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天,与一朋友吃饭,恰好父亲来看我,我便把父亲接来一起吃。父亲寡言,饭间一直静静地听我们聊天。回家的路上,父亲说:"你这个朋友,不可深交。"我愕然,这个朋友是因生意认识的,合作过几次,印象还不错。父亲说:"虽然我对他不甚了解,但从吃相看,基本可以估摸出他是个怎样的人。"算起来这是我与朋友第二次在一起吃饭,我对他的吃相没怎么注意。  相似文献   

2.
在和父亲几十年的"对峙"中,母亲一直努力要把我拉向她的一边;我和扬子结婚之后,母亲似乎也要将扬子一起"收编"。母亲的"争夺",让我和扬子都感到疲惫不堪……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6月2日傍晚,我刚下班便接到父亲打来的电话,说母亲脑溢血,正在抢救。就要挂电话时,父亲补充一句:"钱够了,你不必再筹。"除了担心母亲,我还为父亲最后一句话深深心疼。第二天清晨,我们从广州赶到老家的医院,打开病房门的那一刻,我感到压力如山。一直以来母亲是强壮的,父亲是羸弱的。父亲神经衰弱,近些  相似文献   

4.
正"励建安"这个名字,在中国康复医学界可谓大名鼎鼎,他被誉为"中国康复医学第一人",他还是马拉松运动爱好者……父亲告诫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从小到大,父亲一直严厉要求励建安。为了让励建安在挫折和困难中成长,父亲经常领他到军营里训练,去郊区农田里干活,让他赤脚在冬天的雪地里跑步。在父亲的教导下,励建安的抗挫能力远远超过了  相似文献   

5.
父爱的传递     
父亲是一个作家,也是一个工作狂,成家之后就很少顾家,儿子呱呱坠地之时也不例外。儿子12岁那年,母亲受不了父亲的冷落,狠心去了美国,儿子判给了父亲。从此,父亲又当爹又当妈地带着儿子,日子过得异常艰难。更艰难的是,儿子已经开始懂事,内心深处的恋母情结,让他怨恨的是父亲的冷漠逼走了母亲。父亲跟任何女性的一个电话、一次通信,都令儿子反感,经常赌气住在学校多日不回家。在儿子心里,一直幻想着有朝一日,母亲会从美国回来,一家三口破镜重圆,重新过上和谐幸福的生活。但每一次,父亲总是这样回答他:"你妈妈的生活观念与我不一样,如同两条平行的铁轨……"这期间,父亲的工作与事业如日中天。因巨大的声誉与社会地位,身边一直不乏美女追求者。有一天,儿子放学回家,父亲有些不自然地招呼他:"儿子,快过来认识一下,这是刘阿姨。"儿子望着"刘阿姨",又望了望有些情怯的父亲,当即扔下硬邦邦的一句话:"你别想给我找后妈,否则我会永远离开这个家!我妈肯定会回来的,我一定要等我妈妈回来!"  相似文献   

6.
问: 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之后我一直和母亲生活,和父亲来往极少.我只知道父亲在外面做生意,生活条件很不错.前不久,我父亲突发心脏病去世,因为父亲只有我一个孩子,因此奶奶让我继承父亲的遗产.然而在遗产清算的时候我却发现,父亲做生意还欠了很多债务,这些债务几乎比他留下的遗产还多.为此我犹豫了,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放弃继承父亲的遗产?  相似文献   

7.
王志文深情地说:"我父亲去世得早,母亲一直守寡到现在。在我的心目中,母亲就是一座伟岸的大山,她用瘦弱的肩膀承担着生活的风雨,艰难地把我们三个儿子抚养成人。我走的每一步,都凝结着母亲的心血和汗水。"  相似文献   

8.
我上初中时,父母的关系紧张起来.性格刚烈的母亲晚上常常离家出去,父亲把她找回后,总要不断地发誓、哀求、许诺,一直折腾到天亮.有一晚我半夜醒来,忽然看见床前坐着一个黑影、一惊之下,才发现是父亲在默默垂泪.长叹一声后,父亲抚着我的头说:"如果不是为了你,这日子我真不想过下去了."  相似文献   

9.
刘希 《老年世界》2013,(1):16-17
莫言的女儿这样评价父亲:“父亲有点像冰箱里的灯,你不知道它一直都在工作,等你打开门的时候,才知道它一直都亮着。我的父亲就是这样,默默地疼爱着我。”看到这句话时,我想起那个老父亲。  相似文献   

10.
浅水 《老年世界》2011,(15):29-29
十岁那年,母亲和父亲分了手,我归母亲单独抚养。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在埋怨母亲,怪她让我失去了父亲的疼爱。  相似文献   

11.
父爱如山     
黎丽 《老年世界》2008,(17):17-18
在沉睡的朦胧中,在梦醒的边缘,我似乎一直和父亲相伴,但当一抹亮光在窗边掠过,我才意识到父亲已成了我心中永远的记忆。  相似文献   

12.
一 嫁给陆北川之前,我一直有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女人千万别给女孩当后妈.同理,男人也绝不要给男孩当继父.这么说,绝对有据可依.其实,关于同性相斥这个道理也适用于亲情当中.一般来说,男孩跟母亲比较亲,因为父子同为男人,性格同样刚硬,两人在一起难免会有硬碰硬的感觉,自然互相抵触,所以往往很多父子都气场不合.而女孩多数恋父,因为女孩天生柔弱,需要父亲给她安全感.要不怎么说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呢?  相似文献   

13.
我有些恼怒他的窥视 我是在单亲家庭中长大的孩子,"父亲"这个词对我而言是陌生而遥远的. 为了证明没有父亲的我比那些有父亲的孩子更加出色,我一直努力使自己做得更好,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我始终是老师称许、同学钦服的对象,当我将一张张奖状、证书放在母亲面前时,母亲日渐苍老的脸会泛起无声却欣慰的微笑,那时就是我最开心的时刻.  相似文献   

14.
父爱无色     
我父亲年轻时是个军人,后来复员回了老家。对我们说来,不幸的是,复员后的父亲仍然用当军人的感觉过日子。弟弟一岁时,他扶弟弟走路老"一二二",他还要求我们叠出的被子必须有棱有角。弟弟高考时报考中文系,他骂,他认为他的儿子怎么也要上军事院校。后来他气哄哄地埋怨母亲说:"这是我的儿子?!"在这样的心态下,他一直忽略我的存在。客观地讲,他并没有重男轻女的想法,可他认为管女儿是母亲的责任范围。读小学时我曾问过他几次作业,他翻翻限度说:"你妈呢,问她去。"于是我学会了排斥父亲。记得有一篇课文,写一位父亲出海打鱼养家…  相似文献   

15.
张骥良  吴晔 《老年人》2004,(9):23-24
萧纪龙,北京市石刻艺术博物馆党委书记,开国大将萧劲光最小的儿子。一个晴朗的日子,他在办公室向笔者讲起了父亲萧劲光的故事——我从出生到1968年,也就是在离开北京当兵之前,一直和父亲生活在一起。与我的4个哥哥相比,父亲对我特别疼爱。父亲到外地休养,只要赶上我放寒暑假,总  相似文献   

16.
父爱如山     
我一直认为,父爱不像母亲那么直接,父亲的爱往往不易察觉。其实,父亲和母亲一样关爱着我,只是父亲常常把他的爱藏在心里。我家住在黑龙江的一个小镇。上大学后,每年放假回家  相似文献   

17.
安子 《女性天地》2005,(8):28-28
我一直以为父亲不爱我。在我九岁的时候,母亲病故了,从此父亲成了这个世界上最沉默寡言的人,他很少开口说话,对我的教育仅限于拳头。从小我就吃够了父亲的巴掌,挨够了父亲的鞋底,在一次次挨打之后,我在心底发誓,一定要考上大学,离开父亲。后来,我终于如愿以偿踏进了大学的校门,作为村里二  相似文献   

18.
我一直希望能向父亲证明我的撞球技术不逊于他,现在机会来了. 我父母来我家才住上两天,我又和父亲争论起来.多年来我们俩常常争辩,这次邀请二老来跟我和妻子小住几天,目的就是要和父亲言归于好.  相似文献   

19.
2006年8月,因病蛰伏4个多月的央视“名嘴”王小丫身体康复,重返荧屏。在养病的日子里,父亲王传庭陪伴着王小丫一起走过。谈起父亲,王小丫格外动情:“在我人生旅途上,父亲一直是我头顶的明灯,照耀我、激励我、支持我……”  相似文献   

20.
正问:我父亲在家排行老二,他还有一个哥哥,一直在农村生活。我爷爷奶奶一辈子土里刨食,年老后不肯随我父母进城。父亲无法尽孝,便每月给我爷爷奶奶寄去300元。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下来,到后来就变成了规矩,大伯出力,我父亲出钱。3个月前,我父亲因病去世,爷爷奶奶的赡养费从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