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客家婚俗是客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广东梅州客家婚俗发生了一些改变,但变迁的速度较为缓慢。坪塘村位于广东北部,是一个客家人聚居村落,从其举行的一场现代客家婚礼着手,探究该地区婚俗的变迁,并分析其蕴含的文化内涵,能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客家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2.
客家音乐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客家音乐中,客家筝具有重要地位.客家筝曲以古朴典雅、文静优美见长,《出水莲》是典型代表之一.文章对《出水莲》的演奏特点及文化内涵进行分析,以期为客家音乐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3.
三明是历史悠久的客家祖地,蕴含着深厚的红色文化精髓。红色文化与客家文化之间在三明这片热土上互相融合和渗透,如何发挥文化馆在推进三明红色文化与客家文化融合发展中的作用是建设全市文化艺术事业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闽西客家地区的"神媒"现象十分盛行,这是一种替神灵说话或传达神的旨意的宗教活动.闽西客家地区的"神媒"有其独特的特点,其产生的原因和客家文化的形成密不可分.试图分析闽西客家"神媒"现象、特点,以及产生闽西"神媒"原始宗教特性文化源流,从而为客家的形成是中原汉人与其他少教民族融合形成的学说提出又一佐证.  相似文献   

5.
首先简要回顾了客家的族群认同的形成与发展,然后借鉴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文化自觉"理念对客家研究进行了理性反思,并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还探讨了全球化与客家文化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6.
作为祭祀祖先的象征物,四川的客家神榜几乎浓缩了客家祖先崇拜文化的全部内涵,是祖先崇拜重要的载体.对四川成都东山客家区的神榜考察表明,四川客家神榜从书写、张贴到祖堂的设置等各环节存在一套严格的禁忌体系,反映了四川客家祖先崇拜有一种宗教般的虔诚;客家神榜在祖先崇拜中体现出尊宗报本、宗族文化认同教育、祈福和预兆等各种功能.  相似文献   

7.
福建"土楼"是典型的客家围屋建筑,在200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后,客家围屋被社会各界所关注,其独有的造型、精巧的设计、独特的建筑材料以及所蕴含的文化精神都具有浓厚的客家韵味,本文主要探索河源市客家围屋的建筑特色以及文化保护.  相似文献   

8.
由房学嘉等主编的《多元视角下的客家地域文化》一书,收录了关于客家历史变迁与迁徙、宗教信仰与禁忌、家庭与宗族结构、建筑与服饰文化、地域族群互动等方面的研究论文,这些论文以更广阔的地域研究视角研究客家而不局限于客家本身,在扎实的田野调查资料基础上,深化了客家历史文化的研究。这为下一步开展科际整合,方  相似文献   

9.
南音北声     
韩晗 《民族论坛》2006,(11):37-38
如果说客家建筑是客家物质文化的代表,那么,客家方言应该就是客家非物质文化的象征。客家方言又称“客家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在客家地区,有这样一句民谚: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似乎可以说明客家话在客家人心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10.
客家界定中的概念操控:民系、族群、文化、认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作者认为 ,客家界定之“民系”概念有别于“民族”的概念。“族群”概念的引入 ,使得客家研究更具学术自主性与操作性。而“族裔实体”即为“文化的承载单位”理论的介入 ,人们更注重客家文化的研究 ,族群认同—客家认同 ,实为一种文化认同。“民系—文化”论与“族群—认同”论成为客家界定中两个基本的方法和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1.
在壮族人口占大多数,客家人口较少的壮客杂居地区,客家人入乡随俗,较多地受到壮族文化的影响,他们在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都吸收了很多壮文化的因素.同时,由于客家有较强的自我文化认同,加上他们在经济发展上的优势,又使得客家文化能较好的得到保存,并且以他们的生产模式带动着当地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壮族与客家交往的增多,两者之间的文化互动越来越普遍,在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均相互包容,甚至相互吸收。在壮族与客家杂居地区,两者已经出现了文化上的融合,而且这种融合不是单方面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壮族的客家化与客家人的壮化同时并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广西客家族群关系为例,探讨族群关系在文化自觉的指令下,族群互动的方式、特征、规律及其作用.认为以文化自觉为指导的族群互动体现了国内族群关系的一般规律与特征;造就了和谐的族群关系,使客家文化成功转型不断创新,并使客家族群和汉民族不断发展壮大;文化自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对构建现代和谐的国内国际族群关系具有显著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客家民间信仰与地域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11月23日至26日在赣南师范学院黄金校区举行.来自韩国、日本,美国、巴西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北京、上海、广东、福建,山东等地的海内外专家学者近百人出席了会议,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81篇.会议就客家民间信仰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客家神明信仰的实证研究、客家风水文化、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地域社会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达成了许多共识,也提出了不少新问题.  相似文献   

15.
认为过去关于客家的形成与发展史的研究太过单一,指出应当关注迁徙中、迁徙后北方移民与原住民的互动,同时注意各地移民的不同情况。鉴于此研究取向,就客家移民与文化认同提出三点看法:一是南宋时期汀州的客家移民与文化认同体现在"颇类中州"上;二是明清时期赣闽粤边的流民归化及其文化认同受"汉化、儒化、王化"影响;三是清代以来客家精英与民众呈现不同的文化认同观。  相似文献   

16.
鸡蛋确认生命,界定人生各阶段,充斥人生各礼俗,成为客家地区极其普遍的文化事象.对它的解读,有益于理解客家心灵深处的族群内质,解构客家人生命中的文化价值和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17.
王福鑫 《民族论坛》2007,(12):33-34
本文从湖南旅游业的重要分支——文化旅游入手,分析了影响湖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市场、政策、地理、企业、资金5个主要因素,认为只有消除了不利因素的影响,才能实现湖南文化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客家音乐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客家音乐中,客家筝具有重要地位。客家筝曲以古朴典雅、文静优美见长,《出水莲》是典型代表之一。文章对《出水莲》的演奏特点及文化内涵进行分析,以期为客家音乐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由赣南师范学院、人类学高级论坛秘书处和客家文化高级论坛秘书处联合主办,赣南师范学院客家研究中心和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共同承办的"第十届人类学高级论坛暨第二届客家文化高级论坛"于2011年10月21 - 24日在江西赣州、广东河源隆重召开.大会收到参会论文85篇.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以及台湾"中央研究院"、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以及韩国大田大学等海内外50多所高校、研究机构的100多名学者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田光辉 《民族论坛》2015,(2):95-98,10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如何将湖湘多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融入湖南高校文化建设中,以丰富湖南高校文化建设内容,创新文化建设的方法,进而实现文化建设目标。就这一选题展开研究有着不同寻常的现实价值。依托三湘本土,打造湖南湖南高校文化建设的地域特色,凸显人文特质,促进湖南高校文化建设的品味抬升,突出典范薰陶,扩大湖南高校文化建设的正向影响,挖掘丰富资源,强化大学生对湖南高校文化建设内容的感性认知,对湖南高校文化建设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