蔽形式.  相似文献   

3.
陆群 《民族论坛》2007,(6):23-23
<正>湘西一些苗区如吉首市区的马颈坳、河溪,古丈的龙鼻至今仍有“玩龙”和“烧龙”的习俗。每年正月初三,这些地方就开始“玩龙”,直至正月十五。这期间各个村寨都会组织自己的“龙队”,挨家挨户串门拜年,村与村之间往往还有大型的玩龙比赛,附近的男女老少皆可以尽情玩乐,无拘无束。青年男女更是借此机会谈情说爱,加深感情。而每到正月十五,  相似文献   

4.
在世界神话学界,向后看视角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对于神话在当代流行文化、数字技术以及文化产业的影响下出现的各种挪用和重构的研究十分薄弱,因此,神话学亟待实现从向后看到朝向当下的学术转向。本文对朝向当下的神话学的建构路径、视角和方法进行了探索和阐述,指出新取向的神话学将全面考察并描述神话在当代社会不同领域中经历的各种挪用和重构现象,揭示神话生产和转化的内在机制,呈现当代神话创造者、传播者和接受者的心声,揭示神话转化与当代社会语境的互动关系,最终达到建构当代神话学学科体系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标,需要采用神话学、民俗学/民间文学以及跨学科的视角,运用民族志式田野作业、网络民族志、文本分析、语境研究以及综合研究等多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牛刚  吕培 《民族论坛》2011,(4):44-45
节目庆典是观察民族文化的一个窗口,是研究地域文化的一把钥匙。“跳花节”是苗族的重要节日,集中呈现了苗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习俗。在区域旅游开发背景下,节庆活动具有文化现象与经济内容的双重载体功能,本文以湘西风凰县山江镇苗族的“跳花节”为例,分析“跳花节”对苗族民俗文化的整合功能,并对此进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6.
龙文玉,1939年12月10日出生在湘黔边境一户苗族书香世家,祖父曾在清代取得过科举功名。龙文玉从小受到苗族传统文化和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表现出了异常聪慧的天资。1960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央民族学院中文系,毕业后从事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工作,其后历任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中学校长、州教育委员会第一副主任、主任、党委副书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副州长。龙文玉一生酷爱民族文化,在他长期从事民族教育研究的实践中,曾提出“要念好民族教育‘经’,必须争做民族文化‘通’”的口号。为此,他终其一生不懈地致力于广泛搜集、翻译、整…  相似文献   

7.
<正>遗产发现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湘西苗族鼓舞历史久远,自古以来,鼓舞表演就包含了苗族人民虔诚信仰和勇于创造、顽强拼搏的民族精神。尤其是在与外来势力的斗争和反抗封建朝廷的过程中,苗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相结合的方法,对湘西苗族"赶秋节"的起源与发展及其体育价值等进行分析。提出了应充分利用民族传统节日文化资源,从场地设施、价值观念、组织与管理、内容与手段、各种条件保障与成果评价着手,构建独具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的全民健身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流散一词最初指犹太人四处漂泊的历史,自20世纪50年代起,更多喻指背井离乡、渴望故乡复兴的情怀,并成为当代人跨境生存方式的类型写照。老挝苗族源自中国,直至20世纪40年代在老挝才开始享有自治权,之后在秘密战争中登上国际舞台。美国苗族学者李麦娜的《苗族"家园"之梦:法属印度支那的合法性追求(1850-1960)》一书研究了1850-1960年间老挝苗族领袖争取权利与合法性的历史。文章认为该书呈现出崭新的视角,如对老挝苗族救世主型领袖的新认识、采用二分法进行谋篇布局、指出苗族未能在老挝建立民族"家园"的原因等。文章也指出了该书存在的不足,即未能对1850-1960年间老挝苗族的一些重要人物做出客观的评价。从恩格斯的"国家"概念入手,文章梳理了老挝复杂的民族问题以及苗族与老挝其他民族的关系,指出无论是政治掮客,还是救世主型领袖,皆因违背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不可能带领流散中的苗族建立统一的"家园"。最后,文章指出,将建立"家园"的梦想寄希望于"苗王",实际上是老挝苗族一直以来作为流散族群的集体情感的体现。而封建政权、国外势力却将老挝苗族推向了更大范围的流散。因此,建立统一的"家园"俨然成为他们剥离时空的夙愿,抑或是作为"他者"身处跨界边缘无法融入主流社会时无所适从的梦想。  相似文献   

10.
周庆伟 《中国民族博览》2020,(3):133-135,153
走廊学的研究已是人文社科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范式,近年学者们苗疆走廊的提出,也是当前走廊学研究重要内容之一。为充分发挥贵州苗族题材美术创作的艺术价值以及其所反映的文化特点,本文基于苗疆走廊的概念,以美术文化之整体研究视野,分析苗疆走廊的贵州苗族文化特征、贵州苗族题材美术作品的创作现状,并探讨现当代贵州苗族题材美术创作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达斡尔族"库木勒节"是从采集习俗演化而来的现代节庆,是黑龙江达斡尔族自生的独有的区别于其他世居民族的现代节庆。其发展过程经历了四个阶段,现主要存在五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民族论坛》2012,(4):40-41
遗产发现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湘西苗族鼓舞历史久远,自古以来,鼓舞表演就包含了苗族人民虔诚信仰和勇于创造、顽强拼搏的民族精神。尤其是在与外来势力的斗争和反抗封建朝廷的过程中,苗鼓曾对民众起到了巨大的号召与激励作甩。  相似文献   

13.
鲜鲜艳艳的清明节里,那明媚的阳光,暖烘的气息,灿烂的花簇,早已撩拨得少男少女萌动的春心如滚滚春潮。湘西保靖南部地区的吕洞苗族青年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挑葱会”。新郎一样打扮的后生们,新娘一样梳妆的姑娘们,带上糍粑、爆米花、团馓等熟食干粮,向心驰神往的吕洞山下的翁排坡涌去,去挑葱会上找寻幸福甜蜜的爱情。传说在古老的吕洞苗山,一位美丽的公主阿本琴看上了本村青年吉朗。但阿本琴的父亲不同意这门亲事,把女儿锁在绣楼上。吉朗看不到心爱的姑娘,心里非常难过,便把牛羊赶到翁排坡上,望着阿本琴的绣楼,用依恋的歌声倾诉愁肠:画眉打…  相似文献   

14.
我的文章涉及两个人,其实我主要想介绍的是一个人,那就是湘西凤凰土家诗人田星六先生。在湘西或中国的诗词界,应该有些人对田星六的名字略有所闻。了解稍多的,知道他是南社诗人。若再问,田星六究竟何许人?他的诗词文章写了些什么?恐怕不少人都有些茫然。沈从文的情况就不同了,毫不夸张地说,苗族作家沈从文已走出凤凰,走出湘西,名满中国,走向世界。人们常把沈从文与凤凰联系在一起,这一点恐怕连被称为“熊凤凰”的熊希龄也自愧弗如,从两位名人在凤凰的故居参观行情即可见一斑。不必讳言,我的确不乏借助沈从文的知名度来介绍田星六之意。但进…  相似文献   

15.
苗族贾理的传承提供了反思少数民族原生形态教育的新视角。在主流文化尚未大规模进入前,西南少数民族有各自文化传承的内容与方式。本文基于黔东南州丹寨县的田野考察,在历史语境背景下、从苗族贾理传承的形式和内容两个维度论证其补充儒学教化而成为苗族传统社会内部的“官学”,尤其是贾师办班授贾形式因其正式性、目的性可视作苗族特色“私塾”雏形。西南与中原同属一个文化共同体,贾理融通转化儒家思想,在育人、传承地方性知识和文化认同等方面发挥了民族文化的教育功能。于现代社会转型背景下,重审典型民族文化教育活动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6.
人类学与古典学自学科建立伊始便有十分密切的相关性,两门学科曾相互借鉴并相互支持。自新人类学“转向”以来,人类学有愈加远离古典旨趣之势。文章重拾对人类学与古典学关系的探讨,并以古典学的经典研究“地生人”神话研究为例,考察古典学对人类学方法与思维的吸收与应用,以期从“他处”重返“我处”,理解人类学与古典学的深厚关联,从而引起国内两门学科的学人对此问题的更多讨论与关注。  相似文献   

17.
历史而观,由凤凰厅同知傅鼐等主持并于湘西苗疆推开的均田屯防,可视为清代国家组织地方力量的自我综合治理,亦为自改土归流以来苗疆地方治理方式的又一次重大转型。自此,湘西苗疆边地秩序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各族民众国家认同感增强,边地与内地日益联属一体,交往交流交融深化。以此而言,清代湘西苗疆均屯之制于地方治理与统一多民族国家建构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行政区划是国家为了进行分级管理而实行的国土和政治、行政权力的划分。具体地讲,就是国家根据政治和行政管理的需要,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充分考虑经济联系、地理条件、民族分布、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地区差异、人口密度等客观因素,将全国的地域划分为若干层次大小不同的行政区域,设置相应的地方国家机关,实施行政管理。从词条的解释可以看出,行政区划的制定是件严肃的事情,牵一发而动全身,调整需慎之又慎。但这并非意味着对它的探讨是一个禁区,且随着各种情况的发展,对它的实践从来都没有停止。  相似文献   

19.
民族社会的和谐与发展需要其有力有效的规范保证。发生于1940年代末的湘西事变,是民族地区复杂的政治、经济、心理、民族以及历史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引发了湘西民族社会的整体失范,对湘西民族经济与文化发展、民族关系的和谐造成重大影响。研究事变的意义,在于从中获得对规范民族社会有所助益的思想资源,对当下民族社会的良序建设而言,它提示着制度整合和道德整合同步并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