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4.
廖以厚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1988,(1)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香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相似文献
5.
7.
肖瑞峰杨珏沁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1,(6):14-22
词调《破阵子》的兴衰可视为一部词体发展小史。该调出于唐法曲《破阵乐》,初以齐言声诗配乐。敦煌《云谣集》中今传最早的《破阵子》词已具双调小令体式,留有唐曲和声遗迹。南唐李煜时,该调趋于成熟,题材拓展、格调提升。至北宋,该调在体制谱式、题材主旨等方面继承与创新并行不悖。入南宋后,该调作者、作品数量显著增加,时代特色鲜明,而辛弃疾为集大成者。宋末,《破阵子》创作日渐衰落。 相似文献
8.
9.
王宽行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8,(1)
辛弃疾从一一八二年(宋孝宗淳熙九年,时年四十三岁)起,落职闲居信州上饶(今江西上饶市)达二十年之久。一一八八年(淳熙十五年)冬,他的好友陈同甫来访,仃留十日,“长歌相答,极论世事”。这首寄给陈同甫的《破阵子》,则是二人别后所作。 辛弃疾生 当民族灾难深重的南宋时期,他是一个既有抗金壮志,又有抗金才略的人。他到南宋任职后不断上书陈抗会御侮、收复失地,进而全部统一中国之策,然当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