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轼一生爱与佛教人士交游,苏轼与佛印之间发生的诸多故事大多为小说家言,但也并非一点根据没有:贬谪黄州期间,苏轼与佛印开始交往;离黄赴汝期间,苏轼路经润州与佛印交往最为密切;元祐时期,苏轼与佛印保持了相当密切的联系。苏轼与佛印之间之所以会产生诸多故事,既与野史、戏剧、小说的传播有关,也与两人的性格有关。  相似文献   

2.
运用测量法对渝杭两地从初一到高三595名中学生创造性倾向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中学生创造性倾向的年级间差异不显著.但初一与高二高三之间的两两比较差异显著.创造性倾向的想象力子维度存在年级间的显著差异,且初一、初二与高中三个年级之间的两两比较差异均显著;冒险子维度上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3.
古代润州(今镇江)被称为吴头楚尾,居长江与大运河交汇处,是南来北往水陆交通要冲。苏轼虽然并未在润州任职,但12次途经润州(今镇江),与润州士人柳瑾、刁约,与留寓润州的沈括、王存、苏颂、米芾,与润州佛教人士圆通长老、宝觉长老、焦山纶长老以及佛印等都有或深或浅的交往;苏轼更是与润州山水结下了不解之缘,曾计划买田润州长期居住,在风光旖旎的金山、焦山、北固山、南山、蒜山都留下了诗文和遗迹。认真研究苏轼与润州各方人物及景物的联系,建立相应文化景点,对于研究苏轼与地域文化关系,对于提高镇江文化知名度无疑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苏轼思想以元丰二年为界,前期的主导倾向是儒家思想,后期的主导倾向是佛老思想。佛老思想中的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与儒家安民思想的结合,构成了他后期思想的主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5.
苏轼《和陶诗》是在艰难处境中对新的人生觉悟的诗性抒写 ,对陶渊明人生观的个性解读。苏轼这一新的人生觉悟在人格依据和现实依托上 ,与陶渊明既有相似一面 ,又有相异的一面  相似文献   

6.
论苏轼的对联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们忽视研究苏轼对联的原因谈起,对苏轼的对联进行了初步的搜集整理,并对苏轼对联的成就及其取得成就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佛家中道思想是大乘般若学说体系的重要内容,它是一种不执于矛盾任何一方、不走极端的思维方法。这种中道精神在苏试的诗中多有体现,对于苏轼儒、释、道三教圆融听人格建构具有重要作用,并保存了苏轼超越有无之间、不即不离、无往而不乐的人生审美化境界。  相似文献   

8.
论苏轼的人格魅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轼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除了文学创作之外,还有他崇高的人格魅力。苏轼的人格魅力,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奋厉有当世志”。他追求的不是个人的地位和事功,而是爱民和为直道而献身,处穷时仍不忘兼济天下之志。二是忠言谠论,直而不随,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表现出刚正不阿、光明磊落的高风亮节。三是超然物外,旷达乐观,身处逆境而能保持心境的安适,超脱于世俗的苦乐和生死之外,追求进入一种超功利、超世俗的自由的精神境界。四是和诗歌共有着生命。他对自己平生功业的评价表现出独特的人生价值观。他有“诗能穷人”的深切体验,却认同“诗穷而后工”的观念,自觉地在穷蹇的境遇中追求诗艺达到新的境界,表现出极可宝贵的气骨与诗胆。  相似文献   

9.
祭文是为祭悼死者而作,抒哀泄愤,感情沉痛,真切深入地表现作者的真实感受,具有震撼人心的情感力量和艺术魅力。苏轼有祭文44篇,内制祭文14篇,哀词6篇。这些祭文创作或为至亲椎天抢地,或为友人唏嘘叹惋,或为恩师痛贯心膂,或为无名枯骨伤吊绵绵;善于驰骋笔触,将叙事、抒情和议论自然融合,情挚意浓、技巧娴熟、独具风神,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0.
苏轼受中唐以来盛行的狂禅思想的影响,提倡在书法创作中要自出新意;认为书法作品应表现出书家的学识、人品,应有清雅深长的韵味;在技法方面,苏轼提出了“虚而宽”的执笔原则,强调勤学苦练,主张楷书是行、草书的基础,笔画要骨力遒劲,血肉饱满;苏轼对砚和墨也很有研究,认为好砚的标准是滑而发墨,好墨的特点是黑而有光  相似文献   

11.
论苏轼的诗歌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在对诗歌的社会功能和审美特性的认识上,有自己的见解和思想渊源:首先,他强调“诗须要有为而作”,这是儒家兼济天下的思想在他文艺观中的反映;其次,他主张诗贵传神,不仅要传客观物象之神,而且要在“超以象外”的远韵,诗歌创作要有“空静”的心态;再次,他崇尚“天工与清新”,认为诗要有率真的感情、清新的意境,这一审美原则的渊源是庄子“法天贵真”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苏轼是一个具有赤子之心的诗人,这种性格使他一生屡遭贬谪,九死一生,同时又使他写出了天下最纯粹的诗文,成为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相似文献   

13.
苏轼山水词的数量,超过了他之前的宋代山水词的总和。他的山水词词体形式主要是令词,也有中长调,皆运用自如,推进了潘阆、柳永等人之后词写山水景物的发展,使词咏山水情怀、刻画山水景物的功能大范围启动,并发挥得淋漓尽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苏轼山水词以旷逸为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4.
杭州词是苏词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苏轼在熙宁和元时期两次出仕杭州,其词作都具有清丽毓秀的特色,不同于其他时期的苏词。而两个时期的杭州词也各有其特点:熙宁时期属词创作的早期,承袭婉约词风,但高出人表,且题材上大有开拓,自有其独特价值。元祐时期则在艺术表现上日趋成熟,风格多变,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蕴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学界对苏轼与佛教的关系研究颇多,却无人研究苏轼自身的佛教行事。本文略考了苏轼一生中的事佛事迹,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戒杀,二是施舍,三是祈祷,四是净土信仰。苏轼的佛教信仰表明了北宋初期禅、净、教合流的倾向。  相似文献   

16.
苏轼作为宋代最著名的文学家,一生写的文学作品数不胜数,不但他的文学作品文体形式多样,而且他的批评文体也呈现出多样的形态.他的批评文体主要体现为论诗诗、序、题跋、书、尺牍、祭文、记等形式.苏轼的批评文体明显呈现出中国古代批评文体的传统特色,其批评文体特征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批评文体的文学化与多样性、语言的美文化和风格的抒情化.  相似文献   

17.
苏轼被林语堂称为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人物,其卓越的智慧才情、无与伦比的文学成就以及惊心动魄的人生仕履,在宋代刮起了阵阵"苏轼旋风",从多方面展示了宋型文化的特征,表现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这就是:博学与多才多艺,使苏轼成为宋代最杰出的文化名人;自觉的创新意识和集大成性,使苏轼于宋代文人中,卓然挺立,格外耀眼;门庭广大,追随者不绝如缕,使苏轼成为一代文宗师范;频繁的政治迁徙,使苏轼在磨难中走向成熟,声名鹊起,不可阻挡;以苏轼为代表和旗帜的苏学、蜀学和蜀党,在宋代光彩夺目;以苏轼为冠冕的"三苏",成为宋代家族文学与文化的杰出代表;声名隆盛,影响至大至微,至深至远,域内域外争传共举,摹效攀附,乃至据此谋利,成为一种时尚。  相似文献   

18.
苏轼是宋代的一位文学全才,他乐观的人生态度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试从苏轼谐谑诗的功效来诠释苏轼化解苦难的独特人生方式,进而审视苏轼的生存智慧。  相似文献   

19.
苏轼深受禅宗影响,其创作充满了禅思哲理。文章从禅宗空观、禅宗迷妄观、禅宗顿悟观三方面入手,阐述了禅思义理对苏轼诗歌风格形成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0.
苏轼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大家,其散文成就,不仅由于他个人的天才和努力,也有历史时代的原因。苏轼散文以议论见长,而且能和思辨化的更高层次升华,因此,苏文集中体现了北宋散文的特色,代表了一代散文创作艺术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