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地方政府作为保障性住房政策的执行主体,其行为偏好决定了保障性住房的供给质量和供给水平。在现行财政体制和激励模式下,保障性住房的提供不能有效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和官员晋升的竞争力,使得地方政府供给动力不足。通过构建包含土地财政、地方政府财政分权激励和晋升激励的理论推导模型,在选取全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所进行的研究表明,地方保障性住房建设存在滞后效应,土地财政仍是影响保障性住房供给的重要因素。财政分权激励和晋升激励对地方政府行为偏好的改变都正向调节了土地财政对保障性住房供给的负向影响,但该作用受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发展的异质性影响。认为地方政府财事权相匹配及在官员晋升考核机制中加入保障性住房供给考察因素有利于推进住房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
住房保障是住房政策及社会保障的重点领域,关系社会公平与和谐,也是发达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德国是最早提出社会保障的国家之一,在住房保障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经验对我国完善保障性住房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启示意义.德国保障性住房制度包括公共住房制度、房租补贴制度、补贴建房购房制度、住房储蓄制度等,充分发挥了政府在住房保障方面的作用与责任.目前我国的住房制度改革和保障房制度建设应充分借鉴德国的有益经验,强化政府责任,完善住房保障法律体系,并适时调整制度内容从而构建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还应不断完善配套制度,为我国的保障房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房制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范围广 ,既需要住房供给、住房分配、住房消费和住房产权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又需要立法、财税、金融、收入分配等多方面的综合配套政策。只有国家、政府部门、房地产开发商及消费者共同努力 ,加快住房制度改革进程 ,同时推进立法、财政、金融、工资制度等方面综合配套改革 ,才能不断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 ,保持住宅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改革的过程中,我国城市社会已经呈现出"后单位"社会特征,在当下从事住房保障工作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政府能力。政府是住房保障的责任主体,面对着社会结构的变迁、组织制度的变革、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社会的分化和整合,住房保障工作呈现出复杂性和艰巨性,这对政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住房保障没有统一的一刀切的规范模式,需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需要在国家宏观的制度指导下进行有效的、有地方性的创新。政府需要在住房保障工作中强化财政动员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和信用能力。政府能力的提升最终要依靠发挥社会的力量,变单纯的政府管理为多元化的社会治理,给予民间社会法定的自由度和充分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5.
在主要发达国家中,美国和德国的住房保障制度具有一定代表性.美德两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共同特征是:将住房保障作为政府的基本职责;为住房保障提供法律依据;建设公共住房;建立住房保障财政金融支撑体系;根据形势变化对住房保障制度进行动态调整.但两国在住房保障制度建设中对房地产市场的干预目的、干预力度和干预手段却各不相同.两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共同特征体现了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其不同特征则体现出不同国情和不同发展阶段的特殊性.研究美德两国住房保障制度之异同,并加以借鉴,有利于我国住房保证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地方财政重整制度是地方政府发生严重债务危机事件时的一种应急处置制度,对该制度的完善有助于形成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政策闭环。地方财政重整主要是对地方政府预算的重新安排,而非地方政府的破产,因此需要在维持政府有效运转、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基础上,实现地方政府对财政责任的独立承担。为实现这一目的,需要明确界定财政重整制度中的经济标准、程序标准和权责归属。同时,为确保地方财政重整制度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应注重与预算、公债等财政管理制度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7.
我国居民住房消费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我国住宅具备了商品性,住宅业逐渐形成,个人开始代替集团成为住房消费的主体,形成了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但我国住房市场在消费主体的有效需求,住房供给结构,政策法律保障,住房金融发展,市场发育及相应服务体系等方面尚存在不少问题.今后应加大住房制度改革的力度,努力从本国和各地区实际情况出发,同时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成功的经验,探寻中国住宅业发展的对策,提高中国居民的住房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8.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完善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是调整政府间财政关系的重要法律制度,牵涉经济发展、府际关系、法律理念等多角度、多领域的内容.我国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的完善具有多学科理论基础,经济学领域主要是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公共产品外部性理论、财政分权理论;政治学领域主要是国家职能理论、分权与制衡理论;法学领域主要是法的正义价值、经济法平衡协调理念、宏现调控法思想.  相似文献   

9.
从住宅社会学视角出发,超大城市流动人口住房样态关联其社会结构诸多要素.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北京调查数据分析,描述北京流动人口住房样态状况,聚焦社会结构不同维度对流动人口住房样态影响.研究表明:从住房结果看,流动人口获得由政策制度支持的集体消费性住房比例较低,表明城市住房制度排斥性特征;从影响因素看,社会结构各方面因素都会显著影响到流动人口的住房样态.研究指出,超大城市流动人口住房样态的形成不仅受流入地住房制度性排斥,而且流动人口的社会结构特征会通过私人消费或集体消费机制作用于其住房样态选择,由此需要关注由流动人口构成的“漂泊社会结构”下的住房分化.为消除由社会结构因素造成的住房不平等,提出创新政府住房再分配机制、完善市场租赁和购买机制、优化流动人口社会结构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和扩面的背景下,中国养老保险制度财政责任的发展与改革需要借鉴西方国家的发展经验。政府财政责任在瑞典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3个阶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呈现出由全民共享的普惠制向低收入和无收入群体倾斜,基于不同支柱与不同层级的差异化政府财政责任,随着经济、人口因素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推动养老保险的地方化等特征。基于瑞典养老保险制度政府财政责任的发展与演变的经验,中国应立足于经济社会条件的变化,适时适度调整养老保险制度政府财政责任;逐步建立由基本养老金全民普遍享有向弱势群体倾斜的财政支持制度;构建养老保险制度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责任调整的动态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