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早期社会主义者幸德秋水(1871—1911)的《社会主义神髓》一书,是“奠定了日本社会主义理论基础”的重要著作之一。该书中译本最早系统地向中国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学说,使不少中国留日进步学生和早期革命民主主义者从中受到社会主义思想的启蒙教育。因此,弄清这部“社会主义的重要著作”中译的时间,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史的研究,显然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谷永新 《学术交流》2008,2(2):35-37
解释学作为一门哲学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提供新的维度和新的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作为一个哲学问题来研究就包含着运用解释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解"问题.用解释学意义上的理解,包含"解释""理解"和"应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解释就要对这一问题作出哲学层面的理解和阐释,从学理方面作出深层次的探讨,经过理解、解释和应用三个方面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可以说,当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的具体实际、中国优秀文化结合时,实际上就是在携带着我们自己对中国实际的理解所形成的视域、中国优秀文化的视域,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交汇,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实践、应用过程.本文试图借助于哲学解释学的一些观点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所蕴涵的理解和解释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某种语境中,马克思主义其实始终“活”在不断的“非正用”(或名之滥用,名之僭窃)与不断的“正名”之中.“正名”之作为一种必然的要求,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前提,这一要求引导我们洞悉“语言的政治”或“政治的语言”.我们试图将“正名”的政治性质和政治的“正名”要求熔于一炉,用哲学和政治的相互关系来阐释马克思主义,它要表明政治哲学能够被当成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基地.但如果我们不是从存在论而是从认识论的角度去理解马克思哲学和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那就错了,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中可以看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4.
杨晓梅 《社科纵横》2009,24(4):16-17
科学发展观深化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和社会发展的理论,创新了社会主义的实践模式,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新形态。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苏联文学和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在苏联文学界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同时也是苏联世界文学研究的一个关键词。在第二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上,吉洪诺夫作了《现代世界进步文学的报告》,他以“世界进步文学”为核心观念描画了一幅世界文学地图,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由于“进步”的政治性成为世界文学的评价标准。1957年4月,苏联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举行的“关于世界文学中的现实主义问题”的学术讨论会从文学内部发掘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世界性”因素,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世界性”在于“民族普遍性”与“理想超越性”的统一,它立足于各民族共同的传统,同时又超越各民族局限,强调一种对世界性理想存在的表达。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其马克思主义世界文学研究为中国的世界文学研究也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中国世界文学理论的构建,应该尝试建构一种新的不同的对“文学”的理解,对“世界”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在华早期传播与日本辽宁大学李坚沈阳建工学院金韧社会主义学说传人中国,日本曾经是主要渠道之一。中国最早接触了解科学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也与日本有很大关系。社会主义在华传播的历史进程与日本有怎样的具体联系?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中国人在自己的著述中...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是指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应用于当代中国的实践,提出许多新的理论观点,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问题。而检验“发展”的客观标准是生产力,即所提出的新的理论观点,是否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党的十三大初步总结、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进一步概括的十二条,就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它构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与基本实践。我们要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双百方针”,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和繁荣文学艺术,从而推进马克思主义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玲仙 《浙江学刊》2012,(3):116-120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作为一种新提法,与“中国化”、“大众化”并列,共同构成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的三大战略任务.新时期,党中央突出强调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这一战略任务有其多维内涵,不仅体现为传统意义上的“与时俱进”,更是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般价值与世界意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必须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科学内涵,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重大意义,必须紧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三位一体的发展历程,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当前使命.此外,还必须积极建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正确路径,不仅使马克思主义实现理论本身的“与时俱进”,更要彰显时代化了的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与世界意义,促使马克思主义真正融入“时代”.  相似文献   

9.
《社科纵横》2017,(7):34-3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产生的第二大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深深扎根中国大地、符合中国实际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性理论,作为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邓小平,无论是从理论的创新、方法论的确立,还是从对实践的推进方面来看,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重大贡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规划了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和磊 《社科纵横》2012,(11):104-106
斯图亚特·霍尔(stIlartHall)是英国文化研究中重要的代表性人物,他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对英国文化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霍尔通过结合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以及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等,对传统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新的解读,形成了他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第三种立场”。这对我们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宗教哲学与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初,以<路标>文集为主要标志,一批俄罗斯思想家完成了从马克思主义向唯心主义和宗教哲学,从激进主义向保守主义,从对进化论和启蒙运动的迷恋到对进步理念的批评这样一个重要的思想转变.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转变?这种转变的学理根据何在?它与俄罗斯自身的思想传统有怎样的牵连?宗教思想家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在俄国得以传播的现实土壤是什么?本文从俄罗斯宗教哲学家的文本出发,通过与马克思主义的比较分析,通过对俄罗斯知识分子和思想传统的考察,对这些问题作了系统的阐发.  相似文献   

12.
中国法学理论的创新和繁荣,需要对所谓的马克思主义法学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反思。作者从(一)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传统理解,(二)完整的马克思主义法学是不存在的;(三)衡量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的标准;(四)附加式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五)马克思、恩格斯的法律思想与法学理论的多元化等五个方面,对所谓的马克思主义法学作了系统的剖析。  相似文献   

13.
包心鉴 《社科纵横》2009,24(10):5-10
新中国60年,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民主革命胜利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60年。60年的艰辛探索,形成了许多宝贵经验。主要经验是:把时代要求和中国实际作为“结合”的逻辑起点,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出发点,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把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和创造精神结合起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搞清楚“什么是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如何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推进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马仲良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特殊阶段。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处历史阶段?党的十五大报...  相似文献   

15.
沙夫通过对人的问题和人类个体问题的深入研究,厘清了青年马克思与成年马克思之间的理论联系,形成了对马克思思想的整体理解,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本质.在20世纪背景下,沙夫建构了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理论体系,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当代形态.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主要有三种理论形态,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和特定社会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特征.沙夫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思想在理论上具有创新性,在社会批判和实践策略上有一定的局限性.研究沙夫的人道主义思想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探求》2020,(2)
在当代中国,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宏伟篇章,就必须做到面向中国问题,深刻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深刻内涵,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从理论的视角深化对当代资本主义变化趋势的理解,在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对比中进一步坚定走中国道路的决心;在实践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引我们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哲学界开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问题的讨论。这对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中,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宣传和教育,用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认识论武装干部和青年。为了把这种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一方面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前进、社会主义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体系结构、范畴系列和表达方式,也必然要向前发展。 在“一要坚持,二要发展”方针的指导下,本刊从这一期起,不定期开辟专栏,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问题,欢迎踊跃来稿。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质上是一种文化重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要在中国发展马克思主义,就要从中国文化场的实际出发,在重构的过程中把坚持与发展统一起来。还要重视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消极因素使马克思主义出现的“变形”和“失真”,以及注意克服文化主体在重释马克思主义过程中附加给马克思主义的东西,这样才能使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获得新胜利,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按照文化重构的固有规律获得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诞生90年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始终坚定不移的,但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和如何结合的问题却是在实践中逐步得到解决的。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本质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的结合都缺乏深刻的了解。延安时代毛泽东深刻总结了历史经验教训,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践的结合,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走了一段曲折的路。党在总结教训、拨乱反正之后,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而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一个新阶段。总结历史经验,集中到一点,这就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国情和实践的结合,结合是关键。  相似文献   

20.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从经济、政治、党建、文化、民族统战、对外开放、祖国统一等各个方面对邓小平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尤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新成果新境界 ,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标志着我们党又一次成功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实际相结合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