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据关成和同志著《阿勒锦——哈尔滨地名考》一文(见哈师院学报1978年第2期)考证,哈尔滨是女真语“阿勒锦”的音转。仅以有文字可查的时间计算,她已经有882年的历史了。但是,近百年来俄、日殖民主义者别有用心地对哈尔滨的历史作了不少的歪曲  相似文献   

2.
一哈尔滨名称的解释,从本世纪初起,便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中国的《辞海》将哈尔滨解释为“晒渔网的场子”,台湾省的《中文大辞典》将哈尔滨解释为“平地”,而中译本《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又将哈尔滨解释为“光荣或荣誉”之义。近百年来,哈尔滨一词在语源语义方面长期争论不休,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地方文献资料对哈尔滨记载的缺乏和湮没,其次是由于对哈尔滨地名研究的方法不够科学,致使对哈尔滨的解释牵强附会,以讹传讹。比如单从语音入手对哈尔滨地名进行猜测,以其发音近似蒙语某个词的发音,便认为是蒙语某某含义,或以其发音近似锡伯语某个词的发音,便认为是锡伯语某某含义,而不是从哈尔滨地名形成的历史环境、民族环境、语言环境和地理环境等多方面对哈尔滨地名进行综合研究。也就是说,哈尔滨地名语义要与哈尔滨地名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华劭,1930年生于湖北浠水。1951年毕业于哈尔滨外国语专门学校,后留学莫斯科大学语文系。学成归来,长期从事俄语、普通语言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任教于哈尔滨外国语学院、黑龙江大学。先生曾任黑龙江大学俄语系主任、俄语研究所所长、中国俄语教师联合会副会长,现为黑龙江省政协委员、黑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先生多年来笔耕不辍,精研覃思,主要著述有:《现代俄语语法新编》(句法)(商务印书馆,1979年)、《华劭论文选》(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大俄汉词典》(合编)(商务印书馆,1985年);以及…  相似文献   

4.
刘克梅 《社会工作》2009,(17):60-60
近日《中阳青年报》报道,“贫二代”一词住各大网站频频出现,并成为上周谷歌十大热点词汇之一。提出者石述思在《贫二代的标准》一文中认为,相对于“富二代”,“贫二代在就业方面的劣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曲若镁,1935年生。1956年入哈尔滨外国语学院学习俄语,1961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现任黑龙江大学中文系主任、副教授。在本刊发表过《艺术创作中的情感逻辑和情感性质》(1982年第5期)、《漫议鲁迅对西方文化的态度》(1987年第6期)等论文。  相似文献   

6.
张会森教授1933年生于河北省乐亭。1953年毕业于哈尔滨外国语学院(黑龙江大学前身)并留校任教。曾在苏联列宁格勒大学进修。他从50年代至今一直从事俄语语言文学的教学与研究,曾长期主持黑龙江大学俄语语言理论教研室、研究生教研室、俄语研究所及俄语研究生培养工作协作组工作(先东北地区后全国),为培养高层次俄语人才,为我国的俄语语言文学学科建设作出了贡献。他在修辞学(文体学)、对比语言学方面的成就使他的学术影响超出了俄语界。张金森教授现仟黑》江大学博士生导师、黑龙江省级重点学科(俄语语言文学)学科带头人,中国修…  相似文献   

7.
高来源 《学术交流》2007,(10):190-192
2007年8月15~17日,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和黑龙江大学联合主办,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黑龙江大学哲学院承办的“第二届历史哲学年会”暨“哲学、史学与文化:跨学科的历史哲学研究”研讨会在哈尔滨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共50余人参加了本次学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一、历史哲学研究中的一般性问题近年来历史哲学作为我国新发展起来的学术研究方向,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而国内学者对于这一新的学科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化,其内容也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历史哲学研究中的一般性问题受到了许多学者…  相似文献   

8.
俄国十七世纪的历史文献中,经常使用“达斡尔地区”这一名称。结合当时的历史情况来看,这一概念所指的地域范围本来是清楚的。可是,一九六九年苏联出版的《十七世纪俄中关系》一书中为此而加的注释说:“在十七世纪五十——六十年代,这个概念是相当模糊的,它不仅包括阿穆尔河(黑龙江)两岸,而且包  相似文献   

9.
近日《中国青年报》报道,"贫二代"一词在各大网站频频出现,并成为上周谷歌十大热点词汇之一。提出者石述思在《贫二代的标准》一文中认为,相对于"富二代","贫二代  相似文献   

10.
靺鞨族世代居住于白山黑水之间,是我国东北地区著名的古老民族之一。从文献记载看,“靺鞨”一词始于隋代。到唐朝武则天统治时期,其粟末部逐渐强大,于公元698年建立“震国”。这就是后来被誉为“海东盛国”的渤海王国的前身。其后靺鞨人的后裔——女真及满人,又先后建立了金国和清朝,在我国的历史上占有辉煌的地位。因之,搞清靺鞨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就“靺鞨”一词的称呼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迄今为止,国内无论是教学、研究领域,还是词书字典的注音,都把“靺鞨”一词读作“末合”,注音为 m(?)h(?)。著名的《康熙字典》称:靺鞨“蕃人名”。唐书北狄传:“黑水靺鞨居肃慎地,亦曰挹娄,元魏时曰勿吉”。其对“鞨”字的注音则为“何葛切,音曷(即合)”。近年出版的《中华大字典》(中华书局重印本)、《辞海》(上海辞书出版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12月31日,由黑龙江大学学术期刊中心及《求是学刊》编辑部承办的第二届"新兴(新型)权利与法治中国"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成功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70余位专家、学者、论文作者和期刊同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黑龙江大学副校长、《求是学  相似文献   

12.
本文拟从中国历代刑法的名称及字形,音义方面的发展变化作简略的探讨。中国最早的法律产生于黄帝时代,名曰《李法》或《理法》。《汉书·胡建传》:“黄帝理法曰:壁垒已定,穿(?)不由路,是谓奸人,奸人者杀。”从其内容看就是惩罚犯罪的法律。唐、虞时代的刑法名称,根据《尚书·舜典》:“慎徽五典,五典克从”;“修五礼”;“汝作土”。《尚书·吕刑》:“率义于民棐(音匪)彝(音移)。”的记载,可见唐虞刑法的名称有“五典”、“五礼”、“士”和“彝”。  相似文献   

13.
中国第一部语法书《马氏文通》 (以下简称《文通》)问世近九十年了。在此期间,人们对它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共同的认识,但也始终存在一些分歧意见。仅以近年来有关论著而言,对《文通》的字类问题就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文通》中“字无定类”与“字类假借”互见,二者是矛盾的,有人认为《文通》中“字无定类”不是“词无定类”,因而《文通》不存在“字无定类”与“字类假借”的矛盾。根据上述情况,我们感到:对《文通》中“字无定类”与“字类假借”的来龙去脉作一具体分析,进而讨论二者的关系,对于正确了解《文通》乃至从事现代汉语词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在《三国演义》主题探讨方面,天命观等仅为一说;“善”、“恶”并不是决定中国历史更替的本质力量,在“天人感应”的传统思想大背景下,世袭制往往造成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智”与“位”相背离,形成中国历史的悲剧——一个统治集团的兴衰成败演化趋势,实质只是封建社会内部力量的更迭兴衰,缺乏历史大进程的质性飞跃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七九年五月,我在《黑龙江大学学报》第二期上,发表了一篇关于中共旅欧支部的文章。一九八○年七月,《南开学报》第四期发表了《关于“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几个问题的商榷》(以下简称《商榷》)一文,针对我的某些观点,提出不同意见。它对弄清旅政党团组织的名称、机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四、那乃 在赫哲族的一系列民族名称中,“那乃”一称为人们所熟知。对这个名称的含义,一般解释为“本地人”的意思。这是因为满语、赫哲语“地”叫做(na)(那);赫哲语“人”叫做 (nai)(乃),它同满语“人”(ni-ja-l -ma](尼亚勒玛)是同一语词。对于“那乃”为“本地人”的这种解释,为多数人所接受。现在,我们想对那乃一称的其他含义,试作探讨。那乃这个民族名称同该旅其他名称一样,都同这个民族远古时代尊崇日鸟的原始信仰有关,是远古时代的观念形态的反映。下面就从那乃名称与神马和太阳的关系等方面进行讨论。 1.那乃与乌鸦 同赫哲族有共同…  相似文献   

17.
一、国际经济一体化理论的起源国际经济一体化理论(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的历史,屈指算,至多约半个世纪。美国经济学家弗里茨·马克鲁普在《经济一体化思想史》一书中,对于国际经济一体化理论的起源做了仔细的探究,发现: 英文“integration”一词来自拉丁文,“integratio”本来的主要涵义是“更新”、“修复”(renovation)。据《牛津英语词典》记载,是在1920年该词第一次在出版物中被赋予“将各  相似文献   

18.
佛教“差别”一词,涉及佛教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目前,这个问题还没有引起学术界注意。如果研究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也许应该讨论“差别”中包含的佛教哲学问题。 (一)“差别”一词的表现形式“差别”一词的应用范围,从地理区域上说,既有中国的,又有外国的;从民族语言上说,分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和佛教专用语。黑格尔在《逻辑学》著作中,曾经反复论述“差别”一词的哲学意义。他认为,“区别一般已经是自在的矛盾”,因为区别既有统一,又有分离;没有统一就不是矛盾,它只是区别或差别(参看《大逻辑》第220页)。他的意思是说,要严格划分矛盾统一的差别性以及  相似文献   

19.
成于公元前二世纪的《山海经》,其“海内经”说:“北海(贝加尔湖)之内,有山名幽都之山(即肯特山),黑水出焉”,其“北山经”又说:西望幽都之山,浴水出焉。”郭璞注云:浴水即黑水。古往今来,一切正直的史地学者,无不认为这“黑水”即是黑龙江,尽管“黑龙江”之名在辽代(960年—1127年)的正史中才正式出现。(《黑龙江外记》卷一)  相似文献   

20.
张家华教授予1941年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1966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外语系俄语专业5年制本科。1978年,考取黑龙江大学俄语系研究生,1981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1984年8月至1986年8月在原苏联普希金俄语学院访学,从事现代俄语体学的研究工作,期间在世界俄语教师联合会机关刊物《》(莫斯科)和世界俄语教师联合会第六次国际学术会议(布达佩斯)论文集发表学术论文《论使用俄语动词体的困难问题》入俄语动词完成体过去时结果存本育义研究欠充分的变体形式》,成为在和世界俄教联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语言学论文的首批中国学者。1992年9月至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