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法律人”的思维包含思维共性和思维个性,源于“法律人”的职业性格与本质属性。“法律人”共同体,由于专业技能与职业所需,在思维方式上具有共性,但是在处理法律案件中并非总是有效的。共性思维是一种思维定式,存在的缺陷给“法律人”的思维个性留下了空间。“法律人”的思维个性在处理法律问题时则会让“法律人”不自觉地带入自身的价值观。“法律人”思维共性与个性为辩证统一关系,二者良性互动不畅,易造成“法律人”错误思维。唯有思维共性与个性良性互动,避免陷入思维定式,才构成完整的“法律人”思维径。   相似文献   

2.
依法律思维赖以产生的政治、经济等社会历史条件之不同,可将法律思维区分为传统法律思维与现代法律思维。因长期所处的特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中华民族形成了不同于其它民族的思维模式及其由之制约的法律思维传统。中国传统法律思维是与自然经济(或计划经济)和专制政治紧密相连的法律思维方式;而现代法律思维则是建立在现代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基础上的法律思维方式。由前者向后者的转型既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也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从法律思维上说,在现代知识产权制度的建构过程中,罗马法拟制思维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代知识产权制度通过对传统法的财产概念、私权以及国际贸易制度的诗性的(非逻辑的)"借用",为自己披上了舒适而坚韧的概念和制度的铠甲,从而获得了成熟而有力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4.
法治思维和法律修辞之间关系密切。法治思维是具有修辞色彩的法律思维,把法律作为修辞是法治思维的应有之义。法律修辞充体现了法治思维的价值追求,理顺了法治思维的逻辑结构,增强了法治思维的实践效果,成为法治思维基本状况的展览板。法律修辞还能从形式上促进法治思维的完善,这表现为两点,一是法律修辞能化解形式法治观与实质法治观的矛盾,使实质法治观纳入形式法治观之中,二是法律修辞能消除非法治思维对法治思维的冲击,吸收非法治思维中的合理因素为法治思维服务。  相似文献   

5.
“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培育大学生法治思维的重要渠道。培育大学生的法治思维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文章就如何通过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来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目前应着力培养起大学生遵从法律权威等四种基本的法治思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优化和改进“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提升“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育主体的适应技能、革新“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考核体系等措施来卓有成效地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法官的实质性思维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法官是非职业化的法官,其思维是一种平民式的追求实质目标而轻视形式过程的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可称为实质性思维,与形式性思维相对.具体表现为传统法官在法律与情理关系上往往倾向于情理;在法律目的与法律字义面前倾向于目的;在思维方面"民意"重于"法理",具有平民倾向,把民意作为衡量判决公正与否的重要标准;思维时注重实体,轻视程序.尽管中国传统法官的思维方式与后自由主义西方法官的思维逻辑有某种契合,也尽管法律形式主义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但对于当代中国而言,我们更需要一种法的形式理性.  相似文献   

7.
复调思维及其构成方法——面向音乐系钢琴班的学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详细阐述了音乐系钢琴班学生的复调思维发展的概念。对音乐思维和复调思维的概念进行了详细说明。复调音乐的特性成为了显著的文化现象。文章总结了成绩卓著的教师在教学中教授复调的方法。文章中提出了教授复调的逻辑方法,即通过记忆达到目标。  相似文献   

8.
我国法治国家建设的不同阶段对法治建设的领导者、推动者的要求各有侧重。从十八大的法治思维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现代治理能力,再到十八届四中全会的法治思维,凸显出法治思维在法治国家建设中的基础性地位。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治理者不断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并依照法律治国理政。法治思维作为法治建设中的融贯性因素,是连接法治理念、法律制度和法律行为的中介。法治思维是一种合法性思维、程序思维,它要求基于法治精神和法律规则来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要求治理者培养并具有合法性思维和程序思维,尤其是要提高党员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使之与党的领导地位相适应。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法治社会的发展,运用法律思维解决法律中的问题越发显得重要。刚入学的法学大学是不具备法律思维的,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对其进行法律思维的培养。为此.在法理学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法学基本理论知识和规范的法律语言,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分析能力,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这样.学生就可以改变以前的惯性思维,逐渐形成自己的法律思维。  相似文献   

10.
法学方法论业已成为我们时代的“显学”,为进一步突显其学术研究对象的鲜明性、自主性与创新性,本文立足于既有论述,又进而试图在新的视野和高度上,对法学方法论研究的对象进行多维阐释.法学方法论是研究法律实践和法律适用的学科,是法律思维之学、法律逻辑之学和法律解释之学,也是法律类型思维之学与法律价值思考之学.  相似文献   

11.
犯罪构成要件事实的认定是定罪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以法律思维方式为视角,探讨了构成要件实事认定的基本方法,认为在认定构成要件事实的过程中,应该从规范到事实、从形式到实质、从客观到主观、从类型到特殊,谨慎地认定案件事实。  相似文献   

12.
现代意义上的法治,是与民主政治具有内在联系的一种价值观,法治思维属于政治哲学范畴,它是以法治为基础的、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一种高级思维方式。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维护人的尊严、权利和自由,这是法治精神的实质;反对任何形式的特权,实现社会成员在法律面前的真正平等,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核心内容。作为人类政治文明的历史形态的人治和人治思维,曾经有过一定的历史价值,但是,它归根到底是一种官本位的思维方式,法治思维克服了人治思维的局限性,是对它的历史性超越。作为权力运行的基本形式,即政治思维,它的特点是以现实利益为导向,因此,具有思维方式的灵活性;而法治思维则更强调原则。所以,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法治思维与政治思维的有机结合,会收到相辅相成、取长补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程序思维是法官在司法过程中采用的主要的法律思维方式,但实质因素则是法律思维过程中不可避免要考虑到的;实质因素的选择功能可以作为沟通程序与实质的桥梁。在司法程序的启动、运行和结果反馈环节,实质因素的选择功能都以不同的面目出现,并且也都受到不同形式的约束。这些约束有些是法律思维的组成部分,有些是法律思维之外的法律制度,还有些则介于两者之间;只有妥善采用多种手段加以引导,才能发挥实质因素在程序思维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法治思维是法治社会最基本的思维形式。在法治思维这一综合体系中,律师思维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良好的律师思维可以推动、完善、保障和彰显法治建设。对于律师来说,在执业过程中应具有严谨、多元、敏锐、预见性和创造性的思维素养,只有坚持不断培育和发展律师思维,才能使律师的职业群体真正成为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战略力量。  相似文献   

15.
基于法律教学实践及律师实务经验,对法律思维模式进行探讨、归纳总结,并运用于法学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法律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6.
对西方公共服务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法律思想渊源主要有:以洛克、卢梭等为代表的古典自然法学派提出的“天赋人权”、“社会契约”理论;法国公法学家狄骥提出的公共服务理论;德国法学家福斯多夫提出的“服务行政”理论。分析了此3种公共服务法律思想渊源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西方现代公共服务实践的重要影响,指出了其对我国公共服务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水平,是从源头上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培养全民守法意识的必然要求。现阶段,在很大一部分领导干部中,存在着法律虚无主义思想、权力本位思想,需要通过加强领导干部的法治教育、弘扬权利本位意识、大力宣传法治文化精神等手段,来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水平。  相似文献   

18.
语言、文化与思维关系密切。不同的文化背景会产生不同思维模式。这些差异体现在语言中。东方民族的思维方式呈圆形,以直觉体验为工具,强调整体性;西方民族的思维方式呈线形,以逻辑实证为手段,强调部分分析。中国汉语是具有显著意合特征的综合性语言,而英语等西方语言是具有显著形合特征的分析性语言。本文对中英两种文化思维模式和语言差异进行了对比与分析,进而积极探索形成英汉语言差异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