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金祥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19(2):33-35
本文认为中国诗歌的感受力是天人合一象思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本文从出世、入世、形象思维方式三方面进行论证,并且详细地阐述天人合一下出世、入世、形象思维的变化.本文认为天人合一思维对我国诗歌创作影响是深远的,几乎涉及到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悼亡诗特指丈夫悼念亡妻的作品。西晋诗人潘岳《悼亡诗》(三首)开启了文人悼亡诗先河,并奠定了悼亡诗的基本范式。中唐诗人元稹和宋代词人苏轼丰富了悼亡诗词的抒情模式和风格特征。在长期演变过程中,悼亡诗词形成了较稳定的意象谱系,成为传统诗词中一个独具特色的种类。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人深刻认识到文学创作构思中伴随着意象思维的语言存在,认为在此思维发生之际语言就推动和制约它的发展,直到在语言和思维的往复运动中,思维用语言获得存在的物质形式,也越来越清晰.虽然他们没有再进一步讨论思维中语言的性质、特点等,但是其思想在今天思维和语言的讨论中有重要意义.文章根据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内部言语"的理论对文学创作思维中的语言性质以及与意象思维的关系做了补充,进一步论证了意象思维和内部言语没有隔阂,可以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4.
5.
6.
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的行为方式.中国传统的意象思维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路径和整体面貌.梳理古代传统的"象论"思想、分析意象思维的层次和功能,论证"象"范畴的形而上学基础,或可提供一条解答"李约瑟难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的行为方式。中国传统的意象思维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路径和整体面貌。梳理古代传统的“象论”思想、分析意象思维的层次和功能,论证“象”范畴的形而上学基础,或可提供一条解答“李约瑟难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龚永标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4):105-107
虚和实是中国文艺美学中最重要的思想之一,中国艺术史上有许多艺术家和文艺批评家探索过虚实与美的关系。人们从不同的视角,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探索虚实的奥妙,取得了许多可观的成果。本文试试从虚实相生的艺术来阐述古代诗词的的成就与特色。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听觉意象同视觉意象一样,都是诗人构筑意境、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种种听觉意象作为融合着民族心理性格,具有深厚的文化意味和丰富的情感意味的艺术意象,它具有类型性、集体共识性、虚拟性、情景性、寓意性、象征性和视觉、听觉综合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叶嘉莹在评论和研究中国古代诗词过程中,有意识地将西方理论和方法运用到了她的古代诗词解析之中,这是她融合中西诗学推动中国诗学研究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就她的论著中所引用的西方理论和方法,来说明她对中国古代诗词宏微观结合的解析,从而概括其研究风格和特点。 相似文献
11.
冠礼,是给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的礼仪,标志着从此不再是孩子,而是大人了。其仪式本身十分繁复,在历史上曾备受重视,被称为“礼之始”。中国古代冠礼有诸多特征,重要的如其主体是汉族、儒家色彩鲜明、仪式日渐简约化、明显的等级色彩、极强的教育性、明显的性别差异以及象征性、交际性等。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界定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历史属性是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农业文明的典型形态 ,并论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历史特征 :源远流长 ,从未间断 ;多元共生 ,交融互动 ;农耕主体 ,农、牧互补 ;融汇吸纳 ,多重开放 ;人文精神 ,一以贯之。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美学作为中国古典哲学在审美方面的体现,在文学、艺术领域的运用非常广泛,其特有的审美心理对它们各自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探讨中国古诗词与现代标志中的古典美学法则,不仅有利于吸取古诗词的审美经验,将文学抽象美转化为艺术形象美;而且有助于发掘现代艺术形态的丰富性内涵,提升现代艺术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的灾荒爆发之频度与烈度为当时世界所罕见 ,除却中国特殊的自然因素外 ,政治思想、专制苛政、救灾政策、生产方式、民变战乱、备灾救灾过程不得其人以及贪污腐败等社会因素甚为关键 ,成为中国古代天变成灾的主要原因 ,使得天灾这一自然现象演变为社会历史现象而与中国古代社会相伴始终。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历代诗人常常借意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怀.在众多的丈人诗词中,蟋蟀是一个频频出现的重要意象.笔者认为,蟋蟀在古代诗词中以"悲秋"这一文化心理为基础,包含了人生失意的愁苦、相思离愁、怀乡等丰厚的内涵,具有特点鲜明的文化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丁香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意象,是美丽、高洁、忧郁的象征。自唐代开始,以丁香为题材的作品增多,它作为一种意象也进入诗人的创作视阈,其审美意蕴和情感、思想内涵也得到进一步的拓展。从历代关于丁香的文学作品分析,丁香意象的意蕴是多样性的,有着丰富的人文或社会内涵:或为高洁情趣的象征,独立人格的载体;或借以抒发愁怨、忧伤之情;或烘托恋情等。但是,对丁香意象多义的解读不能忽视其"幽怨"的基本特质。 相似文献
19.
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影响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得以发展繁荣的因素主要有:文字作为一种政治实用工具,从而使书法艺术得以产生;文人参与书法创新,使这一艺术得以升华;帝王崇尚书法,对这一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书法教育制度的建立,使这一艺术规范并呈“多元”模式;书法理论的形成,使这一艺术实现了“理性———实践———理性”的螺旋式前进。 相似文献
20.
花与中国文学有着不解之缘,作为意象,它经常出现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成为中国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国古典小说压卷之作《红楼梦》在塑造林黛玉这一艺术形象时广泛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养料,特别是借鉴了传统诗词中芙蓉花、菊花、桃花、柳絮等典型花意象的文化蕴含,这些花意象或揭示黛玉隐秘的心灵世界,或衬托黛玉不俗的气质,或暗示黛玉未来命运,人物形象因此更加丰厚饱满,韵味深长。梳理林黛玉与花意象的多重联系,将有益于进一步理解这一形象的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