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之所以有瑶族千家洞民族习惯法,是因为瑶族千家洞有着特别的自然环境,特有的社会结构,千家洞瑶族遵守《平皇券牒》的这部古代事实上的"民族区域自制法",瑶族千家洞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世外桃源。瑶族千家洞习惯法文化包含着文化的同一性和差异性的认同的发展过程。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形成瑶族千家洞习惯法文化思想共识,有效凝聚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共同致力于巩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具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洞霄宫是宋代杭州的著名道观,文人游览洞霄宫诗歌数量颇丰。北宋时期,游宦东南地区的文人将洞霄宫与隐逸文化联系起来,将其作为停留休息之所。其中,苏轼对洞霄宫的歌咏在宋代文人士大夫中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至南宋,重建后的洞霄宫成为了御前宫观和道教中心,文人游览题诗者骤增。洞霄宫道士较高的文学文化素养也是文人乐此不疲的重要原因。宋代特有的宫观官制度使许多文人士大夫都有提举洞霄宫的经历,这对其社会地位和受文人关注度的提高也产生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越边境十万大山的瑶族度戒仪式,是考验族人心智、教化族人心灵的过程;是进行族史、道德、戒律教育的传统文化形式。瑶族度戒习俗的传承,可以规范族人道德行为、维系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促进民族交往和边疆稳定。在新的历史时期,应通过完善保障机制、加强传承队伍建设、合理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等方式,应对瑶族度戒习俗传承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从瑶族神话传说看古代瑶族哲学思想●文丰义盘福东瑶族,分布在湘、粤、桂、滇、黔五省(区)的部分山区,大都居住在高山峻岭之上,因而“南岭无山不有瑶”的俗谚至今还在流传。瑶族人民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苦于历史上没有本民族的文字...  相似文献   

5.
瑶族是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际性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瑶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 2 0世纪 80年以来 ,随着文化研究热潮的出现 ,瑶族文化研究已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 ,国内外的许多专家、学者纷纷撰文、出书 ,研究瑶族文化 ,特别是瑶族传统文化。谢明学、玉时阶撰写的《瑶族传统文化》(广西民族出版社 2 0 0 0年出版 ) ,就是这批研究成果中颇有特色的一本力作。当我读完这本书后 ,认真琢磨 ,深感是本难得的好书 ,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一、该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瑶族传统文化。许多国内外学者都曾对瑶族…  相似文献   

6.
发端于五十年代末期的瑶族当代文学,初时只有鲍夫、覃建谋、苏胜兴等几位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瑶族诗人在诗坛上默默耕耘,其后将近二十年漫长的时期,由于政治动荡,文化萧条,使起步较晚、基础薄弱的瑶族当代文学几近泯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大潮把历经十年风雨洗劫的中国当代文学推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瑶族当代文学也在民族生活的肥沃土地上迅速勃兴崛起,以蓝怀昌、莫义明、李波、刘云中、蓝汉东、李肇隆、何德新、蓝启渲等为代表的一批中青年瑶族作家,相继在区内外以至全国的文坛上崭露头角,并以他们日渐丰厚成熟的创作实绩向人们昭示了瑶族当代文学不可磨灭的历史存在:作为一支劲旅,瑶族当代文学已经实实在在地跻身于中华民族文学之林,占有了自己应有的地位。是的,瑶族当代文学在不到十年的短短历程里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瑶族当代文学所取得的成就,不但体现在作家作品数量上的变化,更主要的是体现在创作主体和文学主体的  相似文献   

7.
瑶族神像画同瑶族社会结构、社会习俗、文学艺术等有着密切关联。发掘与研究瑶族神像画资源具有填补南方少数民族绘画史的一段空白,有助于探明神像画在中国道教绘画艺术中的地位与历史意义,丰富瑶学研究的内容,创作富有时代精神的新型瑶族绘画等现代文化价值。应建立和完善相应管理机构、提高人员素质、充实研究人员;增加经费投入;开展普查工作;广泛征集瑶族神像画;保护画师及传承人;加强学术研究与教育工作等,以加强对瑶族神像画及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弘扬和发展民族文化艺术。  相似文献   

8.
佛籍洞为云冈第十二窟。它与“云冈”之名同时产生于明清之际,是取道家给于“籍”的抽象含义而附加在佛教之上的。佛籍洞文化既是宗教文化,也是北魏王朝在平城极盛时期的鲜卑人文化。遵过鲜卑人之音乐、舞蹈文化的运行轨迹,可以探寻北方诸民族文化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9.
瑶族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的民族,她用神奇的想象,动人的歌声,记述了一个民族朴实凝重丰富的情感;瑶族又是一个有着古老历史的民族,她以古朴粗犷刚柔兼备的舞姿,原始遒劲清新的音乐表现了一个民族顽强的生命力。这是个特殊的少数民族,强韧奋争,历尽艰苦,不停地迁徙,择山而居,创造了凄楚的斗争历史,也创造了奇妙的神话和对创世神灵的崇拜。为表达对神的虔诚,总是以幻想编织的歌谣,劳作演练而出的舞步,择日成俗地来表达民族的希望,“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瑶族跳神舞蹈《庆目母婆》则是其生动杰出的代表作,她用舞蹈语言和创世长歌与神对话,与远古对话,与本民族的祖先对话、与世界  相似文献   

10.
吴燕  冯霞 《学术探索》2013,(12):130-133
对瑶族“打猎舞”的保护与传承的必要性不仅体现在挖掘打猎舞的良好健身、娱乐和教化价值方面,而且还具有提倡狩猎精神、传承优秀品质、为思想品德教育提供良好素材的作用;还表现在传承民族文化、强化民族认同、促进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就促进其发展的方式上,提出了:加强立法,加大宣传;将传承价值取向从经济建设向文化、体育建设方面扩展及完善;开发校本课程,将瑶族打猎舞融入学校体育教学课程等思考。  相似文献   

11.
瑶族服饰是瑶族人民情感的表述和记录,它的历史流变,是一部瑶族人民情感积淀、凝聚、物化、释放的演变史。瑶族服饰具有文化符号功能和性别符号功能。瑶族服饰文化随着瑶族人民的生活境遇和审美方式的变化和发展而发生变化,尤其是在当代视觉文化冲击下,广西瑶族服饰文化受到极大冲击,瑶族的审美标准已不是以往的审美模式了,而是带有大众化和潮流的特征,其审美变化是一种新的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12.
瑶族维持自尊身份和文化特质的族群行动对立着汉族统治者治国的行为,使抗争成为瑶汉历史民族关系的重要特征。抗争的失败和自由生境的丧失,瑶族逐渐流变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的重要成员。新时期,两族相互采借先进文化,形构起和谐友好的新型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13.
喇嘛洞墓地是我国北方地区迄今所见最大的一处以三燕文化墓葬为主的大型墓地。关于喇嘛洞三燕文化墓地的族属问题,目前在学术界尚存争议,主要有两种意见:"鲜卑说"和"夫余说"。根据喇嘛洞墓地出土人骨的体质人类学、分子考古学以及稳定同位素食谱分析,从生物考古学的视角对喇嘛洞三燕时期居民的族属问题进行综合性考察,结果表明,喇嘛洞三燕文化居民的族属很难与鲜卑人直接联系起来。喇嘛洞三燕文化居民的主体或许确实是来自第二松花江流域的夫余人,此外还混杂了一部分辽西地区早期土著居民的后裔以及个别的鲜卑人。  相似文献   

14.
瑶学研究与电影《中国瑶族》──有关瑶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探讨赵廷光,刘达成在刚刚闭幕的党的第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十分强调和重视进一步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关系。瑶族,是我国社...  相似文献   

15.
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分布很广的民族。由于历史上的各种原因,造成长期的频繁移动,以致形成除中国外,越南、老挝、泰国、缅甸、美国、法国、瑞士、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亦有分布的状况。但是,无论分布在哪个国家的瑶族,他们都一直保持着共同的语言、共同的传统文化和传统习俗。在这些传统习俗中,度戒保持得尤其完整。  相似文献   

16.
瑶族婚俗     
我国人口上百万的少数民族中,瑶族是居住最为分散的民族之一。在广东、广西、湖南、贵州、云南等省、自治区的广大山区,瑶族同胞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瑶族历史悠久,社会发展却十分缓慢。至本世纪50年代初期,有的瑶族地区已进入成熟的封建地主经济阶段,有的地区仍未跨越原始社会的门槛。传统文化在婚姻习俗中留下深厚的积淀,当人们考察瑶族婚俗时,看到的是一幅古老厚重而又形态万千的历史画卷。这里有原始婚俗的古朴遗风,也有人类由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前进时不同社会制度和婚姻制度搏斗的投影折光,更有封建时代社会关系的深刻印记。细看这一  相似文献   

17.
<正>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李默、林炳熙与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盘才万、房先清共同收集编注的《盘王歌》一书,最近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盘王歌》是粤北地区历史悠久、广为流传的一首“勉语”瑶族传统民歌。该书反映了瑶族人民的文化传统,介绍了瑶族人民对自然界的认识,以及传播生产、生活知识的方式,反映了瑶族人民勤劳勇敢、热爱乡土的民族感情。  相似文献   

18.
以柏拉图哲学中的人论为背景,比较学术界对于“洞喻”中各个象征性细节描写的不同解释,可以发现他们所存在的偏颇。对于“洞喻”中所描绘的洞穴“内部”与“外部”,即关于“洞内”与“洞外”的场景设置,应该理解为那是人所拥有的“现实”与“理想”的两种世界的隐喻。在“洞喻”里,他构筑了与现实世界相对应的另一个世界——理想(真实)的世界,并以此作为人类追求的最高目的。而他的哲学,就是阐述这两个世界究竟是怎样关系的一种哲学。  相似文献   

19.
瑶族是一个能歌善唱的民族,有以歌代信的传统习俗。所谓“信歌”(亦称为“寄歌”“放歌”或“传歌”),就是用歌来写信,这在自称“勉”和“金门”的瑶族中尤为盛行。信歌在瑶族民间流传的历史相当久远,准确年代无可考。解放后所收集到的“信歌”,如《桃川信歌》写于清咸丰五年(1855),但它并非是最早的一首。许多流传于民间的“信歌”手抄本,大都不注明年代,可能是由于世代传抄遗漏所致。据《广西大瑶山瑶族社会历史调查》云,瑶族人民直接用汉文记录本民族历史,最迟是在明末清初,其方式多采用歌谣的形式叙述。由此看来,“信歌”作为口头创作产生的年代,自然要早于明清了。  相似文献   

20.
丝绸之路由古都长安始发,经过陇中高原、河西走廊和西域地区,横贯中亚、南亚与西亚,进而联结非洲及欧洲,迢迢数千公里,承担着我国内地与西域之间以及中国与亚非欧一些国家之间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的重要任务。两千多年来,这条东西相联、南北交错的交通网是东西方交往的“桥梁”,是一条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通道。它的开通与繁荣,从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影响和推动了世界上很大一部分人口最稠密地区社会历史的发展,丝绸之路的历史就是沿途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往来交流的历史。彼此之间的商品交换、贸易往来以及物质和精神文化的交流,使沿途各国各民族各地区都深受其惠,对其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都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优秀的文化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接受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来为我所用,从来都是发展本国本民族的文化所必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