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福建文化最为灿烂的时期应属宋代。而福建宋代文化最为辉煌的地区首推闽北。闽北在宋代由于一系列特型文化的出现而光耀夺目。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文化?为什么这些文化一经产生便有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从文化生态、政治背景及文化传统三方面,对宋代闽北文化全盛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宋代是闽北文化史上最辉煌的时期。这个时期,闽北文化除了朱子学和法医学属于世界文化之林而具有开创性的里程碑之外,还出现了茶叶文化、制陶艺术、史学、文学等影响和丰富中国文化的特型文化。  相似文献   

2.
闽北为福建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新近发掘的古汉城遗址(在武夷山市城村附近),便以众多的珍贵文物,使人形象鲜明地想见汉代闽北文明。晋东渡后,中原文化逐渐南移。著名南朝文人江淹(444—505)曾在此任吴兴(今浦城县)令,写下了包括《别赋》在内的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名作。有唐一代,闽北即拥有剑浦(今南平)陈陶这样著名的诗人。他的《陇西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至今传诵,成为人们反对不义战争时经常引用的诗篇。到了宋代,闽北文风益见昌盛。《嘉靖建宁府志·卷四》说:  相似文献   

3.
1993年2月10日,福建省武夷文化研究院在闽北南平市成立。参加成立大会的有省、地领导和专家50多人。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何少川,省委常委、中共南平地委书记赵学敏及老同志温附山等在会上讲了话,部分专家就武夷文化的内涵、历史发展,历史地位及现代应用价值等问题开展了学术讨论。与会者认为,闽北是福建省开发最早、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以武夷山为中心的闽北武夷文化,以古越农耕文化为基础,以朱子理学为核心,融海洋文化与中原文化于一体,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福建乃至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史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著名中国思想史研究专家蔡尚思先生认为,武夷文化与泰山文化有着同等的价值,在学术上给  相似文献   

4.
过去一向认为:宋代以来,家族制度随着中原移民被带入福建,即福建的家族源于中原。可笔者在翻检有关清代前期福建基层社会管理的史料时,却觉得家族发展在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地位,在家族组织之外,还有其它类型的社会管理组织,这表明家族发展除了与中原文化传统有关外,更与当时福建各不同地域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密切的关连。闽北是北方移民移入福建的第一站,进入福建的移民往往首先便在人口稀疏的闽北地区落下脚来,并开始依山垦田,延续以农为主的生产方式。由于闽北地处山地丘陵,“四乡之田依山者多,平地者少,民所耕之田与…  相似文献   

5.
武夷文化,是产生于以武夷山为中心的闽北广大地区,以古越渔猎农耕文化为基础,以朱子理学为核心,融海洋文化与中原文化于一体,具有神秘、整体、独创、兼容、辐射性的区域文化,武夷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在福建乃至中国文化都占有重要地位。诚如中国著名思想史专家蔡尚思教授所说,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武夷文化源远流长,内蕴丰富。本文试就其源流及特征作粗浅阐说,以就教于大家。闽北地处沿海与内陆结合部,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早在石器时代,这里就是古人类集居地,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建国以前,史学界不少人认为武夷山地区在唐以前,如同整个福建地区一样是“蛮荒之地”。建国以来,随着考古不断发现以及研究的深入,人们对武  相似文献   

6.
海峡西岸的福建、粤东、浙南、浙西南、赣东、赣东北、赣南等地区由于自然特点、以往的历史文化积累等因素,形成了具有海峡西岸自身区域文化特色的生产力布局,加之与海峡东岸台湾的历史渊源,也对生产力布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文信息》2007,(3):4-7
我国是油菜种植大国,遍布山谷平原,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成都平原极其周边、川陕的甘南地区、汉中平原、东部的江浙的原野、中南部的湖南凤凰张家界一带和南部的福建乡间田野。[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民俗旅游成为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国内外旅游者的浓厚兴趣。闽北民俗文化丰富多彩,通过SWOT分析法对闽北民俗旅游开发的优势与弱势,机遇与威胁进行分析,以期为闽北民俗旅游的成功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福建在历史上开发较晚,直至隋唐,还姓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地区。到五代十国,王潮、王审知兄弟据闽,经数十年经营,收效巨大;至于朱代,福建已成为先进的经济文化地区,福建士人在政治舞台上也形成了一支势力。纷乱的五代十国,竟成了福建由后进跃居先进的关键时刻,这是饶有兴味的历史现象,值得细考深思。  相似文献   

10.
福建自古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人类历史上创造过众多溢彩流光的古代文化。如远古时期的几何印纹陶,宋代的教育文化,明清之际的航海技术、闽北刻书业等,均享誉海内外。同时,也涌现出无数彪炳史册的历史文化名人,象朱熹、郑樵、李纲、李贽、李光地、林则徐、严复等,皆名闻天下。因而,福建在历史上曾被人称誉为“海滨邹鲁”,我国著名的思想史专家蔡尚思教授曾吟道:东周出孔子,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当然,福建地方文化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但由于福建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地方文化的发展也具有…  相似文献   

11.
台湾省宜兰县位于台湾本岛的东北部,面积21002平方公里,三面环山,东临大海中为宜兰平原,土地肥沃,气候适宜,雨量充足,素有“米仓”之称,除水稻外,还出产柑桔、李子和金枣等水果。海边是台湾五大近海渔场之一,盛产龙虾和小虾。宜兰原名蛤子难,甲子兰,噶玛兰,也称兰阳,兰地,开发于清代中期,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收入版图,二年后即嘉庆十七年正式设官治理,称噶玛兰厅。1875年改为宜兰县,如今全县人口44万多。宜兰的开发、建置都同福建人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是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也是民族地区工作的中心任务。我国少数民族是在极其复杂的条件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比广大汉族地区低得多。在完成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以后,已经消灭了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但生产力仍比较落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少数民族地区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因此,坚持生产力标  相似文献   

13.
《福建论坛》1984年第3期发表彭文字同志《关于闽越王冶都的刍议》一文(以下简称《刍议》),认为汉代闽越冶都应在今福州市,对于这一传统说法,笔者不敢苟同,现从几个方面列举例证加以比较和论证。一、闽越军事重镇在闽北而不在福州。闽北山区地连浙赣,武夷、仙霞贯穿其间,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自古就是兵家入闽必  相似文献   

14.
法律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并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有效的制度供给是促进西部地区生产 力发展的关键措施,必须用法律规范西部大开发中的各种优惠政策,发挥税收法律制度对生产力发展的杠杆 作用。要促进西部地区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还必须依法优化人口环境、区域发展环境,加强对国土资源的科学 管理,重视开发特色经济。  相似文献   

15.
通常的看法认为,战国以后的两湖平原——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在中国社会经济天平上无足轻重,唐人即有“扬一益二”之说。这种陈陈相因的观念,导致后人湖区平原社会经济研究的误区:偏重于长江下游太湖平原和长江上游成都平原。而对长江中游两湖平原则相对冷落。江西教育出版社郑重推出梅莉、张国雄、晏昌贵的力作——(两湖平原开发探源》(以下简称《探源》),弥补了人们对这一地区经济开发状况不甚了然的缺憾。展读之余,发现此书具有如下显著特色。立意高远。所谓立意高远,即指作者的选题和所着力探讨的问题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  相似文献   

16.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几千年的剥削阶级统治。对旧中国私有制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西北地区经济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发展,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渐进性和不平衡性,以及40年来我们对社会主义经济规律和生产力自身运动规律认识上的差异性和实践中的曲折性,西北地区同我国其他地区乃至发达地区相比,仍处于落后状态。广袤的土地、富集的资源,有待于大规模开发,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经济开发重点势必西移,分析西北地区开发成就,研究进一步开发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探讨西北地区开发对策,就成为区域经济战略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地区,是我国历史上文化与经济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古代山西文化、经济的崛起与繁荣,是同其地理位置和水利条件密切相关的。山西境内不仅有多条河流,而且有遍布各地的大小泉源。尤其在汾河中下游地区,泉眼之多、泉水之盛在全国屈指可数。清代著名学者顾炎武称山西泉水之盛可与福建相仲伯。本文拟对古代山西引泉灌溉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18.
这个问题史学界有争论.蒋炳钊同志在《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今年第1期发表《关予福建奴隶制和封建制问题的讨论》一文,论述福建有经过奴隶社会发展阶段.他认为弄清福建百越民族的印纹陶文化的确切年代,是解决福建古代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一把钥匙.印纹陶遗址在福建各地都有发现,这种陶器以表面印有几何印纹纹样为特征,有的外表还加釉,其烧造比起泥质或夹沙陶器需要较高的技术;而且在印纹陶遗址中,还伴随出土青铜器,这种青铜器在闽北、闽西、闽南、闽东、闽中均  相似文献   

19.
全中国的民众们! 福建的所谓人民革命政府由于蒋介石的武装干涉与人民革命政府领袖们的投降出卖,是最后的失败了。 福建人民革命政府的领袖们,自从去年受到我们工农红军东方军在连城与闽北的严重打击之后,自知对于苏维埃与红军的暂时让步,已成为保持他们的实力与统治的必要条件。同时卖国残民的国民党统治的破产,全国千千万万工农群众对于帝国主义国民党日益增加的愤怒与反抗,和对于反帝反国民党的苏维埃红军的同情与拥护,使当时福建国民党  相似文献   

20.
海峡西岸经济区与福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福建经济社会的发展特点,从全国经济发展的布局看,福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福建加速发展生产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正确定位。而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最重要的是福建必须在对台工作中先行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