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瑛 《求是学刊》2003,30(4):29-33
萨义德的<东方学>是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奠基之作.文章从对东方主义含义的分析开始,以承接和递进的关系探讨东方及东方文化的真实性、质疑西方文化的纯粹性和独立性、论述东方主义话语的权力内质及萨义德的双重身份和处境.最后,止笔于中国该如何定义自身文化,向新世纪的知识分子提出了问题和要求.  相似文献   

2.
萨伊德在《东方主义》新版(1995)后记中.对东西方知识界有关该书的种种误读作了甄别,申明他对“东方主义”的批判并非就是反西方主义:同时,再次剖析东方主义、帝国主义的内在联系,并呼吁东西方平等对话,超越分裂,共同结束“东方主义”时代。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大报告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的中国对经济增长方式、国家治理模式和全球治理的角色扮演有了新理念和新实践,中国发展的新动向为海外学术界围绕中国的知识生产提供了新动能.新时代以来,海外中国研究从视角上出现"重新发现政党"的新趋势,但研究范式和核心理论仍未摆脱"威权主义"的窠臼,议题设置也显示出更强烈的政治化倾向.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各国发展"中国能力"的需求愈发强烈,但各国的中国认知要走出"西方中心主义"的话语体系还有长路,我们需要以"学术多边主义"的立场来推动海外中国研究的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张晗  李佩芸 《社科纵横》2009,24(12):101-102
19世纪末期的美国正处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三位作家布赖特.哈特,马克.吐温和杰克.伦敦写了大量有关中国人的作品。对他们作品中关于"中国"话语进行研究,反映出这三位经典的美国作家的东方主义观点,以期找到蕴含在文本之外的文化内涵,并提出三位美国作家在对待异国文化时的三种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5.
英国文化主义传统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主义是伴随英国当代文化研究在 2 0世纪后期的兴起而出现的一种文化话语的称谓。不过作为一种文化传统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1 6世纪。对于文化主义传统的确立与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人物是 M.阿诺德、T.S.艾略特和 F.R.利维斯  相似文献   

6.
朱骅 《社科纵横》2006,(10):108-109
再谈<红高粱>已经是一种怀旧,但面对当前令人眼花缭乱却精神萎靡的中国电影,怀旧也许可以重新发现我们渴望却失落了的东西.本文将通过反思电影<红高粱>所经历的"东方主义"理论批评,探讨电影语言所张扬的中国文化精神,梳理传统文化与东方主义这两者在中国电影中纠缠不清的关系,并提出在文化的全球商品化时期,中国电影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再谈《红高粱》已经是一种怀旧,但面对当前令人眼花缭乱却精神萎靡的中国电影,怀旧也许可以重新发现我们渴望却失落了的东西。本文将通过反思电影《红高粱》所经历的“东方主义”理论批评,探讨电影语言所张扬的中国文化精神,梳理传统文化与东方主义这两者在中国电影中纠缠不清的关系,并提出在文化的全球商品化时期,中国电影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方技术关学是在儒、道、释三家文化基础上形成的中国人所独有的关于技术美的理论价值体系,它潜在于东方文化体系之中.儒家以正气为美,认为只有体现了"仁"的技术才是美的技术,功利性的技术被融化在非功利性的诗性人格境界里.道家以万物皆通为美,它能打通貌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玄妙是其技术美的外在表现.释家以见性为最高境界,只有"顿悟"才能"见性".它强调以慧能世界为根本,以智能世界为技术现实,慧智双修奠定了东方技术美学天然的反技术异化的力量基础,有着西方技术美学所不具备的境界优势.把握这些审美特征,光大中国东方技术美学.在西方科技与人文严重分裂的今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由于国际关系和现代性在近代东方共同登场,使得东方国家对于它们的反应-接受史呈现出不同于西方的样式。由于中国的现代化不是内生的,而是国际关系带给我们的,又由于中国加入国际关系不是在古代,而是在现代,所以,国际关系与现代化这两个议题在中国(以及其他东方国家)从一开始就紧密交织纠缠在一起。这势必影响东方文化对这两个领域的看法。或许这会使问题复杂化,但是这也能够有助于揭示事情的本相,有助于人们思考和沟通这两种学科。  相似文献   

10.
张建华 《学习与探索》2008,1(1):232-236
19世纪以来、尤其在克里米亚战争惨败之后,俄国不得不在同时面对强势西方和袁势东方的背景之下,小心翼翼地寻找着自己的国家定位和发展方向.在文化寻根和历史反思过程中,俄国知识阶层对东方文化基本上采取了彻底否定的态度.在俄国知识阶层的视野中,东方与西方是截然对立的两种文化和两条道路,并且最终将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命运和归宿.缘此出发点,他们不仅在谈到俄国落后的原因时,而且在谈到俄国未来命运时,要么是将落后原因归结于东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恶劣影响,要么是把东方和中国列为"野蛮的"、"落后的"、"污秽的"、"黑暗的"、"没有前途的"代名词,从而具有强烈的"东方罪恶意识"和"反东方情结".因此,在19世纪乃至20世纪初的俄国思想文化界中,"东方罪恶意识"和"反东方情结"较为流行.它不仅表现在持极端立场的斯拉夫派和西方派的思想之中,也表现在持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立场的一些学者的思想之中.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对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的精深认识实属罕见,并彰显其弥足珍贵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1.
家族主义下的日本社会救助制度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现代社会救助制度,是在东方儒家"家族主义"与西方"民主主义"的碰撞和妥协中构建的,其遵循明确国家责任、无差别平等、保障最低生活水平的原则.体现着家族主义及其儒学渊源.依靠这一以家族主义为基石构建的社会救助制度,加上多元的社会福利制度安排, 日本实现了保障国民维持健康且文明的最低限度生活权利的社会救助目标.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以远东开发为核心的东方战略的实施,有着深刻的背景和重要的意义,这一战略将极大地增强俄罗斯与东北亚地区之间的关系,并作为重要力量对该地区国际关系与区域合作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的主题是俄罗斯东方战略的主要内容及其与中国的相关性,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对俄东方战略的主要政策内容和支持体制的分析。俄远东发展部的建立是其实施东方战略的重要组织标志,战略的具体内容包括:(1)确保整个国家的安全与经济振兴,(2)开发方式是以政府为主导,(3)重点领域是资源深加工及相关机器设备生产、交通运输与物流基础设施,以及"东方首都"建设。二是对俄罗斯东方战略与邻国中国的关系及相互影响进行分析,着重于中国因素对俄国家战略的影响,包括中国威胁论和中国机遇论两个方面。三是根据俄东方战略的实施情况,提出了中国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依据历史上的可靠性、理论上的融贯性、在现代社会中的可欲性和可行性这三个标准,考察当代西方新共和主义的建构主义倾向、反自由主义倾向以及在公民美德问题上的困境,检讨晚近以来在政治思想史、政治哲学诸领域全面复兴的共和主义所存在的局限,从而探求其出路.  相似文献   

14.
徐向昱 《学术交流》2012,(2):142-145
在西方,经典的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是对于启蒙主义现代性危机的深刻反映,其中所弥漫的悲观、虚无、疯狂、绝望甚至死亡气息,表明以人道主义、理性主义为核心的启蒙主义思想已发生了根本动摇。然而在中国,标志着由古典向现代转型的五四新文学,其思想基础却正是当时西方已日趋衰落的启蒙现代性。之所以存在这样的差异,是因为中西现代社会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西方是深受现代性片面性发展之害,中国则是饱尝现代性发展不充分之苦。因而,中国的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从一开始就被历史之手赋予了启蒙主义特色。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主义较之西方经典的现代主义可能显得不够纯粹、正宗和典型,但如果我们不是站在西方中心主义的立场或采用简单僵化的思维方式来看待这一问题,那么,它的这一中国特色或许正是其价值、意义和魅力所在,可以为我们理解中国现代性的创生及其曲折历程提供丰富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以远东开发为核心的东方战略的实施,有着深刻的背景和重要的意义,这一战略将极大地增强俄罗斯与东北亚地区之间的关系,并作为重要力量对该地区国际关系与区域合作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的主题是俄罗斯东方战略的主要内容及其与中国的相关性,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对俄东方战略的主要政策内容和支持体制的分析。俄远东发展部的建立是其实施东方战略的重要组织标志,战略的具体内容包括:(1)确保整个国家的安全与经济振兴,(2)开发方式是以政府为主导,(3)重点领域是资源深加工及相关机器设备生产、交通运输与物流基础设施。以及“东方首都”建设。二是对俄罗斯东方战略与邻国中国的关系及相互影响进行分析,着重于中国因素对俄国家战略的影响,包括中国威胁论和中国机遇论两个方面。三是根据俄东方战略的实施情况,提出了中国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丽红 《探求》2023,(1):25-34
当今生态文明话语认知存在差异,亟待建构一种最可被广泛接受的话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和谐共生话语,源于历史的深厚积淀、理论的高度自觉和实践的总结省思,主张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统筹兼顾,坚持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一体发展,遵循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法治思维相得益彰,注重平等多元、交流互鉴、合作共赢珠联璧合,分别从战略重点、发展模式、方法论、胸怀格局等维度实现了对西方生态主义话语的超越,有助于突破西方生态强化话语挤压,有助于消融当前世界生态主义话语差异,推动世界生态文明建设对话、互鉴与升华。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文学与西方现代主义郑孝萍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自然延伸,所不同的只是时代和社会条件发生了变化,现代文学自然有了新的内容和形式。几十年来,人们对中国现代文学基本上是取这一认识的。诚然,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和渗透是广泛而细微的,...  相似文献   

18.
作者认为:马克思的东方社会发展理论与邓小平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脉相承的。实行社会主义变革中的东方落后国家,必须充分吸收资本主义社会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这既是前者的理论要点,也是后者的理论支柱。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中国只有全方位对外开放,充分利用西方文明成果,才能抓住东方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9.
正为什么杜嘉班纳事件引发了如此巨大的回应?这一事件是在时尚领域,"东方"对"西方"说NO的一次标志性和分水岭意义的事件。在那之前,"东方"是被动的接受者、被驯化者、"求认同"者;在这之后,"东方"不再被动接受、不再满足于被"西方"认可和驯化。  相似文献   

20.
希腊人原初的哲学概念及尔后的理智主义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中国人的哲学观是"为道","为道"既是求真,也是求善;而西方人在历史上形成了一种以求真、求知为目的的主知论的或智理主义的哲学观.事实上,在主知论的或理智主义的哲学传统形成之前,在希腊人那里原本还有一个非主知论的理智主义概念--爱智(慧).智慧不等于知识,有知识并不就是有智慧,智慧乃在于对宇宙人生的本原和根本大法之把握.希腊人的爱智与中国哲学之"为道",可以说是言殊而旨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