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党的宪法理念的先进与否对我国宪法的创制和实施以及民主宪政建设的进程至关重要。党的宪法理念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相伴而生,并因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更新。其每次更新都折射出党在不同的时期对宪法本质及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2.
"依法执政首先要依宪执政"。这是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党依宪执政的宪法理念凸显出宪法至上的宪政原则,强化了党执政的合宪性基础,是"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原则的具体化,其内在地要求党的宪法理念的更新。  相似文献   

3.
我国多数学者秉持的是宪法实施主体一元化的立场。将宪法实施主体限定在法院或者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等国家机关,必然会遭遇宪法实施动力不足、宪法实施不全面等困境。宪法的本质和目的决定了权力主体和权利主体是宪法实施的主要动力来源,权力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又导致权力主体的多元化。多元化是我国宪法实施主体的真实特征。据此,我国宪法序言最后一句关于宪法实施主体的规定,可以分别被归入到国家公权力组织、社会公权力组织以及公民和一般社会组织的范畴中。只有构建起权力主体和权利主体良性互动的制度体系,才能为宪法实施提供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4.
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是持久和责任的象征”。同时,宪法是宪政历史实践的产物,是历史传统、社会斗争、阶级地位和时代理念的结合。宪政内涵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而人权是宪政保护的恒久追求和应有之义,通过研究欧美宪政实践和人权理念之间的关系,可以为人权的宪法保护提供一般性的理论借鉴和价值尺度。  相似文献   

5.
协商民主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其产生与运行有着文化、历史和逻辑的现实与必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开展协商民主的主要渠道,也是新中国权力体系的逻辑起点。协商民主不仅促进了政治协商会议在新时期的民主转型,也更新了宪法实施的理念。当前,利益固化已成了影响改革事业的巨大障碍。中国宪法的发展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环,必须对此作出积极回应,完善协商民主和相关宪法实施制度。  相似文献   

6.
传统公司法是以股东本位和营利至上主义为其基本理念的,但是 20世纪中期以来,知识经济带动人力资本所有者地位的提高,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经济民主的进程,公司法的理念也随之更新。本文在分析公司法理念的产生、更新的社会、历史原因后,提出当代公司法所应确立的基本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7.
宪法的发展大致呈现为文本变迁、观念更新和实践发展三个维度的互动、互构。我国的宪法文本几经修改,反映了党的治理理念和法治观念不断更新深化,也折射出经济社会的发展变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十八大以来,依宪治国的共识已然凝聚,符合国情和制度结构的宪法实施及合宪性审查模式正在探索中,为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供了理论思考与实践积累。  相似文献   

8.
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载入宪法,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它是贯彻十六大精神的要求和体现,以宪法形式确认了党执政地位的合宪性和合法性,为宪法将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从而为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宪法保障.  相似文献   

9.
社会开放既是一种社会发展方式,又是一种社会生活状态,它以社会结构多元化为前提,以正常、合理的社会流动为标志,以保障个人自由、促进个人的自我发展为目标。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宪法的制度创新和观念变革,社会开放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同时,由于受社会生活与经济发展的影响,社会开放的客观需求与当代中国的宪法发展之间还存在一些不对称、不协调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在宪法观念、宪法结构、宪法职能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求进一步推动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开放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借重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张立文先生所提出的“和合学”理论,从“和合”的价值理念入手,揭示和彰显“和合”理念与青海历史文化多元化发展在价值理念上的契合与互证,旨在肯定青海历史文化以民族文化多元化、多样性为依归的合理价值与可借鉴的传统人文资源,推动未来青海社会经济文化事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生态哲学视野中的“循环型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循环型经济模式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生产的生态工业模式,它不能作为引导整个社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模式,它的哲学基础和动力是市场经济机制,其结果潜在着严重的生态隐患和环境风险。节约型经济模式有利于在生态安全的轨道上引导全社会走向可持续发展,其哲学基础和动力是在物质上的节制主义,在日常生活中的简约主义。  相似文献   

12.
论建设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市场体制改革的深入,农村传统的保障模式已失去其经济基础而陷入瘫痪状态.在现阶段,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减少社会不平等,实现国民经济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13.
社会保障:公平社会的基础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是否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好的市场经济与坏的市场经济的分水岭;是否促进实现社会公平,是强的社会保障制度与弱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分水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靠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公平社会的基础。追求适度公平是以推动社会和谐为己任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关键,底线公平是政府与社会之间责任分工的依据。以此为基础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可以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形成柔性调节机制,既增进社会福利,又推动经济发展。以适度公平为原则的社会保障体系,不但不是经济增长的负担,而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观点看,社会保障不仅仅是一种福利,一种经济制度,它还是一种责任体系,一种道义承诺,一种社会架构。  相似文献   

14.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道德支撑,历经从传统到现代内涵和外延变迁的诚信意识已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道德规范,其倡导的价值指向直接关联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道德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政府为适应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应建立起以加强执政党执政能力为基点,建设法治政府和政府绩效管理为核心,政府公务员素质不断提高为保障的政府权威体系。这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促使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系统动力学角度研究海洋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海洋资源与环境、经济和社会3个要素构成一个动态系统,这个系统以海洋资源为物质基础,以经济生产推动系统的演变发展,而系统的进化则表现为社会的进步,系统内部存在各种信息反馈。海洋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就是如何协调海洋资源与环境、社会和经济3者之间关系的问题。在分析了该系统的动态性和反馈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从系统动力学角度来研究海洋的可持续发展,并对其科学性和优越性做出论证和说明。  相似文献   

17.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更加深入,中国社会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和矛盾。但是,这些问题和矛盾并不完全是由市场化所造成的,更主要的是由于政府改革未到位所造成的。市场经济要发挥作用,必须具有相应的社会秩序与道德基础。由于改革过程中出现了大量计划经济下不曾出现的道德失范和对基础社会秩序破坏现象,因而也产生了一些对于改革本身的怀疑和反对。未来的市场化改革应通过加快政治体制改革,更充分地体现权利、公正、功利原则,构建更加良好的社会秩序与道德基础,成为利益分享、公众参与、推动道德进步的改革。  相似文献   

18.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社会就一直处于深刻的转型过程中。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引起了社会各个方面的深刻变化。这种体制转型的顺利进行 ,加速了我国现代化的进程 ,促进了我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但不容否认 ,在转型过程中也出现了严重的腐败问题。腐败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腐败的猖獗使经济制度劣变并使经济绩效恶化、腐败影响分配制度的公平和效率  相似文献   

19.
从臣民文化到中国特色公民文化的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小农自然经济和封建宗法条件下 ,弥漫传统中国的必然是个体消融于整体的封建臣民文化。而在现代市场经济和发达的公民社会条件下 ,只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公民文化。展望 2 1世纪 ,有中国特色的公民文化的构建必将成为时代的文化主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它扎根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反映了当今世界和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实践的发展变化对文化发展的新要求,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深入推进的改革开放、曲折前进的社会主义运动、日益深入的全球化、快速发展的文化产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