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0 毫秒
1.
吴勇 《社区》2005,(7):20-21
2004年11月,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皋兰路某社区,由于不明白健身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没有大人照看,一个4岁的小女孩在玩健身器时,头部插入健身器梯子横档上的栏杆,被活活卡死。健身器材进社区,在家门口就能健身,这对居民来说应该是件好事。可近一段时间以来,一提到健身器材,很多居民却望而却步。有的老年居民甚至还把健身器说成是“促死器”,这其中究竟有何缘由?人身伤害,健身器械永远的痛健身器材本是健体强身用的,可是近年来由于使用不当或器材失灵,导致伤害的事件屡有发生。在兰州某学校的家属住宅区中,记者看到几个十多岁的孩子正在健身器…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健身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家庭健身器材逐步走入家庭,如跑步机、划船器、功率自行车和多功能健身器。这些健身器材小巧玲珑、方便实用,可以使人足不出户就能进行体育锻炼,因而深受锻炼者的欢迎。但是,随着家庭健身器材的普及,发生在家庭健身器材上的损伤也越来越多。这些损伤包括切伤、挫伤、肌肉拉伤和肌肉劳损。人们购置家庭健身器材本意是锻炼身体,何以反而出现一些对人体的伤害呢?其主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3.
时下.很多城市的小区里.热有几台健身器械.比如扭腰器、走步机、牵引器等.深受老年人的欢迎。每天清晨和黄昏.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老人和孩子在健身器械上锻炼身体,玩得不亦乐乎.然而.医院的康复科常有使用健身器械时不慎受伤的患者前来就诊.有些老年人因为盲目健身导致腰椎间盘突出,不得不到骨科接受治疗。小区里的健身器材是为了居民强身健体而设置的.可是用得不恰当,却可能伤害身体。  相似文献   

4.
编读往来     
《社区》2006,(24)
谁来给公众健身器“洗澡”那天早晨,我到社区健身园晨练,刚一握上锻炼上臂的健身器,就感觉手上粘粘的,我赶紧拿纸巾擦了擦沾了一手的污渍。我观察发现,在锻炼较为集中的早晨及晚上,1台健身器半个多小时内平均被5个人连续使过,均留下了健身者的汗水,而多数居民并没有留意公众健身器材是否清洁。医生朋友告诉我,疾病最强的感染途径就是手。因为手可以传播多种疾病,手脏了再接触口、鼻、眼,细菌就会进入人体,使人患病。据了解,城市中大部分公众健身器材都没有经常进行消毒和清洗,有的只是1年消毒一两次。因此,我很担心健身器是否会有细菌滋生影…  相似文献   

5.
《社区》2005,(3):3-3
健身器缘何成了“促死器”;怎样解救遭遇家庭暴力的姐妹们;我们不想要这样的活动室;“送温暖”与“过年关”;医疗垃圾岂能随意乱扔;  相似文献   

6.
现在的社区为满足居民们锻炼身体的需求,大都建有健身苑,并安装了各种健身器材,受到小区居民的欢迎。其实,锻炼身体本来是件好事情,但若不注意健身的时机与运动量,反而有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健身的大多是老年人和儿童,所以一些注意事项就显得特别重要。首先是健身的时间,有的老年人凌晨三、四点钟就到健身器上活动了,有的则刚吃过午饭或晚饭,马上去健身锻炼,这都不符合科学健身要求;第二,由于对健身器械的功能以及动作要领不甚了解,所以也有因健身器使用不当受伤的;第三,活动量要因人而异,要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有选择地比,这对身体都是不利…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我是辽宁的一名社区干部,我所在的社区是一个老社区,小区里的基础设施差,环境也不如人意,治安状况更是不容乐观。平时哪出了问题,我们社区干部就想办法去协调解决,但是仅靠我们几个人,对于小区的日常管理有些无能为力。现在,物业管理在一些新小区已经开始逐渐地普及,可是对于这样的物业管理,我们老小区却是可望而不可及。一般的物业公司都是盈利性的,老社区的环境差,治理难度大,接管起来势必费力,费用也会相对高一些。但是,小区里有很多下岗职工和一些老弱病残的困难居民,他们对物业管理收费服务一开始都难以接受。而且,老社区管理…  相似文献   

8.
宁丰 《社区》2001,(8):7-9
小区里添置了一些健身器材,居民的健身娱乐又多了一个去处。这本身是件好事,但是由于器材管理、使用中的一些问题,却引发出了好些矛盾,好事反而没有办好。本文就是从这些健身器材的一装一拆之中,透视出当前城市社区建设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9.
如今,在城市的多数小区里,都设有一些健身器材,但是并非每种健身器材都适合所有的人群。髋骨软化莫玩蹬力器蹬力器主要用来锻炼下肢和腰部力量,但对那些患有髋骨软化症的人来说,  相似文献   

10.
“潜规则”     
小区里有一个活动室,我平时上下班经过门口,总是看到一些退休的老人在里边打扑克、下棋。可能是因为我在处理“牌面事务”上有些天份,对打牌很灵光,尤其打“八十分”,我在单位里算得上是打牌的高手。但我没有“瘾”,并不会在上面花太多时间。所以很少去小区里的活动室。“五一”长假待在家中,时间长了就下楼看看,走到到活动室看到有人正在打“八十分”。谁输了,谁就为桌上大家嗑的一袋2元钱的瓜子埋单。我的邻居退休的老张和小卖部小李是对家,我的另一家邻居老江与一个戴眼镜的老师傅是对家。我坐到老江后面“观敌瞭阵”。刚看一局,我就察觉…  相似文献   

11.
杜一贤 《社区》2012,(16):34-34
为丰富社区退休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皖北某市某区人社局组织100位退休人员在当地开展了“一日游”活动,并在中午安排了聚筏考虑到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主办者只提供了一些饮料让老人们饮用。可是有近10位老^讲为这样不尽兴,平时很难有机会相聚,这次聚餐没有白酒怎么能行;于是,这些老人自费在酒店服务台上买了几瓶中低档白酒,放开畅饮。结果,有5位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病的老人身体出现了严重不适,被送到医院治疗。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江门市育德社区的老黄、老苏和老王3位老人,都是60开外的人了,退休在家却闲不住,自告奋勇领头投入小区管理,为实现小区自治不遗余力。62岁的老黄是3位老人中的领头人。社区热心的居民黄小姐把记者领到老黄跟前时,老黄正埋头于绿树花丛中修枝剪叶,忙得一头汗水。“原来的小区治安形势很严峻,居民迫切希望实行小区管理,但又遇到了困难,于是我们就聚在一起想法子,后来发动居民将小区管理搞起来了。”说起当年的“业绩”,老黄似乎很平淡。起因:无人管理治安形势恶化听这儿的居民说,聚德街2~28栋住宅由某房地产公司开发建设。居民买楼入住…  相似文献   

13.
牛年春节前,《半岛》出版面世了。这是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我退休七八年之后的作品。退休前,我的大半生都献给了为社会保稳定、为百姓保平安的事业。一个老政法、老机关、老人,也能写小说?这或许会引起一些人的狐疑。这正如近年来报纸宣传一些七八岁的  相似文献   

14.
《新天地》2007,(1)
王文英是北京展览路的“老街道”,对居民工作有深厚的感情。退休后,她仍热心为街坊邻居们排忧解堆。后来,年届70的她干脆当起了小区里的“义务理发师”当“义务理发师”缘于为一位老人理发。那是2004年6月,老王听说有位住在新街口的老人,  相似文献   

15.
《社区》2014,(21):14-14
沈阳读者杨先生:我是沈阳市天和家园的一位业主,最近,包括我们小区在内的10个小区,60岁以上的老人都收到了一份来自物业的“礼物”——可以缝在左袖口或衣领上的专属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就可以看到老人的姓名、出生年月、健康状况,儿女姓名等信息,就能帮走丢的老人找到家了。目前,小区正在采集60岁以上老人的信息,只要老人和家属同意,不久他们就可以得到一个专属二维码。  相似文献   

16.
蒋建君 《社区》2011,(1):22-23
“咔嚓、咔嚓!”在江苏省金坛市城北小区的花圃里,3位花甲老人正人手一把花剪,忙得满头大汗不亦乐乎。环顾小区,树木葱茏,花草滴翠,鸟语花香,居民在长廊或广场晨练。而这优美的环境离不开小区里的3名退休老人,两年来他们义务劳动,分文不取,小区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燕华花园小区有一块健身场地,里面不仅有很多健身器材,还可以打篮球、乒乓球。有了活动场地,爱活动的居民们当然欢喜,但是那些上班族就遭了秧“。有时很晚了,一些年轻人还在玩;有时天还没亮,就被打球声、音乐声惊醒,真是让人受不了……”居民陈小姐说,健身广  相似文献   

18.
李思意 《山西老年》2011,(10):30-30
结婚后,我才知道婆婆是党员,她虽然已经退休了,却还是成天忙得乐呵呵的,简直就是翻版的“闲人马大姐”。她组织小区里的老人们成立了“夕阳红协会”,名头似乎挺大,说白了其实就是老人们的活动,这样一来,消除了他们的孤独;哪家小俩口拌嘴了,哪户婆媳红脸了,婆婆也不闲着,总是充当“和事佬”,去做思想工作……  相似文献   

19.
黄维 《社区》2005,(7):24-25
喜:球场进小区 叫好声一片在浙江省杭州市朝晖现代城高档住宅区里有一座“体育主题公园”,上百件健身器材井然有序,健身路径长达千米,就连篮球场也搬进了小区。业主卢建浓说:“我们虽然不常打球,但能够感受到,这个小区很活跃,很有动感,心情也特别好。” 像繁星一样分布的健身设施,是由该小区的开发商浙江野风现代房地产公司投资、设计、建造的。在谈到为什么把体育设施的规划、建造与小区主体工程同步进行时,房产公司的负责人表示:“房地产开发也要注重以人为本。居住环境的和谐,建造充裕的文化体育配套设施,是极好的表现方…  相似文献   

20.
田夫  梅琴 《社区》2011,(21):29-29
“老伯伯,你好!最近血压好吗?”“噢,陈医生,血压还有点偏高。”“好,我来帮你量量。”亲切的问候,在拉家常中就帮老人完成了体检,还向老人介绍科学的健身康复知识。所有这些使年过七旬的老人史阿兴感慨不已。这是笔者在江苏省溧阳市溧城镇凤凰社区史阿兴家看到的动人一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