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生命意识,也就是人们对生与死的认识.先秦儒家学派对生命意识的理解与探寻有着自己独特的智慧,认为生与死是生命意识的核心问题.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以及我国古代社会特有的"家国同构"组织形式密不可分.先秦儒家的生命意识主要涵盖了尊重生命、以生为乐、哀死慎死等内容,这种生命意识的本质不在于对死亡的超脱,而是在于积极尽生,凸显其生命价值.它造就了中华民族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更对当代大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生命价值现有着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笔墨是画家本身从某种主题出发,加上自己的情感来源进行创作,表现物体的本质,体现自己的真实感受与个人修养,通过笔墨形式进行提炼并加以概括,再进行组合创作。用笔墨形容艺术,所有的艺术包含着表现形式和思想内涵,我们接触中国画要了解笔墨,"笔"故是"线","墨"既是"面",笔墨组合在一起是表现的形式,往里说是画家的思想内涵,我们要知道"形之不在,神将焉附",也就是"皮之不在,毛将焉死",就是皮都没地方长,毛更长不到,如果笔墨都没控制好,那造型肯定也是不准确的。所以,一定要了解笔墨,之后再了解造型,再到了解色彩,最后才是了解布局。  相似文献   

3.
笔墨是画家本身从某种主题出发,加上自己的情感来源进行创作,表现物体的本质,体现自己的真实感受与个人修养,通过笔墨形式进行提炼并加以概括,再进行组合创作。用笔墨形容艺术,所有的艺术包含着表现形式和思想内涵,我们接触中国画要了解笔墨,"笔"故是"线","墨"既是"面",笔墨组合在一起是表现的形式,往里说是画家的思想内涵,我们要知道"形之不在,神将焉附",也就是"皮之不在,毛将焉死",就是皮都没地方长,毛更长不到,如果笔墨都没控制好,那造型肯定也是不准确的。所以,一定要了解笔墨,之后再了解造型,再到了解色彩,最后才是了解布局。  相似文献   

4.
两世观是一切宗教教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两世,一般地指现实世界和后世,现世即人们生活于其中的物质世界,后世即死后的彼岸世界。后世虽然是虚幻的,不可企及的,但却牵涉到肉体与灵魂、生与死、善与恶,功与罪等一系列现实吐界与人生的复杂问题,它既是宗教信徒精神世界的重要内容,也是宗教教导人们向往和追求的归宿。恩格斯说:“宗教按其本质来说就是剥夺人和大自然的全部内容,把它转给彼岸之神的幻影,然后彼岸之神大发慈悲,把一部分恩典还给人和大自然。只要对彼岸幻影的信仰还混强烈很狂热,人就只能用这  相似文献   

5.
在大明山周围的人们对老人表孝道最常用的一句话就是"dai cij ram hwnj Bya cwx bae",即"人老死后抬上大明山埋藏",当地的壮族群众在人死后都要请师公和道公前来念经举行葬礼,把死者灵魂送归祖宗神山大明山,此即所谓"魂归岜社(大明山)"。民间相传"天坪"是壮族古老的鬼神妖怪和神仙经常聚集成圩的地方。"天坪仙圩"就是壮族人死后灵魂  相似文献   

6.
"扬州八怪"是清康熙乾隆年间一个重要的画派,他们继承了石涛朱耷等人的艺术思想,重视笔墨情趣的抒发,勇于开拓创新,自用我法;金农被世人推为"扬州八怪"之首,一生以自性为本,修现世之"佛",其书画作品脱时流之气,用笔灵动自然,画境氤氲禅意,这与其一生所经所习有紧密联系,对后世有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人的一切生存实践活动在本质上都有关生死,具体而言,就是求生抗死。这种生死观在语言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人类语言大都忌讳直言死亡,维吾尔语也是这样,讲汉语的回族人更显示了这种语言现象的内涵。但是,在某些语言中,死不总是与不愉快的心理感受相联系。在现代汉语中,死字结构不仅与痛苦的心理感受联系在一起,而且还可以表达愉快的心理感受。我们认为这种现象是道教思想在汉语语言结构上的反映,它既不强调生,也不忽视死,生、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这种思想观念的基础上,产生了表示愉快的心理感受和不愉快的心里感受的死字结构。  相似文献   

8.
雨拉 《民族论坛》2006,(7):28-28
陕北民歌是黄土高原人与大自然战斗间隙里的一种排遣,是人类最本质的情感的自然流露:赞美就是赞美,憧憬就是憧憬,爱就是爱,恨就是恨,人们所有的喜怒哀乐都不藏着、掖着,全都用大嗓门的声音释放、归还给大自然——陕北酸曲便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声音之一。“酸”是陕北人对“暧昧”的称呼,他们将带有挑逗和暧昧意味的自创曲调叫酸曲,它是一种自然状态下产生的歌唱,所以,对于目的性明确的采集、发掘工作来说,进行起来十分艰难。我们在采风中发现,每当我们提出要采集“酸曲”的时候,人们就用一种异样的眼光打量我们;好不容易找到可以唱酸曲的人…  相似文献   

9.
“花儿”是流传在西北部分地区的一种民歌。 在西北高原旅行,人们经常会听到一种地方色彩浓郁、风格十分独特的民歌,它出自农民、脚夫、牧人、筏子手等职业人之口,声调高亢、悠扬,感情深沉、真挚,有时苍凉悲切,如泣如诉,有时欢愉轻快,怡然自得,它尤能引起外地人的特别注意,而给人以强烈艺术感染。这,就是如今已被不少人认识并喜爱的西北高原民歌——“花儿”。 “花儿”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仅仅是近几十年的事。要系统而深入地认识这种民歌,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人们认识它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0.
人自诞生于世便要经历生、老、病、死等不同的人生体验,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中,人们往往会对生命的产生、延续、终结持有敬畏之心,这些重要的人生节点好比竹子的竹节,每到一个节点就标志着一个人走到了某一个重要的人生阶段。人们对于这些重要节点的重视也慢慢演化成为一种特定的仪式,因此便构成了人生诸多礼俗中最重要的四大项:诞生礼、成年礼、婚礼以及葬礼。云南西双版纳傣族依水而居,悠久的民族历史文化与多彩的民族民间艺术形成了其独特的民族风俗,使其人生仪礼既展现着傣族民族艺术的美感也展现着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人自诞生于世便要经历生、老、病、死等不同的人生体验,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中,人们往往会对生命的产生、延续、终结持有敬畏之心,这些重要的人生节点好比竹子的竹节,每到一个节点就标志着一个人走到了某一个重要的人生阶段.人们对于这些重要节点的重视也慢慢演化成为一种特定的仪式,因此便构成了人生诸多礼俗中最重要的四大项:诞生礼、成年礼、婚礼以及葬礼.云南西双版纳傣族依水而居,悠久的民族历史文化与多彩的民族民间艺术形成了其独特的民族风俗,使其人生仪礼既展现着傣族民族艺术的美感也展现着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正>多民族的大一统,各民族多元一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一个重要优势。——摘自习近平2014年9月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数千年来,中国历朝历代都十分注重维护多民族的大一统,并把它看作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先秦人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汉朝人说"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隋朝人说"协同内外,混一戎华",元朝人说"天下一家,一视同仁",这种维系统一、各族一家的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不断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成为各民族的精神共识。统一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与欧洲的邦国  相似文献   

13.
请神听歌     
"哈"是京语译音——"唱歌"、"请神听歌"之意,"哈节"也就是"歌节"。哈节也称"唱哈节",是京族人的传统歌节。  相似文献   

14.
有人类生活的地方,就有梦想飞翔,梦想决定着人们奋发努力的方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那是诗仙李白施展报负的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是范仲淹忧国忧民之梦;"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那是周恩来中华崛起之梦。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背后,是千年的回响、百年的渴望。  相似文献   

15.
<正>2010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要坚持对达赖集团的斗争方针,深刻认识反分裂斗争的规律,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怎样才能深化对西藏反分裂斗争的规律性认识呢?学习和研究历史,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有效的途径。"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讲的就是以历史为镜子,可以明白时势的盛衰变迁,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浅谈藏族文化与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化与环境,这是受历史制约的社会现象,反映并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认识和利用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方式。它们植根于人们同大自然之间积极地相互作用的全过程中。每个民族的文化是社会和人类发展的最高表现,其发展的程度,也是衡量这个民族的人和自然分离的程度。因为有思维能量的人的缘故,自然演化为文化,正因为有文化的缘故,人类才找到了真正的人的本质以及人在自然界中应有的地位及积极作用。当人们理性地整理和组织实践经验,又通过主观能动,力图使之成为人类生活中较为稳定的成份,也成为反映并影响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社会""社会"是什么?在我的理解中,这个词不简单指人间关系,而是指三对更广阔的关系之"合",这三对关系发生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神之间,广泛关涉天、人、神"三界",既指"现实",又指"知识"。"社会"人类学社会人类学就是在"社会"的这个广阔意义上研究人的一门学科。在这门学科中,有一部分人研究分类,研究生态和生存方式,研究技术与技术学,其作  相似文献   

18.
解黎晴 《民族论坛》2003,(11):25-26
众所周知,我国的维吾尔族世居新疆,并以其创造的灿烂民族文化为人们所熟悉.殊不知,在湖南省桃源县枫树乡,自明朝以来也世代居住着一支维吾尔族后裔,此地因而被人称为"维吾尔第二故乡",我国著名史学家翦伯赞先生,就是湖南桃源的维族人.  相似文献   

19.
<正>"茶馆小天地,人间大舞台,丝弦小调迎宾客,相声小品乐开怀,评书快板莲花落,弹词一曲说古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长沙的大街小巷、茶楼饭馆,你总会看到他戴着墨镜,怀抱一把月琴,嗓门一开,一股浑厚高亢的声音便萦绕在人们心间,随之是雷鸣般的掌声。一说到他人们就会想到长沙弹词,一提到长沙弹词也就会想到他,他就是长沙弹词第一人彭延昆。  相似文献   

20.
释蒙元时期长方形圣旨牌文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蒙元时期蒙古语长方形圣旨牌文字aldaqu ükügü是固定词组,表示"处死"之义.文章指出,彭大雅在其《黑鞑事略》中所述"按答奚"为"杀",与蒙古语aldaqu对应,其中的"奚"字对音不确,该用"忽".彭大雅对这一词组的解释更是断章取义,以后者"死"替代前者"罚",把"罚"当成"杀",颠倒二词之义,导致惊人的大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