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作为中国现代革命文学的先驱,蒋光慈翻译了大量的俄苏文学作品,但学界至今无人对之加以研究。蒋光慈翻译了俄苏诗歌、小说、文学理论和政治经济学论文,同时详细介绍了新俄的文学创作。其翻译在选材方面比较符合自身的文学创作理想和广大民众的文学审美需要,客观上传播了新思想,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了他本人乃至现代文学叙事方式的创新和创作方向的转变。今天对蒋光慈翻译的评价既要参考鲁迅等老一辈学者的意见,但也应从文化批评的角度去发现其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谢昭新 《江淮论坛》2010,(2):153-160
中国文学在20世纪汇入世界文学发展的大潮,其理论主张和艺术创作都体现了中外文化交融中的世界性意识,外国文学的输入与影响是20世纪中国文学得以生成乃至发展的原因之一。在多元的外来影响中,20世纪中国文学又特别受益于俄苏文学。蒋光慈在对俄苏文学作品与文艺理论的翻译介绍中,在留学苏联三年对俄国文学与社会运动的体验了解中,找到了文学思想和艺术创作的借鉴原料,从而在俄苏文学的影响下,开启了对革命文学理论的倡导和普罗文学的创作。  相似文献   

3.
论瞿秋白的俄苏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时代家庭的不幸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深深埋入了瞿秋白的潜意识中,并逐渐形成了解不开、了不断、割不舍的俄苏情结。如果说,瞿秋白对苏联当时的政治和意识形态曾有过某种疑惑与感伤的话,那么,在文学上的恋俄恋苏情结却是从无松懈、至死不渝的。  相似文献   

4.
一、传播科学文艺理论的杰出人才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和领导者之一,也是中国新文学史上最早的先驱者之一。由于他兼备着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家和文学家的双重素质,有着对俄苏文艺的深厚修养,加之他独特的传奇般的人生经历,使他成为了在30年代初期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苏联的革命文学翻译到我国国内来的一个不可多得的杰出人才。不仅如此,他还在国民党大搞白色恐怖的环境中,不顾个人安危,亲自参加当时尖锐激烈的文艺论争。他与鲁迅等左翼作家并肩战斗,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为武器,排云拨雾,为中国的革命文学运动指明了…  相似文献   

5.
俄苏文论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建构发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这一点在周扬文艺实践中有着鲜明的体现。中国文论界是从俄苏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这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建构产生多方面影响:其一,在相当长时间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论都带有鲜明的苏联特点;其二,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建构,对俄苏文论有很强的依赖性;其三,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建构经常性地受到中苏关系的影响。周扬的文论实践证明,只有摆脱苏联文论影响,从中国实践出发,从马克思主义经典原作中汲取营养,走中国人自己的路,才能一步步地建立起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接受俄苏文论有时是通过日文等来接受的,其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将俄苏文论的日文译本转译成中文,二是通过翻译日本研究俄苏文论的论著来接受俄苏文论。总体来看,中国通过日本来接受俄苏文论的时间主要集中于20世纪上半期,内容上主要集中于无产阶级文论。因为时代条件、地理位置和语言等多方面的因素,中国接受俄苏文论的日本路径,不仅决定了中国文学批评家们独特的理论素养、知识结构、思维习惯和关注侧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很长时期内中国文学与文化生活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7.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于今年3月1日发布命令,决定将苏联各国人民友谊勋章授予我国著名外国文学研究家、翻译家戈宝权,以表彰他在加强苏中文化合作及介绍俄苏文学方面所作的杰出贡献。年初,他还接受了苏联文学基金会授予的“普希金纪念奖”。戈宝权,1913年2月15日出生于江苏东台,1932年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精通英、法、俄、日、世界语等多种语言。青年时代便潜心于翻译和外国文学研究工作,曾用葆荃、北泉等笔名发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的翻译文学在新中国50年里尽管走的是一条艰难而曲折的道路 ,但取得的成就却是喜人的 ,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 ,尤其俄苏文学作品的翻译可谓独领风骚。然而 ,过去从未有人对这一领域进行回顾和总结 ,本文做了一些初步的尝试 ,以期抛砖引玉。一谈起黑龙江的翻译工作 ,人们会不约而同地想起哈尔滨外国语专科学校 ,这所学校及其后身黑龙江大学 ,半个世纪以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外语人才。他们活跃在外交、教育、文化、新闻等各条战线 ,还涌现出数量可观的文学翻译家 ,其中有不少为公认的全国一流的文学翻译家 ,他们为俄苏文学作品在我国的传…  相似文献   

9.
"文革"是中国翻译史上的一段低谷时期.由于受到中苏关系变化的影响,苏联文学的译介也大大减少,但在"文革"时期仍然是翻译出版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时期的苏联文学翻译,不论是在选材方面,还是翻译策略方面都形成了独有的特色.利用生态翻译学理论对"文革"时期苏联文学的译介出版进行了分析."文革"时期的苏联文学翻译,受到了意识形态、国际形势、时代背景等翻译生态环境因素的影响.从翻译群落生态来看,虽然政治意识形态干扰严重,译者的身份被边缘化,但并不能就此否认译者在翻译实践过程中的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10.
<正> 如果从世界文学格局来看中国文学,就不难发现,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俄苏文学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文学创作与文学评论,乃至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两者无不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国当代军事题材的文学与苏联同题材文学创作,联系尤其紧密.翻开新中国的文学史册,革命军事文学从一起步就受到苏联优秀战争文学的积极影响,从三、四十年代介绍进来的《夏伯阳》(又译名《恰巴耶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到五十年代的《日日夜夜》、《青年近卫军》,到七十年代后期翻译出版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都在我国广泛流传并产生影响.作家徐怀中谈到他青少年时代的文学启蒙时,提起当时流行于太行山区的一些苏联小说,如《铁流》、《毁灭》、《士敏土》等作品,使他十分“迷恋”.新时期的优秀军事文学作品如《高山下的花环》、《一座雕像的诞生》、《沙海的绿荫》等与苏联作家瓦西里耶夫、贝科夫、拉斯普京等的作品发生了“和谐的共鸣”.总之,在战争这块宏阔的画布上,两国  相似文献   

11.
自“五四”以降 ,中国现代诗的发展已有 80年的历史 ,它由最初的草创、流变、繁荣、沉寂 ,甚至倒退和复苏 ,到 2 0世纪的 90年代 ,已基本走入了自己的成熟期。在这 80年间 ,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总结 ,现代诗对俄苏诗歌的吸收与扬弃便是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的一个重要部分。从新中国建立以后现代诗与俄苏诗歌之间“一边倒”、全盘接受等倾向的产生和分析中可以看出 ,现代诗的成熟与诗人们成熟地对待外来影响是同步形成的 ,而以一个开放的姿态吸纳世界文学的营养 ,将为我们的文学带来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革命文学运动,使文学背负上了沉重的政治理念。革命作家对时代潮流的密切关注及其敏感的社会、政治危机意识,使文学的功利性要求得到充分强调,文学一度被视作政治宣传的工具与武器。革命文学运动中文学与政治的这种特殊关系,对以后的中国文学运动曾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从20世纪中上叶中国对俄苏文论的总体接受情况来看,中国在接受俄苏文论的过程中虽然有关怀现实、反思现实等值得肯定的方面,但其基本特征是接受者从自身现实语境、主观倾向与文化传统出发去接受俄苏文论,所带来的主导倾向是文学的意识形态化与工具化.跨文化理论如译介学、误读理论与接受学充分褒扬接受者的改写、误读与变异所带来的意义与价值,但从中国接受外来文化与文学的这个案例来看,这样的态度似乎有失全面与客观.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近 50年来的苏 (俄 )中关系进行了回顾;对苏俄几任领导作了评价;论述了八九十年代中国知识界对苏联 (俄罗斯 )改革的看法和研究;中国哲学界对苏联 (俄罗斯 )哲学的研究以及哈尔滨俄国侨民的宗教生活和生活境况,反映出一个俄罗斯学者对俄中关系现状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赵歌东 《文史哲》2012,(1):140-154
"同路人"是1920年代苏联"新经济政策"时期的主要作家群体,这一群体在俄国文学向苏联无产阶级文学转型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过渡作用,列宁、高尔基都是"同路人"的支持者。在中国左翼文艺运动中,鲁迅、瞿秋白将革命的"同路人"作家看作是无产阶级文学的同盟军和后备军,他们对俄苏革命"同路人"作家和作品的评价与译介对中国左翼文艺运动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鲁迅对"同路人"的认同和评价基于其自身的革命历史经验,他不仅肯定"同路人"的文学观点和革命立场,而且自觉地在左翼文艺运动中采取了"同路人"的姿态。瞿秋白结合马克思主义现实主义的经典理论对"同路人"向革命的"同盟军"的转变作了历史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鲁迅的"同路人"姿态给予了肯定的历史定位。冯雪峰也曾经肯定鲁迅作为革命"同路人"的历史姿态,他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高度引导晚年鲁迅从革命的"同路人"转向革命的"同盟军"。由于苏联1930年前后的政治斗争对"同路人"作家存在偏见和敌视,致使"同路人"创作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转型进程中的作用和意义长期被遮蔽,鲁迅、瞿秋白与苏联"同路人"文学的关系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一些鲁迅研究者坚持斯大林时代对"同路人"作家的偏见,不承认"同路人"作家的革命意义和特定历史价值,因此也无法理解鲁迅作为革命"同路人"的历史地位。重新认识鲁迅在左翼文艺运动中的"同路人"姿态,对于理解中国左翼文艺运动的起源及其内在矛盾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同时也对梳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历史源流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王钦峰 《学术研究》2005,24(12):133-136
在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文学关系史上,司各特历史小说对法、俄两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有重要影响;欧洲各国现实主义文学关系的主流是俄国和西欧文学间的交互影响;英、法、俄三国现实主义文学之间的影响具有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董晓 《广东社会科学》2022,(3):159-165+287-288
“五四”运动以来,俄罗斯与苏联文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中俄文学关系始终处于“影响/被影响”的状态中。直至新时期文学初期,俄苏文学的影响依然留下了鲜明的痕迹。而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苏文学的影响在中国的逐渐式微,21世纪以来的中国当代文学已然摆脱了俄苏文学的影响,两国文学关系也改变了“影响/被影响”的模式而走上了平行发展的轨道。与之相应,超越以往单纯的影响研究的范式,以平行研究的方式审视当代中俄文学关系,是审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俄文学关系的必然途径。而对差异性的探究则成为平行研究的重心所在。  相似文献   

18.
苏丽杰 《理论界》2010,(1):152-153
伴随着大变革、大动荡的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艺术的异彩纷呈,出现了三次大的俄侨文学浪潮,三人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更使俄侨文学卓有成效地扩大了俄罗斯文学在世界文学之林中的影响。90年代苏联解体以后,随着"侨民文学"的"回归"与其遗产的发掘,中国的俄罗斯侨民文学也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也必将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9.
论李初梨的"革命文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倡导"革命文学"的历史语境中,李初梨"革命文学"理论的先锋性引人注目.他在论争中以极力强调文学的阶级性,从而形成他"革命文学"观的显著特色,他在社会尖锐对抗的情形中抓住至关重要和迫切的作家世界观改造问题,强调阶级意识的获得和运用,提出了倾向政治性的无产阶级文学批评标准,为以后无产阶级文学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30年代苏联、日本、中国等无产阶级文学的兴盛,是世界近代文学史也是思想史上的一大转折。近年来中国"革命文学"又重新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并开始进行了一种回归性的判断。无产阶级文学绝不是单纯的艺术运动,是带有思想解放和思想限制的双重性质的社会运动。这一属性就为人们从文本的思想主题出发,进行外在的批评提供了充分的依据。中日无产阶级小说是一种事实的关联,也是一种思想的关联。在苏联文艺思潮的影响下,各自文学的主题在一致中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