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文学即“茶神”陆羽。《新唐书·隐逸传》云:“陆羽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复州竟陵人……上元初,更隐苕溪,自号桑苧翁,阖门著书……。诏拜太子文学,徙太常专太祝,不就职。贞元未,卒。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祀为茶神。”他的别号除“桑苧翁”外,《国史补》载他曾自称“竟陵子”,《上饶县志·寓贤》说他曾号“东岗子”(《唐才子传》同)。而《文苑英华》收有一篇《陆文学自传》,欧阳修在《集古录·跋》中认为该文乃出自陆羽手笔,可见他又曾以“陆文学” 自翊。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东文选》辞赋的分类与编排为中心,考察中国辞赋分体理论及元人辞赋复古风气的东传情况。《东文选》是朝鲜初期一部按文体类选东国作品的选本,其辞、赋二分法受苏天爵《元文类》的影响最为直接,而其关于辞体的标目与编排则远绍萧统《文选》、近步李穑《辞辨》,体现出东国文人对辞赋文体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3.
《集古录》在记录碑刻、考辨文史、赏鉴书法之外,欧阳修还随手著录了与友人的"交游录",以金石为触媒,呈现集古交游场上关于趣味、身份与情感的思索。首先,《集古录》区分不同收藏的性质、方式和人群,标举交游圈"有益""好古"的收藏旨趣,有意识地将金石趣好区隔于其他收藏。其次,《集古录》渗透了欧阳修在收藏审美中自觉而强烈的"君子"意识,这些集古理念原则可视为群体身份认同之标识。此外,《集古录》还有一重深情动人的弥漫回忆色彩的情感书写,缅怀交游与凭吊同人的情感为欧阳修提供了情感的归属。  相似文献   

4.
《世说新语》的文体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说新语》在文体特征上所表现出来的独特性,根源于由来已久的分类思想与分类体制,也得益于传统的语录文体、答问文体,更表征着雅尚清谈的时代风尚,当然也与编撰者远实用而近娱乐的赏心目的与意识有关。  相似文献   

5.
何诗海 《学术研究》2007,(8):140-144
郝经是元初重要的文体学家。以经世致用为宗旨,在"六经自有史"学术理念的指导下,郝经初步构建了一个"文本于经"的文体学谱系,并以详尽的文体论充实了这一谱系,在文体学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尚书》文本在形成与早期流传过程中虽然尚无自觉的文体意识,但它们在事实上启导了早期的文体分类观念.《尚书》中的训、诰、誓、命,最初为仪式或行为,后向文体名转变.《尚书》的篇题构成与文体分类,也要在此背景下理解.清华简《尹诰》对应亡佚的《咸有壹德》,其篇题当拟作"尹告",得自文中"挚告汤曰"一语.清华简《傅说之命》对应亡佚的《说命》,其中册命的内容合乎"命"之篇题.通过清华简的新材料,我们得以真正理解《尹告》《傅说之命》等篇题的由来,并可进一步证伪晚书.  相似文献   

7.
马旭 《北方论丛》2023,(3):126-133
《集千家注分类杜工部诗》是宋末元初分类编次杜诗集注本,所录注家有近六十家,其中关于征引《楚辞》注释杜诗的方式有三种:直接征引《楚辞》原句祖述杜诗字词出处,征引《楚辞》原句释杜诗句法和诗意,征引王逸注释解释杜诗字词。宋人征引《楚辞》注释杜诗是杜诗逐渐经典化的表现,这些注释又对清人注杜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8.
李小兰 《理论界》2010,(2):139-141
《红楼梦评论》和《人间词话》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令人瞩目。本文从批评文体的角度进行观照,认为它们的文体皆是王国维自觉批评意识下的主动选择,指出《红楼梦评论》的颇受指摘与《人间词话》的备受赞誉与它们使用的文体密切相关,并从正面比较和反面假设中揭示《人间词话》的文体价值。  相似文献   

9.
宋代的人口问题,历来众说纷纭。关于北宋的人口统计,《续资治通鉴长编》有一条未曾发覆的源自国史的错误记载。因辨误而罗列《续资治通鉴长编》的统计数据,由“丁”“口”记载之异引发问题意识。参稽《宋史》《宋会要》以及《续资治通鉴长编》的相关记载考证,认定宋朝人口统计的“丁”“口”均为承担赋役之人。进一步运用共时性和历时性的方法,通过对《永乐大典》收录方志史料的考察,为“丁口说”增添证据。同时根据迄今尚未引起研究者注意的《金史》《元史》中关于金末和宋末的两组人口数据,以及《通鉴续编》中关于北宋前期西北地区的人口数据,对10至13世纪的中国人口已超过1亿的学界既有推测,做出了补充论证。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文本中心论在文学研究中的兴起,文体问题一度被简单化为语言问题,而文体的创造者和接受者以及文体的创造与接受所赖以进行的社会文化背景都被挡在文体研究的视野之外。《离骚》文体的创造也与屈原所处时代的风俗对他的影响有密切的关系,《离骚》的构思主要围绕"去留"问题展开,这一构思受到卜居习俗及其心理的潜在影响。结合先秦卜居习俗来分析《离骚》文本,可以看到屈原在创作该诗时的内心矛盾冲突及其升华过程对诗体的影响。另外,对卜居习俗对当时人们的影响的梳理,也对正确理解"离骚"题义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宋代文化史上,欧阳修是一位儒学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及文坛领袖。他虽然不以书法创作著称,但对书法也多有论述。他的书法理论著作有《集古录跋尾》十卷、《试笔》、《笔说》、《砚谱》、《试笔诗》、《学书诗》等。其中,《集古录》是一部金石资料汇编,所收碑刻,...  相似文献   

12.
关于郭店楚简《老子》文本,历来都有争议。本文通过考察郭店楚简《老子》的内容和文体特征,认为郭店《老子》文本显示《老子》一书原是经、传的混合体;郭店《老子》甲组属“经文”,乙、丙二组属“解说文”。根据先秦“解说文体”的特点,我们认为郭店楚简《老子》乙、丙二组中仍有部分“经文”,需要从“解说文”中剥离出来,还先秦《老子》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3.
清人李兆洛选编的《骈体文钞》,以六朝文章为构成主体,全书分为三编三十一类。李兆洛认为文体分类不应只将文章形式作为判断标准,文章内容、风格倾向都可以成为影响文体归类的重要因素,而且随着文章功用的变化,所归属文体相应也会发生变化。与文体辨析的严谨相比,李兆洛对文体变化升降持宽容态度,是否合乎正体,并不是评判高下的标准。"体"的变化,不仅是被允许的,甚至可能生发出文体的"新用"。李兆洛对文体的理解并不限于体裁,而是将其内涵扩大至文章诸多审美要素。  相似文献   

14.
李小兰 《江汉论坛》2007,4(7):103-105
关于《庄子》对古代文论的影响,学界注重"说什么"(思想内容)而忽略"怎么说"(文体特征).本文拟从文类、语体和风格三个层面探讨《庄子》文体特征与古代文论批评文体之关系:《庄子》的"泛文体"与古代文论的"无文体",《庄子》的"寓言体"与古代文论的"隐喻体",庄子的"汪洋恣肆"与古代文论的"形象游历".  相似文献   

15.
南宋史学家萧常生于绍兴十一年前后,于1188年修成《续后汉书》。该书系改修《三国志》而成。萧常通过对传世史料的取舍与重新组合,重建历史事实,寄寓褒贬之意,深受当时义理史学之风,特别是其同乡先贤欧阳修影响。同时,《续后汉书》表现出强烈的正统观念,这与当时宋金对峙的政治形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胡传志 《江淮论坛》2013,(1):154-159
《夷坚甲志》取得巨大成功之后,洪迈续写其他31编《夷坚志》。《夷坚志》远播金源,却很少记载北方奇闻异事,元好问《续夷坚志》因此应运而生。前人以为《续夷坚志》多记中原陆沉之事,有存史感乱等寓意,实际上,它与《夷坚志》一样,以志怪娱乐为主。《续夷坚志》完成于元宪宗元年(1251),篇幅仅有4卷,回归到一般文人写作志怪小说的常态,从而避免了洪书的缺陷,保证了基本的质量,其中一些佳作可以媲美《聊斋志异》。  相似文献   

17.
刘尊明 《学术研究》2024,(1):166-174+178
徐师曾的《文体明辩·诗余》因长期受到《啸余谱》的遮蔽,故历代研究较为薄弱,或多关注其文体学一隅,或仅局限于词谱学的范围。实际上,徐师曾是在文体学理论方法的参照下编撰《诗余》图谱的,他借用了图谱的形式对独特而多样的词体进行阐释和印证,对文体学和词谱学都做出了开拓和创新,因而具有双重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其一是文体分辨与词谱编撰的结合与共存;其二是作品采选和文献征引的拓展与丰富;其三是图谱编撰和谱式设计的改进与创新;其四是词调分类和编排体例的创新与突破;其五是同调异体和词体分辨的开拓与深化。  相似文献   

18.
《粤风续九》辑有五卷百余首浔境的地方民族歌谣,录有涉及本书及粤地风俗的组诗百余篇,又有多篇涉及诗歌批评与民族风俗的序跋之文,材料丰赡,是一座尚待开采的富矿。该书曾因"亡佚"而产生了诸如《粤风续九》的编纂、传本情况,《粤风续九》与李调元《粤风》及相关清代笔记著作的传承关系等纠缠不清的问题。鉴于《粤风续九》所载的"刘三妹"二文及相关歌谣在刘三姐传播系统中的重要意义,本文拟澄清其所载录的"刘三妹"故事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李婧 《理论界》2010,(2):148-149
音训释名是汉代以来兴盛的一种小学训诂方法,以刘熙《释名》为代表。在经学训诂上有很深造诣的刘勰,将之引入《文心雕龙》文体论中,独创"释名以章义"之体例,并吸收了《释名》及《说文》、《尔雅》及经书中有关文体名称的训释。由于对各种文体更为精熟,刘勰对一些文体的释名,较训诂专书更为精辟、深刻。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就吸收了刘勰对文体的训释。  相似文献   

20.
文体是表达内容的重要手段,这是当代小说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波特的短篇小说《他》的文体风格极具特色,作者对《他》的大量重复使用留给读者难以忘怀的视觉感官效果。343次大写字母He、Him和His的重复出现,让读者感到这是一个永远无法摆脱的麻烦和累赘。直接引语的重复使用表现了主人公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中不屈不挠的挣扎、努力、失败,以及无休无止的抱怨和无奈。两种方法一动一静,相互“应和,深化了人物性格,也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