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立  向阳 《民族论坛》2013,(11):4-9
近年来,尤其是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试点启动以来,吉首抓住区位优势和自身特色,经济文化社会事业有了飞速的发展。特别是在城市品牌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文化旅游方面,来势喜人。近日.就城市品牌、文化产业等话题。中共湘西州委常委、吉首市委书记秦国文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相似文献   

2.
“125146”     
近日,湖南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印发〈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湘政办发[2012]72号),批准实施《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了构建大湘西“125146”的旅游空间发展新格局,即“一个龙头、两个中心、五大支撑城市、一条廊道、四条精品旅游带、六大旅游板块”,着力建设张家界旅游龙头、凤凰和良山两大旅游中心,依托张家界、常德、吉首、怀化、邵阳五大区域中心城市,构建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黄金走廊,形成大湘西世界遗产旅游带、沅水山水民俗景观带、沪昆高速民俗生态旅游带、原生态自然风光旅游带四条精品旅游带,打造张家界奇山异水遗产、大桃花源山水田园休闲度假、湘西文化生态风情、怀化古城古镇古村、大赵山原生态文化、中华瑶乡民俗文化等六大旅游板块。  相似文献   

3.
吉首市构建大湘西新型旅游中心城市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吉首市构建大湘西新型旅游中心城市的必要性以及其构建的基础条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就有关吉首市旅游发展定位、区域旅游一体化、吉首旅游资源整合、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建设等几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建设大湘西新型旅游中心城市的基本思路和对策,为吉首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于湘西地区行政区划改革的问题,早在2000年,中南民族大学石宗仁就撰文从湘西历史文化发展的角度,提出撤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行政区,把酉水以北的土家族聚居县(指龙山、永顺、保靖)划归张家界管辖,把酉水以南的苗族聚居县(古丈、花垣、吉首、凤凰、泸溪)划归怀化管辖;近年,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罗维庆则从大湘西自然地域及行政区划的历史考察角度,提出保留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名称,将湘西自治州并入张家界市,以张家界为首府,认为合并后两地的旅游资源就可重组整合,统一经营,形成以张家界为龙头,以凤凰为龙尾的旅游黄金线;同时以吉首为中心发展工业,也能解决张家界市经济单一、工业落后的状况。意见的孰是孰非有待各方考证与时间检验,但学者的探索精神无疑都值得尊重。今天我们摘编鲁明勇老师《基于旅游效应的湘西区划调整》文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湘鄂渝黔边区旅游合作的博弈"研究阶段性成果),希望能抛砖引玉,请更多的人为大湘西地区又好又快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5.
"北有西安兵马俑,南有里耶秦简牍",湘西里耶古城现已成为无数旅游爱好者向往之地。如何利用发现里耶古城的契机,促进里耶小城镇的健康科学发展,进而带动其经济社会发展,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本文分析了里耶小城镇建设的优势和劣势,探讨了里耶小城镇建设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田开春 《民族论坛》2013,(7X):28-32
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对武陵山片区旅游发展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国际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区。从湖北、湖南两省的旅游发展战略以及张家界市旅游资源丰度和旅游发展趋势看,张家界市作为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是大湘西和鄂西两大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协作连接关键点,在推进湖北、湖南两省生态文化旅游圈协作,促进旅游产品、产业转型升级,建成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生态文化旅游地处于先行位置。张家界市旅游综合改革先试先行的突破口就是在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前提下,打造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带动武陵山片区国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对武陵山片区旅游发展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国际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区。从湖北、湖南两省的旅游发展战略以及张家界市旅游资源丰度和旅游发展趋势看,张家界市作为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是大湘西和鄂西两大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协作连接关键点,在推进湖北、湖南两省生态文化旅游圈协作,促进旅游产品、产业转型升级,建成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生态文化旅游地处于先行位置。张家界市旅游综合改革先试先行的突破口就是在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前提下,打造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带动武陵山片区国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吉首市是湘西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是湘西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展示湘西形象的重要窗口。近年来,湘西州不断强化州府意识,全力推进城市扩容提质,吉首城市规模快速扩张,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城市品位得到提升,城市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先后获得全省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等称号,连续四年跻身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  相似文献   

9.
湘西州、张家界、怀化,由于同属武陵山区,山同脉、水同源、资源优势接近,再加上三地都是资源依托型发展,所以很多产业是相同相近的.但作为湘西州府的吉首在旅游中心城市张家界、物流中心城市怀化日新月异发展的背景下,被挤压的态势明显.  相似文献   

10.
田明 《民族论坛》2013,(7):28-29
正苗族花带,是湘西苗族人民使用最普遍的一种小巧精制的民间手工艺编织品,在保靖、花垣、吉首、古丈、泸溪、凤凰各地都有分布,并以花垣和凤凰为盛。花带的苗语方言称"腊繁",其图案纹样多样,色彩鲜艳,斑斓瑰丽,手工技艺灵巧多变、人文内涵丰富多彩,是湘西苗族工艺美术"百花园"里一朵柔媚多姿的奇葩。  相似文献   

11.
<正>吉首市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州府所在地,辖城区、5个建制镇、9个乡、176个村、1161个村庄,面积1062km2,人口27.85万,城区现有非农业人口I2.85万;城市化水平为46、1%。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的中心城市, 是以发展商贸旅游、食品加工工业为主的生态园林城市。为了适应入世后的形势,吉首市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力争城市建设取得快速发展,即再造一个吉首新城:乾州新区。乾州新区位于吉首市城区南部,距吉首老城区7.5公里,与凤凰县接壤。  相似文献   

12.
我就加强湘西民族文化旅游区域整体营销谈三点体会。 一、加强湘西旅游整体营销十分必要。旅游业的知名度就是一种生产力,实践表明,市场营销的优劣决定景区经营的成败。张家界的天门山、凤凰的南长城,原来并不太出名,但是通过加大宣传投入、策划组织“飞越天门”、“棋行大地”等大型活动,知名度迅速提高,游客和旅游收入大增。另一方面,旅游产业的发展不能只有“点”,更要有“线”和“面”。  相似文献   

13.
关键词     
《民族论坛》2014,(1):64-64
正"谷韵吉首"2013年12月27日,吉首市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谷韵吉首"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据悉,它是武陵山片区、湖南省首家城市政务微信公众平台,将为公众提供更好更快捷的服务,使手指间的政民对话成为可能。"实名购票"为杜绝出现倒票、恶意屯票抬高票价等现象,进一步规范演艺市场秩序,张家界魅力湘西率全国旅游演艺之先河,日前首次推出了实名购票,在旅游演艺界引起较好反响。  相似文献   

14.
舒暖 《民族论坛》2010,(7):24-24
随着一座座几十层的摩天大楼拔地而起,湘西首府吉首城的现代化气息越来越浓厚。市内公路宽敞通达,人们生活便利,小城镇拥有都市生活的繁华却避免了大都市交通拥堵带给人们的种种不便。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世纪广场、团结广场就飘荡起悠扬的音乐声,成为市民强身健体的好去处。  相似文献   

15.
记得西方有位哲人曾经说过:若想知道一个国家公民的素质,只要逛逛他们的图书馆与书市。中国大大小小的图书馆一般集中于城市、学校、机关等地方。然而农村图书馆这个词听起来就有点陌生,尤其是在我们湘西偏远的村寨里,几乎闻所未闻。笔者出生于湘西农村,对周边频频发生愚昧案例每每感叹万千。因此,趁假期之闲,笔者走访调查了吉首、凤凰、花垣、永顺等县市的乡镇村寨,对村民们的生存状态与方式,尤其是对他们的精神娱乐方式的匮乏与贫瘠深感忧虑。一、村民精神生活令人堪忧自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改革的春风便吹遍了大江南北,吹绿了不少…  相似文献   

16.
文化     
《民族论坛》2011,(3):61-61
吉首市举办苗家百狮会 2月6日,一年一度的苗家传统迎新盛会——百狮会闹热了湘西吉首市矮寨苗寨,来自吉首、花垣、保靖、凤凰等县市的几十支舞狮队伍先后登台献技,为前来观看表演的各族群众奉献了一道丰盛的节日文化大餐。  相似文献   

17.
<正>吉首市是湘西自治州的州府所在地。是一个以苗族、土家族为主体,15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近30万人日中有73%是少数民族。这座边陲山城自1982年由县改市后,城市发展迅速扩大,人口迅速增长,经济效益也迅速提高。已成为湘、鄂、黔、渝三省-市边区的一颗明珠。在吉首人民欢天喜地准备迎接吉首建市2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采访了吉首市市委书记徐克勤同志。说到吉首建市后发生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8.
<正> 最近,我们就如何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投资方向调节税实行优惠政策的问题,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中,先后走访了吉首酿酒总厂,凤凰雪茄烟厂,吉首棉纺印染厂三户企业,两次召开了有计委、经委、民委、税务、人大及州政府领导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查阅有关资料,对湘西自治州的经济发展现状有了初步了解,对少数民族地区如何实施投资方向调节税优惠办法形成了一些粗浅认识。 (一)基本情况及现状由于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原因,湘西自  相似文献   

19.
文化作为一种在特定地理、历史、经济、政治条件中形成的生活方式和信仰体系,是变动不拘的。本文以神秘湘西的旅游文化制作为例,以民族志的方式探讨了湘西在民族旅游开发背景下的信仰文化再生产。为了开发旅游以获得地方经济的利益最大化,各种媒介、地方百姓以及旅游企业,都依其对游客心理和旅游业的不同理解,选取了赶尸、落洞女、放蛊、命运、还傩愿等信仰民俗文化事项,参与到神秘湘西的制作宣传之中,对该旅游吸引物进行符号建构。人们这些参与旅游文化制作的行动,有可能改变土著信仰文化的原有面貌和内在和谐,从而对其未来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大湘西”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湖南省西部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怀化市和张家界市境内,集中居住了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瑶族和回族等少数民族。由于该区域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民族分布特点,曾在很长一段时期,历代封建王朝在这里实行了有别于内地民族的羁縻政策“土司制度”,因而,该区域民族民俗风情浓郁,原始古朴。民俗旅游资源是“大湘西”旅游的明珠,系统地开发和保护民俗旅游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形成合力,是构筑“大湘西”黄金旅游区的基石和旅游发展的最大卖点。一、“大湘西”民俗旅游资源及其特征“大湘西”民俗旅游资源中最具特色的是土家族风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