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字禅"是一个特殊的概念,具有特定的内涵。以前的研究,一般把"文字"界定为语言文字,而且基本上将"文字禅"解释为以语言文字为手段、媒介或对象的参禅学佛活动。实际上,"文字禅"有不同的评判标准,而且有多方面的不同含义。从广义上讲,在"无心"的状态下,一切方便法门都是"文字禅";从狭义上讲,"文字禅"指"以翰墨作佛事",主要包括能显"无言之意"的诗文书画。"文字"与"禅"有不同的联结方式,"顺水推船"更符合"文字禅"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2.
叶斌 《江西社会科学》2007,(11):168-172
黄侃的"训诂学"定义是训诂学现代理论的逻辑起点,广为训诂学通论著作所引用,但是对这一定义本身学界却缺乏研究。本文讨论了黄侃"训诂学"定义中"语言文字之系统与根源"一语的确切含义和具体内容,认为"语言文字"主要指词汇、词义,"系统"的具体内容包括转语系统、同源系统、替换系统、同义系统、引申系统、义场系统等,并分别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3.
法被遵守的前提是法系良法,法不"良"是当下语言文字应用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构建语言文字之良法模式,实体要素方面,应该追求正义、秩序与效率价值;形式要素方面,需要完善法的结构、条款模式、法律条文的实在性及语言表达;配套机制方面,宜搞好宣传、执行和教育,开创公益司法模式等,是保障语言文字良法实施的善治模式。  相似文献   

4.
荀子十分推崇"礼"的地位,认为"礼"是社会治理之根本,他在"隆礼"的同时也强调"法"的作用。荀子哲学以"礼"为主体,由"礼"产生"法",同时强调"刑"的作用,并将"刑"作为一种维护"法"和"礼"的必要手段。在荀子政治哲学中,"礼"是"法"的根基,"法"是"礼"延伸,"刑"则是"法"和"礼"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法律援助条例》极大地推进了我国法律援助的发展与实施.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法律援助工作.抓紧制定法律援助法,不仅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法律援助制度发展与完善的关键举措,更是利国利民的重大法治工程.法律援助法的制定应当遵循基本的哲理思维.其中,"人本主义"是法律援助立法和实践之本,人权保障是法律援助立法和实践的理论基础,"国家责任、政府义务"是法律援助立法与实践的基本理念,"国家本位、社会本位、个人本位"是法律援助立法和实践的主要维度.中国特色法律援助制度具有不可忽视的公法属性.社会主义法律援助制度的价值目标是追求全面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6.
李庚香 《中州学刊》2007,(1):98-103
"法之和谐"是建立在法美学是人学和正义之学这一基础之上的.如果说法美学是人学体现了法律的"合目的性"以及法律的人性诉求,那么法美学是正义之学则体现了法律的"合规律性"及其与生产方式的内在关联,而法美学是和谐之学则体现了人性与生产方式的互动、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以及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均衡.可以说,没有生产方式与人性的统一,"法之和谐"是难以真正成立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法之美"的实现离不开"法之和谐";和谐社会的建设也离不开"法之和谐".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发布以来,深刻地影响着公民的语言价值观念,使中国的语言文字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生了深远的社会意义。为了提高对语言文字法的科学认识,我们从和谐理念、宽容理念、平等理念、自觉理念和国家安全理念等几个方面讨论语言文字法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我国司法审判的重要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中的"事实"应该是法律事实,"以法律为准绳"中的"法律"包括立法之法和法官造法。"事实"与"法律"的关系主要体现为:两者都是主客观相统一的结果,具有相对性;两者相互影响或相互塑造。  相似文献   

9.
广东语言文字应用调查的若干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詹伯慧 《学术研究》2001,(8):121-124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在社会语言文字应用方面出现了一些良性变化,人口的流动给粤语地区"推普"带来极大的推动力,政府也把社会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工作提到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出现了普通话和粤语双向影响的局面;广东原来不通行粤语的其它方言区,有把粤语当成省内"普通话"的倾向;传媒的不规范用字,也对语言规范化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而,必须加大语言文字工作的力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系统思维理论,对中国微型文学文本语言文字从"节省"、"启发武方法"和"协同作用"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微型文学文本语言文字的直觉符号性的探讨,从一个特殊的视角,观察并体验了作为中文民族"文化基因"的系统思维方式对文学文本语言文字普遍性和民族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江西社会科学》2015,(8):135-142
民国时期语言文字法规与标准的社会功能和规范功能,其生成的受制约因素,以及实现和失效的生存状态,给当下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一些重要启示:注重科学与正义,远离主观与臆断;淡化政治色彩,尊重语言文字本体事实;"政府推动"与"社会演进"合力进行,推进民众自觉遵守语言文字规范的进程;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实施效果,需要配套的机构与适宜的环境。  相似文献   

12.
在新疆这样一个多民族、多语种的社会环境里,产生了多种双语类型,其中又以"民一汉"、"汉一民"双语类型最为普遍.从历史到今天,"民一汉"、"汉一民"双语人才在促进新疆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民汉族际间的交往、语言文字翻译、语言研究和语言社会实践方面贡献卓著.文章认为当今社会,更应大力培养双语人才,特别是复合型双语人才,这是新疆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所记录疾病步及人体五官、四肢、体内脏器和神经系统等,主要有眼病、耳病、手病、足病、麻风病、腹心病和精神病等疾病种类.部分疑难疾病名称中,"肿"是血吸虫病并发症,"风"指麻风病,"雀"为三国时期长沙地区方言音,"刑"是指身体遭受锋利的金属器具伤害导致严重致残的外科疾病,"盲"为"盲"字之省笔.  相似文献   

14.
近代以来的墨家辩学研究,在讨论墨家辩学是否有"真"观念时,有赞成和反对两种意见。考察这两种意见,不难发现,这一问题的争议焦点主要在于墨家提出的判断言辞是非的标准,墨家是否有相当于语义"真"的语词,以及墨家是否有作为真值承担者的命题三个方面。墨家提出了"三表法"和"天志"作为判断言辞是非的标准,"三表法"中的"本""原"两条已经潜在地包含了"真"观念。墨家辩学用以表达"真"观念的语词主要是"当","然""是"和"可"三个语词也可用以表达"真"。墨家辩学所说的"辞"在本质上就是命题,"辞"的"当"与"不当"也相应于命题的"真"与"假"。据此观之,墨家辩学具有符合论意义上的"真"观念。  相似文献   

15.
轻动词句法理论是近年来生成语法在原则和参数框架下提出的一个新理论,"轻动词"也是近年来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我们采用这一理论的主要观点,在此基础上对汉语方言中的"使感结构"这一句法现象做一重新审视,从语义表现上,它应是一种"使役结构",而不是前人所说的"动宾结构",它的"使……觉得"的附加含义来自于句法生成时深层结构的轻动词.  相似文献   

16.
作为党的两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陈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形成与推进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主要思想可以概括为:指导思想和方法论上,"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实事求是指导思想,"交换、比较、反复"的方法论原则,"抓点、算账、比较"的调查研究方法;物质文明建设上,"经济力量均衡运行、规模要和国力适应"的经济建设基础思想,"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经济体制模式构想,"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经济体制改革方针,"鸟是搞活经济、笼子是国家计划"的经济体制改革定位;精神文明建设上,"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指导思想,"党组织要重视"的领导体制,"思想政治事关重大"的工作核心,"各种形式自由发展"的建设载体;政治文明建设上,"要有民主还要守法"的民主法治思想,"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执政党建设思想,"德才并重以德为主"的干部队伍建设思想,"亡党亡国亡头"的反腐倡廉思想;社会民生建设上,"多方考虑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思想,"吃饭穿衣是政治问题"的以民为本理念,"先生产后基建"的以民为先主张,"低工资高就业加补贴"的社会福利观念。这些思想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萌芽和起点、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17.
"义绝"制度是中国传统婚姻法的一项基本制度,"义绝"之"义"是对古代婚姻基础条件的抽象概括,其本质是宗法的、伦理的,是"义"这一传统法基本原则在婚姻家庭领域中的具体体现.从立法技术层面来看,"义绝"制度不乏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其所蕴涵之正向价值应当被现代立法所正视.  相似文献   

18.
于欣 《理论界》2015,(1):55-59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错法"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在给社会生活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也阻碍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由于法治整体水平不高,既有法律体系的纠错机制和民间的法律规避都不能有效解决"错法"的存在,损害了法治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归根结底,"错法"是由于我国传统法治建设的阶段性和缺陷所致。必须对我国法治建设的阶段性任务、现代法治的核心价值、法治建设的方式及路径以及法治建设中的监督制约机制进行反思,从中寻找解决"错法"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麦健 《南方论刊》2007,(8):74-75
"文以精为贵"这是任何语言文字都适用的标准,而以语言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广播节目(本文主要是指日常的广播社教节目,下同)更要做到"短小精炼"。与之相反,大时段的广播节目(特别制作除外)即两三小时以上的广播节目,已再难适应  相似文献   

20.
五四前后,在"汉字革命"这一特殊领域,"激进"实现了从"态度"到"主义"的历史演变。实践上,救亡和启蒙的双重压力产生的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成为了激进主义产生的双重引擎;理论上,科学主义、进化主义、工具主义甚至马克思主义等,成为了激进主义断章取义的理论基石。而在演变路上,"激进"也由对待语言文字单一对象的激烈否定,向儒道乃至整个文化传统的整体性否定,呈现出一种内容泛化、运动加速的趋势。一旦激进文化获得了系统化理论化飞跃,其中偏执者甚至可能将其上升为一种对待所有事物的行为哲学。本文力图从语文学角度,观察与审视现代激进主义思潮的兴替历史及其复杂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