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运用关联理论对《沁园春·长沙》两个英译本进行比较分析后,指出关联理论中的认知环境、交际意图和最佳关联性等概念在诗歌翻译评论中有一定的优势,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从而为诗歌翻译批评提出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从关联翻译理论角度对《枫桥夜泊》三种译文进行比较分析,论证关联翻译理论中的认知语境、交际意图及最佳关联对等等概念在诗歌翻译中的可行性,从认知语用学角度为诗歌翻译批评提供一个参照指针。  相似文献   

3.
从关联翻译理论角度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三种译文进行比较分析,论证关联翻译理论中的认知语境、交际意图及最佳关联对等概念在诗歌翻译中的可行性,从认知语用学角度为诗歌翻译批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心理语言学家厄恩斯特.奥古斯特.格特(Ernst August Gutt)在其著作《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Cognition and Context)中首次将关联理论应用于翻译领域,提出了关联翻译理论(relevance translation theory),他着重强调了翻译过程中的关联性,并把翻译看做一种明示-推理过程(os-tensive-inferential processes)。诗歌翻译,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翻译,是翻译领域中较特殊的翻译类型。在关联理论的观照下,不同译本毫无保留地表现了不同译者对同一首诗歌的不同见解。  相似文献   

5.
文献表明,我国关联翻译理论研究已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喜人局面--有宏观上的理论构建,微观上对翻译现象的解释与应用,和中观上对翻译概念的剖析.关联翻译理论的研究成果也让关联翻译理论本身成了翻译学中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本文梳理了国内关联翻译理论的重要研究成果,并对其中一些研究作了粗略的评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关联理论角度出发,对李白《送友人》一诗及其三种译文进行了对比分析,论证了关联翻译理论中的交际意图、认知语境、最佳关联等概念在诗歌翻译中的可行性,从认知语用角度为中国古诗英译和诗歌翻译批评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汉诗文化意象的特点,并运用关联理论中的最佳关联原则,结合陶潜诗歌译例,讨论了文化意象翻译的认知成因,强调根据不同的认知语境采用不同的策略,实现对目的语读者的照顾。  相似文献   

8.
歇后语是具有独特的结构形式和独特的汉民族文化特征的语言形式,已成为俗语翻译实践中的“瓶颈”。现讨论Sperber & Wilson关联理论和Gutt关联翻译理论的观点,并运用关联翻译理论中的两个重要翻译模式——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模式并通过对比分析来讨论汉语歇后语的翻译问题。关联理论对两个翻译模式都有着充分解释力。就歇后语的英译而言关联理论对间接翻译有着更充分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9.
诗歌翻译如果要取得最佳语境效果必须使得原作和译文达到最佳关联.通过介绍关联理论及其与翻译的关系,阐明了该理论中的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特别是"弱势暗含"对诗歌翻译所起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选取《白朗宁夫人爱情十四行诗集》的汉译本为语料,分析探讨该译本中的特殊语言结构和表现手法,结合关联理论进行阐释,证明了关联理论对于英诗汉译这一特殊的语言交际形式具有很好的解释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关联理论对翻译矛盾的启示进行了一些探讨。首先简要介绍了交际的推理特性、语境以及最佳关联等关联理论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然后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翻译过程中的矛盾主要体现在非共核文化概念的翻译上,最后通过将关联理论引入翻译,很好的解决了这一矛盾。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格特根据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提出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关联翻译理论,通过分析关联理论对翻译的研究对象和翻译本质两方面的揭示,说明关联理论对翻译有较强的解释力,尽管关联理论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关联理论对翻译的解释力仍然是一个值得我们不断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从认知心理的角度指导人们的交际活动;而翻译属交际活动的下义范畴,因此关联理论对翻译具有同样的指导意义.关联理论认为,人类认知倾向于同最大关联相吻合,但在交际中人们只期待一个最佳关联.而翻译的核心就是努力做到使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期盼相吻合,即重建"最佳关联性".不同民族所具有的独特文化导致翻译工作困难重重,如何使不同的文化意象在翻译中达成统一,关联理论中的最佳关联原则给了翻译工作者很大的启发与指导.  相似文献   

13.
关联理论翻译观强调语境对认知的意义,这为模糊语言的翻译研究提供了认知层面的理论依据。本文试分析关联理论翻译观对模糊语言翻译的指导作用,探讨关联理论翻译观指导下的模糊语言翻译的实践,认为模糊语言的翻译应该要根据语境分析交际中的模糊意图寻找最佳的关联,才能收到模糊语言的最佳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商标词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理论是一个有极强解释力的理论。该理论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将语言交际看作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认为从话语和语境假设之间寻找最佳关联是交际成功的前提。建立在关联理论基础上的关联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个对原语(语内或语际)进行阐释的明示——推理过程。翻译研究的对象是人的人脑机制。文章阐释了关联翻译理论的主要观点,并指出该理论对商标词的翻译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诗歌是隐喻的海洋,然而中国古典诗歌中隐喻的英译却困难重重。本文试图在关联理论翻译观的指导下,探讨中国古典诗歌中隐喻英译的翻译策略,确保译文具有最佳关联性。笔者希望从最佳关联性的角度去解释隐喻的英译,可以为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译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直接翻译与间接翻译是关联翻译理论的两个重要概念,很多学者都对这两个概念进行过研究。在借鉴他们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直接翻译与间接翻译的基本概念、直接翻译及间接翻译在翻译中的应用等三个方面对直接翻译与间接翻译在翻译中的应用以及一些相关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直接翻译与间接翻译是关联翻译理论的两个重要概念,很多学者都对这两个概念进行过研究。在借鉴他们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直接翻译与间接翻译的基本概念、直接翻译及间接翻译在翻译中的应用等三个方面对直接翻译与间接翻译在翻译中的应用以及一些相关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8.
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可以为跨语言、跨文化的翻译研究提供科学的语用学分析方法。关联理论认为人类语言交际是一个通过寻找关联进行明示——推理的过程,翻译活动是一项涉及原作者-译者-译文读者的双重交际。关联理论从认知的角度出发,对交际做了新的诠释,合理地解释了翻译过程和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9.
关联理论对翻译标准和翻译实践从全新的角度做出了合理的诠释。根据关联理论,翻译被看作是特殊形式的交际。本文以沙博理的《水浒传》译本中的习语翻译为例,分析了习语的各种汉译方法中关联理论的运用:以关联为原则,以交际为目的,重视认知语境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可以为跨语言、跨文化的翻译研究提供科学的语用学分析方法。关联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以译者为中心寻求关联的跨文化“明示一推理”过程。译者站在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之间进行跨文化交际。译者在原语认知环境中寻求关联并在目的语认知语境中做出动态适应。关联理论从认知的角度出发,对交际做了新的诠释,合理地解释了跨文化翻译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