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不久,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与深圳鼎昌实业有限公司合作,完成了《中国姓氏统计》这项调查,收集了2.96亿人口数据,涉及全国1110多个县市,共得出4100个姓氏。  相似文献   

2.
姓氏研究在中国源远流长。“姓”最早来源于远古时代的各种图腾和地名 ,“氏”为“姓”的分支 ,“姓”以别婚姻 ,“氏”以分贵贱。秦汉以后 ,姓氏合一 ,数量大增 ,值得一提的是胡姓的汉化和汉姓的胡化。南北朝以来 ,由姓氏而产生了谱牒学。姓氏学的研究可以满足人们探讨个人来源 ,了解自己祖先的要求 ,增强海内外华人的民族意识与团结  相似文献   

3.
持续高烧的"文化寻根"不是"寻根文学"所膜拜的西方现代主义,全球化促使"文化寻根"正视家谱学尤其姓氏学,只有走进真正的乡土建筑中才能寻见"文化"之"根"。以祠堂(含牌坊)、庙观、戏台为代表的乡土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乡土意识"物"的凝固,印证着宗族、宗法、忠孝节义、仁义礼智等儒家道统,是根深蒂固的祖先崇拜之有形外化。乡土建筑存留家谱,镌刻姓氏,因"土"而"乡",最具中国性与中国质,破浪于国际传播之潮头。文化寻根必须摈弃"他者"的旁观视点,唤醒文化自觉,捍卫中华民族的文化安全,建构国家文化战略。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华民族古老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姓氏,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一定的分布规律。本文作者,通过对明清河南进士群体姓氏分布的统计分析,指出这一群体的姓氏分布不但遵循我国人口姓氏分布的一般规律,而且表现得更加突出。同时,对于这一群体中的鼎甲者也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和中国人相同,古代日本人的姓名结构也是由姓氏和名字组成,但是古代日本的姓氏文化有其独特性。「うじ氏」和「かばね姓」结合起来构成了古代日本人的姓氏。日本古代公卿贵族的姓氏多源自地名;中世武家的姓氏「みょうじ名字」也多源于地名。江户时代以前,日本人将「名字」作为表现家族由来的符号给予了高度重视。但是1875年明治政府颁布《苗字必称令》以后,很多人应急随意地给自己起了「名字」。姓氏反映出中日两国不同的文化传统,中国社会是以血统为纽带形成的宗法社会,而日本社会是以地缘关系组成的集团社会或等级社会。  相似文献   

6.
清代安徽进士群体共有150个姓氏,依据拥有进士数量,可以分成进士大姓、进士常见姓、进士小姓和进士稀见姓等四个层次.与清代前中期相较,后期进士群体所涉姓氏数量有下降的趋势,姓氏分布集中度产生弱化倾向.进士姓氏在分散的同时,也具有一种区域集聚的特征.考察和揭示进士群体姓氏分布的基本状态,对进士区域分布的非均衡状态、社会流动频率等科举重要问题的研究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没有人愿意和其他人分享同一个名字,但是叫一个独特的名字比如"wang@"目前还不被允许在一次同名同姓见面会上,20多岁的刘芳的经历颇让人"同情"。高中寄宿第一天、大学新生分宿舍,两次他都被分到了女生寝室。人们在见到刘芳之前,都不会想到这是一位小伙子。在这次见面会上,他也是诸多"刘芳"中的唯一男性。一个名为"中国姓氏权威"的博客近日公布了"中国重名最多的50个姓名",根据  相似文献   

8.
张辉军 《老友》2013,(8):57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凡是读书做官的人家,大门间屋梁上都悬有"XX第"的横匾,里面厅堂梁上还悬有"XX堂"的匾额,如李姓的"陇西堂"、王姓的"三槐堂"、张姓的"百忍堂"、刘姓的"明德堂"等等。这里的"XX堂"就是中国人所说的姓氏堂号。这些堂号,亦叫家号,是氏族门户的代称,它是区别姓氏组别的徽记。每一个姓氏堂号,除可彰显其先祖的功业、美德外,还可方便与同姓者辨别亲疏。  相似文献   

9.
他是新中国最早登上天安门的人,他也是中国国徽的制作者,但是几乎没有什么人知道他的名字。至于这位老先生的身家姓氏,则似乎成为了一个谜。  相似文献   

10.
社会人群都离不开姓氏符号,它记载着人与人之间亲疏关系的演化与博弈。该文以史姓为例,阐述姓氏、血缘、族谱之间的区别,探寻如何构建具有科学意义的宗族遗传网络,以及其中涉及的某些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1.
日本人姓氏起源及其中国文化烙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姓名产生于社会交际的需要 ,历史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更丰富了人类姓名所表达的社会意义。今天从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来研究日本姓氏的本源与中国文化的传播 ,揭示日汉姓名在表层结构及深层文化内涵方面存在的共性与特性 ,探讨日本姓氏和中国姓氏是否有文化融合 ,文化传播 ,具有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2.
"道"与"器"是中国哲学中的传统范畴,关于二者的内涵、关系等在哲学史上也被许多哲学家探讨过。王船山在扬弃前人观点的基础上对道器的概念和内涵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道"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器"是具体的事物。关于二者的关系,他认为"道"在"器"中,"器"在"道"先。他的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道器思想,也建立了自己的哲学本体论。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废名与他的小说都可以算是非常独特的。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即梦"文学观。"文学即梦"文学观与独异的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读者对其小说的阅读和理解,同时也是他小说晦涩的两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调和折衷"在杜亚泉的思想体系中具有方法论意义.在政治思想上,他以"调和折衷"的方法处理保守党和进步党、集权制与分权制、国家主义与和平主义的关系,构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在文化思想上,他通过对中与西、新与旧的"调和折衷"建构了自己的文化理想.杜亚泉"调和折衷"的方法论有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思想来源,但在征引西方思想的表层下,隐藏着以中国传统文化参照,发明西方思想实质.  相似文献   

15.
张颖清教授首次从理论高度对生物全息现象进行了系统研究,但他对"生物全息律"的定义违背逻辑原则。"生物全息律"不是一个定律,而是至少包括如下五个定律在内的一组定律:细胞全能性定律、遗传势定律、叶—株空间特征关联定律、斑条性状分布定律、穴位分布全息律。  相似文献   

16.
他是海南省林业局最"冷"的处长,负责森林防火,但他在职15年,却因敢言直谏,竟使自己成为海南最出名的处级干部,更被称为"中国生态第一斗士"、"官场异类"和"海南官场扫把星"。而在他看来,自己只是凭良心做了该做的事,说了该说的话——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以来,"粟特人在中国"成为国际学术研究的热点,并大部分集中于他们的汉化问题,对于其中少部分人回化问题的研究很少涉及.在回化的昭武九姓中,米姓占了绝大多数,因而米姓也成为回族中较有代表性的姓氏,也是回族最古老的汉姓之一.米姓回族在中国有广泛的分布,其在历史上活动的记载也很多,显示出中国境内民族发展和融合的多样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方敬作为一位现代诗人、散文家、文学翻译家、教育家,他将自己深深地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与时代共呼吸,将"真"和"美"作为自己一生不懈的艺术追求,诗文并美.其诗歌和散文创作不单体现了他自己的所思所感,也俨然是中国20世纪社会现实和进步知识分子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现在我们重温方敬先生的诗文作品,追寻他那既切合时代主潮、又独具特色的艺术创作之路,无疑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澍《西夏姓氏录》订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关于姓氏研究之书,虽无“汗牛充栋”之数,却也不乏“五车”。然而,这些姓氏之书的精确性和科学性究竟有多高,从来是被学者们所怀疑的。南宋人洪迈说:“姓氏之书,大抵多谬误。如唐《贞观氏族志》,今已亡其本。《元和姓纂》,诞妄最多。国朝所修《姓源韵谱》,尤为可笑。”洪迈之言,虽多批评,却也可见姓氏学之难。清代中叶的著名姓氏学大师张澍(字介侯)先生,他的姓氏五书被当时人称“尤为绝学”,但是,就在那被人称为“绝学”的姓氏五书中,其纠纷舛错之处,亦不为罕见。何也?姓氏之学难也。  相似文献   

20.
清水江苗人结群以"姓氏""世系""酒堂""聚落"和姻亲网络为主。苗人聚落以大姓为主,拥有姓氏符号权,后来者需要改姓入族;作为开寨始祖的后裔具有祭祀权,充当鼓藏头和活路头;酒堂为血缘或拟制血缘群体,同一酒堂严禁通婚,但酒堂可以由不同姓氏、不同世系的家屋构成,同一姓氏和世系又可破姓开亲(破鼓开亲),分属不同的酒堂。苗人"鬼蛊"指控的干净与不干净之分类以"家屋"为对象,其目的在于维护"内卷化"的婚姻圈和理想的婚姻模式,即"姑舅表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