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孔子学院是由中国政府主导的对外汉语教学机构,其宗旨是提高汉语的国际地位,增强汉语的国际影响力。孔子学院快速发展,中华文化得到广泛认同,但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一方面出于自身,另一方面则根源于中国与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事实上,孔子学院面临的挑战正反映了中国在国际传播中,特别是在文化的国际传播领域面临的问题。未来需要完善的方面很多,譬如多元化国际传播中关于政府作用的问题,针对受众需求的传播和当代文化的地位问题等。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以来,文化交流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开展外交的有效工具。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孔子学院在全球开展汉语教学和中华文化传播活动,成为我国加强与世界对话和交流的重要平台。本文通过考察海外孔子学院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现状,旨在揭示目前少数民族文化境外传播存在的问题并试图阐述海外传播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孔子学院作为沟通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桥梁,在传播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然而,面对当今世界格局变化带来的新挑战,孔子学院发展过程中适应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的问题日渐凸显.如何保持孔子学院的良好发展势头,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孔子学院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本文以非洲孔子学院为例,通过分析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利于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策略,以期使中非教育共同体更具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5.
孔子学院作为沟通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桥梁,在传播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然而,面对当今世界格局变化带来的新挑战,孔子学院发展过程中适应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的问题日渐凸显。如何保持孔子学院的良好发展势头,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一、汉语当前传播的现状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汉语这一门卓然昭显中华民族深沉厚重的文化的语言,备受瞩目。自中国加入WTO以来,以及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汉语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使得汉语这一门博大精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与世界各国间的交流日益密切,汉语越来越受国际认可和欢迎,学习汉语的浪潮也是很高。但是,这是把双刃剑。它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挑战。传统的汉语国家教育以及传统文化教学不能满足中国文化发展的实际需要。本文在前人理论实践的基础上,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进行探讨,为汉语教育中文化的教学探索更加有效的方法。深刻剖析现阶段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教学的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在此视点上探讨文化教学的内容及方法。  相似文献   

8.
学术会议上所接收的论文可以从一个方面说明该学术领域发展的历史和趋势.笔者收集了中国国家汉办与世界汉语教学学会联合主办的世界汉语教学研讨会11届会议所接收的论文,对这些论文题目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和下一阶段国际汉语教育有可能的发展趋势.本文通过综述研究将11届的文章归纳为16个不同主题,它们分别是教学、语音、词汇、语法、汉字、汉外对比、教材、文化、计算机辅助教学、汉语水平测试、语汇和语汇教学、口语、教师、汉语习得、对外汉语建设、写作.不同主题出现的频率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在国际汉语教育领域关注点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李林 《回族研究》2001,(4):63-67
本文从外交、商业、军事等方面追述伊斯兰教在唐代活动轨迹的基础上分析了伊斯兰教在中国文化传播的性质问题。提出中、伊两大文化系统之间的文化传播是出于丰富各自文化的需要。伊斯兰教在中国载体移植型的特殊文化传播方式不仅决定了异质文化间的排斥力和文化选择机制不能阻碍伊斯兰教在中国的文化传播 ,同时也决定了伊斯兰教在中国早期的文化传播所具有的伴生性质及其在中、伊两大文化系统中所具地位的演变  相似文献   

10.
凌海青 《民族学刊》2022,13(12):41-48, 150
党的二十大高度重视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问题。强调“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并作为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重要发展目标。新时代高质量推进中华文明国际传播工作,亟待梳理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华文明根基及其时代意蕴。文章从引领时代意蕴、涵养哲学内涵、赋能国际传播等三方面系统性、立体性展示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功能效用与文化意涵,阐述了中华文明之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价值基础、哲学内涵、时代意蕴,推出新时代全人类共同价值国际传播路径的优化方案,以深化多元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1.
由旸 《中国民族博览》2022,(17):121-124
伴随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经济文化交流日渐紧密,我国所倡导的“一带一路”发展路线,推动了沿线国家的发展与建设,同时为我国语言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渠道,有助于在提高我国国民实力的基础上,扩大我国在国际中的影响力,提高我国国际地位。但是我国在对外语言文化传播期间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传播速度较为缓慢。对此,我国可以尝试借鉴古丝绸之路语言文化的传播方式,为现代化语言文化传播提供参考。基于此,本文介绍了古丝绸之路语言文化传播的形式,同时分析了“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对外语言文化传播的机会与面临的挑战,并介绍了古丝绸之路语言文化传播的当代启示,提出积极推动汉语言国际教育以及丰富文化产业交流渠道两项方法,为丝绸之路焕发全新生机提供现实机遇。  相似文献   

12.
传播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信息传播活动中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以对媒介化信息传播过程中人的心理变化规律的掌控与把握为学科目的.本研究以传播心理学为视野,通过对传播过程中人的主体因素的本质定位,深入分析了少数民族文化传播过程中主体因素所导致的传播受阻与传播不畅.本文较为系统地梳理和审视了少数民族文化传播过程所面临的问题与困境...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世界各国对汉语的需求越来越大.汉语正以前所未有的热度风靡世界,许多蒙古国学生都在学习汉语.但是,运用哪些教学方法才能使蒙古国学生学好汉语正确运用汉语进行交流却成了当前重要的难题之一.为此,本文根据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提出了体态语教学法、母语翻译法、情景教学法、部件形体法和阅读教学法.  相似文献   

14.
翻转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随州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逐渐走入到我国教育课堂教学,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与日俱增,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来华留学生人数不断增长,我国作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对外汉语教学对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汉语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长...  相似文献   

15.
蒋霞 《民族学刊》2017,8(6):60-65, 116-118
中国民族文学作品的国际传播必须注意文化的传递,这对于塑造中华民族形象、突破他人话语体系、提升文化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文化空缺的存在,中国民族文化向外译介面临诸多难点。葛浩文夫妇翻译的阿来小说《尘埃落定》是将民族文化向国际传播的优秀成果,分析其在民族文化传递方面的得失和方法对于提高我国民族文学翻译质量和传播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英汉文本比较发现,葛氏夫妇的译本综合采用了音译、直译、意译、形象借用等多种翻译手法,尽量保留了原作的文化意境,但也存在误译现象,扭曲或丢失了一些文化意象。总的来说,译本忠实地再现了川西高原土司制度瓦解时期的社会文化韵味,有效地传递了中国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6.
学术会议上所接收的论文可以从一个方面说明该学术领域发展的历史和趋势。笔者收集了中国国家汉办与世界汉语教学学会联合主办的世界汉语教学研讨会11届会议所接收的论文,对这些论文题目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和下一阶段国际汉语教育有可能的发展趋势。本文通过综述研究将11届的文章归纳为16个不同主题,它们分别是教学、语音、词汇、语法、汉字、汉外对比、教材、文化、计算机辅助教学、汉语水平测试、语汇和语汇教学、口语、教师、汉语习得、对外汉语建设、写作。不同主题出现的频率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在国际汉语教育领域关注点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验"与全球清真寺发展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伊斯兰教由阿拉伯半岛逐渐向外传播的过程中,也完成了区域宗教跃升为世界宗教的辉煌历程,并以"随寺传播"的基本形式派生出不同的清真寺文化,表明伊斯兰所特有的包容异己、不断进取的文化品格.中国清真寺文化是伊儒文明有机融合的产物,中国清真寺发展的成功经验对全球清真寺发展极具参考价值,但也面临着全球化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试归纳目前国际汉语教材研究方法存在的特征和问题,阐述了国际汉语教材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和在学科中的地位,探讨了国际汉语教材研究方法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阐述了四种具体的研究方法,供学界参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余红艳 《民族学刊》2023,(9):135-144+167
中华民族经典故事具有的民间性、故事性、世界性和文化共通性等特质,赋予其鲜明的国际讲述与传播优势,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传播学是中华民族经典故事研究的重要视角。中华民族经典故事的国际传播优势体现在交流的民间性、故事的传奇性和文化的共通性三方面。从国际传播视角,中华民族经典故事可分为文化同源类、文化共通类和文化相异型民间故事。中华民族经典故事承载着中华优秀文化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理解中国的重要载体与民间路径。中华民族经典故事国际传播应以提升中国国家形象、讲好中国故事为宗旨,在国际同类型故事的交流传播史基础上,深挖故事元素,传播中华民族精神;提升转化能力,重视故事比较视野;培育传播主体,创新精准传播模式,从“传播什么”“如何传播”“谁来传播”这三大方面增强中华民族经典故事的文化感染力和文化传播力。  相似文献   

20.
作者在赴美华盛顿州西雅图高中进行汉语语言教学、传播中国文化期间,体会到了美国外语教育在外语教学地位、课堂教学模式、外语教育政策、外语教师培训等方面与中国外语教育的诸多异同,这些异同值得我们思考、借鉴.针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外语教育现状的科学分析,如对少数民族地区外语教育政策、师资培训等方面采取科学有效措施,将有助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三语人才的培养,发展民族地区经济,促进中国少数民族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