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孙宇 《现代交际》2012,(7):49+48
人才服务中心是国家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队伍的科学有效管理影响着自身的服务水平与发展状况.本文首先介绍了人才与人才管理的涵义,然后分析了我国人才服务中心人才管理的现存问题,最后探讨了完善人才服务中心人才管理的方法,希望对人才服务中心人才管理做以推动.  相似文献   

2.
党中央、国务院日前颁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是党和国家有关人才发展的长远规划,是我国昂首迈进世界人才强国行列的行动纲领。贯彻实施《纲要》,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加开阔的眼光、思路和胸襟,把我国人才发展放在世界人才发展的大格局中来认识和把握,以积极主动、时不我待的姿态参与全球人才竞争,抢占世界人才发展的制高点,确立我国人才竞争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3.
孙海清 《现代妇女》2014,(7):181-182
我国自2008年开始实施“千人计划”,规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12年,我国又开始实施“国家特支计划”(亦称“万人计划”),面向国内加快培养造就一批能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坚强支撑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要更有效地培养国内创新创业人才,必须紧紧抓住人才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的这一关键环节。无论国家还是地方,对高层次人才有了更多的需求。不同人才对社会的贡献是不同的,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是促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引进这类人才将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文章界定了人才和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的含义,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按照相关原则构建了评价高层次创业人才和高层次创新人才两套指标体系,并对其中的重要指标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4.
数字     
《职业》2011,(4):12-12
4000万 据相关会议透露的数据,目前我国的专业技术人员总量已经达到了4000多万,超过了英美等人才强国,位居世界第一位。但是,我国的人才构成不合理,高层次创新人才极其缺乏。在发达国家,高层次人才占人才总数的比例约为15%至20%,但我国仅为5.5%。我国每百万人口中从事研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只有日本的8%、韩国和美国(不包括工程师)的15%。  相似文献   

5.
21世界是一个知识经济为主导的时代,决定实力高低的最终因素应该是人才。文中探讨了人才储备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提出掌握人才储备的策略,希望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理想的人才配置境界,为我国早日摆脱金融危机阴影,实现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6.
创新型人才是国家提升综合实力所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则是创新型人才的聚集地,以高校为出发点探讨人才引进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现阶段,我国创新型人才储备不够充分,面临严重的人才流失问题,人才引进面临诸多巨大的考验。文章通过阐述创新型人才的内涵特征,分析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引进现状及问题,对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引进提出"完善创新型人才薪酬体系""营造和谐的人才成长环境""推进学科平台、学术团队及创新人才个人的协同发展"等措施,旨在为如何促进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引进的有序健康发展研究适用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7.
天津高等院校吸引高科技人才制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玮  崔英姬 《职业时空》2008,4(4):15-1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专业人才尤其是高端专业人才的引进已成为各高校的工作重点,各校纷纷制定各种优惠政策来吸引人才加盟。我国加入WTO以后,国际国内人才竞争日趋激烈,要建设一流大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关键,而人才引进是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在新形势下,高校需要引进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引进人才、怎样用好人才和人才引进要处理好的有关关系是每一个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张士凑 《职业》2014,(36):29-31
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之后,人才观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才培养模式、方向也随之变化。我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但人才问题捉襟见肘。主要表现为人才流失严重,现在的人才队伍存在严重的人文精神缺失,人才过密集中于社会显达而非生产领域,专业结构不合理等。为改变这种状况,本文认为极有必要构建显才自我实现、潜才不断成长、准潜才大力培养的人才成长链;同时必须营造整个社会人文素质氛围,打破人才终身制,推行人才合理代谢制度;而且要在潜才成长和准潜才培养方向上密切注意人才接受方向,这样才能保证人才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教育机制的发展,高校的竞争已经转化为人才的竞争,高层次人才的贡献尤为重要,高层次人才的存在加快了专业建设,优化了师资团队,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校的竞争力。由此可见各个高校对高层次人才的渴望,研究高校人才引进政策的产生、现状、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可以提高高等院校引进人才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骆潇 《职业》2010,(8):18-18
高技能人才是指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操作性难题的人员。从2003年人才工作会议开始我国就确立了要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主来推进我国人才队伍建设的思想。2010年人才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更加凸显了对高技能人才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今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之后中央发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面部署了我国人才强国战略,指明了各类人才发展的政策蓝图,将社会工作人才作为第六类人才纳入了国家人才发展战略,提出了发展目标和重要举措,这既是对民政部门开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最大鼓舞和强力支持,也是对我们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地方本科院校为了响应国家有关人才培养方面的新政策,已经逐渐把培养应用型人才、构建应用型人才体系作为学校的主要培养目标和办学宗旨。培养应用型人才、构建应用型人才体系不仅是满足地方本科院校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教育逐渐面向大众化,各大高等院校之间的竞争也十分激烈,地方本科院校如何才能在这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是目前地方本科院校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基于此,地方本科高等院校必须从学生的能力、知识和素质等出发进行全方面的培养,培养新型的应用型人才,还可以通过企业、学校二者之间的合作,调整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从实际出发,构建应用型人才体系。本文从当前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几点有效的措施和建议,从而完善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裘晓林  李惠 《职业》2012,(16):135-136
发展职业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客观要求,也是推动我国制造业、服务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建设、解决我国高技能人才严重缺乏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4.
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总体要求,着眼于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国家人才规划明确了未来我国人才发展战略目标定位。  相似文献   

15.
在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和使用人才的三个环节中,使用人才是核心和关键,要使人才施展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必然要创新人才使用机制。  相似文献   

16.
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以来,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造就了数以亿计的人才队伍,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然而,在该战略实施过程中,人才匮乏与人才浪费的矛盾未得到有效解决,表现为人才培训滞后,人才使用与人才保护未能统筹考虑,特别是出现人才“过劳死”(前称“英年早逝”)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7.
高端人才是一个综合性概念 高端人才并非仅指科技人才,而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包括三层意思:首先,按照中央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人才类别划分包括六类,即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其实后者也属专业技术类,只不过当前比较稀缺、急需而已。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为我国外语专业本科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传统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以这种模式培养的人才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国际交往的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需要的外语人才是新型的,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面对这种挑战。我国各大外语院校纷纷提出外语专业的本科教育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文中着重以韩国语专业为基础,结合复合型人才的概念以及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途径,讨论韩国语专业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在深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明确了我国人才发展的战略思想和下一步人才工作的基本要求、方针原则和工作重点。会前发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规划了未来10年我国人才发展的战略目标、总体部署、  相似文献   

20.
李宾 《职业时空》2012,(9):41-43
随着金融全球化和国际化的持续快速发展,金融人才的培养,尤其是高层次、应用型、国际化的卓越金融人才的培养对我国传统的金融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国高校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树立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改革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以能力提高为本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卓越金融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