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的差异及解决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以法治国的同时,必须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文章通过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的差异现状的分析,认为其原因在于大学生虽然有对社会主义道德行为规范的认同意识,但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许多不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行为。高校在大学生的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的协调上应采取有效措施,达到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共同道德的不同和变异与社会的不同和变异无关,完全决定于人们的道德价值判断的不同和变化。一个社会究竟推行何种共同道德完全依该社会人们的意志而转移。但是,一个社会究竟具体地制定和推行哪一种特定道德,则与社会的不同和变异无关,而完全决定于人们的道德价值判断的不同和变化。道德规范是主观任意的,因而有优劣对错之分。如果一种共同道德是优良的、正确的,那么,它对于任何社会便都是优良的、正确的,而决不会是恶劣的、错误的;反之,特定道德之优劣对错具有相对性,是相对于特定的社会而成立的:特定道德对于某一特定社会是优良的、正确的,而对于其他社会则可能是恶劣的、错误的。  相似文献   

3.
儒家道德理想设计与社会道德实践的悖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道德理想可谓是一系列道德规范的精心设计,严密而和谐,具有高度抽象化、层次化和对等化的特色。作为古代中国的一种道德意识,儒家道德理想固然有可取之处。但是,几千年封建社会道德实践与儒家道德理想的悖离证明儒家道德理想设计是失败的,这是儒家思想的悲剧,也是历史的遗憾。今天,我们有必要重新估价儒家道德思想对中华民族道德实践的影响及价值,还中国道德生活史以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4.
论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生不仅有道德权利,而且也有道德义务,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是伦理学中两个重要的范畴。它们各自又有其特殊的规定性,二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精神明与道德建设中应该正确对待和处理道德权利和道德义务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新型道德建设,不仅要宏扬社会主义道德精神的主旋律,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确立社会主义道德的主导地位,而且要倡导与杜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构建起多层次、多侧面的道德体系。这一道德体系既要充分体现向共产主义道德发展的趋势,又要在现实功能上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和顺利发展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持。  相似文献   

6.
学习本来是道德活动,素有"修炼传统"。但如今学习已经与道德分离,这种分离既是日常的,更是概念与理论的。存在的并不一定都是合理的,从本性上看,学习是成人方式,即"学以成人",而成为人,最终的决定性标准是学会道德。对个体来说,出生只是生理生命的诞生,每个人还需要通过学习找到自己是谁、学会承担对自身、世界的责任,以完成作为人的"第二次诞生"。学习与道德的破镜重圆虽然十分必要,但分离日久的现实所形成的重重障碍也必须面对。也应该看到,时代的发展也为二者的再次合体提供了可能。对教育从业人员来说,首要的是意识到二者的分离及其危害,这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理想境遇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成立后 ,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道德理想曾在我国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 ,改革开放以来 ,这种道德理想日渐受到人们的冷落甚至嘲讽 ,致使当前我国社会处于一种道德理想的缺失状态。这种境遇是我们长期未能认清和摆正道德理想在社会道德价值体系中的地位的结果。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中 ,首先要继续大力倡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理想 ;其次要积极制定和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各类具体的道德规范 ;再次要加大道德宣传的力度、强化道德评价和道德舆论的功能 ,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正确而强有力的道德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已初步形成 ,但相应的道德体系并未建立起来 ,从而导致许多领域的道德失范。从发展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出发 ,根据我国人民 2 0多年来的道德实践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体系应坚持 5条基本原则和方法。在上述基本道德原则指导下 ,应建立起适合不同生活领域的具体道德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9.
关注学习问题是近年来道德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在流派纷呈的学习理论中建构主义可称得上是一支盛开的奇葩.道德学习是道德主体的主动建构,是基于道德主体原有经验基础上的建构,是道德主体多元化的建构,道德学习对学校道德教育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学习道德的培养与教育是当前大学教育中的一个紧迫问题。为此,要高度重视学习道德对于大学生良好学习行为所具有的意义,认识社会不良道德对大学生学习道德与行为的负面影响,在学校工作中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积极开展社会主义大学生学习道德的教育与培养,以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创造校园特定的道德环境,建立完善的道德规范制度,匡正和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学习道德与行为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学习道德建设是当前大学生培养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强大学生学习道德建设有利于学习道德规范内化为学习道德行为;有利于提升大学生个人道德水平;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自我发展。大学生自我学习道德建设可采用自我反省、及时矫正、见贤思齐等方法。大学生学习道德建设应通过加强大学生学习道德教育、完善大学生学习规范建设、发挥社会力量对建设的协助作用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社会转型时期,道德领域发生诸多变化,如新旧道德观念交错并存,道德标准和评价的多样化,道德取向功利化等.道德领域的新变化,势必会影响个体的道德社会化,加大个体道德社会化的难度,据此我们必须建构新的道德规范体系,提高个体的道德自主选择能力,加强道德教育,提高个体的理性判断能力,以促进个体道德社会化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道德制度化、法律化,有其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可行性,是制度伦理建设的有效途径。加强制度伦理建设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具体措施,加强各个领域的道德规章和法律建设,同时又必须将道德的制度化、法律化保持在适当的限度内。  相似文献   

14.
由道德教育向道德学习的新的德育观的转变,需要哲学基础的论证及理论定位.道德学习是一种接受、内化社会规范,通过获得、体验、综合建构等途径,形成并完善道德信念与行为的价值性学习.道德学习是可能的,其哲学依据可以通过直接的道德教学与道德学习、间接的道德教育与道德学习的合理性确证中寻得.道德学习的可行性亦可循此予以合理的哲学推究.  相似文献   

15.
大学对于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效能,不能仅仅注重于道德知识的教育,更应该关注他们在践履道德的过程中,所积累的无意识道德经验,以及他们对于道德经验的有意识反思与建构。基于此,营造一个有利于大学生道德经验形成的教育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的道德教育理论主要还是"教"而非"学"的理论,道德教育的研究从教转向学,不仅有助于催生新的道德教育观念,使道德教育更加自觉化和更加人性化,而且也将有助于新的道德教育范式的生成.在考察道德学习问题时,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又是必不可少的三个基本视角.道德学习的实质是实践--建构学习,根据实践--建构学习观,学校道德教育应遵循主体性、实践性、民主性、终身性和情境性原则.  相似文献   

17.
网络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青少年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不可避免会造成一些负面效应.作为网络应用的主力军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阶段,如何在提升他们的网络技术应用能力的同时,揭示和研究他们的网络道德问题,规范他们的网络行为,提高他们网络生活的质量,增强他们的文明意识,培养他们的道德精神,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在理论层面上,对网络道德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对网络道德的特点进行了概括,同时比较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了青少年应遵循的网络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8.
道德学习与脑培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改善不尽如人意的德育,需要关注个人是否有积极的态度对待道德学习,教育是否能为道德学习提供支持条件,道德学习与脑神经活动的关系。教育的实质是培育脑,教育应有助大脑支持德性形成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论手机道德     
手机作为一种现代高科技产品在当代人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越来越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部分社会成员在公共场合旁若无人地使用手机,成为影响人们社会关系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手机使用的道德失范,既损害了他人的正当利益,又干扰和影响了社会公共秩序、交通秩序、教学秩序等。从道德层面规范和调节手机使用就成为当务之急。手机道德从本质上说属于社会公德的一个方面,是社会公共生活中需要道德进行规范和调节的新领域。根据手机的使用以及对他人与自身的影响,把"无害原则"确立为手机道德规范的基本原则;依据这一基本原则,手机道德的基本规范可以从手机使用的场合、手机使用的时间、手机功能的运用、信息浏览与传播的内容以及废旧手机的处理等五个方面进行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20.
古希腊神话的道德意识源于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源于希腊历史上民族的碰撞和交汇,源于古希腊城邦的社会生活和海上生产活动,主要表现为宗神道德意识、人文道德意识和人伦道德意识.这些对西方的神道主义、人道主义、西方传统道德观念的确立均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