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的价格总水平上涨理论,从供求两个方面来讨论价格总水平上涨的机制。实际上,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的还有非供求机制。本文说明两种价格总水平上涨的非供求机制。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变化,会导致商品相对价格体系的调整;在纸币体系中,在相对价格调整过程中会出现“向上看齐”倾向,从而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这就是劳动生产率变化引起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内在机制。生活必需品需求的特点是需求的价格弹性很小,这使得生活必需品有价格上升的内在趋势,在一定的市场结构,这种内在趋势会变为现实,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会在市场力量的推进下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推进价格总水平上涨。这就是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市场推进机制。  相似文献   

2.
市场调节机制是一个"有差调节系统",在短期,任何一个外部力量使某商品的市场相对价格大于均衡相对价格,都会导致该商品绝对价格的单向上升和其他商品绝对价格的上升:在长期,相对价格的升降变化的调节机制,表现为绝对价格间歇性单向上升和其他商品绝对价格上升,这种绝对价格的上升,会由于"棘轮效应"而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这就是市场机制调节的价格总水平效应。这个类型的价格总水平上涨称之为市场推进型价格总水平上涨。在一般情况下,这类价格总水平上涨是温和的,但是,到达"加速转折点"就会产生恶性价格总水平上涨。对于这类价格总水平上涨,货币政策是失效的。  相似文献   

3.
1998年以来 ,我国出现了市场价格低位运行的现象。价格低位运行 ,既不同于缩减流通中的纸币数量以提高货币购买力的通货紧缩 ,也不同于经济增长高、出口高、企业盈利率高、失业率低、通胀率低、财政赤字低的“三高”、“三低”的新经济。价格低位运行符合通货膨胀的一般特征 ,属于负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4.
西方经济学的价格理论被分割为微观的灵活价格理论和宏观的粘性价格理论两个部分.灵活价格理论是新古典经济学进行长期均衡分析的基本工具,粘性价格理论则是宏观经济学解释失业与非市场出清的重要前提假设.为了把两种价格理论协调起来,从个体最优行为引出粘性价格就成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努力方向,这也为宏观经济学提供了微观基础.尽管如此,价格理论的价值理论缺失还是可能导致主流经济学缺少坚实的"元基础",所以,构建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不能忽视对更深层次的价值理论的回归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涨跌幅限制对知情投资者的交易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涨跌幅限制因此产生日收益率分布偏离效应、涨跌停可能性突变效应和股价持续反转效应等三种效应.通过综合运用事件研究法和分组比较法,检验了涨跌幅限制在中国股市的运行绩效和股价行为.结果发现,我国涨跌幅限制同样对知情投资者的交易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当未来均衡价格与当前股价有较大偏离时,涨跌幅限制会使知情交易者推迟当前的交易,从而延缓了均衡价格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6.
牛鞭效应是市场活动中普遍存在的高风险现象,从旅游服务供应链角度来看,旅游产业中也存在着牛鞭效应.这种供应链中需求放大的现象会对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水平造成严重影响.本文从牛鞭效应存在的普遍性出发,分析了牛鞭效应产生的六个主要原因;采用计量模型方法分别从需求信号处理、短缺博弈和价格波动三个方面,着重分析了导致旅游产业中产生牛鞭效应的机理;给出了优化旅游服务供应链的结构、强化旅游者知情权和建立契约形成联盟等削弱牛鞭效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60年经历了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换,改革前后30年的价格总水平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特点上、价格水平周期的波动幅度以及整体波动上存在差异因,为适应经济体制转换和经济发展阶段发展的要求,保持价格水平的基本稳定,改革前后30年对价格总水平宏观调控的历史进程也就存在显著的比较演进差异,突出体现在理论背景、原则、具体目标、模式、手段、权力方式和绩效七个方面.由此改革前后30年的价格宏观调控比较实践也为我们提供了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三农"的支持力度、推进民生类价格体制改革和完善价格调控宏观体系的重要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8.
房产价格可以通过"财富效应"、"抵押信贷效应"以及"购房支出压力效应"三大机制对居民消费行为产生促进或者抑制的作用.本文利用我国172个地级城市2002年到2006年的面板数据,对房产价格对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发现房价上升抑制了居民消费.我们还发现,造成这一影响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我国潜在购房者群体比重较高、房地产金融发展滞后.文章最后提出了控制房价和促进消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价格总水平的周期性波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文认为,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下降表明我国的经济运行已经发生了严重的通货紧缩。通货紧缩的出现不是一种偶然的经济现象,而是因为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我国价格总水平的波动性增强,过去那种单一的通货膨胀时代有可能转变为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在不同时点交替出现的市场性周期波动的新阶段。我国应当对传统的单纯“反通货膨胀政策”进行动态化的调整,将反通货膨胀政策和反通货紧缩政策在不同时点上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除了使用贝、帛、金属货币以外,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汉代的白鹿皮币可以视为纸币的滥觞.唐代有“飞钱”,宋代则有“交子”、“会子”,它们都可以说是纸币的前身.真正使用纸币作为全国范围的通货,开始于元代.它还是世界最早的纸币,而且通过元王朝的国际交往,影响也遍及世界,其历史意义是极为深远的.1元代发行纸币,大致可分三个阶段:从元世祖忽必烈掌握政权的最初二十年内(公元1260年—1280年),这是纸币发行的初期,这时币值是稳定的,流通状况是良好的,这算是第一阶段;从元世祖末年,约自至元十八至至正十年(公元1280年—1350年),大量发行了至元钞和至大银钞,纸币从稳定转入了逐步贬值的第二阶段;从至  相似文献   

11.
曹畅  刘津 《天府新论》2021,(1):91-102
在现实的市场经济活动中,协调人们行为的除了价格机制外,还有非价格机制,市场中的价格机制和非价格机制是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当前对市场的非价格机制存在三点认识上的误区:以市场失灵为切入点来认识市场的非价格机制,将制度环境以及制度环境下的行为混为一谈,对市场的非价格机制缺少系统性的梳理和说明。要准确认识市场的非价格机制,认识现实市场中人们的行为互动,就需要运用“超微观分析方法”从产品的维度和价格结构的视角来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价格水平是价格动态的反映,它包括价格总水平与单个商品价格水平。对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中价格水平是否需要控制的问题,由于人们观察、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而有不同的认识。有的同志认为,在我国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因价格体制长期僵化,进行价格改革必然伴随着一个涨价的过程,因而主张在整个价格体系改革的进程中都必须对价格进行控制;有的同志认为,在价格改革刚刚起步的时候,提出价格控制是不适宜的,容易产生混乱,引起改革思想和行为的倒退;有的同志则认为,在改革中价格控制只适用于价格总水平,而单个商品价格水平是勿需控制的;等等。价格水平究竟该不该控制呢?我们认为,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价格动态,无论是价格总水平,还是单个商品价格水平都应该  相似文献   

13.
政府参与行为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是个尚未充分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对此经过理性分析,指出“政府参与行为”是政府作为独立的主体直接参与微观经济活动的过程。政府的这种行为方式,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社会供求总量的变化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状况;对微观经济的影响则集中体现在对微观主体的示范效应、竞争效应和扶持效应上。笔者认为,三种微观经济效应都可发生蜕变,只有制定科学的评价政府参与行为的原则和方法,合理规范政府参与行为,才能使政府参与行为更多地发挥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14.
价格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培育规范的市场体系对发展国民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精度较高的经济计量模型定量地讨论吉林省物价宏观调控问题,对物价总水平和投资规模等重要经济指标进行模拟和仿真,以期达到经济发展均衡适度,宏观总量协调平衡、经济效益稳步提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骆祚炎 《学术研究》2013,(1):67-74,159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资产财富效应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更加重要。在我国居民1995—2010年的季度资产结构中,住房资产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储蓄资产次之,证券资产和社保资产所占比例很低。状态空间模型的季度分析表明,我国人均总资产的财富效应微弱,住房资产财富效应高于金融资产财富效应,金融资产的财富效应基本为"负"且波动性较大。为提高居民资产的财富效应,货币政策要强化逆周期干预并对资产价格给予更多的关注,尤其要重视房地产价格。为此,货币政策需要强化研究引起资产价格波动的先行指标,并重视经济体系杠杆化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主流文献将经济结构转型的驱动因素归结为需求侧的收入效应和供给侧的相对价格效应,即代表性消费者对自身收入和产品相对价格的反应塑造了消费结构,进而引起资源在三大产业间的再配置。然而,非位似偏好设定下的代表性消费者不是社会整体行为的合理替代。为解决上述缺陷,将城乡收入分布引入多部门增长模型,提出收入差距对经济结构转型的作用机制:一方面,收入差距决定了异质性的消费结构,致使收入效应依赖于收入分布;另一方面,收入差距也导致城乡居民在人力资本支出上存在差异,而人力资本水平改变了产品相对价格。此外,包含城乡收入分布的多部门增长模型仍存在满足“卡尔多事实”和“库兹涅茨事实”的广义平衡增长路径。最后,收入再分配政策扭曲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和投资(包括物质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行为,并且降低农村人口比重和增加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分别因收入效应和相对价格效应起主导作用对经济结构转型产生抑制作用,但后者的影响力度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17.
魏伟  汪小兵 《人文杂志》2002,25(5):54-57
虚拟资本本身没有价值但却有价格。虚拟资本的价格是围绕着虚拟价值在波动 ,虚拟价值又是由反映虚拟资本所代表的实物资本的价值的信用来决定的。信用水平及其变化决定着虚拟资本的虚拟程度、虚拟资本的价格及其波动幅度。中国证券市场中的过度投机和“泡沫”过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于缺乏完整、系统和高效的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一近年来,我国出版的各种社会科学辞典、教科书和其它有关书籍中,在解释通货膨胀这一概念时,几乎无例外地把通货膨胀说成是纸币所特有的经济现象,完全排除了金属货币产生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为了说明这种情况,我们分类举几个例子。 (1)辞典类: 许涤新主编的《政治经济学辞典》说,通货膨胀是“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现象。……通货膨胀只有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在金银货币流通的情况下就不会如此”。 《辞海·经济分册》说,通货膨胀是 “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相似文献   

19.
《江西社会科学》2015,(3):36-42
随着国内要素市场以及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增大,商品房价格在区域范围内的协同变动趋势已经越来越显著,房价的扩散效应成为导致一些地区房价过快上涨的重要因素。实证结果表明:我国房价总体上由东部向西部扩散。其中,东部地区房价的内部扩散效应较强,而中西部地区房价更易受到东部房价的外部扩散效应影响。三个地区的房价对外扩散效应依次递减。房价扩散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是近年来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失衡等问题的伴生现象。针对这一问题,地方政府应积极关注全国以及周边地区的房地产市场走势,对本地区的房价变动进行更为科学和全面的判断,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制定调控政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使用中国2000年至2010年的季度数据,利用SVAR计量模型,深入研究了货币政策对不同类型住宅价格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第一,利率对住宅价格具有异于寻常的正向冲击作用,提升利率并不能有效抑制房价,这与政策制定者的政策预期以及公众的经验相背离;第二,货币供应量对住宅价格有明显的正向冲击效应,过剩的流动性是推高房价的重要原因,住宅价格调控的基本着力点应当放在货币量的管控上;第三,货币政策对不同类型的住宅价格具有不同的政策效果,差别化的房价调控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