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2009年1—4期和今年第1期开辟了《杜文秀卖国说辩诬》栏目,先后发表了21篇文章,参与了郭沫若、范文澜二位前辈横加给中国近代史前沿杰出人物杜文秀卖国主义的讨论。学者们或利用英国伦敦保存的皇家档案资料,或查阅云南地方文史资料,或深入民间调查老百姓中祖辈相传的口碑资料,他们以大量的翔实的历史资料,论驳了郭、范二位学者横加给杜文秀的种种不实之词。本刊5期栏目的文章发表后,在读者中间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他们纷纷给编辑部来信,积极参与讨论。有的文章直陈杜文秀的历史功绩和历史地位;有的说郭、范二位学者对杜文秀只扣帽子、打棍子,没有拿出历史资料来说活,以势压人,这种文风不可取;有的建议杜文秀的讨论应把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结合起来;有的批评当前史学之风的浮躁;有的更正了郭、范二位文章中引文的失实和曲解;有的说他们二位的文章只盯着英法殖民主义者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引,不做辨伪考证工作,这是个方法问题,还是立场问题;有的就中国传统学术,讲考据、义理、词章,二位学者似乎对这几方面都疏忽了,读者不理解;有的说回回民族在历史上出现过许多英雄人物,应该解放思想,冲破阻力,多多宣扬自己民族的英雄人物;有的引梁任公的话说,学术乃天下之公器...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相关历史文献的考察,介绍了中国历史上西南地区的一支民族群体--沙人的情况.沙人自称"布雅衣",在西南边疆地区以武力著称,游移于边境两端,有的为边疆安定之患,有的成为土兵、土练,为安定中国西南边疆做出了贡献.有的沙人还迁入了今越南、老挝、缅甸境内.新中国成立后进行民族识别,不同地方的沙人被分别归入壮族和布依族.对历史上沙人的情况进行考察,有利于更好地了解中国壮族和布依族的形成过程及中国西南地区历史上和现在的多民族状况.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的节日是丰富多彩的。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由于各民族社会历史、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同和自然环境、生活条件的差异,形成了各自的传统节日。仅我们所知道的,全国55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就有百余个。这些传统节日就其范围来讲,有的涉及几个省区、几个民族,有的只在一个民族的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土司制度在广西西部的少数民族地区推行过很长的时间。明时,广西土官叛服不常,影响了王权的尊一,曾有改土设流之议,但因条件未臻成熟,终被弃置。随着民族地区政治经济的发展和中央王朝统治力量的增强,清王朝在我国西南地区大规模地进行“改土归流”。这对广西西部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的发展,对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统一和安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各地区、各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在“改土归流”的过程中,有的快,有的慢;有的改流较彻底,有的则遗留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5.
瑶族漂洋过海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瑶族民间中,广泛流传着先民“漂洋过海”的故事。对于民间这一传说,瑶族史研究工作者历来看法不一。有的认为这一传说纯属虚构,是一个神话传说故事;有的认为实有其事,是瑶族历史曾经发生过的历史事件的追述。笔者认为第二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现就手中掌握的资料,对这一历史事件作些剖析,以明辩是非。漂洋过海故事“漂洋过海”是说瑶族先民原住白云深处,那里是土肥气温,雨多林茂的好地方,不  相似文献   

6.
卫拉特蒙古是我国蒙古族的一支,历史悠久,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称谓。元代称斡亦剌惕,明代称瓦剌,清代称卫拉特,亦称厄鲁特、额鲁特、西部蒙古等等。有的学者认为卫拉特与额鲁特是同义异写或是同音异写,有的学者则认为卫拉特是总称,额鲁特是指  相似文献   

7.
苗族婚制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苗族有自己传统的婚姻习俗,并且约定俗成,形成了一些不成文的但具有约束力的规范和定制。其中,有的反映了原始时代婚姻的遗风,有的则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至今,有些仍具有进步性,应加以继承和发扬;而某些则早已成为落后的陈规旧习,属革除之列。  相似文献   

8.
壮族的岁时习俗,有的来源于生产实践,有的来源于某种生活习俗,有的来源于汉族节气的影响,有的则与某个历史事件和人物有关,但又都同时与某种宗教迷信观念有密切的关系。壮族的节日有着多姿多彩的形态和复杂的结构,渗透着民族的心理素质,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它们和虎纹豹斑、龙麟凤尾一样,莫不是某种特定的质的外化,区别民族的特有标记。人们可以从坐妹中认识侗族,从泼水节中认识傣族,从那达慕中认识蒙古族。同样,我们也可以从歌圩中认识壮族。  相似文献   

9.
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未对回回民族作跟踪记录,这就使得回族历史文化的研究,出现了研究资料非常贫乏的问题,研究人员望洋兴叹.但历史上回族人民以一种开放心态学习儒学文化,有的人有著作传世,大都保存在各地图书馆内;也有的在家族中祖辈相传,秘不示人.为了回族历史文化的顺利开展,首先应对回族人物的著作和相关资料,调查搜集,编目整理,争取条件,陆续出版. 史学大师白寿彝先生于1935年,时年26岁,在他主办的<伊斯兰>期刊第4期上发表了<中国回教史料之辑录>,这是论述回教史研究的重要性以及收集史料应采取的步骤的具有指导性的文章.如果没有中国回教的史料,不可能去研究中国回教的一切,在这篇文章中白寿彝先生说:  相似文献   

10.
1958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大跃进以来,在我国的首都——北京的舞台上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以反映少数民族人民生活为题材的戏剧,如“金鹰”“步步跟着毛主席”“柯山红日”“刘三姐”“秦娘美”“文成公主”等好戏。其中有的是以少数民族人民为主人公来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有的是以汉族人民为主人公来反映汉族与其他兄弟民族的关系的;也有的主要是反映少数民族内部的阶级矛盾的。其中有的是写历史题材或传记的,也有的是写现代生活的。从体裁上分,有话剧,新歌剧,有新戏曲,真是  相似文献   

11.
关于历史上壮族社会的奴隶制问题,史学界尚多争论,难得一致。有的主张,壮族在秋春至秦汉时期,原始社会开始解体并进入奴隶社会,唐宋时期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度形成;有的则主张,壮族没有经过奴隶制发展阶段,而是自秦汉起,从原始社会直接进入封建社会;有的又认为,桂东、桂中、桂南地区的壮族社会,于秦汉之际便进入封建社会,而桂南地区的壮族则从秦汉开始逐步进入奴隶社会。由于壮族社会的发展不仅同中原地区先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的早晚及深浅程  相似文献   

12.
民族是人类社会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但这种社会现象只是到了人类历史的一定阶段才出现的。人们对这种社会现象的认识,也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逐渐形成并发展。一、民族形成的基本条件和时间民族不是自有人类以来就有的,而是在社会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形成的。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之分。  相似文献   

13.
夜郎族属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夜郎国以“自大”而知名于世。但是,它的历史却象一片迷雾,至今,许多问题尚未搞清,夜郎人的族属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历来众说纷纭,有的说夜郎人是彝族先民,有的说是苗族先民,还有的说是百越系统的僚族或濮族。但大抵揣测居多,论证甚少,尚须进一步讨论。笔者是赞同最后一种说法的。  相似文献   

14.
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清朝统治者在西藏地区发起了一场旨在变天葬为土葬的所谓开化民风的丧俗改革运动,但是,旋即以失败而告终。为了探究其失败的原因,借鉴历史,本文不揣浅陋,仅就这一丧俗的改革作一述略。天葬有的地方称鸟葬,也有的地方称风葬,是流行于藏族地区的一种较为将遍的主  相似文献   

15.
本世纪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巨变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其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一百年前,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开始出现现代学校教育,但发展非常缓慢。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只有为数不多的中小学,高等学校寥寥无几,有的甚至根本就没有学校。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缺乏受学校教育的机会,文盲率很高,有的达到80%,有的甚至在95%以上。有一些少数民族仍然依靠刻木、结绳记事和计豆计数。然而历史的时针指向今天,中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不仅逐渐普及了小学教育甚至中学教育,还建立了一大批门类齐全的高等学…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发展历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地处我国最北部,属高寒水稻栽培区,也是世界上高纬度稻区之一。因无霜期短,气温低,有效积温少,一年只种一季。 究竟现今黑龙江省地区的水稻生产在古代始于何年何代何地,尚需进一步考证。近代种植水稻迄今已有百年左右的历史。在我省境内,水稻生产的发源地在什么地方?起源于何年何地?说法不一,有的说是五常,有的说是宁安,也有人说是爱辉。究竟水  相似文献   

17.
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一种文化现象,一种社会实体,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属于历史范畴,是与特定的时代相联系,具有多种表现形态和丰富内涵。在人类的文明史上,前前后后曾出现过许多宗教,有的从一个地区或民族的宗教演变成世界宗教,有的继续在本地区或本民族中广泛信仰,有的却仅仅残留在史籍记载或考古遗迹中。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种宗教本身能否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能否随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其教义、教规、组织和仪式等内容,继续发挥它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藏文史籍《红史》中不仅记载了蒙古黄金家族的人名、家谱,还附有部分汗王生卒年代和在位年代,以及诸多历史人物的活动年代。虽然有的记载难免出现偏差,但作为14世纪70年代以前的史籍,其相关内容也为研究蒙古历史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明确了藏文史籍中记载蒙古的史料在蒙古史研究中的价值及意义。  相似文献   

19.
海南省现有回族8667人,三亚分布最多,有近7000人,聚居于回新、回辉两村。根据历史的记载和考古学家的鉴证,回族先民迁入海南岛从唐代已经开始,宋代时较为频繁,儋县、万宁和海口曾是他们的居住地。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他们有的再迁,有的汉化、黎化,其余聚居三亚市,形成目前惟一代表海南、具有独特伊斯兰文化和民族特色的三亚回族。其民族来源、语言结构、服饰文化、清真寺建筑艺术等引起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关注。现将有关三亚回族的来源和去向作如下三方面的论述。一、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后裔唐代,广州、扬州、泉州作为中国的沿海通商口…  相似文献   

20.
元代第一任帝师八思巴,是历史上一个著名人物,有关介绍文章和研究论著已经很多。但笔者感到有些问题,仍有深入研究的必要,例如,关于忽必烈敕封八思巴为帝师的起因以及帝师制度的历史渊源;敕赠八思巴的封号、谥号和印章;元代专门教授八思巴字的蒙古国子学校和帝师寺,等等。对这些问题,不少文章和论著虽有涉及,但有的语焉不详,有的论述难以令人疑窦尽释,仍需做进一步探讨,因而试作考略,以为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