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政关系问题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问题,它主要探讨政党与国家权力各组成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虽然美国宪法未提到政党,但政党的活动和影响已渗透到美国政治过程的方方面面。美国奉行"三权分立"的原则,国家权力被分成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不同的部分,各自按照自己的规律和职责运作。因此,在政治运行中的美国党政关系,主要体现在政党与立法、行政及司法机关之间的分析关系上。这也表明美国党政关系的实质是党政合一的。  相似文献   

2.
研究中国党政关系的发生必须从革命党的产生着手。从"革命党"的产生条件看,近代中国不具备直接建立民族国家的条件,只能在革命党的领导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逐步建设民族国家。从"革命党"的产生过程看,中国革命党的产生过程就是为建立现代民族国家奠定基础、积累条件的过程。从革命党自身特征看,革命党兼具政党和国家的双重职能。正是这些因素决定了革命党建立国家政权之日就是党政关系发生之时。  相似文献   

3.
王立峰 《江海学刊》2022,(1):161-168
中国特色党政复合体制是理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把钥匙,表征着一种动态的党政关系,而解读这一复合体制需要借助于制度—体制—机制三维分析框架。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党政复合体制的政治原则;新时代使命型政党是中国特色党政复合体制的政党定位;党的领导地位是中国特色党政复合体制的制度保障;“政治—行政”二分的功能耦合与职能分工是中国特色党政复合体制的运行模式。中国特色党政复合体制必须借助良性机制的有效运转才能发挥其制度优势。民主集中制塑造了政党的权威认同、党组政治强化了执政党的领导能力、归口管理保证了政党的全面统筹能力、党政合署办公实现了党政职能的深度整合。  相似文献   

4.
党政关系问题是以政党为核心的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问题。研究西方政党关系,借鉴其中有益的东西,对建立我国的政治文明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构建合理的腐败治理结构是健全中国反腐败运行机制的基础和前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腐败治理结构经历了由"党政合一型"向"政党嵌入型"的模式转变。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的部署和要求,我国的腐败治理结构应当逐步向"政党主导共治型"模式转变。"政党主导共治型"腐败治理结构强调,党在强化反腐倡廉建设领导责任的同时,应当以制度化的方式科学分解纪委、政府及其他公共权力机构的反腐败职责,使腐败治理体系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各个治理主体彼此之间相互协调、共同发生作用,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理腐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腐败的效能。  相似文献   

6.
张翔 《天府新论》2012,(3):13-18
"割据化"的政治权力结构阻碍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同时也成为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社会辅垫。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如何有效地组织国家政权成为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核心问题,因此,"组织化抑制割据化"也就成为贯穿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基本线索。在这个基本线索中,"政党—国家"模式构成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基本范式。"政党—国家"模式以国家主义政党为载体,依靠政党的"组织化"力量,以"一党执政"的政党结构与"政党—国家"一体化的党政关系为主要特征。这种政治现代化的范式有利于自上而下的政治整合,克服"割据化"的政治权力格局,从而维系国家政权的统一。但是,这种范式在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也表现出客观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鲁仁 《东岳论丛》2002,23(5):142
迄今为止 ,在全球 195个国家中 ,除了地狭民寡的 10来个小国外 ,180多个国家的政府都是由政党组成和领导的。政党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导力量 ,国家政权是受政党掌控的。正因为党政关系如此重要 ,故尔 ,最近几十年世界上研究者颇多 ,著述不少。鉴于中国国情 ,研究中国的党政关系极具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理应大力研究 ;而这一课题又极具政治敏感性 ,研究难度甚大。中外学者对此虽然有了若干探索 ,但视角各异 ,指导原则不同 ,所获成果的可行性往往欠缺。鲁士恭等学者知难而上 ,怀着推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强烈责任感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8.
党政关系问题是百年前中国由王朝体制转向党国体制的衍生问题,在近现代中国政治制度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党政关系也先后历经"党政合一""党政分开"和"党政分合"三种模式的实践探索。党政关系问题本质是党执政方式问题,核心要处理好权力制约、党的领导以及治理能力这三者关系。"党政分合"模式已经被证明具有解决这三个问题的潜力,但是也要确立"以分为主、以合为辅"和"制度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从而确保"党政分合"模式在正确轨道上运行。  相似文献   

9.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可借鉴国外政党建设意识形态的做法,巩固全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借鉴国外政党处理党群关系的做法,提高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借鉴国外政党处理党政关系的做法,提升领导干部依法执政素质与水平;借鉴国外政党应对现代传媒的做法,增强领导干部驾驭现代传媒的能力;借鉴国外政党解决腐败问题的做法,永葆中国共产党人的清风正气。  相似文献   

10.
执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创新发展的实践基础.确立党自觉执政的理念,是党的建设的需要,是党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并长期执政的必然要求.党的领导模式向科学执政方式的根本转变主要包括由"党政合一"到党政职能合理定位与分工的转变、由"政策领导"到依法执政的转变和由"长官意志"向科学决策的转变这三个方面的内容.目前,有必要像讨论"真理标准"以端正党的思想路线那样,在全党范围内进行一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再教育,真正确立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真正英雄的观点.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群众"、"执政"与"为民"以及"代表"与"代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设计是中国共产党特殊政党体制的产物,二者存在着密切的制度耦合关系。巡视监督的自上而下性与“察、纠、举”三位一体性所展现出的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能力弥补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下党政融合的制度缺陷;巡视监督中针对党政“一把手”的重点监督与强势监督破解了中国共产党党政问责体制下“一把手”监督难的制度困境;巡视监督的异体性与独立性补充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党际关系中出现的“协商有余、监督不足”的制度局限。  相似文献   

12.
西方政党政府研究的范式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政党政府研究,起始于20世纪40年代。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政府中的政党";二是有政党的政府;三是政党—政府关系。围绕这三大主题,迄今为止,已经产生了四个重要的理论范式:责任政党理论、联合政府理论、分立政府理论以及政党政府关系理论。责任政党理论起源于政党在政府中的合法性危机,主张政党执政后应该制定并通过公共政策,代表选民利益。联合政府与分立政府现象的出现,导致了两种相应理论的产生。联合政府理论主要关注联合的形成、维持与利益分配。分立政府理论关注不同政党分别掌握立法权和行政权可能带来的政治后果。但是这些理论或是以政党为中心,或是以政府为中心,无助于阐明政党与政府之间的复杂关系。政党—政府关系理论的产生,有助于深化人们对这种复杂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笔者从1993年起一直从事《龙岩年鉴》编纂工作,承担政党、政权、政协部类(以下简称党政部类)的责任编辑。本文就此部类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一、充分认识党政部类在综合性年鉴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编好该部类、提高年鉴质量的前提在编纂过程中,有些人对《党政》部类设置和内容撰写的比例上曾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在市场经济发展条件下,发展经济是一切工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的实践及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其政党外交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起步到经过艰辛的探索后逐步地走向成熟和完善。90年政党外交的实践得出的基本经验是: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必须超越意识形态的差异,政党关系必须服务于国家关系。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政党与国家关系模式的重构:比较的视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比较政党体制的视野来看,中国先是在民国初期出现了政党林立的局面,形成了共生型政党一国家关系模式;其后国民党以党治国,形成了典型的外生型政党一国家关系模式;在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后,党的一元化领导不断强化,党政不分、以党代政,仍属于一种外生型政党一国家关系模式;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形成  相似文献   

16.
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和实践的核心问题。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是由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决定的,是由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决定的。党的先进性,不仅表现在其理论品质和理论创新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党的实践能力和实际作用上。新时期,保持和发挥党的先进性,需要理顺党内关系、党群关系和党政关系,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相似文献   

17.
抗战期间,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当时的情况,就反腐败工作进行了理论发展和实践创新。这种理论发展和实践创新日益呈现出“成熟化”的特征:政党文化层面形成了完整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和高度概括了党的三大作风;政治社会化层面开辟了全党思想整风的新路径;政治制度层面强化与规范党内、行政监督制度;政治关系层面构建了健康有序的党政、党群与党(政)企关系;政治行为层面将党政抑腐自觉性和民众反腐广泛参与性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政党协商是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政党关系和谐是中国政党制度的本质。当代中国的政党协商民主缘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多党合作,其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得以构建,并以政治协商会议为载体,以"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为指导方针。厘清新中国成立之初政党协商民主应把握两点:一是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发展路径是政党协商民主的政治核心;二是共存与监督是保持良性党际关系的基本方针。  相似文献   

19.
党领导社会组织,对于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落实党领导一切的政治原则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面向。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社会组织制度相继经历了“总体性支配中的党政社一体化”“转型社会中的党社同构”“服务型社会中的党政吸纳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党社嵌入式发展”四个阶段。在使命引领的前提下,针对不同时期的具体治理情境,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主动调适来推动领导制度的创新,可以称之为“调适性引领”。调适性引领反映的是“政党中心论”的思想,是政党作为一种统合型的力量主动对社会组织进行思想引领、规范调整和资源整合的方式,凸显了政党自主性。它具有一定的调整与适应周期,应采取纵向嵌入与横向整合相结合的方式,并以去除、保留与创新等政策工具实现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调适性引领超越了传统“国家—社会”关系理论研究的边界,对于构建中国特色政治社会学的话语体系具有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葛兰西在狱中用11年的时间反思意大利共产党政治斗争失败的教训。他从政党与国家、政党与民众关系等方面分析政党认同,说明民众自愿认同的政党是体现国家精神的政党,是注重伦理道德、"有机"民主建设的政党。他的探讨依据以往的理论成果,基于历史和现实经验教训,着眼政党未来的发展趋向。这启示我们以多种视角看待执政党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