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险业的诚信问题本质上是由投保人、保险人、保险代理人等三个主要主体在一定外部约束条件下的相互博弈中的理性选择所引发的。本文利用动态博弈理论对保险活动主要过程中的各主体策略组合予以描述,从简化动态博弈到附加行为成本的博弈再到多主体多重博弈,对博弈均衡及其产生过程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诚信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及其启示。  相似文献   

2.
张庆彩  徐桂红 《理论界》2008,(9):186-187
商业交易中的“诚信缺失”会增加交易成本,影响市场运行效率,抑制经济发展。文章综合运用博弈论、信息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多角度探讨了我国商业诚信缺失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从价值目的论而言,利己和利他是企业网络交易行为的动力,并在企业网络交易的土壤中形成了诚信伦理的基石。企业网络中的经济主体在追求合作剩余的博弈中产生伦理道德原则并形成诚信伦理。诚信伦理不仅以隐性形式展现,还以社会制序的角色呈现。在社会制序化过程中,伦理道德规则和社会伦理规则逐步外化并外显为一种刚性的法律制度规则。  相似文献   

4.
一、政府诚信悖论 "诚信"一词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自己内心的诚;二是对他人的信."诚"是对自己而言的,朱熹说:"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也."[1]也就是说,诚信首先是存在于人本心之中的心志形态,是一种内在的道德品质和信念,即"内诚于心"."信"是对他人而言的,《周易》上说:"人之所助者,信也."[2]所以诚信必须对他人严守信用,要言必信、行必果,即"外信于人".所以诚信是内与外的统一,言与行的一致.  相似文献   

5.
6.
本文利用效用最大化模型和博弈论方法分析了个人的诚信选择及由此决定的社会诚信水准。个人对诚信的选择是该人在与他人进行交易博弈的社会相互作用中形成的,是理性选择的结果。个人财富、能力和所受的教育是个人诚信选择的决定因素,社会制度文化因素、信息流动性和经济发展程度等因素影响着社会诚信体系的健全与否。目前,社会诚信不健全是一个囚犯困境结局,但仍然是纳什均衡。  相似文献   

7.
基于博弈机制分析诚信治理的症结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诚信博弈机制的分析,揭示目前诚信危机存在的问题,如诚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通,政府对诚信治理的力度不够等等,进而指出必须高度重视加强诚信建设,加快信用立法和诚信档案建设的步伐,并构建诚信沟通渠道和诚信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8.
政府和企业都可视为基于一定利益的理性行动者,双方既有合作又有冲突的关系导致了博弈行为的产生。以微软垄断案为个案,分析美国政府和微软公司之间的一场博弈,剖析美国政府和微软公司是如何从骑虎难下的博弈困境走向合作博弈的过程,可以从中获得一种启示。  相似文献   

9.
抵押品作为银行风险缓释的重要方式,对防范信息不对称、控制违约风险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现实经常是贷款发放时看似足值的押品到处置时发生明显的价值衰减现象。基于此因,本文以银行、评估机构以及借款人的三方动态博弈模型为基础,通过均衡博弈分析,力求从源头上分析抵押价值高估的原因,以此提出推进押品贷前评估复审机制,引进评估机构入库保证金制度,加大对虚假高估行为的惩罚成本,从而降低高估风险,实现三方共赢。  相似文献   

10.
基于博弈论的政府企业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与企业的博弈对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来看,是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话题。对于市场经济中企业与政府的矛盾,我国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采取了不同的策略以应对市场变化。经济运行中政府企业间存在着内在逻辑关系,即政府在市场条件约束之下对自身运作效益最大化的期望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追求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只有博弈双方都必须保持理性,并将双方关系置于合法有序的基础之上,才能使利益达成均衡,使我国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演化博弈的视角,构建在不同环境规制强度和政府投入力度下政府和企业的博弈模型,并据此分析了环境规制、企业创新和政府投入的关系。研究表明,严格的环境规制与企业技术创新可以同时实现,需要的关键因素是有效的政府投入。在此基础上,分别运用全国31个省市和东中西部的面板数据,对环境规制、政府投入和技术创新之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环境规制及政府投入存在创新产出弹性,即环境规制和政府投入可促使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建议政府根据东中西部不同区域的发展状况实行差别化的政策,并注重政策的配套实施。  相似文献   

12.
论政府、市场、公民社会部门之间的博弈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今社会是政府、市场(主要指市场中的企业)与第三部门三个空间的统一体。其中,第三部门(公民社会部门)的发展应该是与公民社会的发展分不开的。同时现代社会中不可避免的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也使得第三部门的出现成为迫切的需要。在社会资源的配置过程中,三个主体之间存在着博弈,而作为较优结果的合作无疑应该是我们所寻求的目标,,即政府、市场与第三部门之间的良性互动应成为社会前进的“三驾马车”。  相似文献   

13.
信息公开对于公共危机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信息收集是政府危机决策的依据,信息发布是稳定社会情绪、调动社会力量共攘危局的手段,但是,政府、媒体和公众基于不同的利益诉求形成了对于信息公开的不同态度。信息公开的过程就是政府、媒体和公众三者之间利益博弈的过程。只有整合利益、达成共识,提高公共危机中信息公开的水平,才有利于促进公共危机的治理。  相似文献   

14.
腐败事件频发与经济高速增长共存的这一悖论在中国得到了很好诠释。从政府、职能部门和私营企业的角度出发,构建了一个三方博弈模型并探讨了腐败产生的原因及各方的博弈过程。基于博弈模型的框架,采用省市级面板数据和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腐败、政府干预与私营经济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私营经济与腐败程度之间具有正相关性,并且腐败促进私营经济发展的边际效应是递增的;适度的政府干预有助于改善市场的缺陷,促进私营经济的发展;腐败虽然能促进私营经济的发展,但也能让政府干预的正效应减弱,对私营经济的发展是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15.
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需要政策激励和金融资本推动.文章借鉴互惠合作效用函数思想,在弱化假设条件的基础上,从动态视角分析了金融资本、文化企业和政府行为的三方博弈,结果表明:在政府不参与的状态下,仅靠金融资本和文化企业的随机博弈很难达成合作均衡;金融资本和文化企业的有效合作,需要政府根据二者不同成本支出给予差异化的财政和税率优惠.实践中政府还要先行明确给出激励条件,这一行为不仅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还可促进参与各方的最终效用达到最优;此时,若金融资本和文化企业一致行动,将构成三方博弈中唯一的最优均衡.  相似文献   

16.
17.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关系:博弈、冲突及其治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中国的政治环境下,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存在着先赋的博弈结构,在这一先赋博弈结构下,双方展现出比较灵活的多元的博弈策略。在两者博弈关系的背后,存在着更为深层的组织冲突关系,这一冲突关系也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博弈与冲突关系的存在,都迫切需要"关系治理",需要"正式规则"、"事实规则"与"论坛规则"等多重治理机制,也需要先进治理理念的引导。  相似文献   

18.
会计诚信缺失的根源剖析——基于公司治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源自公司的治理行为,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决定着不同的会计价值取向和利益取向,从而决定了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不同,使得会计人员提供不同质量的会计信息,执行强弱有别的监督职能.因此,要重塑会计诚信,就必须依靠公司治理的不断创新和完善,而不仅仅是依靠会计改革本身.  相似文献   

19.
20.
针对当前共享住宿平台存在的管理乱、隐患多、维权难等诸多问题,以及政府缺乏有效监管的现实情况,分析共享住宿平台的最佳监管机制的状态。文章将消费者参与度引入博弈模型,从第三方监管视角出发,构建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共享住宿平台与政府监管部门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随着关键参数的取值变化,系统分别呈现出四种演化稳定结果,以及一种周期性的随机状态;加大政府的惩罚力度、提高消费者的参与度,可以引导系统向最优状态演化。从制度体系、声誉机制和信息披露机制方面为平台的规范发展和政府部门监管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